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行路路难难(其其一一)教教学学目标目标1.把握诗意,体会意境,学习诵读品味,同时通过诵读、品析关键字词鉴赏古诗词。2.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诵读能力。3.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热情。4.品味文章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境界。教教学学重点重点1.反复诵读古诗词,培养阅读兴趣,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2.学习反复诵读、品析关键字词的鉴赏方法,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和人生境界。教教学学难点难点1.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2.培养阅读兴趣,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蕴含的情感。教教学学手段手段多媒体。教教学学课时课时 1 课时课课前前准备准备
2、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布置预习作业。2.学生:熟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诗人生平经历的资料和创作背景的相关介绍。教教学学过程过程第第 1 1 课课时时课时目课时目标标:1.1.初步感初步感知知,反复诵读,反复诵读,理解行路理解行路难难内容内容。2.2.品析关键字品析关键字词词,体会诗歌,体会诗歌意意境和作境和作者者思想情感思想情感。一、情一、情境境导导入入同学们,自古有大才者,常常命途多舛。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司马迁云: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都是在讲,只有内心坚韧,经历磨砺的人才能有所作为,被后人铭记。今天我们就学习两首唐诗,看看在逆境中
3、,李白、是怎样面对的。二、合二、合作作探探究究 涵涵咏咏品品味味(一)(一)品品析行路析行路难难(其一(其一)1.文学常识1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仙”。他是唐代与杜甫并称的伟大诗 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2背景介绍行路难 这组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共三首,这是第一首。天宝元年,李白 42 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招徕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 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 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
4、式官 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 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3文体介绍“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 诗的第一首,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 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 怀有希望。2.诵读文本 初步感知1播放行路难情境课行路难情境课文文,学生用心听诵,并找出生字词进行注音。金 樽(zn)投 箸(zh)歧路(q)济沧海(j)2词语释义羞:同“馐”,美味的事物。箸:筷子。歧路:叉路。云帆:像白云一样的船帆
5、。济:渡过。沧海:大海。3.师生研读 整体感知1李白受奸臣排挤,被迫离开长安,朋友们设宴送行,当时是怎样的场景?是一种 怎样的氛围?体现在哪里?明确:是一场盛大的欢送筵席,用夸张的手法,营造了一种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在精美的食器:金樽、玉盘;珍奇的食物:清酒斗十千、珍羞直万钱。2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心情如何?体现在哪里?明确:“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把诗人政治失意后心绪茫然、痛 苦悲愤的心情表现出来,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当精神苦闷的时候,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3诗中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实写吗?明确:“冰塞川”“雪满山”并非实写,而是象征了人生道路上
6、的艰难险阻。李白是个积 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如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杰出的人物一样,干一番宏 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之后却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反而受到排挤,被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4结合注释了解诗歌第四句中运用的典故,推测作者想借此表达怎样的情感?明确:“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诗人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 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5当诗人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仕途迷茫,诗 人因此有感而发“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 句式有什么作用?明确:用四个三字句,反复咏叹“行路
7、难”,节奏短促,声调低沉,表现了诗人对理想 抱负不能实现的慨叹。6生活艰难,仕途迷茫,作者会就此消沉下去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明确:不会消沉下去。诗人运用姜尚垂钓、伊尹梦日的典故,都体现出作者内心理想不 灭;结尾诗人运用宗悫以乘风破浪壮志的典故,同样表达了自己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乐观 心态,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会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7主旨概括行路难(其一)借乐府古题抒发情志,既抒写了诗人出仕无路,被迫离开长安时的苦 闷彷徨和抑郁悲愤之情,也体现出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和执着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三、课三、课堂堂小小结结1.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本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在逆境中所创作的这首诗歌,感受到诗人在挫折 面前的乐观、自信、豪迈、坚韧,正是这份乐观的精神,支撑了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在 逆境中不断开拓进取,永不言弃,勇攀高峰。希望各位同学能将诗歌传达的思想情感,带到 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做一个乐观积极,坚韧奋进的新青年。2.课文精要四、布四、布置置作作业业诵读诗歌,联系诗歌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