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我国古代的青铜艺术, 了解青铜艺术的起源、 发展、 用途和艺术特点。 2 欣赏古代经典青铜艺术品,了解青铜器的造型、纹样、铭文等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欣赏我国古代的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起源、发展、用 途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青铜器的造型、纹样、铭文等特点。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师: “国之大事,在祀及戎” (出示文字,解释“祀” )对于中国古代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 于祭祀和对外战争。作为代表当时最先进的金属治炼、铸造技术的青铜,也主要用在祭祀礼
2、仪和 战争上。 下面就让我们感受一下弘大而威严的祭祀场景 (播放视频) , 这是 2014 年在山东济宁曲阜举 行的祭孔大典。 看,你知道这种发出雄浑凝重声音的青铜乐器叫什么吗? 生:编钟 师:编钟是中国传统的古老的打击乐器,人们常说的“金石之声”的“金”就是编钟。但是 青铜器的乐器可不只是这一样呢! ,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 3000 多年前由青铜铸造的乐器吧!(听 音乐,看乐器图片,定格在课题上) 师:伴随金石之声带给我们的美,今天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铿锵有力的)华夏 瑰宝,国之重器,体会古代青铜艺术的魅力! (出示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青铜器的乐器入手,
3、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走进青铜艺术殿堂。 二、讲授新课 师:青铜器的种类特别多, (图片)除了刚才我们欣赏的乐器之外, 还有打仗用的 生:兵器 还有劳动用的工具和车马器。以及数量最多的礼器,它是当时祭祀所用的器具。让我们感受 一下庄重而神秘的祭祀礼器吧。 (各种礼器图片,落脚点在鼎上) 师:这就是礼器中的重器鼎,鼎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 的载体。 师:那谁来猜一猜鼎最初是干什么用的?(23 人) 生: 师: 鼎在最初就是做饭用的烹饪之器, 有三足圆鼎, 也有四足方鼎。 谁知道禹铸九鼎的传说? 生: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 师:鼎也因此从一般的
4、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 师:谁知道有关于鼎的成语?(3 人) 生:问鼎中原(说明鼎对国家非常重要) 大名鼎鼎(恩,名气一定很大) 一言九鼎(这个人说话的信誉一定非常高)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说一言九鼎,而不是七鼎,三鼎吗? 生: 师:比如只有天子在陪葬时才能拥有九个鼎当做陪葬品, ,诸侯才能使用七个鼎,卿,士大 夫五鼎等。 【设计意图】通过青铜器的不同种类和用途,由青铜器的鼎入手,让学生更具体,更直观的 进入下一步的欣赏环节。 师:目前中国出土的最重最大的鼎就是这个重达 875 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1939 年 3 月, 这只鼎出土于江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
5、搜索未成, 便出价 70 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灵巧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 抗战成功后,1946 年 6 月,大鼎再次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 ,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 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 60 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 筹办处。后来,国民党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 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 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师:我们从各个角度来观赏它,它的造型是多么的威严和庄重啊! 师:它的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很厚,轮廓方直,显现出封建帝王权势的不可动摇的气势。 师:大家来猜一
6、猜,这两个立耳是干什么用的? 生:2 人 师:这个鼎太重了,这两个立耳中间里放上木棍,可以抬着它。 师:这四个腿是干什么用的? 生:. 师:鼎最初是做饭用的?对,底下架上火煮的啊! 师:那为什么它叫司母戊呢? 师:它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的腹壁内铸有“司母戊”的铭文。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可不常于其 它器物上的文字,可以说一字千金,主要是青铜器上的铭文非常的少,但凡有文字的青铜器可以 帮我们考证历史解答疑问,而且也是我们考究古代文字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 师:不光文字一字千金,青铜器的纹饰也是相当精美的。那我们就拉近镜头,近距离的欣赏 一下,它身上的精美的纹饰。 (图片) 师:司母戊鼎除了中间没有纹饰之外
7、,其它的地方都被精美的纹饰包围。最具有代表的就是 在饕餮纹。 (图片) 师:这个纹饰是老师拓印下来的,你们看,它像什么? 生:怪兽 师:其实他就是一只贪吃的怪兽。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 【设计意图】通过司母戊大方鼎的小故事,让学生更形象的了解它是由多么的珍贵,也更能 够让学生清晰的明白每一件青铜器都有自己的价值,接下来通过造型、文字、纹饰的欣赏,让学 生掌握欣赏青铜器的基本方法,也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三、发展阶段 其实青铜器上的纹饰还有很多, 例如云雷纹, 鱼纹, 精美绝伦的凤鸟纹和栩栩如生的动物纹, 以及变幻莫测的几何纹。 (图片,其他器具上的纹饰) 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
8、青铜艺术家们装饰这些纹饰时候的创新和体会, 你们面前呢, 有几个 大鼎,我们小组分工用纹饰来装饰你手中的青铜器,三个人一组,一个设计耳部纹样的,一个设 计腹部纹样的,一个设计足部纹样的,看谁装饰的最漂亮最华贵,让我们把古代的纹饰一脉相承 下去吧! (学生画,简单评价, ) 师:同学们的作品线条流畅,疏密适当,也使我们的博物馆蓬荜生辉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制作,进一步体会青铜器上纹饰的庄重与精美,感受青铜器的艺 术特点,让学生参与到青铜器的绘制,更有效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进行下面的欣赏环节, 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 师: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叹为观止的青
9、铜艺术作品。 马踏飞燕又称马超龙雀、制作于东汉时期,出土于甘肃武威雷台墓,现收藏于甘肃 省博物馆。骏马在中国古代是作战、运输和通讯中最为迅速有效的工具,强大的骑兵也曾经是汉 朝反击匈奴入侵, 保持北部地区安定必不可少的军事条件, 所以汉代人对马的喜爱超过了以往的 任何一个朝代,并把骏马看作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因此,大量骏马的形象 出现于汉朝雕塑和工艺作品中,其中最令人赞叹的就是这件举世闻名的马踏飞燕。这匹正撒 开四蹄飞奔的骏马体态矫健,昂首甩尾,头微微左侧,三足腾空,只有右后足落在一只展翼疾飞 的龙雀背上。骏马粗壮圆浑的身躯显示了它强大的力量,但其动作又是如此轻盈,以致于人们
10、似 乎忘记了它只是通过一足就将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只小小的飞燕身上。它嘶鸣着,额鬃、尾巴都 迎风飘扬,充满了“天马行空”的骄傲;飞燕似乎正回首而望,惊愕于同奔马的不期而遇。这简 直就是古人“扬鞭只共鸟争飞”诗句的真实再现! 骏马体型的每一部分都异常完美而匀称, 姿态 动感强烈,同时也保持着精确的平衡。雕塑的重心显然经过了极其周密的计算,稳稳地落在踏鸟 的一只足上。作为具有三维空间的圆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艺术效果,作者想象力之卓越、构 思之新颖以及铜铸工艺运用之巧妙,都令人惊叹不已。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 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和高超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 长信宫
11、灯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神秘厚重,整个造型及装饰风格都显得舒展自如、轻巧华丽, 是一件既实用、又美观的灯具珍品。宫女铜像体内中空,其中空的右臂与衣袖形成铜灯灯罩,可 以自由开合, 燃烧产生的灰尘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积于宫女体内, 不会大量飘散到周围环境中, 其环保理念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 长信宫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 来华访问时曾参观过长信宫灯,并感慨道:“2000 多年前中国人就懂得了环保,真了不起。” 河北平山三汲出土。战国中晚期。灯似树形,枝端有灯盘十五个。树干上端有一螭龙盘绕, 枝间有鸟及猿猴,姿态不一。其中两猴引臂悬空,接取树下二人抛予的食物。树干承以圆座,饰
12、 镂空蟠螭纹,有三虎形足,虎口衔穿索用环。此灯可拆为八节,节间榫形各异,极为精巧。过去 多认为青铜器中的灯到汉代才开始发达,由平山出土各灯方知并非如此。 这是一件屏风的底座。虽然从实用角度讲,它应当坚固、稳定,但作者却独具匠心地创造了 充满动感的双兽形象:一只色彩斑斓的猛虎用巨口和利爪紧紧抓住拼命挣扎的小鹿,虎腹贴地, 虎尾高高甩起,身体扭曲成 s 型,前足一爪扑住猎物,一爪向后用力支撑,后足则一前一后大 跨度地蹬着地面。这是一个积蓄万钧之力,引而未发的瞬间,充满了强大的内在力量。它的身体 似乎马上就会猛烈地转向另一个方向, 而那只可怜的小鹿眼看着就将被撕得粉碎这是多么惊 心动魄的生存斗争!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自己课下搜集到的知识在课堂上得到展示和肯定,这样可以激发他 们的课下的学习兴趣。 四、课后拓展 青铜器铸造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辉煌的往事, 它不仅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大量威严、 神秘的文物 瑰宝,也吸引着我们不断深入青铜文化的殿堂,去领略古人深邃博大的智慧,去体味那充满了沧 桑与悲壮的人类文明的进程。同学们,让我们珍爱国宝,珍爱青铜艺术吧,下课。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