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DF , 页数:10 ,大小:403.41KB ,
文档编号:4821868      下载积分:3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821868.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天津市河西区微山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为本站会员(523738114@qq.com)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河西区微山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

1、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练习(高一语文)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综合练习(高一语文)一、选择题一、选择题(20 分分)1.下列各项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弄(lng)堂 箕(j)踞 衣钵(b)不容置喙(hu)B.粳(jng)米 修葺(q)泥淖(no)蓊(wng)蓊郁郁C.渐(jin)染 韶(sho)光 轻佻(tio)涸(h)辙之鲋D.遗(wi)施 鞭笞(ch)濯(zhu)足 夙(s)兴夜寐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A.辩护 编纂 再接再历 陨身不恤B.斑驳 笔杆 前仆后继 一枕黄粱C.授权 幅射 首曲一指 稗官野史D.妇孺 演绎 义愤填赝 焕然冰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

2、5 题。记得小时候,家中墙上挂着一幅工笔小楷写的条幅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虽不能全部领会其中的意思,但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一直能诵记在心。虽然治家之道对一个少不更事的少年来说未免遥远了些,但其中一句“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却足以警示我一辈子。家训只是古代家书的一种形式。更多的古代家书则晓之以理,娓娓道来,劝诫子孙为人处世之道,治家中业之理,做一个符合儒家伦理规范的谦谦君子。父辈们总是用丰富的生活阅历、沧桑历尽的人生经验、伟岸正直的道德人格来教益自家子孙,但不经意中,家书丰硕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一笔所有子孙后代的公共财富,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即便是今日翻开阅读,仍觉熠

3、熠生辉。()。沈从文的结发妻子张兆和手抄数百封家书,感喟涕流:我是全北京最富有的人了。柳亚子在写给夫人郑佩宜的信中,从饮食起居到锅碗瓢盆,事无巨细,一一过问,其情深切,感人至深。家书因其亲切自然而更能贴近读者的心灵,其对衣食住行平常生活的描述与记录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家书里的文字是那么灵动而饱含深情。随意走进一个章节,家书里的情节都是那么生动感人;随意从一个章节出发,都可以轻松地“链接”到我们现在的生活场景中来。对一个家来说,家书是一条纽带;对我来说,家书就是一处磁场,磁心所在是我阅读的方向。3依次填入文中内标点,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B:“,。”C“,”D:“,”。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家书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丰硕了民族文化的收藏。B家书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丰硕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C家书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穿越了千年的时空。D家书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丰富了民族文化的收藏,成为所有子孙后代的一笔公共财富。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家书中蕴含的真情十分打动人心,就像家书的教益让人称颂和受益B家书的教益固然让人称颂和受益,其蕴含的真情却也一样打动人心C让人称颂和受益的是家书的教益,而家书蕴含的真情却也一样打动人心D家书中蕴含的真情能

5、够打动人心,其中的教益更是让人称颂和受益6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金就砺则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骐骥一跃,不能十步D.木直中绳其曲中规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失其所与B.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且夫天地之间C.抱明月而长终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D.不知东方之既白目遇之而成色8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固一世之雄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客有吹洞箫者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何为其然也A/B/C

6、/D/9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把干支按顺序相配正好六十组为一周,一周为六十年,周而复始,循环记录。B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农历每月十五日叫望,望日的次日叫既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叫晦。C为了观测天象,我国古人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称为“二十八宿”。“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D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用于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如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10在下面一段文字

7、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鲁迅是除张爱玲之外,另一位让我感觉非常冷的作家。_。_。_。_。_。_。是冷,构成了鲁迅的辨识度。他的冷和张爱玲的冷,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但如果你对鲁迅的作品有一个整体性的阅读,你会发现,鲁迅的基础体温其实是非常高的他太克制了,克制得让人心疼为什么会这样?我的理解是他很克制读呐喊,我们感受不到那种炙热而又摇晃的体温,相反,我们感到了冷他的冷不是那种动态的、北风呼啸的冷,而是寂静的、天寒地冻的冷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矛盾ABCD二、社科二、社科文阅读文阅读(6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3 题。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

8、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

9、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

10、,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

11、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

12、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社会中的变化确实如有些学者所观察到的,行政村中的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而大批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更是带来乡村社会普遍的空巢现象。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既有的伦理观念、道德、价值等正在失去约束力。但是,这可以称之为

13、物、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长期浸淫于熟悉社会而习得的“给予”和“亏欠”的人情传统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等还存在巨大的影响。众多研究表明,生活在乡村社会的农民,虽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但依旧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也由此不断延续下去。而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虽然遭遇到大量陌生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血缘、亲缘、宗缘和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且依此确认其自我身份,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地方认同”。可以看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摘编自黄锐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材料三:“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

14、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经历经济转型、社会与文化变迁之后,乡村社会中诸多微观结构与行动都可能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其中就包括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的变化。然而,村落共同体的地方性以及共同体的整体性特征依然留存。在村落共同体中,村民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熟悉的关系并非指具体的两个个体间的交往情况和熟知程度,而是指村落社会关系是相互熟知的。熟悉的社会是一种信息非常对称的社会,也是一种信息透明的社会。信息对称指的是自我与他人是知根知底的、相互能达成默契的。不论两个村民个体之间是否有直接的交往和互动,也不论一个人对其他个体具体情况的熟知程度如何,人们都能达到相互熟知或知根

15、知底,因为村落共同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透明的社会。在一个固定的场域里,个人及其社会关系的信息其实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人们的行动信息也容易被村里人所知晓,并不一定需要专门的努力就能达到。熟悉关系仍代表着乡村社会的一种特质,因为这是与城市社会关系有着本质区别的。尽管在城镇化扩张和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冲击下,乡村社会熟悉关系也处于变迁之中,但在村落生活共同体依然存续的情况下,基于地缘和血缘而形成的熟悉社会关系的特征也就继续留存。(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乡土社会里,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

16、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固守乡土。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乡村之间的彼此关系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微型村落的存在。C乡村社会的农民,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而现在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D“熟悉的社会”是指个体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和微观的社会网络状况;在村落共同体中信息对称,村民个体之间知根知底、能够达成默契。12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是有区别的。B乡土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信用,

17、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C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知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D材料二认为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与材料一的一些说法相近。1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2 分)()A“金窝银窝,不如家里的草窝。”B“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C“乌鸦反哺,羔羊跪乳。”D“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三、文言文阅读三、文言文阅读(8 8 分)分)后赤壁赋苏 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

18、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余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

19、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有删改)14、下列句中加点实词释义错误的一项是()A、断(阻绝)岸千尺 B、履(鞋子)巉岩C、木叶尽脱(凋零,脱落)D、披(分开)蒙茸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B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C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

20、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D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B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苏轼,字子瞻,“轼”与“瞻”之间关系是“轼”为“瞻”所依凭的工具,从曹刿论战“登轼而望之”可知。曾巩,字子固,“巩”“固”都有“稳固安宁”之意。C古代文人墨客常给自己的居室或书斋取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雪堂”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建厅堂的名字,

21、“饮冰室”是清末学者康有为的书斋名。D冯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也作“冰夷”。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传说河伯是鱼尾人身,头发是银白色的,眼睛和鳞片是流光溢彩的琉璃色。17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了作者与二客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并生动描绘了清幽的江上景色。B“霜露既降,木叶尽脱”“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写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赋中写的则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新秋之景。C作者在散步中为“月白风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兴,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复舟游,过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D文中道士化鹤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

22、的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腾入大自然的旷达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四、诗歌赏析四、诗歌赏析(6(6 分)分)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8.下列对“间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用发人深思的反问,点明抽象的“愁”,接着以具象的流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极为贴切形象。B.把“愁”比作“一江春水向东流”,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

23、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C.以水喻愁,含蓄地将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与滔滔水势联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蕴大气,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了这奔涌而出的忧郁之中。19.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一个“了”字写出了词人内心的痛苦之情,希望“春花秋月”早一点结束。B.“又东风”,一个“又”字,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加重了词人的愁绪,引出了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C.“雕栏玉砌应犹在”运用了借代的手法,“雕栏玉砌”代词人被囚禁在汴京的“小楼”。D.“只是朱颜改”,“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2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准确的

24、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句意蕴十分深刻,这既是人生郁闷、苦于无解的呼问,也是人生痛苦、不堪忍受的悲吟。B.“应犹在”含有丰富的感情,它表达的是既含疑虑又有企盼,既疑其是否“犹在”又盼其应该“犹在”的复杂感情。C.词人把“雕栏玉砌”和“朱颜”并提,以“改”和“在”对比,以“只是”和“应犹”呼应,表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D.词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人事沧桑之无常;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则指向宇宙永恒不变。五、现代文阅读五、现代文阅读(8 8 分)分)山中避雨丰子恺前天同了两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

25、,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烛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候,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是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

26、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机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儿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候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位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

27、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正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violin(小提琴)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和着歌唱,好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piano(钢琴)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Beethoven(贝多芬)的sonata(奏鸣曲)。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

28、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Piano(钢琴)笨重如棺材,violin(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 violin(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小曲。虽然音色不比 violin(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

29、(曾经搪塞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到这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一九三五年秋日作(有删改)2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一开始便勾勒了一幅由山雨、小庙、荒村、茶店组成的烟雨中的画卷。B文章叙写了“我”和两个女孩在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受,是一篇叙事散文。C第段中的“这种境界”指的是上文所说的“晴天游山趣味更好”的境界。D第段“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中的“根基”指的

30、是打下拉琴的基础。2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中茶博士拉琴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因为茶博士拉琴激起了“我”的兴趣,才有了借琴等情节。B第段插叙“我”小时候拜师学琴的经历,使“我”拉胡琴的技艺不俗有了凭依。C第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了胡琴轻便、发音可听的特点。D文章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突出了音乐能让人在烦的环境中感到快乐。23对本文语言特点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语言不赋色彩、不事渲染,开篇运用白描,寥寥几笔,便简洁地勾勒出一幅淡雅质朴的由山雨、古庙、荒村、茶店组成的图景。B 引用诗文,间用文言词语,使文章语言优美华丽。如“山色空蒙雨亦奇”

31、“乐以教和”“剃头店里有之”“有些儿依依”等。C 文章用词干净洗练,朴素自然,不作过多的修饰,便能清晰地把婉转曲折的事情叙述清楚。D 文章语言清淡,多用散句,给人娓娓道来之感,把“乐以教和”的道理展现在读者面前。24对第段“乐以教和”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 总结前文内容。“我”用胡琴拉奏乐曲,和着两位女孩的歌声,引得三家村里的青年跟着一起唱和,让我们在这荒山苦雨里相处得非常愉快和谐。B 引用古语,简洁凝练,典雅深刻,增强了文章的文学底蕴。C“乐以教和”强调音乐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使人与人之间彼此和谐温暖,但这只是一种理想追求。D 卒章显志,升华主旨。体现了作者对人民、对青年的深沉

32、的爱以及对“乐以教和”的艺术追求。六、六、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6 6 分)分)25.下列对乡土中国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乡土本色一章大抵是全书的总论。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B.乡人不识字是智力问题,不是知识问题。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长期的相处使他们甚至不用面对面就能凭借脚步声辨认对方,而文字的传递信息能力也有其限制性,需要一定的文法才能规定其正确使用。所以文盲并非出于“愚”,而是由于乡土社会的本质。C.中国家的扩大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之一方面。在西洋家庭中

33、,夫妻是主轴,而在中国,父子是主轴。在乡土社会中,同性别同年龄的人待在一起,这是社会养成的性格。D.礼治秩序一章认为,乡土社会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社会,可以说一个没有法律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没有法律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E.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而人口因繁殖而流动时,其所到的新地也会与来处的旧地产生一定的联系,比如用旧地来命名新地。一个村子的新客很难被当作“自己人”,也因此更便于与他人不讲人情的讨价还价、算账和做生意,从而发展商业。26.下列关于礼治秩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常认为我们是“人治

34、”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我们是礼治社会。B.礼是乡土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有的可能是残醋的,但只要合于礼的就是合式的。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受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通过传统的约束被动形成的。D.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27.下列关于中国乡土社会“家的性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家作为一种事业社群,具有绵续性,而西方的家庭无需担负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一般具有临时性。B氏族作为事业组织,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这种长期性同样是中国乡土社会中的家庭所具备的。C家庭关系的主轴在纵向的父

35、子、婆媳之间,而不是在横向的夫妇之间,这一显著特点是由中国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决定的。D中国乡土社会的家庭注重绵续性,求效率,讲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只有夫妻间的相近如宾,没有两性之间的情感安慰。七、名句默写(七、名句默写(6 分)分)28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开篇点明老师的职能的句子是“_,_”。(韩愈师说)29.驾一叶之扁舟,_。寄蜉蝣于天地,_。(苏轼赤壁赋)30.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八、材料作文(八、材料作文(40 分)分)著名作家麦家说人生必须配备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