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春秋战国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的大变革时期。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了不同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儒家之外,还之外,还出现了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的局面就此出现
2、面就此出现。百家争鸣儒家讲求入世,施行仁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儒家弟子孜孜追求的人生理想。道家讲究出世,在老子和庄子的作品中,虽然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但是剥开表象,隐藏其中的是他们对生命莫大的挚爱。法家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提出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墨家所崇尚的是平等、博爱、大度、奋进、竞争、节俭,他们守纪律,注重自然科学,这让我们体会到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尊重。学习任务群篇名作者中心思想内容概述
3、学习重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论语十二章孔子讨论了君子人格和修身养性的问题。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贫富、义利、自我要求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孔子重视诗的教育作用,较为全面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理解文章表达的“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观点以及它们的现实意义。大学之道戴圣讲为人处世之道,是儒家立身行事的总纲领。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表现了孟子人性本善的思想。【哲学思想】保民而王的仁政论【王道】本文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写起,由“不忍
4、人之心”的仁心推导出仁政。文章在强调后天教养的重要性时,也阐释了“不忍人之心”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把握孟子“仁政”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三篇儒家作品,体现儒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围绕修身、治学、理政、人性三篇儒家作品,体现儒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围绕修身、治学、理政、人性等方面,涉及君子、仁、义、礼、道、诗、恕、不忍人之心等核心概念。等方面,涉及君子、仁、义、礼、道、诗、恕、不忍人之心等核心概念。学习任务群篇名作者中心思想内容概述学习重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老子四章老子讲老子对社会动荡和安定的辩证思考。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关系、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
5、”“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理解文中表达的对待“有”“无”关系的观点及其现实意义。*五石之瓠h庄子庄子借“五石之瓠”说明了“无用之用”才是“大用”的道家哲学思想。本文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五石之瓠”的独特价值。领略庄子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思辨性。两篇道家作品,涉及有无、正反、内外、终始等关系,体现先秦道家善讲对待之理的特点,以及行文上两篇道家作品,涉及有无、正反、内外、终始等关系,体现先秦道家善讲对待之理的特点,以及行文上老子善用类比,庄子善用寓言的特色。老子善用类比,庄子善用寓言的特色。学习任务群篇名作者中心思想内容概述
6、学习重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兼爱墨子墨家的论说,指出“兼相爱”是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根本。本文认为天下之乱起源于“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如己,则所有窃夺攻伐的现象都会消除,天下就会太平安定。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一篇墨家作品,探讨以兼爱求天下大治的观念。行文质朴不文,如面对听众一篇墨家作品,探讨以兼爱求天下大治的观念。行文质朴不文,如面对听众耳提面命,不必繁琐。耳提面命,不必繁琐。学习学习目标目标 壹壹 论语是一部体散文集,是论语是一部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和所辑录的孔孔子的和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朱熹朱熹把论语把论语和合称和合称
7、为为“四书四书”。语录语录 弟子弟子 再传弟子再传弟子 大学大学 中庸中庸 孟子孟子 仁仁:即仁爱即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理论核心。它是孔子。它是孔子社会政治、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义:义:原指原指“宜宜”,”,即即行为合于行为合于“礼礼”。孔子以。孔子以“义义”作为作为评判评判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准则。人们思想、行为的道德准则。义:君子义与小人义之分义:君子义与小人义之分,君于君于义大我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俪小我,撮伙俪党也党也,今所谓今所谓“哥们儿义气哥们儿义气”
8、也。也。儒家思想十分丰富儒家思想十分丰富,主要有主要有仁、义、礼仁、义、礼、智、信、智、信、忠、孝、悌等。忠、孝、悌等。礼: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礼:是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属政治与伦理范围,是符属政治与伦理范围,是符合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合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了解儒家思想信:信:指指待人处事诚实不欺、言行待人处事诚实不欺、言行-致的态度。致的态度。智:智:同同“知知”,”,属属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指知道、了解、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等。忠:忠:孝: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
9、养赡养,更应着重于更应着重于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果认为如果缺乏孝敬之心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马乃不孝。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马乃不孝。悌:悌:指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对兄长的敬爱之情。贰贰 1.1.注意注意标红字词标红字词的意思,逐字逐词翻译;的意思,逐字逐词翻译;【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2.2.概括每章的概括每章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1.子曰:子曰:“君子君子食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敏于事于事而而慎于言慎于言,就就有道而有道而正正焉焉。可谓好学也已可谓好学也已。”2.2.子曰:子曰:“人人而而不仁,不仁,如礼何如
10、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子曰:子曰:“朝闻道朝闻道,夕夕死可矣。死可矣。”4.4.子曰:子曰:“君子君子喻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于义,小人喻于利。”5.5.子曰:子曰:“见见贤贤思思齐焉齐焉,见不贤而,见不贤而内内自省也。自省也。”6.6.子曰:子曰:“质质胜胜文文则则野野,文胜质则,文胜质则史史。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然后君君子。子。”7.7.曾子曰:曾子曰:“士士不可以不不可以不弘毅弘毅,任重,任重而而道远。仁道远。仁以为以为己任,己任,不亦重乎?死不亦重乎?死而而后后已已,不亦远乎?,不亦远乎?”(泰伯泰伯)8.8.子曰:子曰:“譬譬如为山,未成一如为山,未成一
11、篑篑,止,吾,止,吾止止也。譬如也。譬如平地平地,虽覆虽覆一篑,进,吾往也。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子罕)9.9.子曰:子曰:“知知者不惑,仁者不惑,仁者者不忧,勇者不惧。不忧,勇者不惧。”(子子罕罕)补充:礼记补充:礼记中庸: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如何深刻理解这一章的含义。如何深刻理解这一章的含义。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因为知道大小、轻重、本末,判断力自然强因为知道大小、轻重、本末,判断力自然强大,不会被迷惑。大,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虑。仁德的人行仁德的人行“忠恕忠恕”之道之道。行恕道行恕道(
12、己所不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行忠道(己欲立而(己欲立而立人立人,己欲达而,己欲达而达人达人)则会招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的完善了,就不会忧虑。则会招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的完善了,就不会忧虑。【曾子说,夫子【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之道,忠恕而已矣。“恕恕”和和“忠忠”是是“仁仁”的一体两翼。】的一体两翼。】勇敢的人不会有所恐惧。勇敢的人不会有所恐惧。真正的勇者不是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真正的勇者不是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来,淡然处之,方为大勇。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来,淡然处之,方为大勇。10.10.
13、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为仁。一日一日克己复礼,天克己复礼,天下下归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问其请问其目目。”子曰:子曰:“非非礼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动。”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回虽不敏敏,请,请事斯事斯语矣。语矣。”(颜渊颜渊)11.11.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有一言一言而而可以终身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之者乎?”子曰:子曰:“其其恕恕乎!己乎!己所所不欲,勿施不欲,勿施于于人。人。”(卫灵公卫灵公)12.12.子曰:子曰:“小子何莫小子何莫学学夫夫诗诗?
14、诗诗可以可以兴兴,可以,可以观观,可以可以群群,可以,可以怨怨。迩迩之之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之名。”(阳货阳货)主题归纳主题归纳叁叁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知知者不惑 温故而知知新B任重而道道远 得道道者多助C迩之事事父 不足以事事父母D敏敏于事而慎于言 回虽不敏敏【答案】【答案】C CA A项,同项,同“智智”,智慧、聪明;,智慧、聪明;/懂得、知道。懂得、知道。B B项,路程、路途;项,路程、路途;/道义、正道。道义、正道。C C项,二者均为动词,侍奉。项,二者均为动词,侍奉。D D项,勤勉;项,勤勉;
15、/聪慧。聪慧。一、选择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质胜文则则野 于其身也,则则耻师焉B见贤思齐焉焉 盘盘焉焉,囷囷焉焉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者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者D大学之之道,在明明德 哀吾生之之须臾【答案答案】C CA A项,表顺承,译为项,表顺承,译为“就就”;表转折,译为;表转折,译为“却却”。B B项,于是,于此,就;译为项,于是,于此,就;译为“的样子的样子”;C C项,两个者都是代词,译为项,两个者都是代词,译为“的人的人”D D项,助词,相当于项,助词,相当于“的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独。;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独。3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
16、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和教育原则等,与大学诗经孟子合称“四书”。B礼记据传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作,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政治、美学思想。C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D“六艺”的说法有两种:一种是西周学校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一种是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1 1)孔子在论语)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雍也中探讨文与质的关系的句子是:_,_。(2 2)孔子在论语)孔子
17、在论语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学而中谈到君子不要求吃足,不要求居住舒适的句子是:句子是:_,_。(3 3)孔子在论语)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里仁中谈到早晨得知道理,当晚死去也甘心的句子是:子是:_,_。(4 4)孔子在论语)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里仁中谈到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的句子是:_,_。(5 5)论语)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诉他是个字,孔子告诉他是“恕恕”。接着孔子又对。接着孔子又对“恕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即做了进一步
18、的解释,即“_“_,_。(6 6)唐太宗李世民曾说)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论语里仁中的里仁中的“_“_,_”_”。(7 7)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自勉。自勉。随堂练习【答案】(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3)朝闻道,夕死可矣。(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贰贰论语学案论语学案任务三:任务三:总结
19、孔子认为总结孔子认为“君子君子”应具备的品格。应具备的品格。1.1.崇德重仁。崇德重仁。2.2.遵从礼乐。遵从礼乐。3.3.重义轻利重义轻利。4.4.好学笃行。好学笃行。5.5.文质彬彬文质彬彬。6.6.见贤思齐,反躬自省见贤思齐,反躬自省。课后检测:课后检测:1.B1.B 敏:勤勉。敏:勤勉。2.D2.D 丝丝入扣丝丝入扣:丝丝丝丝:每一根丝每一根丝;扣扣: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一。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做得十分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比喻做得十分细致细致,有条不紊有条不紊,一一合拍。一一合拍。3.3.答案:答案:B B危言危行: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
20、做正直的事,褒义词,不指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词,不指危险的言行。危险的言行。倚马可待: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很快。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很快。肆意妄为:肆意妄为:妄,胡乱。妄为,胡作非为。指不顾一切妄,胡乱。妄为,胡作非为。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为。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为。进退维谷:进退维谷: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广开言路: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不是广泛议论的意思。不是广泛议论的意思。不胜其烦:不胜其烦: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胜,禁得起。烦,烦琐。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了。1.
21、大学之道中,首句开宗明义,指出大学的宗旨,提出了大学的“三纲”:_,_,_。2.大学之道中,“_,_”是说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3.大学之道中,“_”是讲自身的修养;“_,”就是讲由己推人,就是不仅自己要明明德,而且要教化别人,提高别人的修养,祛除别人身上的污垢,使其成为新民;“_”就是讲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全社会的成员的道德趋于完善。4.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的句子是“_”。5.大学之道中,儒家提倡,治学的终极目标是“_”,即“齐家”、“治国”、“平天下”管理好家庭家族,治
22、理好国家,平定天下。6.大学之道中,身修需要“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步骤的句子是“_;_;_;_”。7.“_,_”就是要通过对事物的研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为下一步诚意、正心奠定基础。8.大学之道中,写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的句子是“_,_”。9.大学之道中,写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做到心不妄动的句子是“_,_”。10.大学之道中,写心不妄动才能够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够思虑周详的句子是“_,_”。11.大学之道中,写思虑周详才能够处事合宜的句子是“_”。12.大学之道中,写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的句子
23、是“_,_”。13.大学之道中,写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的句子是“_,_”。1.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3.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5.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6.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7.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8.在亲民,在止于至善9.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10.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11.虑而后能得1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13.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壹壹 1.1.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 开篇的第一句。开篇的第一句。2.2.大学原本是礼记
24、中的一篇,宋代把它从礼记中抽出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来,与 、合称为合称为“四书四书”。3.“3.“大学之道大学之道”指是:指是:、的根本的根本原则。原则。4.4.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为西汉西汉礼学家礼学家_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典章制度选集,书中内容主要写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先秦的礼制,是一部是一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资料的资料汇编汇编 。礼记礼记大学大学 中庸中庸 论语论语 孟子孟子 穷理穷理 正心正心 修身修身 治人治人 戴圣戴圣 课前小练5.5.中国古
25、代最大的文化工程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由纪昀等,由纪昀等360360多位高官、多位高官、学者编撰,学者编撰,3800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该书分该书分_ 四部四部分分,故名,故名 四库四库。经经部部收录儒家收录儒家“十三经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及相关著作,史史部部收录史书,收录史书,子部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集部集部收录诗文词总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集和专集等。6.6.大学和小学?大学和小学?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韩愈师说师说 经、史、子、集经、史、子、集 课前小练1.1.大学
26、大学vsvs小学小学 朱熹大学章句序: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弟,皆入弟,皆入小学小学,而教之以,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礼乐、射御、书数之文数之文;及其;及其十有五年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大学,而,而教之以穷理、正心、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修己、治人之道。此文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此文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大人之学大人之学“大学大学”是相
27、对是相对“小学小学”而言,是说它而言,是说它不是不是“详训诂,明句详训诂,明句读读”的的“小学小学”,而是而是讲讲治国安邦治国安邦的的“大学大学”。“大学大学”是大是大人之学。讲的是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的道理。.治国安邦的大学问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古人八岁入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后一种含义其实的大学问。后一种含义其
28、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博学”的意思。的意思。贰贰l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l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格物致知致知诚意诚意正心正心修身修身方法方法齐家齐家治
29、国治国平天下平天下目的目的八目八目明明明明德德亲亲民民止于止于至善至善三纲三纲止止定定静静安安虑虑得得步骤步骤引领引领学习学习的目的目标标大学之道大学之道人人生生进进修修阶阶梯梯内内修修外外治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兼善天下。(孟子子尽心上)尽心上)叁叁1.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一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一项()A A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终止止:终止B B致知在格物致知在格物 格:探究格:探究C C国治而后天下平国治而后天下平 治:太平治:太平D D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壹是:一律,一概壹是:一律,一概止:达到止:达到2
30、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虑而后能得虑而后能得 得:处事合宜得:处事合宜B B致知在格物致知在格物 格:标准格:标准C C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辟:偏向辟:偏向“格格”应是应是“推究推究”的意思的意思C.C.人会对所至亲的人有所偏爱人会对所至亲的人有所偏爱3.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古之欲古之欲明明明德于天下者明德于天下者 明:彰明。明:彰明。B B欲齐其家者欲齐其家者 欲:想要。欲:想要。C C致知在格物致知在格物 格:推究。格:推究。D D国治
31、而后天下平国治而后天下平 治:统治。治:统治。治,治理得好,社会安定治,治理得好,社会安定4.4.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一样的一项是(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一样的一项是()例:见例:见贤贤思齐焉思齐焉A A朝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夕死可矣 B B大学之道,在大学之道,在明明明德明德C C在止于至在止于至善善 D D欲治其国者,先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其家其家A A“朝朝”,名词作状语,早晨。,名词作状语,早晨。B B“明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形容词作动词,彰明。C C“善善”,形容词作名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形容词作名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D D“齐齐”,使动用法,使,
32、使动用法,使整齐。整齐。5.5.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大学之道大学之道 道:宗旨、原则道:宗旨、原则B B知止而后有定知止而后有定 定:志向坚定不移定:志向坚定不移C C安而后能虑安而后能虑 虑:思虑精详虑:思虑精详D D虑而后能得虑而后能得 得:心得、收获得:心得、收获D.D.“得得”,应译作,应译作“处事合宜处事合宜”。6.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大学的主体是大学的主体是“三纲三纲”“”“八目八目”。三纲即。三纲即“明明德、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亲民、止
33、于至善”。B B大学的八目指大学的八目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治国、平天下”。C C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四书”。D D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春秋合称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春秋合称“五五经经”。乐经不属于乐经不属于“五经五经”,应改为易经。,应改为易经。7.7.下列对下列对“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一句的理解,一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正确的一项是()A A从天子变成普通人,一概都因以修养自身为根本。从天子变成普通人,一概都因以修养自身为根本。B B从天子直到普通人,一概都以
34、修养自身作为根本。从天子直到普通人,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C C从天子直到普通人,全都是把修身作为根本的人。从天子直到普通人,全都是把修身作为根本的人。D D从天子变成普通人,全都因把修身作为根本的人。从天子变成普通人,全都因把修身作为根本的人。8.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A“四书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B B礼记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美学等思想。礼记体现了儒家的哲学、教育、美学等思想。C C曾子,名参。其父曾点,字皙,与子曾参同师孔子。曾子,名参。其父曾点,字皙,与子曾参同师孔子。D D“慎独慎
35、独”可以理解为独处时也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可以理解为独处时也要使自己的行为谨慎。四书应指四书应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贰贰大学之道学案大学之道学案任务四:任务四:1.1.明确:明确:“三纲三纲”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是宗旨,是纲领,是指导思想,思想,“八目八目”是实现是实现“三纲三纲”的具体步骤。的具体步骤。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务五:任务五:1.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3.致知在格物,致知在格物,物格物格
36、而后知至。而后知至。4.4.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阅读提升阅读提升1.C1.C (“(“刑法不如礼的约束力大刑法不如礼的约束力大”说法错误,文中说说法错误,文中说“刑法与刑法与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礼,是社会治理的左右手”文中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方法,并文中认为二者是不同的方法,并没有力度大小的区别。没有力度大小的区别。2.B2.B (“(“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要从社会性和动物性的角度理解人”有误,文中强调有误,文中强调的是人应具有社会性。的是人应具有社会性。)3.D3.D (A“A“其它的思想都没有其它的思想都没有”,于
37、文无据;,于文无据;B“B“除了除了先先王王先贤先贤外再无人能达到外再无人能达到礼礼的要求的要求”有误,在儒家看有误,在儒家看来,一般人只要尽到自己的角色相应的责任就能达到了儒家的来,一般人只要尽到自己的角色相应的责任就能达到了儒家的要求要求:C“C“是对是对责任的进步补充责任的进步补充”有误,用有误,用“家家”是从另一个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不是角度来概括儒家思想的本质,不是“补充补充。壹壹 孟子,名_,字_,战国时期邹国人,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_。孟子上承孔子、子思之学“受业於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地位仅次于孔子,被称为_。孔孟亚圣
38、孟子其人轲子舆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封建制已经在各国确立。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互相攻伐;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割据混战的局面已成为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在尖锐激烈的社会变革和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下,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孟子也针对社会现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齐桓晋文之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便是其中的两篇。而当时社会流行的却是“霸道”,即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凡是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而孟子的仁政王道说,在当时却行不通。历历 史史 背背 景景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提出民贵君
39、轻的主张,他反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性善论(性善论(四端四端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他反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在价值观方面,他强调舍身取义。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在价值观方面,
40、他强调舍身取义。政治思想政治思想仁政思想仁政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下可运于掌;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民 为 贵,社 稷 次 之,君 为 轻)王 道 论(保民而王;以德行政者王)。保民而王;以德行政者王)。价值观价值观-强调强调。(“生,亦 我 所 欲 也;义,亦 我 所 欲 也。二 者 不 可 得 兼,舍 生 而 取 义 者 也。)贰贰 孟子曰:孟子曰:“人皆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斯有有不忍人之政矣。不忍人之政矣。以以
41、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运之之掌上。掌上。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乍见孺子将入于井,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非所以内交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要誉于于乡党乡党朋友也,非朋友也,非恶恶其声而其声而然然也。由也。由是是观观之之,无,无恻隐恻隐之心,非之心,非人也;无人也;无羞恶羞恶之心,非人也;无之心,非人也;无辞让辞让之心,非人也;无之心,非人也;无是非是非之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也;羞恶之心,义之端
42、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有是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有是四端四端也,犹其也,犹其有有四体四体也。有是四端也。有是四端而而自谓自谓不能不能者,自者,自贼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之矣,若火之始然然,泉之始泉之始达达。苟能充之,足以。苟能充之,足以保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事父父母。母。”再读课文、理清思路第一层(开头第一层(开头.可运于掌上)可运于掌上),【是什么【是什么提提出观点】出观点】第二层(所以第二层(所以.非恶其声而然也)非
43、恶其声而然也),第三层(由是观之第三层(由是观之不足以事父母)不足以事父母),阐述人要,阐述人要有四心,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有四心,扩充它们,就足以安定天下。【怎么做【怎么做要有四心,及其意义】要有四心,及其意义】文本探究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有哪些内容?孟 子 认 为“不 忍 人 之 心”包 含 四 个 方 面,即“恻隐、羞 恶、辞 让、是 非”之 心,简 称“四 心”。这“四 心”是“仁、义、礼、智”这 四 种 道 德 范畴 的 发 端,或 者 说 是“四 端”。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正面: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反面: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比喻论证比喻论证(若火之始
44、然,泉之始达。)举例论证举例论证(今人将见孺子将入于井)齐桓晋文之事节选齐桓晋文之事节选翻译:翻译:断句练习:断句练习:.王欲行之则王欲行之则盍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树之以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五十者可以衣衣帛帛矣鸡矣鸡豚豚狗狗彘彘之之畜无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谨庠序之教之教申申之以之以孝悌孝悌之义之义颁颁白者不负戴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也 尊敬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广推广到尊敬别人家
45、的老人;到尊敬别人家的老人;爱护爱护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从而从而推广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手掌上转动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东西那么容易了。.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宅院,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的宅院,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狗、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狗、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
46、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负和头顶东西了。老年人穿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负和头顶东西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有的(事情)。”叁叁随堂练习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非
47、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B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答案】D【解析】A项,“内”同“纳”,结交。B项,“要”同“邀”,求取。C项,“然”同“燃”,燃烧。D项,不含通假字。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不学礼,无以立 C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答案】A【解析】A项,判断句,“者,也”,表判断。B项,固定句式,“无以”,没有的办法。C项,省略句,“之”后省略介词“于”。二、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1.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以人突然看见小孩子将要掉入井里的反应为依据,论证人有一种本能,即“_”。2
48、.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由不忍之心而推导出“四端”并用比喻句“_,_”形象地说明其于人的重要性。3.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论及“仁义礼智”扩充推广的积极作用时所说的两句是:“_,_”。【答案】(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3)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4 4.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句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希望齐宣王能够推己及人,懂得推恩的句是:是:,;,”。5 5.孟子认为让百性向善的前提是:孟子认为让百性向善的前提是:,。6 6.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是:,。7 7.文中孟子在说明了文中孟子在说明了“养民养民
49、”措施后,用措施后,用“,”两句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大联考:大联考: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认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认真兴办学校的句子真兴办学校的句子)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幼吾幼吾幼 以以及及人之幼人之幼必使仰足以必使仰足以事事父母,俯足以父母,俯足以畜畜妻子,妻子,乐岁乐岁终身饱终身饱 凶年凶年免于死免于死亡亡老者衣帛食肉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黎民不饥不寒谨谨庠序庠序之教之教 申之以孝申之以孝悌悌之之义义8 8.文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文中能体现孟子注重民众教育,通过认真兴办学校,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句
50、子是到和谐社会的句子是:,。9 9.用反问加强语气用反问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仁君突出强调仁君“罔民罔民”的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自然引自然引出下文对明君保民的论述的两句是:出下文对明君保民的论述的两句是:,?1010.孟子用孟子用 ,两句,指出了两句,指出了“五十者可以五十者可以衣帛衣帛”的前提条件。的前提条件。谨谨庠序庠序之教,之教,申之以孝申之以孝悌悌之义之义,颁颁白者不负白者不负戴戴于道路矣于道路矣焉有仁人在位,焉有仁人在位,罔罔民而可为也民而可为也五亩之宅五亩之宅 树树之以桑之以桑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1)老子第十一章中指出“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了作用的两句是:_,_。(2)老子第二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