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专专 题题 七七 第第2课课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专专 题题 七七 情情 境境 导导 入入 1 整整 体体 感感 知知 2 知知 识识 梳梳 理理 3 合合 作作 探探 究究 4 拓拓 展展 深深 化化 5 随随 堂堂 演演 练练 6 课课 时时 作作 业业 7 1.图片对齐 在我们插入PPT图片或是输入文字的时候,为了整齐都需要将插入的文本框对齐 ,但是又不想一个一个的进行操作,这时按住Ctrl键将需要进行对齐的文本选中 ,点击开始排列对齐垂直居中即可; 2.巧用格式刷 在制作PPT的时候为了保证
2、PPT风格的统一,很多任通常会使用复制粘贴来确保 每一页PPT格式相同,这样对于少页数来说可以进行操作,但是碎玉多页面的话 就有点麻烦了,其实我们可以巧用格式刷:首先,在开始菜单栏下方有一个格式 刷,点击格式刷,很快就能看到效果; 3.去除所有动画效果 很多人在制作PPT的时候都是直接在模板库里下载模板进行使用的,但是下载的 模板大多数都是有幻灯片的,这样在演讲的时候很不方便,怎样将其进行去除呢 ?单击幻灯片放映选择设置幻灯片放映,放映类型选择演讲者放映;换片方式 选择手动即可; 4.PPT快键 PPT逼格提升技巧逼格提升技巧 情情 境境 导导 入入 前苏联的一位总书记前往一个集体农庄参观 视
3、察,农庄工人以植树欢迎总书记的到来, 工人们分组干得热火朝天。突然总书记觉得 两个工人干得不对劲,前面一个工人用铁铲 一铲挖出一个大坑,后面一个工人接着又一 铲一铲把挖出的泥土铲回坑里,把坑填平, 如此周而复始不知疲倦。总书记觉得蹊跷, 就问两个工人为何这样?那两个工人异口同 声回答道:“放树苗的那位工人今天没来上 班。”这就是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的写照。 这种体制是如何形成,有怎样的特点、影响? 整整 体体 感感 知知 本课主要讲述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特征、 影响。 知知 识识 梳梳 理理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1背景 (1)1924年,列宁逝世,_成为苏联 的主要领导人。 (2)192
4、5年的苏联仍是一个只能依靠从国外 输入机器装备的落后农业国。 (3)苏联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下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尽快实现国家_。 斯大林斯大林 工业化工业化 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 海外借债等手段筹集的,而苏联工业化资金 是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 2目的 加强国防力量以维护民族独立,为社会主义 建设提供物质技术基础。 3方针 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实 现_的方针。 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4建设 (1)从1926年起,苏联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 建设时期。 (2)19261928年,对原有工业企业进行改 建扩建并新建几千家企业。 (3)19281
5、932年,实施高速优先发展重工 业的第一个_。 (4)19331937年,实施第二个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五年计划 5成就 (1)1937年,实现了_,并形成 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2)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到1937年, 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占优势。 (3)工业总产值到1937年已跃居_第 一位、世界第二位。 6弊病 形成了_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 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 国家工业化国家工业化 欧洲欧洲 重工业重工业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 1背景 (1)十月革命后,苏俄农业是落后的个体小 生产农业。(2)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 农业逐步_的方针。 2目的 配合工业化建设的顺
6、利进行,克服粮食危机。 集体化集体化 3过程 (1)从1929年下半年起,集体化运动开始。 (2)全国各地的集体化运动一哄而起,并出 现强迫命令现象。 (3)1930年3月,斯大林发表了 _一文,对集体化运 动进行整顿。 (4)1932年,苏联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 (5)_年,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 胜利冲昏头脑胜利冲昏头脑 1937 苏联和中国农业集体化的不同: 苏联为配合国家工业化建设,采取强制推行 的方式,实行“全盘集体化”和“在全盘集 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中国采取自愿互利 原则,创造了从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到 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合作社道路。 4影响 (1)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
7、食、原料、资金 等创造了便利条件。 (2)农业集体化不可能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 的发展。 (3)1932年底,_作为一个阶级基本 被消灭。 富农富农 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弊端有哪些? (1)违反自愿原则,用行政命令或变相暴力 强迫农民立即加入集体农庄。 (2)农业全盘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造成苏联农业长 期不景气。 三、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 _年,苏联新宪法颁布,宣布苏联 的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 2形成过程 在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逐渐形成。 1936 3表现 (1)经济: 高度集中的_,是一种高度集中 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 国家对经济直接管理,排斥_。
8、 优先发展重工业。 计划经济计划经济 市场调节市场调节 (2)政治: 国家权力高度集中于_,社会主 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以党代政,最高苏维埃成了只是通过党中 央指示的表决机器。 (3)思想文化: 个人崇拜: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弥漫于苏 联党内外,并迅速发展为一股社会风潮。 思想文化体制:采取行政干预的手段对 _领域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党党 学术文化学术文化 4特点 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 合合 作作 探探 究究 【史料】 材料一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 “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 开始的。由于轻工业同重工业比较起来,需 要
9、的投资少,资本周转快,获得利润比较容 易,所以在那里,轻工业成为工业化的头一 个对象。只有经过一个长时期,轻工业积累 了利润并把这些利润集中于银行。这才轮到 重工业,积累这才开始逐渐轮到重工业中去, 形成重工业发展的条件,但这是一个需数十 年之久的长期过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 这条道路,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 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材料二 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 “苏联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 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 稳定。”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早就提 出了工业是主导,农业是
10、基础要发展 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的重要论断。他在 理论上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 但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 化一开始时,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 税,还得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 例如,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区收购小麦, 每千克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面粉 时,则作价93卢布。国家售价比购价 高出56倍。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 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年内,曾 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苏联全国大 约饿死1000万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问题】 (1)依据材料一,分析通常工业化应按什么 途径进行?为什么要按这种途径进行? (2)斯
11、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应按什么途径进 行?为什么采取这样的途径? (3)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苏联采取的工 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4)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提供了什么经验教训? 【提示】 (1)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发展 轻工业所需资金较少,易于获得利润,为重 工业积累资金。 (2)苏联应首先发展重工业。苏维埃国家面 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以 保卫苏维埃政权。 (3)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 消费需要;货币不稳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 的利益,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 (4)必须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有比例 地平衡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
12、基 础。 拓拓 展展 深深 化化 全面认识斯大林体制 (1)背景 经济因素:苏联当时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的 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文化落后。 政治因素:过渡时期斗争激烈,险恶的外 部环境。 文化因素:长期的封建专制遗留了大量的 个人专断和迷信传统。 个人因素:斯大林的个人因素。 (2)特征 经济方面: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否定价 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 系,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 政治方面:权力高度集中于的党的最高领 导机构,党政不分,个人专权,民主法制被 忽视,缺少群众监督,个人崇拜之风盛行, 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 (3)功绩 推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国家工业化迅 速
13、实现,成为工业强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的 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国家军事力量显著增强,苏联成为社会主 义强国。 (4)弊端 经济方面:严重超越苏联生产力发展水平。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牺牲农民利益,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 滞不前。 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民主得不到发扬,社 会主义法制遭到践踏。 (5)教训 经济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应生产力的 发展水平。 必须保证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按比例协 调发展。 必须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 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必须结合起来。 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2015江西横峰中学)叶书宗在关于苏联 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中写 道
14、:“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 化运动,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下列关于“改变”的 表述,正确的是( ) A从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到指令性计划经 济 B从单一的公有制到多种所有制并存 C从直接过渡到间接过渡 D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 【答案】 A 【解析】 考查斯大林体制。1936年苏联 建立了斯大林体制,从根本上废除了列宁的 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是单一的公有制,实行 排斥市场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故选A。 B、C、D项说法都是与斯大林体制内容不 符。 随随 堂堂 演演 练练 1(2015江苏19)“20世纪50年代,苏联 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 传统
15、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 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 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 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苏联经济体制。 从题干材料信息技术在50年代发明,80年 代才11%采用,说明该技术发明后在苏联没 有转化为生产力。根据所学出现这一状况的 原因应该是计划体制的制约,故选B。A与 题干材料信息相反;C不是最准确的,只能 反映部分信息;D与题干信息无关。 2苏联的工业化和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 化进
16、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 工业化首先从重工业起步 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工业化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工业化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随着苏联工业 化的进行,苏联逐步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故的说法错误,可排除。 3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到 1930年,牛减少了22%,马减少了13%, 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 象的原因是( ) A余粮收集制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 B新经济政策为发展工业牺牲农业 C农业全盘集体化挫伤农民积极性 D农业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答案】 C 【解析】 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是为了
17、配合 工业化而进行的,没有促进农业生产力本身 的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 与题干材料中“从1929年到1930年”等信 息不符。 4苏联经济发展中出现图中现象究其最根 本的原因是( ) A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 B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 C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 D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答案】 C 【解析】 联系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 实践,从根本上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是20 世纪20、30年代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 济体制。 520世纪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的最大成就是( ) A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 B农业发展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C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D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 A 【解析】 1937年,苏联提前完成第二个 五年计划,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 业化,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均与苏联 的农业状况不符,D项不属于“最大成就” 的范畴。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