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脏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参与着消化、解毒、免疫调节、制造凝血因子等主要功能。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感染病毒及寄生虫、酗酒和长期服用药物等可对人体肝脏造成损害。据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59岁人群的携带率水平仍为8.75%,处于高流行水平,尤其以20-25岁年龄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最高,达12%。肝炎的广泛流行对人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成为现阶段最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校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而且其乙肝疫苗接种率大约在50%左右,大学生群体成为乙肝感染高风险的重点群体。四川省百万大学生开展系统的肝炎防治知识教育,使其掌握肝炎尤其是乙型
2、肝炎的危害性、传播途径、预防接种以及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正确认识等等,提高大学生人群肝炎防治常识普及率,保护祖国未来的骨干力量健康成长 我国肝炎的广泛流行不仅对群众健康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已成为目前较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对全国60所高校大学生人群乙型肝炎预防状况调查和西北大学生乙肝防控项目的实践提示:在校大学生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乙肝疫苗接种率仅50%左右,目前,大学生群体已成为肝炎感染高风险群体。所以今天有必要到现场跟大家一起共同学习、交流肝炎防治知识。引引 言言 肝炎是肝病中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肝炎是肝病中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一组疾
3、病的总称。其致病因素可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其致病因素可以是:生物因子或非生物因子两大以是:生物因子或非生物因子两大类。类。引引 言言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是长期危害我国人染病。病毒性肝炎是长期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严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严重程度居各类传染病之首。重程度居各类传染病之首。什么是病毒性肝炎及其分类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
4、染病。常见有甲、乙、丙、丁和戊五型。病。常见有甲、乙、丙、丁和戊五型。经消化道传播的有甲肝和戊肝,经血传经消化道传播的有甲肝和戊肝,经血传播的有乙肝、丙肝和丁肝。乙肝、丙肝播的有乙肝、丙肝和丁肝。乙肝、丙肝和丁肝患者可演变成慢性肝炎,少部分和丁肝患者可演变成慢性肝炎,少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传染源传染源 主要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甲肝甲肝 病人病人 粪粪-口口 未感染未感染HAV,也也 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 经食物经食物 经水经水 未接种甲肝疫苗未接种甲肝疫苗 接触接触乙肝乙肝 病人病人 经体液经体液 未感染未感染HBV,也也 HBV携
5、带者携带者 母婴母婴 医源性医源性 未接种乙肝疫苗未接种乙肝疫苗 丙肝丙肝 病人病人 接触接触 普遍易感普遍易感 HCV携带者携带者 经血液经血液 丁肝丁肝 病人病人 同乙肝同乙肝 HBV感染者感染者 HDV携带者携带者戊肝戊肝 病人病人 同甲肝同甲肝 普遍易感普遍易感 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 5 5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及临床特征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及临床特征名称名称传传播播途径途径我国流行率我国流行率临床预后临床预后疫苗疫苗甲肝甲肝粪口粪口80.90%80.90%急性、良好急性、良好有有乙肝乙肝皮、粘膜损伤皮、粘膜损伤57.63%
6、57.63%急性、慢性急性、慢性有有丙肝丙肝皮、粘膜损伤皮、粘膜损伤3.20%3.20%急性、慢性急性、慢性无无丁肝丁肝皮、粘膜损伤皮、粘膜损伤1.15%1.15%急性、慢性急性、慢性无无戊肝戊肝粪口粪口17.20%17.20%急性、良好急性、良好无无 我国的丙型肝炎抗体标化阳性率为:我国的丙型肝炎抗体标化阳性率为:3.2%3.2%,上海最低:上海最低:0.9%0.9%,辽宁最高为,辽宁最高为5.1%5.1%。我省抗我省抗-HCV-HCV阳性率为阳性率为2.38%2.38%。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 丙型肝炎传播丙型肝炎传播 传染源:传染源:HCVHCV感染者,即感染者,即急、慢性
7、丙型肝炎病人急、慢性丙型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和病毒携带者是传染源。是传染源。平均潜伏期为平均潜伏期为6-96-9周。周。丙型肝炎传播丙型肝炎传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经体液传播经体液传播:主要途径。:主要途径。丙型肝炎可以通过献血(特别是单献血浆)造丙型肝炎可以通过献血(特别是单献血浆)造成一定范围的暴发。在河北的固安县就曾发生成一定范围的暴发。在河北的固安县就曾发生过由于献血或献血浆引起的较为严重的丙型肝过由于献血或献血浆引起的较为严重的丙型肝炎暴发。炎暴发。传播途径:传播途径:经血传播经血传播:通过输入污染:通过输入污染HCVHCV的血液或血制品,献的血液或血制品,献血或反复透析过程中的交叉
8、感染,均可造成血或反复透析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均可造成HCVHCV传传播。输入含播。输入含HCVHCV的血液最易感染,也可通过反复接的血液最易感染,也可通过反复接触微量血液传播。触微量血液传播。研究显示研究显示:在静脉吸毒人群中抗在静脉吸毒人群中抗-HCV-HCV阳性率为阳性率为 28.68%.28.68%.丙型肝炎传播丙型肝炎传播丙型肝炎传播丙型肝炎传播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从丙型肝炎感染者的精液、阴道液中从丙型肝炎感染者的精液、阴道液中极易检测到极易检测到HCV-RNAHCV-RNA,其配偶其配偶HCVHCV感染率高于家庭其感染率高于家庭其他成员和一般人群,说明他成员和一般人群,说明HCV
9、HCV存在性接触传播的危存在性接触传播的危险。险。研究显示:在卖淫女中抗研究显示:在卖淫女中抗-HCV-HCV阳性率为阳性率为9.83%(9.83%(正常正常人群为人群为2.28%2.28%)。)。丙型肝炎传播丙型肝炎传播母婴传播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方式确实存在,但一般认为母婴传播方式确实存在,但一般认为传传播机率远比乙肝为低,播机率远比乙肝为低,转归相对较好。转归相对较好。丙型肝炎传播丙型肝炎传播易感性:易感性:人群对人群对HCVHCV普遍易感,但感染多见于青壮年。儿童感染后常普遍易感,但感染多见于青壮年。儿童感染后常呈无症状感染状态,但呈无症状感染状态,但4040岁以上中、老年易呈急性肝炎。
10、岁以上中、老年易呈急性肝炎。感染或病后免疫持久性尚不清楚,但已证实易反复感染。感染或病后免疫持久性尚不清楚,但已证实易反复感染。注射免疫球蛋白不能使机体免于注射免疫球蛋白不能使机体免于HCVHCV感染。感染。丙肝的预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输血和血液制品)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 大力倡导无偿献血,拒绝非法采、供血 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不与他人共用针具、剃须刀等可能引起出血的用品 遵守性道德,保持单一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HBV、HCV病毒感染的转归病毒感染的转归 HBV、HCV 急性肝炎急性肝炎 病毒携带者病毒携带者 慢性肝炎慢性肝炎 肝硬化肝硬化 肝癌肝
11、癌 产生抵抗力产生抵抗力肝肝 癌癌 病病 人人一、一、HBV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乙肝的流行特征乙肝的流行特征世界世界中国中国20亿亿6.9亿亿3.5亿亿1.2亿亿75万万28万万曾受到曾受到HBVHBV感染的人数感染的人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人数死于死于HBVHBV感染引起的疾病感染引起的疾病人数人数王晓军,等.疾病检测.2004;19(8):290-292 电镜下电镜下外周血中乙肝病毒形态外周血中乙肝病毒形态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中有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中有3 3种形态颗种形态颗粒:粒: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22nm(22nm)管形颗粒管形颗粒 (22(2250500nm)50
12、500nm)完整的病毒颗粒,又称为完整的病毒颗粒,又称为DaneDane氏颗粒氏颗粒(42nm)(42nm)3 3种颗粒中以小球形颗粒为多种颗粒中以小球形颗粒为多乙乙 型型 肝肝 炎炎 病毒病毒完整的HBV颗粒管状颗粒小球形颗粒注:注:HBVHBV的抵抗力的抵抗力 HBVHB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30-3230-32时可存活至少时可存活至少6 6个个月,在月,在-20-20时可存活时可存活1515年。年。6060加热加热1h1h,9898加热加热1min1min,乙醚或乙醚或pH2.4pH2.4处理处理6h6h均不能完全均不能完全灭活灭活HBVHBV。在在121121高
13、压高压20min20min、100100干烤干烤1h1h、100100直接煮沸直接煮沸2min2min、0.1%0.1%高锰酸钾高锰酸钾2-5min2-5min、1:40001:4000甲醛甲醛37 72h37 72h、2%2%戊二醛戊二醛10min10min、0.5%0.5%过氧乙酸、过氧乙酸、3%3%漂白粉溶液、漂白粉溶液、5%5%次次氯酸钠和环氧乙烷等处理可灭活氯酸钠和环氧乙烷等处理可灭活HBVHBV。灭活后的灭活后的HBVHBV无感染性,但免疫原性仍可保留。无感染性,但免疫原性仍可保留。乙型肝炎的传播模式乙型肝炎的传播模式地区地区HBVHBV标志物标志物流行率流行率终身终身携带率携带率
14、感染人群感染人群传播方式传播方式高流行区高流行区 7%7%,占全球人口占全球人口的的45%45%60%60%出生时和儿童早期出生时和儿童早期感染为主感染为主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水平传播水平传播中流行区中流行区2%-7%2%-7%,占全球人口的占全球人口的43%43%20%-60%20%-60%感染发生在各年龄感染发生在各年龄组,以儿童为主组,以儿童为主水平传播水平传播性传播性传播低流行区低流行区2%2%,占全球人口的占全球人口的12%12%20%20%感染发生在成人中感染发生在成人中的高危人群,以青的高危人群,以青壮年壮年为主为主性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日常接触能传播乙肝病毒吗 乙肝主要传播途
15、径为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与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工作和学习等一般性接触不会传染乙肝,如握手、拥抱、就餐、共用办公用品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年龄之间的关系 初次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是影响乙肝慢性化的重要因素,感染年龄越小,慢性化程度越高,5岁以下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约有90%以上会发展成慢性感染;成人期感染仅5%-10%发展成为慢性感染。如何预防乙型肝炎 我国预防开展乙肝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乙肝疫苗需按照0,1,6月龄免疫程序全程接种3针。新生儿第一针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
16、越早接种,效果越好。未接种或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应及时补种。31全国乙肝血清学调查全国乙肝血清学调查 不同地区人群HBsAg流行率338:34:48331515岁以下儿童岁以下儿童HBsAgHBsAg携带率结果比较携带率结果比较-控制乙控制乙肝肝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传 染 源 出传 染 源 出现:现:皮 肤、粘皮 肤、粘膜破损膜破损腺体分泌腺体分泌易感者出现皮肤、粘膜破损易感者出现皮肤、粘膜破损含有乙型肝炎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病毒的血液、血清、伤口渗血清、伤口渗出液、精液及出液、精液及阴道分泌液等阴道分泌液等排出体外排出体外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接触传播接触传播医 源 性医 源 性传播传播易感者易
17、感者受到感受到感染染 高高 中中低低血液精液尿液血清 阴道分泌液 伤口渗出液唾液汗液泪液乳汁羊水不同体液中乙肝病毒的浓度不同体液中乙肝病毒的浓度乙肝的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播途径 体液交换体液交换 垂直传播垂直传播 母婴传播(围产期传播)母婴传播(围产期传播)水平传播水平传播 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 生活接触传播生活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母婴传播在我国这种传播方式最为重要,有在我国这种传播方式最为重要,有1/31/3左右的左右的ASCASC为此途径感染。为此途径感染。母婴传播包括母婴传播包括3 3个阶段个阶段:宫内传播:出生前已被感染。宫内传播:出生前已被感染。产程传播:分娩时被感染。产程传播:分娩时被感染
18、。产后(哺乳期)传播:抚养过程中被感染。产后(哺乳期)传播:抚养过程中被感染。宫内传播宫内传播 生殖细胞携带有生殖细胞携带有HBVHBV;胎儿期末,胎儿体积迅速增大、活动,造成胎儿期末,胎儿体积迅速增大、活动,造成胎盘损伤,使母血直接进入胎儿体内;胎盘损伤,使母血直接进入胎儿体内;宫内传播的机率宫内传播的机率5%5%。目前,宫内传播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目前,宫内传播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产程传播产程传播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胎儿分娩时母亲的血液、阴道分泌物通过胎儿的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染。的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染。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胎盘剥离时微量血液漏至胎循环中。产前或产程中胎儿
19、吸入母亲的血液、羊水、产前或产程中胎儿吸入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而感染阴道分泌物而感染。哺乳期传播哺乳期传播 出生后通过哺乳、日常看护、清洗等出生后通过哺乳、日常看护、清洗等等密切生活接触的造成的水平传播等密切生活接触的造成的水平传播HBV的传播途径的传播途径医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它主要是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它主要是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或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及其它物品,或意外地接触污染的血液或体液等途径,使疗器械及其它物品,或意外地接触污染的血液或体液等途径,使HBVHBV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而感染。经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而感染。输血(血浆
20、);输血(血浆);因子;白蛋白等。因子;白蛋白等。器官或组织移植器官或组织移植医疗器械(有创性诊治);不洁注射;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某医疗器械(有创性诊治);不洁注射;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某些牙科器械消毒不便;些牙科器械消毒不便;职业接触;职业接触;相关研究举例相关研究举例 HBV的职业传播(孙永德等)医学和师范院校学生毕业一年后HBV新感染情况分组人数HBsAg阳性HBV感染No.%No.%医学346144.04813.9师范11421.832.6接触传播接触传播 乙型肝炎有明显的乙型肝炎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家庭聚集性,表明家庭成员中可造成,表明家庭成员中可造成彼此间的传播。其主要通过:彼此间
21、的传播。其主要通过:性接触、接吻、共用牙刷、剃须刀、茶餐具等。性接触、接吻、共用牙刷、剃须刀、茶餐具等。唾液作为传播媒介,在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中意义重要唾液作为传播媒介,在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中意义重要 唾液本身就可以查出唾液本身就可以查出HBsAgHBsAg。口腔粘膜、牙龈的破溃出血可混合在唾液中口腔粘膜、牙龈的破溃出血可混合在唾液中双亲对子女双亲对子女HBsAgHBsAg感染的影响感染的影响双亲双亲HBsAgHBsAg情况情况 被检子女数被检子女数 子女子女HBsAgHBsAg阳性数阳性数 阳性率(阳性率(%)父母均阳性父母均阳性*452 199 44.03452 199 44.03母阳父阴性母
22、阳父阴性*2697 1035 38.382697 1035 38.38父阳母阴性父阳母阴性 2979 536 17.992979 536 17.99父母均阴性父母均阴性 26173 2049 9.2026173 2049 9.20 *:P0.05接触传播接触传播 在对幼儿园(在对幼儿园(3535岁)儿童的岁)儿童的HBVHBV感染状况研究感染状况研究中观察到,在中观察到,在HBsAgHBsAg阳性率高的班级,其易感儿阳性率高的班级,其易感儿HBsAgHBsAg年阳转率明显高于年阳转率明显高于HBsAgHBsAg阳性率低的班级。阳性率低的班级。原班级原班级HBsAg 易感易感 HBsAg年阳转年
23、阳转 阳性率(阳性率(%)儿童数儿童数 率(率(%)10 282 4.61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性传播性传播 异性间传播异性间传播 同性间传播同性间传播 夫妻间传播夫妻间传播 有有HBVHBV携带者的家庭较无携带者的家庭较无HBVHBV携带者的家庭成员中,携带者的家庭成员中,HBsAgHBsAg的检出率高的检出率高6.86.8倍、倍、Anti-Anti-HBsHBs高高2.72.7倍。倍。新婚夫妇中,一方新婚夫妇中,一方HBsAgHBsAg阳性,另一方未受感染,婚后阳性,另一方未受感染,婚后经过经过2.252.25年,原未受感染方有年,原未受感染方有52.6%52.6%发生感染,其中发生感染,其中1
24、4%14%将变成将变成HBsAgHBsAg携带者。携带者。相关研究举例相关研究举例 HBV的性传播(房孝生等)婚后婚后27个月易感一方个月易感一方HBV感染状况感染状况分组分组性别性别HBsAg阳性阳性HBV感染感染No.%No.%一方易感一方一方易感一方携带(携带(57对)对)男男26.6713 43.33女女622.2217 62.96双方均易感组双方均易感组(61对)对)男男11.649 14.75女女11.6411 18.03性接触传播性接触传播 性接触在乙肝的传播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接触在乙肝的传播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卖淫妇女中意义。研究表明:在卖淫妇女中HBVmHBVm
25、阳阳性率为性率为89.47%89.47%;HBsAgHBsAg阳性率阳性率20.24%20.24%。中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中国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 母婴围产期传播母婴围产期传播是我国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在我国人是我国乙肝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在我国人群中约群中约3535404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由母婴围产期传播引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是由母婴围产期传播引起的。起的。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HBVHBV感染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提示除母婴传播外,还存在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提示除母婴传播外,还存在水平传播水平传播。庄辉,中华流行病学杂
26、志2004年5月第25卷第5期:376HBV感染的转归感染的转归 隐性隐性 HBV 急性肝炎急性肝炎 病毒携带者病毒携带者 慢性肝炎慢性肝炎 肝硬化肝硬化 肝癌肝癌产生抵抗力产生抵抗力 二、二、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感染的血清学标志我国常用的乙肝诊断试剂我国常用的乙肝诊断试剂(1 1)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是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其物质分子吸收化学化学发光是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其物质分子吸收化学能产生光的辐射现象。具有特异性佳、灵敏度高、检测快速、重复性好、无能产生光的辐射现象。具有特异性佳、灵敏度高、检测快速、重复性好、无放射性等特点,目前应用较广临床。放射性等特点,目前应用较广
27、临床。(2 2)放射免疫法:对抗)放射免疫法:对抗-HBsHBs的检测灵敏度优于的检测灵敏度优于EIAEIA。因此,。因此,RIARIA更适于流调更适于流调和疫苗免疫效果验证。不适于临床。和疫苗免疫效果验证。不适于临床。(3 3)酶联免疫法:一般不适于流调。因抗)酶联免疫法:一般不适于流调。因抗-HBsHBs检出率较低,难以定量检测。检出率较低,难以定量检测。(4 4)聚合酶链反应:不作常规诊断,多用于科学研究。操作要求严格,同)聚合酶链反应:不作常规诊断,多用于科学研究。操作要求严格,同时价格昂贵。时价格昂贵。(5 5)胶体金纸片法:用于)胶体金纸片法:用于HBsAgHBsAg的检测,分辨率
28、可达的检测,分辨率可达0.5ng/ml0.5ng/ml(相当于(相当于EIAEIA试剂选),快速易读。可用于婚检、孕妇筛查,现正推广应用。目前已有试剂选),快速易读。可用于婚检、孕妇筛查,现正推广应用。目前已有“两对半两对半”的试剂,但特异性和灵敏性还有待加强。的试剂,但特异性和灵敏性还有待加强。乙肝病毒抗原乙肝病毒抗原 HBsAg: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PreSPreS蛋白含中蛋白含中和决定簇,并有细胞免疫功能。和决定簇,并有细胞免疫功能。HBcAg:有很强的免疫原性,但不能诱生中和抗体。有很强的免疫原性,但不能诱生中和抗体。难以在血液中查到。难以在血液中查到。HB
29、eAg:血液中常能查到,能诱生血液中常能查到,能诱生HBeAbHBeAb,不能中,不能中和和HBV,HBV,但能与但能与HBVHBV和管形颗粒凝集。和管形颗粒凝集。HBxAg:是一个具有广泛活性的反式调节因子,可是一个具有广泛活性的反式调节因子,可能与肝细胞癌有关能与肝细胞癌有关。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 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出现临床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症状和体征。2 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肝脏肝脏功能异常功能异常(ALTALT明显升高)明显升高)3 3、病原学或、病原学或/和血清学检测有和血清学检测有阳性发现阳性发现(有以下(有以下之一):之一):血清或肝组织内血清或肝
30、组织内HBsAgHBsAg阳性或阳性或HBcAgHBcAg阳性阳性 血清或肝组织内血清或肝组织内HBV-DNAHBV-DNA (血清血清HBV-DNAHBV-DNA聚合酶阳性聚合酶阳性)血清血清HBsAgHBsAg和抗和抗-HBcHBc IgMIgM阳性阳性无症状无症状HBVHBV(HBsAgHBsAg)携带者携带者的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 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正常。肝功能正常。血清血清HBVHBV(HBsAgHBsAg)阳性,并持续)阳性,并持续6 6个月以上个月以上。常见乙肝血清学检测指标的主要意义常见乙肝血清学检测指标的主要意义sAgsAg sAbsAb eAg
31、eAg eAbeAb cAbcAb 意意 义义 +-+-+-+-+-+-+-+-+-+-+-+-+-+-+-+-+-+-+-+-+-+-+-+-+-+HBVHB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慢肝易迁延复制活跃,传染性强;慢肝易迁延携带者,传染性弱;急性恢复期;携带者,传染性弱;急性恢复期;V V变异变异携带者,传染性弱;急性期携带者,传染性弱;急性期既往感染;急性恢复窗口期既往感染;急性恢复窗口期近期感染;急性恢复期,少数有传染性近期感染;急性恢复期,少数有传染性感染已恢复,有免疫力感染已恢复,有免疫力感染已恢复;急性恢复期感染已恢复;急性恢复期乙肝疫苗免疫成功乙肝疫苗免疫成功携带者,前携带者,前C
32、C区变异,传染性强;急性恢复区变异,传染性强;急性恢复三、三、HBV感染的预防感染的预防如何预防乙型肝炎 我国预防开展乙肝采取免疫预防为主、防治兼顾的综合措施,优先保护新生儿和重点人群。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实施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的策略。乙肝疫苗需按照0,1,6月龄免疫程序全程接种3针。新生儿第一针应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越早接种,效果越好。未接种或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应及时补种。HBV感染的预防感染的预防 因因HBVHBV感染后,产生对健康有严重影响的一般都出现在感染后,产生对健康有严重影响的一般都出现在成年携带者中,然而,感染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发展成慢性携成年携带
33、者中,然而,感染发生在生命早期的发展成慢性携带者的危险性最高。因此,针对生命早期的预防措施是最为带者的危险性最高。因此,针对生命早期的预防措施是最为有效和关键的,其中免疫预防措施最为可取。有效和关键的,其中免疫预防措施最为可取。不筛选孕妇新生儿普种疫苗不筛选孕妇新生儿普种疫苗HBV感染的预防 中国预防及控制乙肝的策略及方法中国预防及控制乙肝的策略及方法:乙肝乙肝疫苗疫苗 接种时间接种时间 早(生后早(生后24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疫苗);小时内接种第一针疫苗);全程(完成全程(完成0 0、1 1、6 6个月程序);个月程序);提高覆盖率;提高覆盖率;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H
34、BsAg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阳性母亲的新生儿接种出生后尽早接种:出生后尽早接种:2424小时内接种小时内接种联合使用一剂联合使用一剂HBIGHBIG:2424小时内接种小时内接种加大疫苗剂量:加大疫苗剂量:1010g/g/剂剂 5 5g/g/剂剂全程接种: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接种全程接种:按照规定程序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乙肝疫苗 重组乙肝疫苗重组乙肝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很好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很好,85%-90%85%-90%接种者可获得抵抗力接种者可获得抵抗力在暴露前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在暴露前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HBVHBV感染感染暴露后及时接种疫苗也可预防暴露后及时接种疫苗也可预防HBVHBV
35、感染(感染(预防围产期传预防围产期传播效力)播效力)相关资料表明相关资料表明*:接种乙肝接种后至少可保护:接种乙肝接种后至少可保护15-2015-20年年(86.6%(86.6%阳阳性,性,60.5%60.5%10mIU/ml),10mIU/ml),不推荐乙肝疫苗加强免疫不推荐乙肝疫苗加强免疫*:Volume 28.Issue 3/8 January 2010.Page 730-736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人群接种乙肝疫苗的重点人群新生儿、儿童、医务工作者、经常接触新生儿、儿童、医务工作者、经常接触血液人员、托幼机构、器官移植者、血液人员、托幼机构、器官移植者、接受输血和血液制品人员、免疫功能接受
36、输血和血液制品人员、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外伤者、乙肝表面抗原携低下者、易外伤者、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的家庭人员、同性恋者、静脉注带者的家庭人员、同性恋者、静脉注射毒品者都应接种乙肝疫苗射毒品者都应接种乙肝疫苗近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呈持续下降趋势近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呈持续下降趋势总总 结结目前我国是乙肝高感染和高发病的国家,人群总感染率仍大于目前我国是乙肝高感染和高发病的国家,人群总感染率仍大于7%7%,是我国重大,是我国重大传染性疾病。随着防控措施的实施,乙肝发病和感染率正在逐步降低。传染性疾病。随着防控措施的实施,乙肝发病和感染率正在逐步降低。乙肝病毒通过体液交换传播,主要的传播方式有母婴传播、医源性
37、传播和接触乙肝病毒通过体液交换传播,主要的传播方式有母婴传播、医源性传播和接触传播。传播。疫苗接种可以预防疫苗接种可以预防HBVHBV感染及其相关疾病,降低相关疾病引起的死亡率;并具有感染及其相关疾病,降低相关疾病引起的死亡率;并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良好的成本效益比。加强新生儿接种的同时,其他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乙肝疫加强新生儿接种的同时,其他人群(包括儿童,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是尽早降低全人群的乙肝发病的主要手段。苗免疫接种,是尽早降低全人群的乙肝发病的主要手段。我国乙肝防控历程1975年 成功研制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1979、1992、2006年卫生部组
38、织开展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1986年开展乙肝疫苗效果观察1992年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2002年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费接种、强调出生后及时接种2005年加大防治力度,列为重点控制传染病之一2006年制定2006-2010年全国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08年启动“十一.五“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防治专项,在流行病学、病源学、诊断试剂、临床治疗等方面深入 研究2009年国家实施医疗改革重大公共项目,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2011年确定7.28为世界肝炎日,主题为”认识肝炎、科学防治“大学生阳光科普志愿者大学生阳光科普志愿者 宣传普及肝炎防治知识、传播健康理念、关爱重点人群、消除肝炎歧视、倡导科学生活、构建和谐社会谢谢 谢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