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篇第四篇 实验诊断实验诊断第一章绪 论一、实验诊断及其发展(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二)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二)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实验诊断学检验医学临床应用研究和改进方法运用实验结果提供正确检验结果(三)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使用离体标本2、应用多学科理论3、采用多种方法学4、临床多环节应用(四)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四)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临床血液学2、临床酶学3、临床生化学4、临床内分泌学5、临床免疫学6、临床病原体7、体液与排泄物检
2、查8、临床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六)学习的方法和要求(六)学习的方法和要求掌握:概念性、普遍性、实用性各项检验的影响因素各项常用检验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运用结果综合分析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测血液细胞成分检测即血常规检测网织红细胞检测红细胞沉降率检测血液常规检测(血液常规检测(blood routine Test)1、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值和红细胞形态检测2、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3、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值和血小板形态检测红细胞的生成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测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测人群参考值血红蛋白红细胞数成年男性120160g/L(4.05.5)1012/L成年
3、女性110150g/L(3.55.0)1012/L新生儿170200g/L(6.07.0)1012/L(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男性:6.01012/L 血红蛋白170g/L女性:5.51012/L血红蛋白160g/L红细胞增多临床意义1、相对性增多2、绝对性增多(1)继发性代偿性增加非代偿性增加(2)原发性1、相对性增多:、相对性增多: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2、绝对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症,分为继发性和
4、原发性(1)继发性: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多所致1)EPO代偿性增加血氧饱和度减低-组织缺氧-EPO代偿性增加-红细胞增多。可见于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病理性病理性EPO代偿增加代偿增加2)EPO非代偿性增加;如肾癌、肝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等(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红细胞持续显著增多,全骨髓增殖性疾病。红细胞持续显著增多,全血总容量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二)红细胞及血蛋白减少(二)红细胞及血蛋白减少(1)生理性减少:见于婴儿出生3个月至15岁前的儿童、妊娠 中后期孕妇及老年人等。(2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
5、血。贫血贫血(Anemia)(Anemia)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红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低限。白量及红细胞比积低于参考值低限。以血红蛋白为标准。以血红蛋白为标准。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轻度:血红蛋白参考值低限-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1003432-36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2732缺铁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80273236慢性感染、肝病尿毒症、肿瘤(一)白细胞计数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
6、/L白细胞分类计数五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和绝对值细胞类型百分数(%)绝对值(109/L)中性粒细胞(N)中性杆状核粒细胞(st)0-50.04-0.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sg)50-702-7嗜酸性粒细胞(E)0.5-50.05-0.5嗜碱性粒细胞(B)0-10-0.1淋巴细胞(L)20-400.8-4单核细胞(M)3-80.12-0.8白细胞分类及功能(二)中性粒细胞N参考值绝对值杆状核0%-5%0.04-0.05 109/L分叶核50%-70%2-7109/L1、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1)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
7、性肿瘤二、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2、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白细胞减少:4109/L粒细胞减少症:1.5109/L粒细胞缺乏症:0.5109/L(1)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3)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性粒细胞减少病因3、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核象指中性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正常时,外周血N核以分3叶的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核象变化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见感染、失血、中毒及溶血等核右移:周围血中出现中性粒细
8、胞5叶以上,百分率超过3%。见巨幼细胞贫血、造血功能衰竭等细胞类型末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渡型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原粒早幼中幼晚幼杆状核2叶3叶4叶5叶上分布曲线左移右移明显左移正常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性粒细胞核右移4、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在严重传染病、各种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中毒及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出现细胞大小不均中毒性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核变性大小不等: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N大小悬殊,内毒素作用下骨髓前期细胞发生顿挫不规则分裂所致。中毒颗粒: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可能为细胞摄取细菌或血浆蛋白后
9、发生变性,也可能是自噬体。空泡形成: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现。被认为细胞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4、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1)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在严重传染病、各种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中毒及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出现细胞大小不均中毒性颗粒空泡形成杜勒小体核变性大小不等: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N大小悬殊,内毒素作用下骨髓前期细胞发生顿挫不规则分裂所致。中毒颗粒: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可能为细胞摄取细菌或血浆蛋白后发生变性,也可能是自噬体。空泡形成: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现。被认为细胞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杜勒小体:局部嗜碱性
10、区域,呈圆形、犁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染成灰蓝色,直径约 12?m。常见于严重感染。(2)、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胞体大,直径达1625?m,核分叶在5叶以上,甚至在10以上,染色质疏松。常见于巨幼贫、抗代谢药物治疗后。(3)、棒状小体: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 16?m,1 条或数条不定。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故见到棒状小体即可确诊为白血病。(三)嗜酸性粒细胞E参考值0.5%-5%绝对值0.05-0.5 109/L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肿瘤传染病风湿性疾病、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四)嗜碱性粒细胞B参考值0%-1%绝对值
11、0-0.1 109/L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过敏性疾病血液病恶性肿瘤糖尿病、传染病(五)淋 巴 细 胞L参考值20%-40%绝对值0.8-4109/L1、淋巴细胞增高生理性增多儿童期病理性增多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肿瘤性疾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2、淋巴细胞减少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等。异 形 淋 巴 细 胞病毒感染或过敏源刺激下,可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形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性疾病最常见、药物过敏、输血、血液透析或体外循环术后(六)单核细胞参考值3%-8%绝对值(0.12-0.8)109/L(六)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1、感染:疟疾、黑热病、结核病2
12、、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3、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的恢复期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感染及恶性肿瘤急性中毒、外伤、休克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积烧伤过敏及电高辐射类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鉴别类白血病反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因有原发病无计数及分类100109/L100109/L嗜酸、嗜碱细胞不增多增多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增高不超过0.10Ph染色体无有二、血小板的检测血小板计数参考值(100300)109/L血小板减少:100109/L血小板生成障碍:再障、放射性损伤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ITP、SLE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稀释血小板增多:4001
13、09/L原发性增多:骨髓增殖性疾病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溶血一、网织红细胞的检测百分数0.0050.015绝对值(2484)109/L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间的过渡细胞,其胞质中残存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经煌焦油蓝等活体染色后,嗜碱性物质凝聚成蓝色颗粒,颗粒与颗粒连缀成线,线连接成网,故而得名。1、网织红细胞增多: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溶血性、急性失血性贫血等。2、网织红细胞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低,见于再障、骨髓病性贫血(如急性白血病)观察贫血治疗的效果,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三、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影响因素:1、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
14、变,如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增加或蛋清白减少;2、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红细胞减少时血沉加快,球形红细胞增多血沉减慢。病理性血沉增快:参考值 成年男性 015mm/1h末成年女性 020mm/1h末1、炎症性疾病;2、组织损伤及坏死;3、恶性肿瘤;4、各种原因所致血浆球蛋白增高;多发性骨髓瘤;贫血、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重点内容回顾概念:贫血、核左移参考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增多及减少临床意义:有核红细胞病理性白细胞增多及减少血小板增多与减少的意义网织红细胞临床意义、血沉增快意义。一、名词解释:贫血中性粒细胞核左移Auer小体类白血病反应1、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A 红
15、细胞数低于正常B 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C 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D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E 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2、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呈现:()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C 大细胞性红细胞D 镰形RBCE 缗钱状3、粒细胞减少症是指:()A 白细胞总数4109/L B 中性粒细胞数0.5109/LC 中性粒细胞数1.5109/L D 中性粒细胞数2109/LE 中性粒细胞数1109/L4、30岁女性,头昏乏力2月,发热3天入院,体查:贫血貌,颈部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血象示Hb50g/L WBC50109/L,异常细胞0.37 Pt 74109/L,骨髓示增生极度活跃,可见Auer小体,最可能的诊断是:()A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 败血症D 缺铁性贫血E 血小板减少症A 中毒颗粒B 嗜酸粒细胞增多C 异形淋巴细胞D 单核细胞增多E 嗜碱粒细胞增多5、支气管哮喘()6、化脓菌感染()7、流行性出血热()8、急性感染恢复期()9、以下哪些原因可造成中性粒细胞增多:、以下哪些原因可造成中性粒细胞增多:A 化脓菌感染B 急性心梗C 急性溶血D消化道大出血E 非白血性白血病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