1、第一节第一节 近现代德国教育发展概述近现代德国教育发展概述一、一、17181718世纪的德国教育世纪的德国教育(一)新教派控制教育的时期路德派和虔信派(二)各封建公国分权管理教育的时期 1.教育行政管理体制(1)立法:自16世纪就颁布了有关国家办学和普及义务教育的法令。(2)设立教育管理机构 1787年普鲁士成立的高级学校委员会就是负责管理中等和高等学校的专门机构。2.2.教育概况教育概况(1)初等教育 颁布强迫义务教育法 17世纪初,各封建公国已经把初等教育由教会控制变为国家管理,并开始颁布自己的强迫义务教育法。18世纪初,普鲁士两次颁布实施强迫教育法令,规定:5-13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接受
2、教育;各级学校均系国家机构,管理和教育青年是学校的职责;设立学校要经国家允许;所有公立学校都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和视察等。泛爱主义学校运动 代表人物:巴西多 泛爱学校:反对压制儿童的封建式经院教育,主张热爱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注重实用型和儿童的兴趣,以户外活动和游戏为重要课程等。巴西多在泛爱学校任教巴西多在泛爱学校任教(2 2)中等教育)中等教育兴办实科中学兴办实科中学 文科中学 实科中学 1708年虔信徒席姆勒在哈勒创办的“数学、机械学、经济学实科中学”是最早的一所实科学校。骑士学院:一种培养新贵族的特殊学校。二、二、1919世纪的德国教育世纪的德国教育(一)19世纪前期洪堡改革 1.初等教育
3、和师范教育的改革(1)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颁布了初等义务教育法,为其发展提供法律保障;(2)丰富和扩展其教学内容;(3)加强小学师资的培训;2.中等教育的改革(1)文科中学 将原五种古典中学统称为文科中学;规定文科中学教师的任职资格;推行新的课程体系;(2)实科中学 19世纪,实科中学发展迅速,主要职责在于传授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知识,但地位低于文科中学。3.3.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教育的改革(1)崭新的办学理念教学与科研并重 洪堡和哲学家费希特一起于1810年最先创建柏林大学。主要特点是:首先,柏林大学拥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其次,聘请一批学术造诣深厚、教学艺术精湛的教授到校任教,切实提高柏林大学
4、的教学质量和学术声望。最后,重视柏林大学的学术研究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2)高等工业学校或其他专业性学院(二)德意志帝国时期(二)德意志帝国时期(1870191818701918)1871年的普法之战,法国战败,普鲁士得以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这一时期德国教育的主要特点:充满着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和僧侣主义,如注重德语、德国文学、德国历史和地理、宗教等教学,竭力宣扬德意志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是“占有主宰地位的民族”,向学生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1.教育领导体制: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一战之前,德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制的教育领导体制。2.初等教育:1872年,帝国政府颁布
5、了普通学校法,规定6-14岁的8年初等教育为强迫义务教育阶段,到19世纪后期,德国基本实施了6-14岁儿童的普及义务教育。3.3.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的中学改革的中学改革 文科中学:偏重于古典语言;实科学校:重视自然科学和现代语文;文实中学:最初由一部分实科中学因增加神学和拉丁语课程而形成,古典语与实用知识的学习并重。4.高等教育:在中央集权制的领导下,大学趋向于统一化和国有化。在大学的课程中,科学技术、商业及现代外国语等得到了加强。“学术研究自由”和“教学自由”等柏林大学所倡导的德国大学的传统精神,仍有一定的影响。三、三、2020世纪上半叶德国的教育世纪上半叶德国的教育(一)魏
6、玛共和时期(19191933)1.初等教育 德国在全国实施了建立4年制统一初等国民学校制度(基础学校)。毕业后,经考试少数成绩优秀者升入各类中学,大多数进入4年制的高等国民学校继续学习,以完成8年义务教育。德国教育史上传统的双轨制,在学制形式上被废除。2.中等教育(1)文科中学、实科学校、文实中学 与基础学校衔接,为学生升入大学提供服务。学制9年。(2)中间学校 招收基础学校毕业后无法升入中学又不愿意进入高等国民学校的学生,学制为6年。(3)德意志中学和上层建筑中学。德意志中学,招收基础学校毕业生,以德意志文化、德意志学科为主要教育教学内容。上层建筑学校,国民学校7年级相衔接,课程具有德意志中
7、学和实科中学的性质。3.师范教育 小学教师由通过严格考试选拔的中学毕业生进入大学的师范学院予以培养。学制为4年,其中后两年为实习年。中学教师则由大学直接培养,学制4年以上,毕业后试教两年,合格者为助理教员,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方能成为正式中学教员。中小学教师均被视为国家官员。4.高等教育 共和时期的德国大学又逐渐恢复了它作为讲授科学和研究学术的中心的地位,并且实行大学自治、教授治校,使德国的学术进步和文化提高较各国为快。(二)纳粹统治时期的德国教育(19331945)教育被纳入到法西斯化的轨道,成为纳粹实施法西斯专政的工具。1.纳粹政府的教育方针 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教育目的是培养献身民族利益
8、、对权威绝对服从和自我牺牲的意愿,教育重点是使青年具有健康的体魄,学会克制和服从。2.学校教育的全面倒退 学制缩短、入学人数减少,课程注重培养国民共同的民族意识。四、二战后联邦德国和统一后德国的教育改革(一)1959年开始的教育改革总纲计划。1.所有儿童均接受四年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促进阶段的教育,旨在给予学生充分发展能力和特长,以便通过考试遴选进入不同类型的中等教育机构。2.建议设置三种中学:主要中学、实科学校、高级中学(完全中学和学术中学)。(二)6070年代的教育改革1.汉堡协定(1964年10月28日)。(1)在初等教育方面,规定所有儿童都应接受九年义务教育;(2)在中等教育
9、方面,规定主要中学是基本的中学类型。2.在教育行政方面,1969年成立了联邦教育和科学部,1970年又成立了联邦与州教育计划委员会。3.在高等教育方面,1976年1月颁布了高等学校总纲法,其精神实质是既保留传统大学民主自治的特点,又注重发掘大学的潜力。4.在师范教育方面,1974年4月通过报告和建议,要求各州师范教育都遵循统一的规定培养教师。(三)80年代的教育改革1.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方面:(1)发掘儿童智力潜能;(2)在基础学校开设外语课和计算机课,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各类学校增加环境教育的内容。(3)普通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互相渗透;(4)进一步加强个别化教学,遵循因材施教的原
10、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5)加强尖子生培养。2.在高等教育方面,1985年对高等学校总纲法进行修订。坚持高等学校多层次、多样化办学原则,承认个高校在教学、科研方面享有更大的自主权;鼓励各高校之间开展竞争,创办名牌大学;大学要参加实习和实践的环节;在高校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3.在师范教育方面,改变了原来只有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模式,综合大学开始承担培养各级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四)90年代以后的改革 1990年10月德国统一后,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在教育体制上开始逐步接轨。在初等教育方面,统一由基础学校实施,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儿童6岁入学。在中等教育方面,大多数州采用主要中学、实科中学和完全
11、中学的三分结构学制模式。在高等教育方面,将高校分为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类。在职业教育方面,各州在义务教育之后,实施三年制义务职业教育,其体制完善、结构多样,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师范教育方面,各州基本上采取把专业训练和实践训练分为两个不同阶段的做法,师资培养任务由高校来承担。德国近现代教育的特点德国近现代教育的特点 其一,德国最早实现了国家管理教育;其二,德国最早颁布了强迫义务教育法;其三,德国较早地产生了实科学校,重视大学的改革。其四,德国有着重视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其五,由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德国教育中保留了较多的封建主义的东西。其六,教育中保留着沙文
12、主义、军国主义和宗教神学。生平与著述生平与著述一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二主要教育思想主要教育思想 三三教育思想的传播教育思想的传播 四四 赫尔巴特: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现代教育学之父现代教育学之父”“教育性教学的倡导者教育性教学的倡导者”“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创立者教学形式阶段理论的创立者”代表作: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普通教育学 教育学讲授纲要教育学讲授纲要 慈母铺路(1776)求学耶拿(1794)初任家教:伯尔尼不来梅时期(1797-1802)巨著问世:哥廷根时期(1802-1809)裴斯泰洛奇的近著 裴斯泰洛奇直观初步 裴斯泰洛奇教学方法之批评
13、 普通教育学(1806)柯尼斯堡时期(1809-1833)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芳名永存(1841)墓墓 志志 铭铭 探求神圣深湛的真理,甘于为人类幸福奋斗,是他生活的鸪的。此刻,他的自由的灵魂,充满光明,飞向上帝,此地,安息着他的躯体。“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出途径和手段。”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教育思想(一)教育学的伦理学基础内心自由内心自由完善完善仁慈仁慈公平公平正义正义 五种道德观念五种道德观念 1.“内心自由”,即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性的原则。2.“完善”,即用多方面的意志力加以内部的协调。3.“仁慈”,即无私地为他人
14、谋福利、与人为善,从而使自己与他人协调一致。4.“正义”即守法,它要求避免不同意志之间的冲突,按照人们自愿达成的协议解决冲突。5.“公平”或“报偿”,即要求以等量的善与恶偿还于当事人,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二)教育学的心理学基础观念心理学 “观念,是人心理活动最简单和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全部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心理活动就是观念聚集和分散的活动,因此,心理学就是研究观念形成及其运动的科学。”赫尔巴特 统觉的过程就是利用已有观念吸收新观念并构成统觉团的过程。人们所形成的统觉团越丰富、越系统化,就越能吸收新知识。教学过程即教师利用学生原有的旧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从而获得新观念的过程。三、
15、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思想三、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思想(一)管 理 论(二)训 育 论(三)教 学 论(四)课 程 论(一一)管理论管理论 “最初儿童并没有能下决断的真正意志,只有一种处处趋使他的不驯服的烈性,这是不守秩序的来源;它既扰乱成人的计划,也把儿童的未来人格置于许多危险之中。”“必须用力克服它,这种力量要强,并要常常重复”,其办法就是“管理”。“管理是教育前的准备工作,是进行教学和道德教育的首要条件,但它们本身并不是教育。”1.儿童管理的目的 “管理并非要在儿童心灵中达到任何目的,而仅仅是创造出一种守秩序的精神。”赫尔巴特(一一)管理论管理论(一一)管理论管理论 2.儿童管理的方法 一是把
16、学生管起来,防止其“越轨”;二是对“越轨”的学生要实行压制以致体罚;三是使慈爱与权威相配合;“满足于管理本身而不顾及教育,这种管理乃是对心灵的压迫,而不注意儿童不守秩序行为的教育,连儿童也不认为它是教育。”案例:惩罚是为了什么?某学校课堂上,一名学生觉得老师的课讲得没意思,不由自主地看起课外书,被上课的科任老师发现并告诉班主任。班主任了解情况后,批评了学生。学生不服,理由是老师讲得不好,不如看书有收获。班主任无法说服,就请来学生的家长。家长把孩子带回去后,狠狠地打了孩子一顿,最终导致孩子对班主任的行为产生强烈反感。讨论:1.这位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中存在着哪些问题?2.这位老师的管理目的是什么?3
17、.这位老师达到管理目的了吗?为什么?4.如果你是班主任,你将怎样解决这件事情?(一一)管理论管理论3.评价 看到了管理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主张慈爱与权威相配合,管理是为了教育等思想值得肯定,但把德育和管理机械分开,把儿童看作是消极的被管的对象是片面的。(二)训育论(道德教育)(二)训育论(道德教育)可能的可能的目的目的必要的必要的目的目的(二)训育论(二)训育论 “教育惟一的工作与全部的工作可以归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评价:赫尔巴特指出人除了职业要求还要有品德的高层次要求,有积极意义,但作为德国当时资产阶级向地主阶级妥协、力图
18、维持君主制统治的思想代表,其政治立场是保守的,他关于学校管理、道德教育的理论等,从其政治方向来说,是为“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服务的,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局限性。(三)教学论(三)教学论 1.论证了智育和德育的关系,对教育性教学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明确了教学是实现教育的重要手段。2强调了直观观念形成的价值,论证了教学系统化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3提出了“教学形式阶段”的理论,揭示了教学书本知识的客观规律。(三)教学论(三)教学论1.教育性教学 “教学可以产生思想,而教育则形成品格,教育不能脱离教学,这就是我的教育的全部。”赫尔巴特指出:“教育和教学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
19、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评价:首先,他遵循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使人们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深化。其次,把教学当做是教育的唯一手段,具有局限性。最后,反映了赫尔巴特保守的政治立场,他力图通过教育把忠君信神、安分守己的资产阶级落后意识灌输给年轻一代,培养忠于普鲁士“容克”阶级的人。你是否经历过富有教育性的课堂教学?请举例说明。(三)教学论(三)教学论2.2.(1)直观观念形成:广泛应用直观性原则,使儿童得到亲身感受的观念。(2)教学系统化 一是讲授的整个内容之间应有密切的联系;二是讲授要简明扼要,不要繁琐庞杂;三是讲授内容不应过难和过易;(3)教师:强
20、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决定作用。“教师特别需要有压倒一切的威信,使学生在他以外,不重视任何意见”“教师不应该是一本任何通用的书籍或书籍的任何单元,而是有学识的人”。“教师应具有迅速推论和决定的能力”(三)教学论(三)教学论评价:强调直观观念的价值和教学的系统化,符合教学书本知识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决定作用,并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推向了极端,变成了教师决定一切。正因为如此,他的教学思想被后世人们认为是三个突出的中心,即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被杜威批评为“没有儿童的教育学”。(三)教学论(三)教学论3.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方方 法法系 统联 合明明 了了第四阶段第四
21、阶段 行动行动第三阶段第三阶段 要求要求第二阶段第二阶段 期待期待第一阶段第一阶段 注意注意 评价: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依据心理学的观点,反映了人类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本质认识的发展,为建立明确而规范的教学模式提了理论基础,为教育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直接影响并推动了当时及之后世界教育实践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出了贡献。但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过于强调从教师的角度推进教学进程,难以较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表现出机械论倾向。(三)教学论(三)教学论 齐勒尔、维尔曼、赖因等人所广泛宣传,并逐渐分解成了五段教学法:第一阶段预备 第二阶段提示 第三阶段联合 第四阶段系统 第五阶段应用(四四)
22、课程论课程论 1.经验、兴趣与课程 2.统觉与课程 3.儿童发展与课程(四四)课程论课程论 1.经验、兴趣与课程 赫尔巴特认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课程的内容只有与儿童的经验密切联系,才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指观念的积极活动状态,是一种好奇心和智力活动的警觉状态。多方面兴趣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多方面兴趣:宗教的经验的同情的思辨的审美的兴兴 趣趣社会的以六种兴趣为依据的课程体系:兴趣类别经验的思辨的 审美的同情的 社会的 宗教的相应的 学科自然科学物理化学地理数学逻辑学文法文学唱歌国画外国语本国语历史政治法律神学(四四)课程论课程论评价:赫尔巴特认为兴趣观是其课程论和教
23、学论的依据,因为只有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课程内容与教学,才能引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把神学纳入课程体系,反映了一定的局限性。(四四)课程论课程论 2.2.统觉与课程统觉与课程 统觉理论是赫尔巴特课程论的又一重要基础。根据统觉原理,新的观念和知识总是以原有观念和知识为基础产生的,这就要求课程的安排应当使儿童能够不断的从熟悉的材料逐渐过渡到密切相关但还不熟悉的材料。“相关”,是指学校不同课程的安排应当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集中”,是指在学校的所有课程中,选择一门科目作为学习的中心,其他科目都作为学习和理解它的手段。(四四)课程论课程论 3.3.儿童发展与课程儿童发展与课程 文
24、化纪元理论是赫尔巴特课程选择和设计的又一理论基础。文化纪元理论认为不同时代的文化成果集中体现人类认识的不同发展水平,因此,儿童在一定发展阶段上最理想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种族发展在相应阶段上所取得的文化成果,以此为基础,他探讨了儿童的年龄分期,进而提出了课程的程序。第一阶段:婴儿期:加强身体养护和感官训练;第二阶段:幼儿期:以荷马史诗为主,发展儿童想象力;第三阶段:童年期:数学、历史等,发展理性;第四阶段:青年期:继续学习数学、历史等,发展理性;评价:赫尔巴特的课程论以心理学为基础,使课程的设置与编制有了明确的依据,避免了课程设置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克服了课程设计的散乱现象,但客观的说,无论是在理论
25、还是在实践中,赫尔巴特并未真正解决欧美近代学校的课程问题。四、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四、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赫尔巴特是近代教育科学的开拓者,也是近代教育心理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他强调的课堂、教师、教材三中心,反映了资本主义确立时期教育理论的发展水平。19世纪70年代以后,他的思想指导了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改革,对各国教育科学的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作用。20世纪初,其教育思想以日本为媒介传入中国,这是最早在近代中国传播的西方教育理论,尤其是在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理论之上发展起来的“五段教学法”曾对近代中国的学校教育实践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但他的教育体系中充满思辨和神秘色彩,许多论述带
26、有一定程度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复习题:简答:1.19世纪初德国的洪堡改革有何大的举措?2.简述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及其在教育理论体系中的应用。(2011)3简评赫尔巴特教学形式阶段理论。(2010)选择题:选择题:1.1810年,洪堡创办的对德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学是 .(2007)A哈勒大学 B柏林大学 C哥廷根大学 D慕尼黑大学 2.在法国启蒙教育思想的影响下,18世纪后期德国出现了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的新式学校,这类学校被称为 。(2008)A泛爱学校 B文科学校 C实科学校 D国民学校 3.世界上最早提出实施义务教育,也是较早从教会手中夺取教育权的国家是()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4.德国在魏玛共和国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未曾涉及的方面是()A.中等教育 B.高等教育 C.师范教育 D.职业教育 5.“要求所有儿童均接受四年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观察阶段的教育。观察阶段的教育旨在给予学生充分发展能力和特长,以便通过考试遴选进入不同类型的中等教育机构”这个计划是 A.魏玛宪法 B.改组和统一普通公立学校的总纲计划 C.高等教育总纲法 D.汉堡协定 6.“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和手段。”其中,实践哲学指()A.社会学 B.伦理学 C.政治哲学 D.宗教信仰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