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他人在场一、社会促进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其他人在场,他就会感到有一种刺激,这种刺激会影响他的活动效果,如果这一场合会促进活动的完成,我们称其为“社会助长”或“社会促进”(social facilitation)。Zajoncs drive theory of social facilitationPresence of othersArousalIncrease in performing dominant responsesIf correctIf incorrectSocial facilitationSocial inhibition他人存在影响
2、社会助长Zajonc(1965)的解释是:他人存在影响社会助长。评价恐惧影响社会助长Cottrell(1972)的解释是:评价恐惧(The evaluation-apprehension)影响社会助长。新异刺激的分心影响社会助长Baron(1986)和Sanders(1983)提出了分心冲突论(distraction-conflict theory)。二、社会抑制所谓社会抑制,是指个人与团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之为社会惰化作用,也叫社会干扰、社会致弱、社会逍遥、社会懈怠。S
3、teiner(1972)将这种随着团队成员数量的增加,个人努力程度下降,个体在团队中的实际表现(actual performance)与潜在表现(potential performance)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称为社会惰性。三、社会影响理论社会影响理论(social impact theory)主要强调社会惰性的外部影响因素。觉醒降低理论(arousal reduction theory)关注社会惰性形成的内部动机因素,认为个体在群体情境下的觉醒水平比平时要低,但是这个过程会受到工作难度的影响,这是导致社会惰性的主要原因。评价的可能性(evaluation potential)是指当群体中个体的
4、绩效不可辨认或被评价的可能性较低时,就会导致动机性丧失,产生“迷失在团体当中(lost in the crowd)”的感觉。努力的比较观点(matching of effort)主要考察在群体情境中,当个体发现团体中的同事不努力或工作效率不高时,会认为同事无能或工作动机较低,出于不想过多付出或多做贡献,就会选择降低努力程度而不是帮助他人的行为策略。努力的可缺省性(dispensability of effort)是指在团体性工作中会减少努力,个体觉得他们的努力对于群体的整体表现并不重要或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便会采取搭便车行为(free rider effect)。自我注意理论(self-att
5、ention)强调自我监控对个人行为的指导作用。报酬论观点认为对群体绩效的不同报酬也会对社会惰化产生影响。四、去个性化去个体化(Deindividuation)现象是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也叫去个性化行为。匿名性责任分散自我意识下降 对此现象的研究最早源于法国社会学家G.Le Bon(1989)发现激动的群体倾向于有相同的感受和行为,因为个体的情绪可以传染给群体。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一个成员做了一件大部分人反对的事情,其他人也会倾向于仿效它。勒庞把这种现象称为“社会感染”(social contagion)。社会心理学
6、家Festinger、Zimbardo用更现代的词命名这种现象为去个性化。匿名性(anonymity)是引起去个性化现象的关键,群体成员身份越隐匿,他们就越会觉得不需要对自我认同与行为负责。自我意识下降也是去个性化现象产生的一个原因。责任分散(diffused responsibility),一个人单独活动,往往会考虑这种活动是否合乎道义,是否会遭到谴责,而个人和群体其他成员共同活动,责任会分散在每个人的头上,个体不必承担这一活动所招致的谴责,因此会更加为所欲为。第二节 从众一、从众的含义Conformity:Changing ones beliefs or behavior to be co
7、nsistent with group standards从众划分为理性从众(rational conformity)和非理性从众(irrational conformity)理性从众又可以按主体行为目的的不同分为遵从(abidance)、顺从(compliance)和服从(obedience)三种表现形态非理性从众即盲从(implicit)真从众(real conformity),这种从众不仅在外显行为上与群体保持一致,内心的看法也认同于群体,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表里如一、心服口服的从众。权宜从众(expedient conformity),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个人虽然在行为上保持了与群体的一致
8、,但内心却并不认同群体的看法,仍坚持自己的意见,只是迫于群体的压力才暂时屈从于群体的选择。不从众(unconformity),是从众的对立面,是指个体在群体中不被群体意见所左右,而保持自我原有选择的一种行为。二、从众的经典研究谢里夫似动效应的实验:规范的形成实际上是人们对团体从众的结果。清晰条件下的从众:阿希的研究三、从众的原因“信息性社会影响”(informational social influence),是人们把他人视为指导行为的信息来源从而顺应其行为。“规范性影响”(normative social influence)是由规范原因而引发的从众行为,并不是因为我们以别人作为信息来源,而
9、是为了不引人注目,不被他人嘲笑,不至于陷入困境或遭到排斥,因为群体成员一般都讨厌偏离者。四、从众的影响因素在性别与年龄方面,人们通常认为男性比女性更不容易从众。个人的能力、自信心、自尊心、社会赞许需要等都与从众行为密切相关。人们对刺激对象越了解,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不容易从众,反之则越容易从众。群体一致性越强,从众越容易发生。群体规模越大,从众越容易发生。群体凝聚力越强,从众越容易发生。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越高,越有权威性,就越不容易屈服于群体压力。刺激物的性质是影响从众行为的情境因素之一。第三节 服从服从(obedience)是指由于外界压力而使个体发生符合外界要求的行为。外界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他人和规范。Linsly-Chittenden Hall,Yale University,where most of the obedienc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The ethical legacy of Milgarms experiments第四节 顺从回报(Rewards)强迫(Coercion)专家的意见(Expertise)信息(Information)参照物的影响(Referent Power)合理的权威(Legitimate Authority)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