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9 ,大小:4.85MB ,
文档编号:479258      下载积分:1.9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79258.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卧龙小子)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复习 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卧龙小子)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复习 课件.ppt

1、 第17讲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及交通与 通讯的变化 广东 考纲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断发易服” (1)服饰 晚清:鸦片战争前后,_传入 中国。后来,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制度进行 改革。 民国政府颁布_的形制,新服 饰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洋装流行,与传 统服饰并行,并促成服饰改良,_和 _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西式服饰西式服饰 男女礼服男女礼服 中山装中山装 旗袍旗袍 (2)断发 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_的 法令。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 _,结辫陋习革除。 (3)不缠足: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正式成 立“_”,不缠足运动开展起来。 自由剪

2、发自由剪发 剪辫通令剪辫通令 不缠足会不缠足会 1.图片对齐 在我们插入PPT图片或是输入文字的时候,为了整齐都需要将插入的文本框对齐 ,但是又不想一个一个的进行操作,这时按住Ctrl键将需要进行对齐的文本选中 ,点击开始排列对齐垂直居中即可; 2.巧用格式刷 在制作PPT的时候为了保证PPT风格的统一,很多任通常会使用复制粘贴来确保 每一页PPT格式相同,这样对于少页数来说可以进行操作,但是碎玉多页面的话 就有点麻烦了,其实我们可以巧用格式刷:首先,在开始菜单栏下方有一个格式 刷,点击格式刷,很快就能看到效果; 3.去除所有动画效果 很多人在制作PPT的时候都是直接在模板库里下载模板进行使用

3、的,但是下载的 模板大多数都是有幻灯片的,这样在演讲的时候很不方便,怎样将其进行去除呢 ?单击幻灯片放映选择设置幻灯片放映,放映类型选择演讲者放映;换片方式 选择手动即可; 4.PPT快键 PPT逼格提升技巧逼格提升技巧 2报刊与电影 (1)中国报刊的发展历程 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民众开始有了 “新闻”的观念。 1872年创刊的_是近代中国出 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1884年,申报馆创办_, 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申报申报 点石斋画报点石斋画报 小说林月月小说_ _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_ 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新文化运动以后

4、,_成为民众 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2)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传入中国:19世纪末期。 第一部影片:1905年摄制的定军山。 绣像小说绣像小说 新小说新小说 政治纲领政治纲领 阅读报刊阅读报刊 第一部故事片:1913年摄制的 _。 第一部有声片:1931年摄制的 _。 (3)作用: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 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 野。 难夫难妻难夫难妻 歌女红牡丹歌女红牡丹 3移风易俗 (1)礼节:民国初年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 代之以_、握手,显示平等、自由等 文明精神。 (2)婚姻 婚姻风俗变革主要发生在_的 知识层及官宦人家。 _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 近代婚姻的变革进

5、程。 丧葬: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简洁的丧 葬礼仪传入中国。 鞠躬鞠躬 通商口岸通商口岸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 【拓展链接】 从中西文化碰撞的角度看近代物质文化生 活的变化 由于西方工业社会文明的传入,中国近代 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深刻 的变化也是以我们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深渊的灾难为代价的。近代西 方工业社会文明对中国社会发挥了巨大影 响,促使中国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 至社会习俗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变化过 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中西文化碰 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1.交通的变化 (1)铁路 1881年,自建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 _铁路。 1888年,宫廷专

6、用铁路落成。 _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修 筑权。 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_铁路 建成通车。 民国以后,商路的_收归国有, 但始终未入正轨。 胥各庄胥各庄 甲午战争甲午战争 京张京张 修筑权修筑权 (2)水运:1872年,_成立, 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3)航空:1918年,_开 始研制水上飞机;北洋政府拟订五大民航 线路。 2通讯的发展 (1)邮政业务 清朝后期:1896年设“_”, 后设邮传部。 民国时期:1913年裁撤全部驿站,1920 年参加_,后撤销外国在华 开办的“客邮”。 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 福建马尾造船厂福建马尾造船厂 大清邮政局大清邮政局 万国邮联大会万国邮联

7、大会 (2)电报电信 清朝后期:1877年,_架设第一条 电报线。 民国时期: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 代才有所改观。 3意义 (1)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 段和_,转变了人们的 _。 (2)使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 _更便捷。 台湾台湾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 思想观念思想观念 异地传输异地传输 【拓展链接】 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缓慢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受两次工业革命浪潮的 冲击而发生变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的社会环境下,铁路等近代交通遭到顽固 势力的排斥,一定程度上还受到西方列强 的控制和操纵,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 展步履维艰。 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史料一 每年成千

8、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 处走过上海,他们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 整洁的街道、燃着的电灯或瓦斯灯;他们 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电话、火 轮船、公园。他们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 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上海如此,香港也 如此。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 运动第八册 史料二 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 于都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礼堂所备证 书(有新郎、新妇、证婚人、介绍人、主婚 人姓名),由证婚人宣读,介绍人(即媒妁)、 证婚人、男女宾代表皆有颂词,亦有由主 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者。 徐珂编清 稗类钞第五册 1结合史料一归纳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 点。 【提示】 (1)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

9、伴随着西方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 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化的,深受西方外来 文明的影响,具有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2)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 习的过程,存在着新旧碰撞与交融,且保 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近代化特征越 来越明显。 2史料二反映的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新文化运动推动。 (2)国民革命洪流推动。 二、中国近代交通的进步 史料一 私行人职事五品以上,散官 二品以上,爵国公以上,欲投驿止宿者, 听之,边远及无村店之处,九品以上勋官, 五品以上及爵,遇屯驿止宿,亦听。并不 得辄受供给。谓私行人不应入驿而入者, 笞四十,辄受供给,准赃虽少,皆杖一 百。邮驿本备

10、军速。 唐律疏义 史料二 自道光二十二年五口通商,九十 余年来中国门户洞开,外洋风雨,如潮袭 来。一方面,中国的许多权利横被侵蚀。 又一方面,西洋的新文明不断地输 入。中国交通事业和以前不同,交通 工具之科学化,以机械的力量逐渐代替以 前使用的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交通 组织逐渐商业化,凡各种新交通工具之利 用,均可以普通的交易方式行之,没有阶 级上的限制。 交通史航政编 1根据史料一指出唐朝驿站的主要特点。 【提示】 具有军事和行政上的职能;兼 有馆舍功能;专供贵族及官员使用。 2史料二与史料一相比,交通工具发展与 使用的变化体现的社会进步是什么? 【提示】 科技日益发展;经济自由、平 等

11、。 3如何认识史料二中“外洋风雨”对中国 交通的影响? 【提示】 既传入了先进技术,又侵略了 中国的权益。 突 破 提 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中国近代的社会 环境是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并最终 陷入深渊,这既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 深刻的原因,同时也烙印在其特点上。这 些变化反过来又对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 思想产生反作用,继而推动了社会的进一 步发展。 1原因 (1)外来文化的影响。如鸦片战争后西方的 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传入,改革开放后 中西文化的交流。 (2)政治变革和民主思潮的推动。如戊戌变 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社会政治变革

12、影响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3)经济发展的影响。如自然经济的瓦解、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后 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 (4)政府政策的影响。民国政府的断发易服 和废止缠足、新中国初期的意识形态的制 约、新时期以来政府倡导文明之风等。 2特点 (1)发展不均衡,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人 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但在偏远农 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受西方外来文明 的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化色彩。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过程中既存在着 新旧冲突,又存在着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近代化特 征越来越明显。 1(2012湖北联考)1933年

13、广州有报纸报 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 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 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 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 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解析】 从材料看中国的传统陋习并未 被完全改变,排除A。材料反映的时间是 1933年,与新文化运动关系不大,排除B。 民族工业的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也是不符 合史实的,排除D。 【答案】 C 突 破 提 示 特点围绕“发展”概括,既要看到发展又 要看到其半殖民地性和不平衡性

14、。分析影 响,应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特征及角度分析。 1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 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 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2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 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 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 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 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4)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 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 出行方式,

15、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 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 富了人们的生活,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 化。 (2)消极: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 济掠夺,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塞、 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 2(2013届东莞月考)东方杂志1917年 第14卷第6号登载参观济南电灯公司记 一文报道:“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济南) 西关外之商埠亦日臻发达,马路宽坦,电 话电灯之杆线,植立两旁,气象颇觉不 寂。”这则材料说明( ) A铁路的修建带动了济南城市的近代化 B济南城市的近代化表现在商埠的兴盛上 C济南城市的发展得益于商埠的设立 D济南城市的近代化是当时最发达的 【解析】 材料主要论

16、述了胶济津浦铁路 通车对济南近代化的影响。A项正确,B、 C、D三项材料中体现不出。 【答案】 A 考情概 览 考点频度:6年3考 考查特点: 3选择 考题统 计 2009年广东单科第11题;2007年 广东单科第10题;2009年广东高 考理科基础第63题。 (2012浙江高考)1862年6月26日, 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 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 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 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 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 食住行的西化 【思路点拨】 本题从广告入手,设置命 题情景,考查角度比较新颖。从文明

17、史观、 社会史观等方面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物质 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内容的掌握。其解答 路径如下: 审题干 外国杂货 巧 排 除 A 外国杂货展示的商品基本是生 活用品,并未提到经济结构的 变动 B 不符合材料信息 C 符合材料信息 D 材料中只提到食的变化,其他 未涉及 得答案 C (2010福建高考)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 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 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 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 事业是( )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 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 考情概 览 广东高考6年没有在本考点命 制题目 考题统 计 无 【思路点拨】 本题从福建和上海两

18、个不 同的市场比较入手,设置命题情景,考查 信息传播的相关知识。其解答路径如下: 审题 干 近代福建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茶叶出 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 巧 排 除 A 近代中国能够实现市场信息同步的 技术依托是近代通讯业的发展,据 此可以判断为电报业 B 大众报业具有时效相对缓慢的特点, 故不可能出现两地价格同步现象 C 铁路交通的运输在时效上相对要慢 D 轮船航运业,对于两地价格同步的 时效性也要慢 得答 案 A 1知识角度 系统归纳整理近代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原 因、成就、影响等主干知识。 2.史观角度 从人力车到火车、飞机,从传统驿站到电话、电 报,这体现了交通和通讯的近代化。交通和通讯

19、 的进步,又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高考易从近代化史观和社会史观两个角度考查本 知识点。 3.能力角度 注意与政治史和文化史相关史实的联系,理解交 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和影响。例如,交通通 讯工具进步的原因可与列强侵华、洋务运动、改 革开放等知识点相联系。 考向一 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 变化 1(知识角度)竹枝词是一种诗体,在民间 有很大影响。下列竹枝词反映了某一时期 中国人的着装特点:“偏偏捷捷少年郎, 不着长装着短装。”“时装女服不兴长, 尺寸先需合体量。窄袖短衣高护领,青裙 还要仿西洋。”这一历史时期是指( ) A清代晚期 B民国初年 C新中国成立初期 D文化大 革命

20、时期 【解析】 从材料“窄袖短衣高护领”可 知此为改良旗袍,这流行于民国初年,选 择B项。 【答案】 B 2(能力角度)才女张爱玲曾发出如此感叹: “我们不大能够想象过去的世界,这么迂 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 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对此理解正 确的是( ) A清朝的服装体现出专制统治的特征 B清朝女人的服饰极具民族传统特色 C“迂缓”的主要原因在于外国侵略 D清朝仍存在着严格的男尊女卑观念 【解析】 女人没有时装与观念的保守有 关,而这是专制的结果,故选A。题目主要 是对清政府统治下妇女无时装的批判,故B 不符合题意。外国侵略导致西方先进的思 想和时装、生活习俗的传入,会导致

21、服装 衣着的变化,不符合题意。男尊女卑与是 否穿时装无直接关系,排除D。 【答案】 A 3(史观角度)右侧是我国近代某一 时期的法令,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领域出现的新 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从时间看,大致颁布于民国时期 从形式看,以皇帝诏令公示天下 从对象看,只在大中城市执行 从内容看,又可称为“剪辫令” A B C D 【解析】 从图片中“今者满廷已覆,民 国成功”的信息可以判断正确,错误。 综合分析可以知道正确,说法不准确, 因为“所属地方一体知悉”并非专指大中 城市。 【答案】 C 4(史观角度)1902年7月27日上海中外 日报上刊载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 节

22、选如下:“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 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 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 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 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据此 推断,当时的中国社会( ) A废止缠足,封建束缚破除 B女子入学,近代教育普及 C恋爱自由,追求男女平等 D婚俗观念,受到西方冲击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生活习俗的变化。 从其对女方的要求,“天足”“中西学 术”“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可以看出 婚俗观念的变化。 【答案】 D 考向二 近代交通、通讯的变迁 5(知识角度)我国高铁发展迅速,创造两 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 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

23、在19世纪末 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 ( ) 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 变 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 便利了 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减缓了中国 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A B C D 【解析】 考查交通运输的发展对社会生 活、生产带来的影响。19世纪末,中国正 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火车传入 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 行,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 转变;交通便利地区,特别是交通枢纽中 心发展迅速,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交 通便利,也有利于西方列强的军事、经济 入侵,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叙述 错误。 【答案】 A 6(史料角度)有轨电车初入上海之时,

24、上 海人都说电车乘不得,偶一不慎,就要触 电,电车公司即在车旁标着“大众可座、 稳快价廉”字样,以资号召,且妇女可出 三等车资而坐头等座位。此后,上海市民 逐渐接受了方便而价廉的电车。这段材料 说明( ) A有轨电车最早进入上海 B妇女社会地位十分低下 C广告推动出行方式变化 D传统交通工具遭到抛弃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提供的新情景, 有轨电车属于新式交通工具,它的推广得 到广告的促进,因此准确反映的应该是C。 【答案】 C 7(史观角度)我国古代常采用信鸽、烽燧、 驿站等方式传递信息。下列与烽燧传递信 息的途径相似的是( ) 交通信号灯 电子邮件 轮船旗语 手机短信 A B C D 【解析

25、】 本题考查文明史观。烽燧传递 信息属于声光通信手段。对比四项不难得 出答案是A。 【答案】 A 综合运用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顺治二年(1645年),清廷颁布的 “易服令”规定:“官民既已剃发,衣冠 皆宜遵本朝之制。”强迫各族人民改满 服。清政府还严厉禁止私藏明朝衣冠, 不少人因为私藏“方巾”等明代服饰而被 清政府扣上大逆罪名而遇害。就这样, “剃发易服”政策的执行与清王朝相始相 终,一直延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为止。 摘自百度百科名片之 剃发易服 材料二 太平天国鄙视清代衣冠,开始起 义时穿着传统服装打仗,而将清代官服 “随地抛弃”,“往来践踏”。当时 除天王可袍上绣龙以

26、外,其他高级官员须 根据场合而定,低级官员则绝对不着龙袍, 但缀有龙纹的朝帽却是大多数官员的首服。 其他规定多来自周礼,以五行四神来 确定背心图案、服装以及缘边的颜色。 摘自庄华峰等著中国 社会生活史 材料三 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宋恕等 人认为:“盖欲化除文武满汉之域,必自 更官制始;欲通君、臣、官、民之气,必 自设议院始;欲兴兵、农、礼、乐之学, 必自改试令始。三始之前,尚有一始,则 曰: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 西服始。”其原由为:“盖耳目不新,则 精神不振,主持不彰,则趋慕不一。”康 有为有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 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 故“非易其衣服,

27、不能易人心,成风俗, 新政亦不能行”。 摘自刘力衣冠之制的解体:中国传 统服饰的近代 化 材料四 1912年1月12日,大公报上登 文易服以保存国货为要义,它说: “易服不易料。我国人民半恃丝绸以 为生活存也,安可弃其料而不用 哉?”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给上海中 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 更,常服听民自便,此为一定办法,可无 疑虑。但人民屈服于专制淫威之下,疾首 痛心,故乘此时机,欲尽去其旧染之污习。 去辫之后,亟于易服,又急切不能得一适 当之服式以需应之,于是争购呢绒,竟从 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极其流 弊,诚有如来书所云者。” 摘自论辛亥革命前后 的服饰改革 (1)根据材

28、料一归纳清初“剃发易服”政策 的特点,并指出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评价太平天国的服饰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改易服饰”的 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 原因。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 的“易服”改革带来了什么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清 初至民国初年“易服”的认识。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服饰的变化,从 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即可。 【答案】 (1)特点:以满人样式为基准; 强制;残酷;时间长。 目的:巩固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削弱被征 服民族的反抗意识。 (2)评价:是反清斗争的一种形式,具有进 步意义。存

29、在等级尊卑,具有落后性(封建 性)。 (3)思想:“易西服”是政治改革的开端和 关键。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力量壮大;近代西方思想观念及生活 方式的影响;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改 易服饰”对维新变法起推动作用;世界文 明发展的潮流。 (4)影响: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 习俗,促进观念变革,国货滞销,制约民 族工业的发展。 (5)认识:“易服”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服饰从等级、尊卑走向大众化,具有进步 性;“易服”与政府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 相关;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易 服”;民族交往、中外交流是“易服”的 重要因素之一;“易服”在与世界接轨的 同时,要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