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语文 第 1 页 共 7 页 2022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一模试卷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一模试卷 语 文 试 卷 2022.12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3.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分。一、积累运用一、积累运用 1010 分分 1.按要求填空。
2、(5 分)(1),治之于未乱。(四章)(1 分)(2)何方圜之能周兮,?(屈原 )(2 分)(3)李白蜀道难中“,”运用神话传说,并以夸张的手法表现蜀道山势高峻、谷深水急的特点。(2 分)2.按要求选择。(5 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正确的一项是()(2 分)一 个 好 的 小 说 并 不 满 足 于 指 向 某 种 既 定 规 则 和 既 有 答案,好迅速发现这种技巧并为之击节叫好。然后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情节予以技巧性地表达 小说家并不是事先在生活中发现了新事物和新问题 再假设他的读者都是和他一样的小说家 它不被某种设定好的因果关系所束缚 A.B.C.D.(2)阿 Q 正传中
3、,阿 Q 在被同村的“闲人”欺负后,“然而不到十秒钟,阿 Q 也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以下和阿 Q 使用同样推理方式的一项是()(3 分)A.祝福中,鲁四老爷知道祥林嫂的死讯后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B.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认为:“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出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C.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孟子认为“四端”就好比“四体”,二者都是与生俱来的,人应该像四肢不断生长那样不断扩充自己的道德品质。D.孔乙己 中,被短衣
4、帮揭穿因偷书被打后,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二、阅读二、阅读 70 分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3-7 题。(16 分)材料一: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所讨论的问题虽是由农村经验入手,但其实涉及的是整个中高三语文 第 2 页 共 7 页 国文化传统的问题。在这里,必须就“传统”问题首先澄清:传统并不意味着历史陈迹,并不只是代表过去。传统固然可以借由对历史的考察而得知,可以从以往经验中总结出来,但是我们须明白,无论大家是否有所意识,那些即便已为陈迹的事物正影响着乃至深刻地影响着当下,它甚至可以活生生地一直活到当下。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们普遍
5、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天翻地覆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阅读乡土中国,我们还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说:“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阅读梁治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起源的思想
6、追寻,在许多地方,都能真切感受到:明明写的是过去的事物,但是浮现在我们眼前的却分明是当今时代的影子。当然,研究历史与传统的兴趣绝不仅是由于可以借以认识当下,对于处在社会变迁之中、着手改革工作的人们来说,认真对待传统十分必要,汲取传统的经验和价值意义重大。强调重视传统,并非意味着要泥古不化。随着人们社会生活的变迁,传统当然也会随之变迁,只是变迁的方式多种多样,引起变迁的原因各有不同而已。在对乡土中国所作的研究之中,费孝通先生也关注到“社会变迁”问题,在乡土重建中,他明确提出:“中国社会变迁的过程最简单的说法是农业文化和工业文化的替易。”他还说:“历史能不能合理发展,是在人能不能有合理的行为。一个
7、被视为书生的人,有责任把合理的方向指出来,至于能不能化为历史,那应当是政治家的事了。”在这段话里,费孝通先生提及了学者和政治家对于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在笔者看来,能不能化为历史,其实也并不完全有赖于政治家,政治家的助力当然是可观的,但是文化的发展,学者的作用往往更加重要。所以,就学术层面来看,笔者主张,传统可经重述乃至重建,以此来达到社会进步的目的。当然,其前提条件必须是对传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以及正视传统的基础性和限制性。摘自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 材料二: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思想界兴起了关于乡村建设的各种思潮,在各家学说之中,社会学家费孝通独树一帜地提出了自己的乡土重建思想,
8、即通过发展乡村工业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将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乡村“重建”为包含现代工业文明的工农相辅的“新农村”。这一思想的主旨在于将现代工业文明的因子引入传统乡村,在此基础上对传统乡村的各种因素进行重组、整合,调动农民潜在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通过链式反应的乡村工业化之路,实现乡村的现代化转型,建立一个工业化的“新农村”。费孝通大力提倡发展乡村工业,主要的着眼点就在于乡村工业对农民的增收作用。在他看来,农村中最缺乏应用现代技术的生产事业,而各种生产事业中最容易有效的是工业,“乡村工业的转变并不是突然的,也不一定是彻底的。最重要的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加一点是一点,愈多愈好,愈快愈好。有多少可用的机器就
9、用多少,有多少可以引入的现代知识就引用去多少”。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既不是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简单模仿,也不是对自身传统的迷恋与回归,而是一种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乡村社会的巧妙“嫁接”。对费孝通乡村发展思想的研究,对于我们今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高三语文 第 3 页 共 7 页 3.根据材料一,不能体现“在当下生活的折射里发现传统”的一项是()。(2 分)A.除夕夜全家团聚,共同守岁吃年夜饭。B.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喜欢穿棉麻衣服。C.北京弄堂里的老人们恋旧,安土重迁。D.因官本位思想,年轻人热衷考公务员。4.材料一的作者想用相关材料佐证第段的观点,以下最可能被引用的一项是()
10、。(3分)A.现实之中有历史的影子,历史是现实的镜子。B.死亡的历史会复活,过去的历史会变成现在。C.传统发展既有昨天的传统,也有明天的传统。D.传统是基,是我们看待及解释世界的出发点。5.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 分)A.依据材料一:因为那些已为陈迹的事物正影响着乃至深刻地影响着当下,甚至可以活生生地一直活到当下,所以研究当下社会现象就能认识传统。B.依据材料一:对于学者在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作者和费孝通的见解有所不同,作者据此对费孝通学术研究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委婉的批评意见。C.依据材料二: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不是对西方工业化道路的简单模仿,表现在他大力提倡发展乡村工业,主要
11、着眼于乡村工业对农民的增收作用。D.依据材料二: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是通过发展乡村工业,将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乡村重建为包含现代工业文明、工农相辅的“新农村”。6.材料一第段对研究历史传统与认识当下的关系进行了论证,你认为其论证是否有说服力?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4 分)7.运用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乡土重建”的观点,分析下列现象。(4 分)“好水好田养好稻,好稻做好糕。”青浦区练塘镇浦南村积极引入 80 后新一代新型农民成立家庭农场米乐农庄,利用优质稻谷自产自销磨粉做糕,成为一种新时尚,也是现代白领茶余饭后的优质小点。练塘糕团文化为青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里的恋棠焋(zhung)糕则
12、是其中的一种。制作的焋糕在网上销售异常火爆,进一步带动着身边的农户,参与其中共同增收,亦是水稻的另一种衍生,更好地推动了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8-11 题。(16 分)一小时的故事一小时的故事 凯特肖邦 大家都知道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所以在把她丈夫的死讯告诉她时是非常注意方式方法的。是她的姐姐朱赛芬告诉她的,话都没说成句;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地暗示着。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德也在她身边。正是他在报社收到了铁路事故的消息,那上面“死亡者”一项中,布兰特雷马拉德的名字排在第一。他一直等到来了第二封电报,把情况弄确实了,然后就匆匆赶来报告噩耗,以显示他是一个多么关心人、能够体贴入微
13、的朋友。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手足无措,无法接受现实。她可不是这样。她立刻一下子倒在姐姐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当哀伤的风暴逐渐减弱时,她独自走向自己的房里。她不要人跟着她。高三语文 第 4 页 共 7 页 正对着打开的窗户,放着一把舒适、宽大的安乐椅。全身的精疲力竭,似乎已浸透到她的心灵深处,她一屁股坐了下来。她能看到房前场地上洋溢着初春活力的轻轻摇曳着的树梢。空气里充满了阵雨的芳香。下面街上有个小贩在吆喝着他的货色。远处传来了什么人的微弱歌声,屋檐下,数不清的麻雀在嘁嘁喳喳地叫。对着她的窗口的正西方,相逢又相重的朵朵行云之间露出了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蓝天。她坐在那里,头靠着软垫,一
14、动也不动,嗓子眼里偶尔啜泣一两声,身子抖动一下,就像那哭着哭着睡着了的小孩,做梦还在抽噎。她还年轻,美丽、沉着的面孔上出现的线条,说明了一种相当的抑制能力。可是,这会儿她两眼只是呆滞地凝视着远方的一片蓝天。从她的眼光看来她不是在沉思,而像是在理智地思考什么问题,却又尚未做出决定。什么东西正向她走来,她等待着,又有点害怕。那是什么呢?她不知道,太微妙难解了,说不清、道不明。可是她感觉得出来,那是从空中爬出来的,正穿过洋溢在空气中的声音、气味、色彩而向她奔来。这会儿,她的胸口激动地起伏着。她开始认出来那正向她逼近、就要占有她的东西,她挣扎着,决心把它打回去可是她的意志就像她那白皙纤弱的双手一样软弱
15、无力。当她放松自己时,从微张的嘴唇间溜出了悄悄的声音。她一遍又一遍地低声悄语:“自由了,自由了,自由了!”但紧跟着,从她眼中流露出一副茫然的神情、恐惧的神情。她的目光明亮而锋利。她的脉搏加快了,循环中的血液使她全身感到温暖、松快。她没有停下来问问自己,是不是有一种邪恶的快感控制着她。她现在头脑清醒,精神亢奋,她根本不认为会有这种可能。她知道,等她见到死者那交叉着的双手时,等她见到那张一向含情脉脉地望着她、如今已是僵硬、灰暗、毫无生气的脸庞时,她还是会哭的。不过她透过那痛苦的时刻看到,来日方长的岁月可就完全属于她了。她张开双臂欢迎这岁月的到来。在那即将到来的岁月里,没有人会替她做主;她将独立生活
16、。再不会有强烈的意志强使她屈从了,多古怪,居然有人相信,盲目而执拗地相信,自己有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在她目前心智特别清明的一刻里,她看清楚:促成这种行为的动机无论是出于善意还是出于恶意,这种行为本身都是有罪的。当然,她是爱过他的有时候是爱他的。但经常是不爱他的。那又有什么关系!有了独立的意志她现在突然认识到这是她身上最强烈的一种冲动,爱情这还未有答案的神秘事物,又算得了什么呢!“自由了!身心自由了!”她悄悄低语。朱赛芬跪在她关着的门外,嘴唇对着锁孔,苦苦哀求让她进去。“露易丝,开开门!求求你啦,开开门你这样会得病的。你干什么哪?看在上帝的份儿上,开开门吧!”“去吧。我没把自己搞病。”没有
17、,她正透过那扇开着的窗子畅饮那真正的长生不老药呢。她在纵情地幻想未来的岁月将会如何。春天,还有夏天以及所有各种时光都将为她自己所有。她悄悄地做了快速的祈祷,但愿自己生命长久一些。仅仅是在昨天,她一想到说不定自己会过好久才死去,就厌恶得发抖。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门。她眼睛里充满了胜利的激情,她的举止不知不觉竟像胜利女神一样了。她紧搂着她姐姐的腰,她们一齐下楼去了。理查德正站在下面等着她们。有人在用弹簧锁的钥匙开大门。进来的是布雷特里马拉德,略现旅途劳顿,但泰然自若地提着他的大旅行包和伞。他不但没有在发生事故的地方呆过,而且连出了什么事也不知道。他站在那儿,大为吃惊地听见了朱赛
18、芬刺耳的尖叫声;看见了理查德急忙在他妻子高三语文 第 5 页 共 7 页 面前遮挡着他的快速动作。不过,理查德已经太晚了。医生来后,他们说她是死于心脏病说她是因为极度高兴致死的。【注】凯特肖班,美国十九世纪女作家。8.叙述视角,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请从这一角度赏析第段。(4 分)9.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心理,是本文一大特点,请从第-段中选择具体内容赏析。(4分)10.本文结尾一段颇有意味,请加以赏析。(4 分)11.小说作品往往表现了不同的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特点。请将本篇小说与教材中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装在套子里的人变形记(节选)中的一篇相联系,结合各自主题写一则
19、 150 字左右的读书札记。(4 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2-14 题。(7 分)湘夫人祠湘夫人祠 杜甫 肃肃湘妃庙,空墙碧水春。虫书玉佩藓,燕舞翠帷尘。晚泊登汀树,微馨借渚蘋。苍梧恨不尽,染泪在丛筠。【注】湘夫人祠:传说中,舜南巡不返,葬于苍梧。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南下追思,溺湘水而死,后人立湘夫人祠(又名湘妃庙)以祀。这首诗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四年(公元 769 年)春。馨:香。筠:竹。12.下列可能收录这首诗的一项是()。(1 分)A.五言古诗选 B.五言律诗选 C.五言排律选 D.五言绝句选 13.以下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碧水春”一景,不仅映衬湘妃
20、庙的四壁萧条,更含蓄道出诗人天地无情的感喟。B.“虫书”与“燕舞”写实,“玉佩藓”与“翠帷尘”写虚,虚实结合,寓意深婉。C.“蘋”是一种香草,第六句“借渚蘋”有馨香,继承了“香草美人”的书写传统。D.五、六两句宕开一笔,转而叙晚泊凭吊,七、八两句复从庙中咏叹,得开阖之美。14.诗歌首句“肃肃”与蜀相次句“森森”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具体内容赏析。(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 15-20 题。(19 分)周忱,字恂如,吉水人。永乐二年进士。忱有经世才,浮沉郎署二十年,人无知者,独夏原吉奇之。洪熙改元,稍迁越府长史。宣德初,有荐为郡守者。原吉曰:“此常调也,安足尽周君?”永乐五年九月,帝以天下财
21、赋多不理理,而江南为甚,思得才力重臣往厘之。乃用大学士杨荣荐,迁忱工部右侍郎,巡抚江南诸府,总督税粮。始至,召父老问逋逋税故。皆言豪户不肯加耗,并征之细民,民贫逃亡,而税额益缺。忱乃创为平米法,令出耗必均。又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准式,革粮长之大入小出者。忱见诸县收粮无团局,粮长即家贮之,曰:“此致逋之由也。”遂令诸县于水次置囤,囤设粮高三语文 第 6 页 共 7 页 头、囤户各一人,名“辖收”。至六七万石以上,始立粮长一人总之,名“总收”。民持贴赴囤,官为监纳,粮长但奉期会而已。忱素乐易。先是,大理卿胡为巡抚,用法严。忱一切治以简易,告讦者辄不省省。或面讦忱:“公不及胡公。”忱笑曰:“胡卿敕
22、旨,在祛除民害;朝廷命我,但云安抚军民。委寄正正不同耳。”既久任江南,与吏民相习若家人父子。每行村落,屏去驺从,与农夫饷妇相对,从容问所疾苦,为之商略处置。其驭下也,虽卑官冗吏,悉开心访纳。遇长吏有能则推心与咨画务尽其长故事无不举。忱既被劾,帝命李敏代之,敕无轻易忱法。然自是户部括所积余米为公赋,储备萧然。其后吴大饥,道殣相望,课逋如故矣。民益思忱不已,即生祠处处祀之。景泰四年十月卒。谥文襄。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 分)(1)帝以天下财赋多不理理()(2)召父老问逋逋税故()16.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2 分)(1)告讦者辄不省省()A.醒悟 B.理会 C.反省
23、D.省察(2)委寄正正不同耳()A.正好 B.整治 C.政事 D.道理 17.把第段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又请敕工部颁铁斛,下诸县准式,革粮长之大入小出者。18.第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 分)遇长吏有能则推心与咨画务尽其长故事无不举 19.结合第段分析周忱和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阐释的为政之道的相似之处。(3分)20.周忱被免职不久,当地百姓的生活又重归困苦,有人分析原因是“岂非成功之有迹者易以循,而用法之因人者难其继哉”。对此,你是否认同,请阐释理由。(4 分)(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4 题。(12 分)养竹记养竹记(唐)白居易
24、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者斩焉,彗帚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又有凡草木杂生其中,菶茸荟郁,有无竹之心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
25、性犹存。乃芟蘙荟,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高三语文 第 7 页 共 7 页 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21.可填入第段方框处的一项是()(1 分)A.则 B.然 C.夫 D.且 22.对第段写竹与贤士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两者存在很多相似的特点。B.借此阐释贤士应有的品格。C.引出下文竹子的不幸遭遇。D.意
26、在表达对贤士品格仰慕。23.有人评价第段画线句意境清雅,意蕴丰富。请赏析。(4 分)24.古人为文,讲究章法,重视文章的结构和内部联系,请从这个角度对本文作评点。(5 分)三、写作三、写作 70 分分 25.人们倾向于鼓励一个人要在一个领域不断深耕,以此获得突破性的进展。而经济学中的“边际递减效应”告诉我们,越往后,进步越不容易。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 800 字。青浦区青浦区 20222022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练习卷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练习卷 高三语文 第 8 页 共 7 页 评分说明评分说明 202212132022
27、1213 一、积累运用 10 分 1.(1)为之于未有 (2)夫孰异道而相安 离骚(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评分说明:共 5 分,一空 1 分,错字或不填不给分)2.(1)C(2 分)(2)D(3 分)二、阅读 70 分(一)社科类现代文(共 16 分)3.B(2 分)4.D(3 分)5.C(3 分)6.评估引证的标准:1.逻辑标准。引用内容与观点保持逻辑一致;与论点之间要具有充分的逻辑关联,为结论提供足够的理据。2.语用标准。引用他人言论是否考虑受众对言者的认识。答案示例:梁治平认为传统不仅存在于历史也存在于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当下生活来发现传统1 分,虽然这是在阐释传
28、统与当下的关系,但并不是在直接证明研究历史传统可以借以认识当下,也未阐释其原因2 分,因此从逻辑标准看本段的论证是低效的;作为学院学报上的一篇社科论文,其阅读对象有学生,他们并不一定了解或熟悉梁治平,因此论证有效性也存疑1 分。(评分说明:共 4 分)7.答案示例:两则材料中关于“乡土重建”的共同观点是可以将现代工业文明与传统农业文明相融合,实现乡村振兴2 分。浦南村积极引入 80 后新一代新型农民成立家庭农场,利用优质稻谷自产自销磨粉做糕,制作的焋糕通过网上销售,就是将现代工业文明融入传统农业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1 分,体现了费孝通乡村发展的思想,对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起着很好的示范作用1 分
29、。(评分说明:共 4 分)(二)文学类现代文(共 16 分)8.第段以限知视角(马拉德夫人的视角)展开,通过描写她看到的窗外的充满活力生气的美景,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她此刻内心的愉悦1 分;这与前文以全知视角(第三人称的视角)客观冷静地陈述她听闻噩耗时“大哭”“哀伤”“精疲力竭”的悲痛表现形成巨大的反差1分,具有鲜明的讽刺效果1 分。同时设置悬念,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 分。(评分说明:1 点 1分,共 4 分,不一定要出现“限知视角”“全知视角”的概念)9.独白法。如第节“自由了!身心自由了!”、第节“去吧。我没把自己搞病。”马拉德夫人在和自己的对话过程中,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酣畅淋漓地倾吐而出1 分
30、。细节法。如第节“茫然的神情、恐惧的神情”“目光明亮而锋利”“脉搏加快了”等细节,传神地揭示了马拉德夫人及恐惧又漫画憧憬的矛盾心理1 分。(动作、语言描写等,内容分析正确皆可)作品通过多种手法的运用,将主人公瞬间心理变化展现得生动细腻富有层次1 分,从而揭示出人物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使人物形象真实而饱满1 分。(评分说明:1 点 1 分,共 4 分)10.人们对马拉德夫人的误解和马拉德夫人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认识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合乎常情,无可挑剔却又荒谬绝伦的对马拉德夫人死因的误解)1 分,突出了马拉德夫人命运结局高三语文 第 9 页 共 7 页 的悲剧性(增加了作品的讽刺性)1 分,暗合第一段“
31、马拉德夫人的心脏有毛病”,使结尾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1 分。小说戛然而止,使作品令人回味1 分。(评分说明:1 点 1 分,共 4分)11.答案示例:本篇小说叙述了马拉德夫人因听说丈夫的死讯而引发了一些列心理活动与表现并最终因极度高兴致死的故事,表现了马拉德夫人对自由的渴望,讽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压抑,又用悲剧性的结局揭示了女性追求自由解放道路的坎坷1 分;变形记同样借叙述主人公变为甲虫后遭受各种不公待遇故事,讽刺了当时社会对人的异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1 分。两篇文章都通过虚构小人物的悲剧故事批判当时的社会问题,表达对美好人性的渴望2 分。(评分说明:1 点 1 分,共 4 分)(三)古代
32、诗歌鉴赏(8 分)12.B(1 分)13.B(“玉佩藓”“翠帷尘”写实,自成对比,凸显湘妃庙的颓败与荒凉)(2 分)14.答案示例:“肃肃”表现了湘夫人祠萧条的特点,“森森”表现了武侯庙周边柏树茂盛繁密的特点1 分,虽然表现的环境特点不同,但借助叠词的语言形式均渲染了冷肃森严之意1分,开篇摄人心魄,既表达对后世冷落先贤的忧伤1 分,又隐含对自己受冷落际遇的共鸣/湘夫人和诸葛亮的敬仰1 分。(评分说明:1 点 1 分,共 4 分)(四)史传文(18 分)15.(1)治理得好 (2)拖欠(评分说明:1 空 1 分,共 2 分)16.(1)B (2)C(评分说明:1 空 1 分,共 2 分)17.答
33、案示例:他又请皇上敕令工部颁给铁斛,交给各县做为标准样式,将搞大入小出的粮长革除。(评分说明:补充主语“他”“皇上”,“敕”“下”“诸”“准式”“革”等,特殊句式,错一处扣 1 分,扣完为止,共 5 分。)18.遇长吏有能/则推心与咨画/务尽其长/故事无不举(评分说明:错划 1 处扣 1 分,扣完 3分为止。)19.柳宗元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借郭橐驼之口由“顺天致性”的种树之道“移之官理”,指出烦政扰民的危害指出烦政扰民的危害,提出提出“顺应民性顺应民性”、使民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使民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1 分;周忱通过在河边置囤,让粮长仅负责按期汇总粮食,简化百姓交粮流程1 分,他们在简政便民方面
34、具有相似性1 分。(共 3 分)20.观点认为:成功是有轨迹易于沿袭,但运用此法的人却因为各自的原因而难以继承1 分。文中周忱通过询问百姓和实地调查了解了“逋税”的原因,据此制定了“平米法”以及要求在河边置囤来解决这个问题。平时也是以简政治民,主要通过与吏民当面访谈来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1 分。(写一点即可)而后继者虽然被皇上要求不更改他的方法,而他也只是草草收括了余米,所以实质上是很难继承1 分。或:所以我们认为是充分的,因为方法的确清晰,但效仿的人因为能力、态度等问题其实是很难达到他原来的高度的1 分。或:所以我们认为是不充分的,因为这句话揭示了一种普遍性的规律,即因为人与人之间能力态度等
35、的不同而造成差异,与本文百姓重归困苦没有必然联系1 分。(五)古代文学作品(12 分)21.A(1 分)高三语文 第 10 页 共 7 页 22.C(2 分)23.本句描写了经作者除杂草脏土、松土施肥、疏通培修土层之后,竹荫清凉、竹叶随风依依,发出婆娑之声的画面1 分,营造了清新自然、生机盎然之境,表达了作者为竹子重获新生的欣喜之情1 分。作者又想象竹子富有情意,将竹子拟人化,表现了对他人的扶持充满感恩之心的君子品性1 分,为下文呼吁“用贤者”善待贤士作铺垫。(评分说明:1 点 1 分,共 4 分)24.文章主要借写自己见竹、问竹、养竹的经过1 分,抒发作者仰慕贤士高贵品格和希望执政者善待贤士的期望1 分,符合记体文的一般结构;行文思路上,先借阐释竹的四种品格,以竹喻自己心目中贤士的品格1 分,第二段借写竹子前后不同际遇,谈人才的遭遇1 分,第三段借写自己养竹的经历,寄托自己对掌权者的期望1 分,内容上前后照应,行文上多有转折变化,记物与记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三、写作 70 分 参考高考评分要求。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