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中西医结合科褚松龄你从哪儿知道“中医”?2医学典籍临床医案课程会议医生交流科研成果你从哪儿知道“中医”?3养生节目家庭用药坊间偏方武侠小说药品广告4你在何时会用到中医药?5了解祖国医学史比较东西方医学体系临床应用交流合作跨界研究医学管理你在何时会用到中医药?不需要和我没关系开中成药处方患者要求中医会诊自己或家人生病67现状:1.36.9的西医医师经常应用中成药2.辨证率几乎为零,而且用法用量不当,疗程超长,均为不合理用药3.60%以上的西医医师对中成药安全性的判断不正确8分析:1.西医师对病、药均不了解不会辨证论治,不懂中药成分、功效、毒性2.教与学均不到位接受过中医药理论及知识相关培训的
2、临床医师仅占6.0“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可辨证用药、辨病辨证相结合用药,但不能不能仅根据西医诊断选用中成药。”(中成药临床使用指导原则)9中医怎么看病?1011病人疾病病因病因学说12病人疾病病因病因学说13 平人:阴阳平衡协调(生命活动正常进行)“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素问平人气象论)病人:阴阳失衡,气血不和,脏腑经络失调(生命活动非正常状态)“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灵枢口问)14病人疾病病因病因学说15 疾病:生命活动失常的
3、反映(生理或心理)阴阳失衡是本质“整体失衡”更确切 以五脏为中心、精气神为基本点的整体功能系统的平衡协调遭到破坏 人的生命活动同其外在环境之间的整体统一、和谐关系受到破坏16病人疾病病因病因学说17“平人”转化成“病人”任何疾病都是一定病因作用于人体的结果 “百病之始生也”(灵枢口问)病因:破坏人体阴阳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因素 病因与病位、病性紧密联系18病人疾病病因病因学说19致病因素性质致病特点临床表现20外感六淫厉气不内外因创伤 跌打 虫咬内伤七情饮食不节遗传其他 劳逸失度 起居无节21外感六淫疠气内伤七情饮食不节遗传其他 劳逸失度 起居无节22外感 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疠
4、气 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23l六气?l自然界四季气候的正常变化 l 春风l 夏暑(火)l 长夏湿l 秋燥l 冬寒 l六种典型的自然环境类型及其对人体相应的特定影响24l六淫?l气候反常,六气发生异常变化l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不能适应气候变化,六气才成为致病因素,是不正之气,又称“六邪”l自然界气候变化同机体反应性相结合所呈现的六类特定的病理反应的分类概括25l六淫六淫l 致病特点:l 外感性l 季节性l 地区性l 相兼性l 转化性26外感六淫厉气内伤七情饮食不节遗传其他 劳逸失度 起居无节27l内因l七情l喜、怒、忧、思、悲、恐、惊l饮食不节l饥饱失当、饮食偏嗜l遗传l其他l劳倦(
5、劳伤、房劳)l起居无节28l七情 l对外界环境各种刺激的生理反应l突然、剧烈、长期精神刺激,使情绪反应过于强烈和持久则致病29l七情 l致病特点:l直伤内脏(对应五脏)l 喜伤心;怒伤肝;忧悲伤肺;思伤脾;惊恐伤肾l影响脏腑气机(气机方向)l 喜则气缓;怒则气上;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乱l使原有病情加重或恶化3031323334过喜伤心则气缓心神不安,语无伦次,举止失常过怒伤肝则气逆肝气逆而血乱,甚则血菀于上而神昏暴厥过忧伤肺则气闭气闭不行,闷闷不乐,久之伤脾,则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过思伤脾则气结纳差,消瘦,久伤心神,则怔忡,失眠,健忘过悲伤肺则气消肺主气,肺伤则气消,见面色惨淡,神气不足过恐伤肾则气下至肾气亏虚,见怵惕不安,如恐人将捕之过惊伤肾则气乱内动心神,心神被扰,则情绪不宁,甚或神智错乱概念 发病:疾病过程的起始,标志着人体已从健康状态转化为病理状态“正气”:人体抗御病邪,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一切物质和机能的综合概括“邪气”:各种致病因素 外感、内伤35 内经“正邪相搏”的发病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基本原理:正气虚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外邪是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强调正气的主导作用 现代认识: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外邪是构成疾病的重要要条件,外邪必须通过内在因素才能发病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