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ZIP , 页数:0 ,大小:1.09MB ,
文档编号:4796890      下载积分:30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796890.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云出其山)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创新教学设计(133套打包).zip)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创新教学设计(133套打包).zip

1、十十二二章章教学教学方案方案第第 1 课时课时【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了解孔子基本信息及生平经历等,了解论语相关的文学常识。2.能够借助注释、关键词等初步了解课文含义,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克服 畏难情绪,进行自主阅读。3.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特点。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教教学学重重点】点】1.能够借助注释、关键词等初步了解课文含义,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克服 畏难情绪,进行自主阅读。2.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特点。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教教学学难难点】点】能够借助注释、关键词等初步了解课文含义,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克服畏 难情绪,进行自

2、主阅读。【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一、课课程程导导入入同学们,还记得小学阶段学过的两小儿辩日吗,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谦逊的孔 子,他被誉为“万世师表”,他的智慧结晶被收录在论语中,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论语 十二章的学习走近孔子,感受他的智慧吧!设计设计意意图图:勾连旧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二、夯二、夯实实基基础础1.1.孔子孔子简简介介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历来被尊称为“圣人”“至圣”“大成至圣先 师”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学无常师,

3、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长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后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前后达十三年。自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终不见用。六十八岁时返鲁。晚年致力教育,整理 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设计设计意意图图:让学生了解孔子的基本信息,拉近学生与孔子之间的距离;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2.2.论语论语简简介介论语 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在东汉时论 语被列为七经之一。

4、宋代把它与大学 中庸 孟子合为“四书”。设计设计意意图图:通过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论语,为课上讲解做准备。3.3.夯夯实实基基础础1听读情境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给课文划分节奏。论(ln)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乎?人不 知/而不愠(yn),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n)/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y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ng),思而不学/则殆(di)。”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n)食,一瓢(pio)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yng)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o)之者,好(ho)之者/不如/乐(l)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q)肱(g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xng),必有/我师焉(yn)。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sh)者/如斯夫,不舍/昼(zhu)夜。”子罕(hn)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

6、/而笃(d)志,切(qi)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2情境跟读,读出节奏感,感受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初步感知语句中蕴含 的智慧。设计设计意意图图:扫除字词障碍,提升学生对朗读节奏的把握,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不同。三、三、问题问题探探究究 合作探合作探究究1.1.探究任探究任务务圈画每一章中的关键字词,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的意思。2.2.过过程安程安排排1全班分为 5 大组,按顺序每一组负责 2 章内容的解读。2组内全员通读课文,读对节奏,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字词及难以理解的字词。3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针对圈画出的关键词查看注释或查阅工具书

7、,明确其意思。4交流讨论,逐词逐句地翻译,遇到解释不一致的地方各自说明自己的理由,讨论 决定最终的翻译结果。5选出一位代表,把要翻译的句子朗读出来,再选一位代表,用自己的话把语句意 思说给大家听。3.3.探究示探究示范范(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学而)明确:“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论语 中指“孔子”。“时”,按时。“说”同“悦”,愉快。“愠”,生气,恼怒。“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二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孔子所说的“君子”指有才德的人。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8、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教师点拨:宋代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认为是引导初 学者入“道德之门”。孔子提倡的学习,不只是纯知识的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人”的 学习。“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学习又是 互相切磋、互相鼓励、互相交流的事情,“有朋自远方来”就是志同道合之人,从远方而来,交流求学的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在孔子眼中,修身与别人的知不知没有关系。别人不了 解,并不影响一个有修养的人的心境。“人不知而不愠”,已经进入了消解名利的自在境界,这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啊。(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

9、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明确:这一章的关键词是“省”,“省”就是自我检查、反省的意思,曾子(孔子的学 生)强调的就是要加强自我反省,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忠”是竭尽自己的心力替别人 办事,“信”是诚信,真诚地与人交往,这些是为人的原则,“习”是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要 不断地温习和实践。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 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教师点拨:此章强调的是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自我反省就是把外在的道德约 束化为内在的自觉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曾子是孔子的高徒,曾子的话大约是源

10、 于孔子。曾子具体讲到了他自我反省的三个方面的内容,说明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 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4 4.成果展成果展示示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教师相机指导。5.5.活活动动小小结结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明确:“志学”就是立志求学的意思,少年时代正是发愤求学的年纪;“立”就是立身,孔子的意思是男子到了三十岁,要有所成就;“不惑”意为不迷惑,内心不再感到迷惘;“知 天命”强调“知命”,这里的“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 职责等多重含义;“耳顺”意思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矩,是越

11、过法度的意思。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教师点拨:本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 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 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而这个过程也是循序 渐进的一个过程。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明确:“温”温习、复习。“故”以前的,旧的。“知新”新体会、新发现。温习学过的知识

12、,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教师点拨:在孔子那里,古代典籍及礼仪习俗等都为“故”,“故”自身不会产生“新”,“温故而知新”,强调“悟”,即思考。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这句话:“记问之学,不 足为人师。”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 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 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明确:“学”学习。“思”思考。“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译文:孔

13、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教师点拨:这也是孔子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讲的是“学”与“思”的关系。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所以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明确:“贤”品德高尚。“堪”能忍受。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 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教师点拨:在众多的弟子中,孔子最赞赏颜回。这

14、一章,孔子赞扬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住贫困,不改变自己的乐趣。几句话,就表现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 子形象。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明确:“知”懂得。“好”喜爱,爱好。“乐”以为快乐。译文: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 作为快乐的人。”教师点拨:这一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和兴趣成正比的。“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全身心的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可见兴趣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啊!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15、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明确:“饭疏食”是吃粗粮的意思。“饮水”是喝冷水的意思。“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 德、行为或道理。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教师点拨:这则语录是孔子的自我表白,讲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 贱而坚守“义”。孔子并不绝对排斥富贵,并且他还认为富贵是人们正常的欲求,但如果追 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仁、义)为代价,那就不可取了,仁者、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论 语 中多处讲在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可能是因为在培植仁德的进程中经常会遇到富贵 的诱惑,而富贵不仅意味着优

16、裕的物质生活,更和声名、地位相关,让人难以舍弃,为此,孔子谆谆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同时也含有自警的意味。战国时候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说:“舍生而取义。”把“义”提高到新的高度。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明确:“三”不是确指,是虚指,指多个。“善者”好的方面,优点。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 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教师点拨: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孔子 无常师,从每一个人学习他们的优点。所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可见只要抱定“择其善 者而从

17、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学习态度,无论什么环境,无论什么人,都可从中得到提高。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明确:“逝”往、离去。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教师点拨:这里的“逝者”可以是消逝的时光,也可理解为世间万物的变迁如流水一样 昼夜不停,孔子的感喟,自然也包括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叹息。时间流逝,生命短暂,万物变迁,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然而如何对待这变迁,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态度。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明确:“三军”指军队。“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志”志向。译文: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

18、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教师点拨: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越是危急的时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1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明确:“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仁”仁德。译文: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 其中了。”教师点拨:本章讲的是求仁的途径。子夏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提升修养 的重要方法。人们知道,要进步就要博学、笃志,而对切问、近思很多人却忽视了。切问就是恳切地 提出问题,如此解疑释惑,才能有真正的收益。近思就是联系现实思考自我

19、,才能循序渐进 有所获得。很多人以为这一章讲的是如何探求知识,在今天看来,“学、志、问、思”这四个字确 实是求学的关键。但孔子所说的学,并不仅仅指书本上的知识,他强调要关注现实社会。广 泛学习并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联系现实思考当前的情况,他主张的“仁”就 在其中了。设计设计意意图图:引导学生疏通文意,通过点拨帮助学生总结出文章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学 生合作探究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四、四、课课堂小堂小结结这节课,我们走近了孔子,了解了一些和论语有关的文学常识,学习了疏通文意的 方法抓关键词、借助注释、借助工具书,并理解了十二章句子的意思。设计设计意意图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0、。五、拓展延五、拓展延伸伸1.1.通假通假字字说:同“悦”,愉快。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可不译。2.2.词类词类活活用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饭疏食:“饭”名词作动词,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3.3.一一词词多多义义为可以为师矣:“为”:动词,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为”:介词,替。知人不知而不愠:“知”: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知”:动词,得到,懂得。而人不知而不愠:“而”:连词

21、,表转折,可译作“却”。温故而知新:“而”:连词,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而”:连词,表并列。其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代词,那种。人不堪其忧:“其”:代词,他的。之学而时习之:“之”:代词,指学过的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其不善者而改之:“之”:代词,指代前面的“不善者”。4.4.古今异古今异义义不亦君君子子乎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可可以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饭疏疏食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饮水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5.固定句固定句式式(1)“不亦乎?”译为“不也是吗?”(2)“不乎

22、?”译为“是不是是呢?”设计设计意意图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度了解。六、布置作六、布置作业业1.1.课课堂作堂作业业反复诵读本课诗课文,尝试背诵出来,可以和同桌之间互相提问前后句,率先背会的同 学举手展示。2.2.课课后作后作业业请同学们从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这三个角度,对论语十二章进行分类,并简述分类理由。下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学习和探究 2000 多年前这位儒家学派创始人的思想,并理解论 语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设计设计意意图图:借助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在练习中进行情感渗透,为下节课的 学习做准备。【板板书书设设计计】论语十二章走近孔子解读文意了解 论语借

23、助工具书抓关键字词 借助注释散散文文诗诗二首二首第第 1 课课时时金金色色花花【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反复朗读,运用朗读符号和提示语读好金色花。2.在朗读中理解金色花的内涵,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3.深入探究金色花的主旨,分析作者为什么想变成金色花。【教教学学重重点】点】1.在朗读中理解金色花的内涵,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2.深入探究金色花的主旨,分析作者为什么想变成金色花。【教教学学难难点】点】深入探究金色花的主旨,分析作者为什么想变成金色花。【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一、课课程程导导入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在游子吟

24、中刻画的慈母形象深入人心,诗人感叹,母爱就像春阳,自己难以报答。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散文诗作者另辟蹊径,化作一朵金色花来报答母亲,他是如何做的 呢,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设计设计意意图图:由学生熟悉的诗歌导入,拉进课文与学生的距离,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快速 进入课文情境中。二、整体感二、整体感知知1.1.作者作者简简介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哲学家。代表作有吉檀迦利 飞鸟集 新 月集等。1913 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泰戈尔的 诗风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过重大影响,启迪了郭沫若、徐志摩、冰心等一代文豪,其中许多 作品多次被译成中文。2.2.初初读

25、读感感知知(1)听读课文跟随情境诵读视频听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圈点自己特别有感触的词句。笑嘻嘻(x)匿(n)笑花瓣(bn)儿沐浴(m y)嗅(xi)到林荫(yn)罗摩(m)衍(yn)那祷(do)告膝(x)上(2)自由朗读朗读金色花,想一想,这首诗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比较合适?标画朗读符号,如停连、重读等,在自己认为必要的地方写上朗读提示语。教师指导:这首诗朗读的语速应“舒缓”,以“喜悦、欢快、温馨、深情”的语气来读 更合适,对应的关键词句有“笑嘻嘻地”“在新叶上跳舞”“悄悄地开放花瓣儿”“我便要投 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我不告诉你,妈妈”等。设计设计意意图图:进行常规字词教学,

26、扫清朗读障碍。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拓展视野。听 读课文形成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进行圈点及朗读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三、问题问题探探究究(一)自主探(一)自主探究究1.1.探究任探究任务务课文 4-7 自然段中写到了三处场景,请你仔细朗读这部分内容,找一找是哪三处场景,并展开想象,适当补充内容,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场景描述出来。2.2.探究方探究方法法(1)反复朗读 4-7 自然段,抓住文中表示场景变换的关键句。(2)依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将自己代入到情境中。(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适当补充内容,描写出你所想象的画面,可运用一些修辞手法。3.3.成果展成果展示示

27、预设:A.第一个场景“当你沐浴后”:早晨,当你沐浴后,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 的小院时,你正准备祈祷,突然空中送来一缕缕金色花的清香。咦,这香气从哪来的呀?我偷 偷地笑了,但马上屏住气息,一声不响。B.第二个场景“当你吃过中饭”:当你简单吃过中饭,从书架上取下罗摩衍那在 窗前软榻上坐下,调整到最舒服的姿态,开始读罗摩衍那时,你会看到所读之处正投着 一朵小花的影子,它会随着你的阅读摇曳自己的身子只为给你挡住骄阳。妈妈,你能猜到这 小小的影子是我的吗?C.第三个场景“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夕阳西下,日暮降临,你提着一盏油灯向牛棚走去,我悄悄地从树头落下再次变成你的孩子,蹑手蹑脚地跟

28、在你的身后,冷不 丁地从身后抱住你,喊着:“妈妈,我要听故事,求求你给我讲个故事嘛!”4.4.活活动动小小结结金色花中母亲的形象非常具体、鲜活,如同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一般。诗中说 她在金色花的香气中工作,沐浴后披着双肩的湿发、穿过林荫去祷告,在窗前读书,乃至黄 昏时拿着灯到牛棚,一天的时间我们看到这位母亲沐浴、读书、劳作,一位贤淑温良、有文 化修养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设计设计意意图图:通过想象、描述画面引领学生进入诗歌的优美意境,领会作品的精髓。过渡:课文的最后有一组“我”和妈妈的对话,该怎么读呢?换一种说法又会怎样呢?(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一一1.1.探究任探究任务务对比朗读下列几

29、组句子,仔细体会课文中“妈妈”与“我”对话时的语气和情感。对比朗读一:(原文)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改动)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对比朗读二:(原文)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改动)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对比朗读三:(原文)“我不告诉你,妈妈。”(改动)“我不告诉你。”2.2.探究方探究方法法1自己读一读三组对比朗读的句子,直观感受一下两个句子之间的差别。2合作互读,交流讨论,先说说原文句子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表达了什么情感;再说说改动句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表达了什么情感。3在多次朗读中感受微妙的情感差异,揣摩作者这样表达的原因。3.3.成果展成果展示示预设 1:“你到哪里去了,

30、你这坏孩子?”应该用担心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疼爱。但是调整语序后则变成了指责的语气,表达的更多是妈妈找不到孩子后的怒气;把句末 标点改成感叹号,语气中则会充满了愤怒,表达的是对孩子的责骂之情。预设 2:“我不告诉你,妈妈。”是一种十分调皮的语气,满是撒娇的情绪,和母亲非常亲昵。但是把妈妈去掉,这句话的语气就会变得非常生硬,表现的是犯了错的孩子叛逆、不肯认错 的态度。4.4.活活动动小小结结同样的内容,变换语序、标点、称呼之后,说话时的语气会有所变化。通过比较,我们 容易体会到课文中“妈妈”说话时充满了担心、关心和疼爱,“我”与“妈妈”说话时调皮、撒娇、亲昵的语气,体

31、会到文中“我”对“妈妈”炽热的爱。设计设计意意图图:通过删词、换词等方法,组织学生深入语言,品味诗情,通过合作互读,在 多次朗读中感受微妙的情感差异,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品的主旨。(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二二1.1.探究任探究任务务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不是别的事物?结合整首诗的思想情感,参 考提供的资料,写出你的发现。资料: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又译作“瞻波伽”。在泰戈尔生活 的印度,金色花是美丽的圣树。2文中提到:“我”跟妈妈玩起“躲猫猫”,并“暗暗地在那里匿笑”“一声儿不 响”,还“悄悄地开发花瓣儿,看着你工作”。想一想,“我”为什么要这样做?2.2

32、.探究方探究方法法1再次朗读课文,结合金色花在印度的地位分析作者想变成一朵金色花的原因。2结合诗歌内容,总结“我”变成金色花都做了什么。3分析“我”变成金色花陪伴母亲的真正原因。3.3.成果展成果展示示预设 1: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 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孩子为什么那么活泼可爱、快乐天真?因为沐浴在母爱中。预设 2:诗中的“我”跟妈妈三次捉迷藏,主要出于孩子活泼调皮、机灵可爱的天性;同时,“我”对母亲无时无刻的关注,也见出对母亲的热爱和亲呢。“我”平时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母亲却不求回报,如果“我”声张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母亲知

33、道了一定担心“我”在高高的树头上是不是有危险,担心“我”肚子饿不饿,担心“我”能不能变回一个孩子,这种种的担心都令母亲无法享受“我”给她的陪伴和“我”对她的关心,所以“我”故意和 妈妈“躲猫猫”默默地守护母亲。4.4.活活动动小小结结1诗歌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金色花”在印度的文艺作品中常被用来表达圣 洁的、崇高的情感。“金色花”就是那个无比纯真、对母亲充满依恋与亲昵的孩子,也象征 着孩子依恋母亲,母亲疼爱孩子的人间伟大、纯真的情感。2因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回报母爱 应该不求夸奖。设计设计意意图图:通过探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主旨,体会课文的情感。四

34、、四、课课堂小堂小结结小结:这节课,我们反复朗读了金色花,共同研读课文、品味了诗意,知道了即使 修改文中一个标点、一个词语都会令课文的语气或情感发生巨大的变化。通过朗读我们深深 地感受到了母亲对作者的关心以及作者对母亲炽热的爱。设计设计意意图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五、布置作五、布置作业业1.课堂作业:选择这首诗中的一个场景,根据刚才想象补充的画面,设计“我”与“妈妈”的角色对话,练习后分小组展示。要求:要结合整篇课文表达的“我”对母亲的依恋、“妈妈”对我的“疼爱”这样 的主题来想象设计对话,注意补充恰当的动作、神态等。2.课后作业:1朗读展示。把金色花读给妈妈听。2朗读荷叶母亲,

35、通过朗读初步感受两首散文诗的不同,把自己的发现记 录下来。设计设计意意图图:借助多样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在练习中进 行情感渗透。【板板书书设设计计】做祷告时悄悄开放,散发出香气读书时到牛棚时 将影子投放在书页上突然跳到眼前变回原形金 色 花孩子回报给母亲圣洁而美丽的爱泰 戈 尔散散文文诗诗二首二首第第 2 课课时时荷荷叶叶母母亲亲【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作品的主旨,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2.整体把握金色花 荷叶母亲这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3.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教教学学重重点】点】1.反复朗

36、读,在朗读中理解作品的主旨,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2.整体把握金色花 荷叶母亲这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教教学学难难点】点】整体把握金色花 荷叶母亲这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一、课课程程导导入入同学们,朗读金色花,我们仿佛化身孩童,回到童年时光。如今我们已长大,长成 了少年,情感和表达与之前相比,会有些许不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少年视角下的 荷 叶母亲。设计设计意意图图:谈话导入,由上节课的金色花导入本课,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 课文情境中。二、整体感二、整体感知知1.1

37、.作者作者简简介介冰心(1900-1999),中国女作家、诗人。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18 年入华北协 和女子大学学医,后改学文学。1921 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创作提倡“爱的哲学”。1923 年赴 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1926 年回国,先后执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1949 年任教于日本东京大学。1951 年回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书记处 书记等职。早期所作“问题小说”具有反封建意义,散文、诗歌讴歌童心和母爱。后期作品 以儿童文学为主。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 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 樱花赞等,译著吉檀迦利 泰戈尔抒情诗选等。有冰心文集行世。2 2.初初读读感感知知

38、听读课文跟随情境诵读视频听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圈点自己特别有感触的词句。蒂()梗(n)姊(z)妹亭亭(tng)徘徊(pi hui)遮(zh)蔽心绪(x )流转(zhun )荫(yn)蔽板书:荷叶母亲 冰心设计设计意意图图: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朗读障碍。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拓展视野。听 读课文形成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进行圈点及朗读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三、问题问题探探究究(一)自主探(一)自主探究究1.1.探究任探究任务务自由朗读并思考:本文为什么取名为荷叶母亲呢?2.2.探究方探究方法法1本文题为荷叶母亲,读完回想一下,文中哪几个地方写到了莲花、荷叶?2文中哪里写到了母亲?

39、勾画出来。3借助课后的“阅读提示”,想一想文章标题为什么把“荷叶”与“母亲”并列在一起?3.3.成果展成果展示示1文中哪几个地方写到了莲花、荷叶?哪里写到了母亲?明确: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九年前“我”和祖父在故乡园里赏莲;半夜里凋谢的白莲,被大雨打得左右攲斜的红莲,被大荷叶倾侧覆盖的红莲。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 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2再读课文,借助课后的“阅读提示”,想一想文章标题为什么把“荷叶”与“母亲”并列在一起?明确:文章最后一句,“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

40、天空下的荫蔽?”这里表明作者直接把母亲比作在雨中覆盖红莲的大荷叶。(二)合作探究(二)合作探究一一1.1.探究任探究任务务自读课文一般都有旁批和阅读提示,课文后的阅读提示说:“他们的作品,善于撷取细小的物象,捕捉刹那间的灵感,抒发丰富的情感。”再次朗读诗歌,想一想文中“捕捉刹那 间的灵感”体现在哪里?2.2.探究探究过过程程1默读课文,文中几次写作者看红莲?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想想“我”的情绪经历 了怎样的变化?填写表格。你有什么发现?2圈画出文中对于事物刹那间变化的描写,及由此生发的情感的语句。3小组讨论,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这样写的好处?4形成小组结论,指定一位同学进行分享。红莲心情

41、第次第次3.3.成果展成果展示示(1)默读课文,文中几次写作者看红莲?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想想“我”的情绪经历 了怎样的变化?填写表格,你有什么发现?红莲心情第 1 次开满、亭亭有些烦闷第 2 次左右攲斜仍是不适意第 3 次被大荷叶覆盖不宁的心绪散尽第 4 次不摇动了深深地受了感动发现:作者的心情是随着红莲的变化而变化的。因为作者从红莲的变化中想到了自身,当荷叶倾斜过来保护红莲的时候,作者想到了母亲对“我”的爱护,由此心情发生了变化。(2)文中“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体现在哪里?为什么这样写?预设 1:“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 面”预设 2:“母亲啊!你是

42、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 拦天空下的荫蔽?”明确:荷叶覆盖雨中的红莲,本是自然景象。“忽然看见”,体现了作者捕捉了刹那间 的灵感: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把“我”人生经历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等比作“心中的雨点”。诗歌连用多个比喻,采用了象征手法,用荷叶覆盖雨中的红莲,象征母亲对儿女的永远庇护,象征伟大无私的母爱。板书:荷叶 荫蔽 红莲联想(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二二母亲 爱护“我”1.1.探究任探究任务务读完两首散文诗后,你能说说散文诗的特点吗?2.2.探究方探究方法法1对比阅读两首散文诗,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然后进行小组展示。2小组归纳总结散文诗的特

43、点,全班交流,教师补充。比较维度相同点不同点金色花荷叶母亲思想内容感情基调艺术手法语言风格人物形象3 3.成果展成果展示示(1)比较维度相同点不同点金色花荷叶母亲思想内容语言清新母爱主题 象征手法 散文外观 诗化语言孩童对母亲的亲昵少女对母亲的感激感情基调活泼、天真典雅、温馨艺术手法模仿儿童,想象虚拟之境描写眼前之景,现实之事语言风格语言活泼、口语化雅致、书面化人物形象淘气的孩子和贤淑的母亲呵护心灵、保护孩子的母亲小结:两首散文诗内容上都表达了动人的母爱,写法上都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金色花 通过孩子的想象,模仿孩子的口吻,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与依恋,语言轻松活泼;荷叶母亲通过描写眼前的自

44、然景象,以少女的口吻,热烈赞美了伟大的母爱,语言清 新典雅。冰心的创作其实深受泰戈尔的影响,课后再阅读他们的诗作,感受他们作品的特点。板书:母爱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2)散文诗的特点:散文诗兼具散文和诗的特点,既是散文和诗的结合,也是从散文 和诗中蜕化、分裂出来的一种文学体裁。苏联作家普里什文曾说:“它不是出于诗意,而是出于学者的思考,也许还出于追求真理的探索,如同屠格涅夫评论乌斯宾斯基的随笔所说的话:这不是诗,但是也许超出诗。”补充参考: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 写性的某些特点。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

45、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四、四、课课堂小堂小结结这首散文诗,由雨天里荷叶荫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伟大 的母爱,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五五、拓展延、拓展延伸伸纸船寄母亲 冰心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46、教学参考:诗的第一节从自己充满天真童心的行为折纸船写起,说自己在海船上不肯妄弃一张 纸,留着它折叠成船,从船上抛到海里。看似平淡的四行诗,为感情的喷发作了铺垫。第二 节写从船上抛出的纸船的去向,“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这种种去向,都不符合诗人诚挚的心愿。她“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为此,她“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可见她这种愿望的强烈、诚挚。至于希望那 纸船流到什么地方去,诗人在这一节中没有明白说出,从而造成悬念,耐人寻味。诗人自然 明白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的,于是诗的第三节翻出新意。诗人遥想母亲梦中看见一只 很小的白船。如果说这一想象还

47、属一般的话,“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就显示了诗人设想 的奇特。诗人采用“卒章显其志”的方法,在诗的结尾点明想象中进入母亲梦中的纸船是她 含着泪叠的,她祈求纸船载着她对母亲的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的悲哀情怀流到母亲的身边。这一结尾,是全诗的高潮所在。怀念母亲的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易流于空洞浮泛。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 寓情的方法,感情的抒发就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女诗人冰心写下了这首思念母亲的诗。诗中体现了一种离家远走的游子对母亲的深切思 念之情。不同于大多数同类题材的诗歌,冰心选取了一个新颖的写作视角,用孩子般的纯洁

48、 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选取纸船作为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中介物,用纸船向人们展现 了游子在外漂泊、无依无靠的形象。进而抒发出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六、布置作六、布置作业业1.课堂作业:金色花 荷叶母亲都是写给母亲的赞歌,请同学用象征手法 写一首短小的散文诗,来表达对父亲的爱,与同学交流分享。2.课后作业:请课外阅读新月集和繁星 春水,体会泰戈尔和冰心作品风格的相似之处,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有感情地朗读,并录制成自己的朗诵作品,在班级展示。设计设计意意图图:借助课外拓展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潜移默化地进行多文本对比阅读,培 养阅读鉴赏能力。【板板书书设设计计】荷叶母亲冰心荷叶母亲荫

49、蔽联想爱护红莲“我”母爱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古古代代诗诗歌四歌四首首第第 1 课时课时【教教学学目目标标】1.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情境,最终能够背 诵诗歌。3.疏通诗意,理解诗歌内容。【教教学学重重点】点】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情境,最终能够背诵诗歌。【教教学学难难点】点】疏通诗意,理解诗歌内容。【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一、一、课课程程导导入入同学们,在小学阶段你们已经学过很多诗歌了,大家都是“饱读诗书之士”了,那么老 师来考考大家请你背出和春、夏、秋、冬有关的诗歌或诗句。预设:A.春:春晓 咏柳

50、 惠崇春江晓景B.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C.秋:望洞庭 山行D.冬:别董大 江雪过渡:大家的积累非常丰富,看来都是爱诗之人啊,那么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四首诗 歌吧。设计设计意意图图:勾连旧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喜爱,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二、文常二、文常积积累累1.1.诗诗歌体歌体裁裁活动设计大家自由朗读诗歌,一起找不同:老师将四首诗歌全部展示在屏幕上,要求大家自由朗读诗歌,找一找四首诗歌看起来有 什么不同之处。预设:A.句数不同,有的多有的少;B.每句字数不同;C.诗句长短不同,有的整齐有的长短不一;D.诗歌题目也有长有短小结:诗歌诗体观沧海四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