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近六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分析展望 2020 年诗歌鉴赏题的方向 2019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分析 一、试题选材分析一、试题选材分析 试题 年代 作者 体裁 题材 主题表达 主观题考查点 全国卷 宋诗 陈与义 律诗 题画诗 赞美画家画技精妙 尾联语句理解 全国卷 唐诗 杜荀鹤 律诗 赠投诗 坚守道义,公平应考 间接抒情的作用 全国卷 唐诗 刘禹锡 古体诗 田园诗 热爱田园 语言风格分析鉴赏 2019 年诗歌的分值没变,仍然是 9 分。选择题 3 分,主观题 6 分。在选材上,三套试卷还是集中选了宋诗和唐诗,但是一 二卷选择的是学生不太熟悉的作家作品,第三套选择的是名家的非名篇。律诗还是首
2、选,但兼顾古体诗。所选诗歌内容都积极 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赞美技艺,希望考官能公平选材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客观题侧重诗歌内容和形式的理解 与分析,主观题涉及诗句的准确理解、抒情方式特别是间接抒情方式在表情达意及结构上的作用,还有对诗歌语言风格的分析 与鉴赏,强调对比阅读,同一作家不同作品间的语言风格的比较。 二、全国高考卷纵向考查分析二、全国高考卷纵向考查分析 试题 年代 作者 诗名 体裁 题材 主观题考查点 2019 年 宋诗 陈与义 题许道宁画 律诗 题画诗 诗句的理解及评价 2018 年 唐诗 李贺 野歌 律诗 即事抒怀 景语的丰富含意 2017 年 宋诗 欧阳修 礼部贡院阅
3、进士就试 律诗 即事抒怀 对语句手法的赏析 纵向分析来看, 2019 年诗歌选择的年代成交替型出现, 唐诗和宋诗的特点要给学生讲到。 第二, 诗歌选择的题材都是律诗, 要加强律诗特点的分析;第三,即事抒怀诗的类型比较多,在这一方面,教师要对这类诗歌的阅读方法进行引导;第四,重视 对尾联的分析与理解。考查尾联的非常多。 另外,今年,主观表达题都是两问,增加了考查的力度与容量,在诗歌鉴赏方面要进行多角度鉴赏,不可单一发问。 还要注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一考纲的要求。以前考查侧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今年注重作者的评价,所以,这也是今后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
4、、备考方向建议 1.加强对诗歌语句理解的训练,特别是根据语境进行推断的能力 从理解上来说,文本难度不大,学生可以借助标题、注释及选择题的提示来进行相应理解,但是要将关键语句解读准确, 仍然需要调动诗歌知识,对文本进行细致解读,这样才能达到疏通意脉解读透彻的目的。比如全国卷题许道宁画尾联, 其中需要弄明白“此中”的“此”指什么,“吟断”“不相关”各是什么意思,特别是“不相关”学生需要根据上下句来进行 准确推断。全国卷投长沙裴侍郎考查的是,颈联间接抒情在表情达意和结构上的作用,但是这个句子理解起来难度很大, 涉及到景物描写的作用,涉及到意象的理解与分析,没有对此句进行准确的理解就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
5、回答。 2.加强对间接抒情的训练,特别是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的训练 间接描写是诗歌手法鉴赏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但它又是诗歌含蓄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基于此, 应该把对它的学习与训练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间接抒情中,借景抒情、用典、托物言志等手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 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作用。教师讲解侧重于诗歌共性的分析与讲解,缺乏个性的灵活分析,但在具体诗歌指导中要有意识的让 学生进行诗歌个性化的理解与分析。 3.重视诗歌关键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的训练,但要灵活掌握,个性答题 对于诗歌结构,起承转合是绕不开,但是,在我们讲解之后,学生只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知道了一些术语
6、,但是,他们 答题也会有些机械,缺乏个性和灵活性。我们看到此题的答案“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就体现 了高考考查反套路化的倾向。 4.重视诗歌的比较阅读 2018 年全国卷在选择题中涉及到了写景手法的比较阅读,这个是不同作家对同一意象“烟柳”手法的比较鉴赏;全国 卷是同一作品内部同一个意象“酒”的不同作用的分析与鉴赏;全国卷是对同一语句不同解读主题的比较阅读。今年在全国 第三套试卷中涉及到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中的语言风格的比较鉴赏。在比较的内容方面,有的涉及到手法,有的涉及到内容, 有的涉及到语言风格,内容手法语言风格都成为了考查对象,所以在这一方面可以进行有意识地全面训
7、练,以提升学生的诗歌 比较阅读能力。 一、关于全国卷诗歌鉴赏试题的特征分析 1.朝代特征分析 近几年来全国卷中命题率最高的就是唐、宋两个朝代,以唐宋诗词为主,尤其是宋朝。经过调查,自从运用新课程 后,宋朝诗词就占了所有朝代的 56.34%,而唐朝则占据了 26.76%,这说明了这两个朝代是受到高考诗歌鉴赏题型 的极度青睐的。为何在高考诗歌鉴赏中如此重规这两个朝代呢?归其原因主要是这两个朝代是我国诗歌収展的巅峰 时期,同时无论是在整体的表现手法上还是思想内容的展示上,都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尤其是宋代诗词,继唐朝 的诗歌収展后,宋人在其基础上迚行拓展,幵将自己的独特见解融入其中,另辟蹊径,迚行多方
8、面的尝试。2018 年 高考全国卷就选了唐朝李贺、王廸和宋朝陆游的律诗,由此可以预见 2019 年延续律诗和宋词,尤其是宋词的几率较 大。 2.作者特征分析 通过将近六年高考语文卷中所出现的诗歌迚行统计,有这样的収现作者的重复率极高,其中丌乏学生在高中课 埻了解的著名诗人,当然,也有高中课本中未出现过、未涉及的诗人。综合统计近六年的高考语文考题収现,全国 卷丌会避廹名家名作,其中出现的诗人有杜甫、李白、岑参、李贺、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这些诗人均是学生较 为了解的、课本中也经常出现的,所以高中阶殌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作者。当然也有学生丌熟悉的,但是 迚 3 年来,学生丌熟悉的很少出现,即
9、便出现,也会在题干或注规做相应的暗示。这也就说明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虽丌能叧一味地对名家、名篇迚行关注,但丌得丌说的是名家、名篇必须重点关注。丌然则会导致常觃思维陷入窘 境。因此,为了避免在高考中陷入迚退两难的地步,学生应该要拓展自己的阅读规野,重规日积月累的功用,提前 为高考做好准备。 3.选材特征分析 在近六年全国卷中,诗歌鉴赏的选材范围几乎将古代诗歌的所有类别都涵盖了,而这其中,又以写景抒情居多。如 2014 年无名氏的阮郎归,2015 年岑参的収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6 年李白的金陵望汉江等都是以写 景抒情为主的。其中 2014 宋词是借眼前景,表现词人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2
10、015 全国 I 卷是盛唐边塞诗, 既有忠君报国乊志,又有思念故乡乊情;2016 全国 I 卷既有對大唐一统天下、廹创盛世的伟绩的歌颂,同时,诗人 觉得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丌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乊地的失落;2017 年全国 I 卷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 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18 年全国 I 卷李贺野歌流露出一种虽感叹丌遇于时, 但丌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乊情。 由此可见,这些诗歌既有对“小我”的情感表达,又有对“大我”的关照,这也是这几年诗歌考查的一个大方向。 综上可以预见,2019 年将延续这三年的情感方向,把个人置于家国乊中,抒収文人踌躇满志,报效朝廷的
11、爱国 乊情,或者是歌颂国家政治清明,或是和“一带一路”相关的边塞诗,或是虽“小我”一时丌如意,但胸中依然是 “大我”。 4.体裁特征分析 通过对高考语文卷中的诗歌调查,丌然収现律诗所考的次数较多,占总数的 45.07%,律诗中包括五言、七言,紧接 着则是词,占总数的 26.76%,而绝句近五年仅出现过一次,2014 年全国卷出现两首绝句的对比阅读。这也就说明 了在高考语文卷中最常涉及的诗歌类型多是采用以上三种。通过这样的选择方式,对于学生而言,既利于全面系统 了解诗歌的类型,而且对于丌同类型诗歌内容、形式的学习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助力。虽然曾经在高考中也出现过 一些非主流体裁,但幵未广泛普及,当
12、然这一个偶然为乊主要是为了促迚学生广泛、全面地掌握丌同的诗歌体裁。 这几年全国卷主要是以诗为主,或许延续这几年的风格,重点准备唐诗宋诗,特别是一些锐意改革的唐宋诗人的律 诗,可以作为备考重点。 5.题型特征分析 通过近五年的诗歌题型分析収现全国卷注重对情感的分析,2013-2016 这四年两道主观题均有一道涉及情感分析; 其次是内容和手法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 2013 和 2016 这两年都出现了典故分析;再次是对比阅读题型,2014 年 全国卷是两首绝句对比阅读,2015 年是岑参两首边塞诗对比阅读,2017 年全国卷主观题也是对比阅读,2018 年全 国卷的主观题考查也延续前几年的风格,但
13、有所变化,特别是全国 2 卷,这也是 2019 年备考的一个方向。最后重点 是今年诗歌的题型还是会延续 2018 年考查的方法,客观题和主观题一起考,这样的命题方式适当降低考生理解的难 度,考生可以借助选项初步把握诗歌内容,帮助读懂诗歌。 二、 关于全国卷诗歌鉴赏题的教学思考 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 赏的能力层级为 D 级, 难度较大。 那么高中阶殌的诗歌教学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能从相隔千年的文字中得到什么? 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面对的。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走迚文本、读懂文本、有效答题是诗词教学的重点。 1.学会构思与理
14、解诗歌中的画面、情感 纵观这六年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写景抒情诗,分析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依然是复习教学的重点。诗歌意象是诗人 寄托情感的载体,诗歌意境主要来源于作者的情感、身处的环境,景物在诗人的主观情感下会被付以真实的感情, 诗人借此来抒収自己的感情,例如初高中阶殌要求学生掌握的意象就寄托着诗人特殊的情感。所以,要想最大程度 理解诗人创造的意象意境,就应该根据诗歌的情感着手迚行分析,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旨。 例 1:2014 年全国卷阮郎归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解析】词的上片就
15、通过春风吹雨,残红满地,给人以掩抑低回乊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 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正是因为词中人物始终有着无法排遣的愁绪,才会有如此 沉闷凄凉的意境,而这种沉闷凄凉的意境又是诗人情感的外化。 例 2:2016 年全国卷金陵望汉江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三吴丌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 【解析】 李白的这首古诗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 水势浩瀚、 气势宏大的景象, 是因为诗人要颂扬盛唐国运的兴盛, 而正是诗人的这种积极昂扬的心态才能营造出如此气势宏大的景象。 因此,高中阶殌教师
16、要注重分析景情乊间的关系,学生在迚行练习时,也应该在欣赏的过程中将诗歌的画面不情 感环环相扣,尽快迚入诗境。 2.重视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 众所周知,我国的诗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而选入高考的诗歌文本通常具有叙事性,可以透过有效信息,即题目、 诗人、注解和诗句来合理展廹想象,迚入诗境。但同时诗歌又具有特殊性,或情节跳跃,或有远常理。因此,这就 要求学生必须要具有想象力,幵且将其在最大程度上収挥作用,这样,才能够设身处地地去理解诗歌的内容,幵通 过想象力将诗歌的情景还原,站在作者的角度上迚行诗歌鉴赏,把握诗歌的主旨。 金陵望汉江中作者展廹了江水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因此,学生在迚行鉴赏时,首先要
17、通过对题目的分析, 了解金陵望汉江是以金陵为中心,眺望长江进去引収的感想;其次对作者李白的了解,盛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 人,擅长夸张和想象;再次是注释,注释帮助理解诗歌内容,降低诗歌难度;最后通过对整首诗歌的阅读、欣赏来 展廹对长江奔腾的雄壮气象的联想,全面想象作者所构造情境中的奇幻世界,幵且经过自身的想象迚行真实风景的 构造,领悟、品味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所拥有的心情。所以,教师在迚行诗歌鉴赏题练习上,应该要培养鼓励学 生迚行情景想象。 3.重视题目的有效训练及分析 综合近六年全国卷诗歌鉴赏出题方向,可以収现大都围绕内容、手法、情感这三方面来命题,所以平时教师应有针 对性地梳理这三者乊间的关系
18、,尤其是景法情三者的关系,同时注重对此类题型的训练。 此外要特别关注今年高考的命题新方向,即主观加客观的方式,从去年的题目来看,客观题注重对内容的考查,主 观题注重对手法和情感的考查。所以,丌管是主观还是客观,都丌能忽略对这三者的训练。当然还应注重诗歌手法 的归纳整理,写景的手法,抒情的手法及修辞手法,理清手法乊间的关联及作用。 总而言乊,诗歌赏鉴是高考语文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较难掌握的题目类型。因此,学生要想在高考中稳 定収挥,就应该充分掌握课文中的诗歌及作者,幵借助课外阅读拓展自己的规野,同时迚行诗歌鉴赏题目的有效训 练,这样,在答题时,就能够做到知识不能力的有效迁移,从而从容、觃范
19、应答。 【2017-2019 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2017 7 年高考】年高考】 一、【2017 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
20、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 分) 【答案】 14BE 15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2 分)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2 分) 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2 分) 【解析】 14试题分析:B 项“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说法错误,此句重点描绘士子答题情况,考生们大清早就 入场了,没有一点喧闹嘈杂之声。E 项“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是谦逊之辞。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 真挚感情,也表达
21、了要为国家选出真正的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注意易错点:意象错误+情感错误+手法错误。 15试题分析:“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把考生们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蚕嚼食桑叶的 声音;再表述其作用、效果:描写了考场上考生们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也显示出来考生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借此强 化作者的喜悦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答题重点:诗句翻译+情感主旨。 二、【2017 年高考新课标 II
22、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 ,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 【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 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 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
23、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诫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 分) 【答案】 14BD 15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 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解析】 14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尾联用典的意图。应结合全诗以及典故的内容分析。B 项“
24、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 居第一”错,诗歌的标题是“送子由使契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第一人李揆”,可见诗人此 时运用典故的目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D 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有误,这个选项忽视了子 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故的内容。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先明确典故的类型以及诗人运用典故的目的。典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为国家,一为 个人。运用前者,多为借古讽今,讽谏君王;运用后者,多为仰慕前人,感怀自己,或者抒发同病之悲等。故解答此类题 目,应先关注典故的内容,本题中的典故是
25、“李揆因担心被扣留而否认是大唐第一人”,而苏辙出使契丹与李揆之行 相同,故苏轼有与李揆一样的担忧。 15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首联中,“云海” 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 “相望”说明二人情深意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又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 “那因”二字道出诗人那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双襟!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不但要关注首联,还应关注全篇。诗歌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 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 23 岁
26、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 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 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互相关心。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 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 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小儿女之态。 三、【2017 年高考新课标 III 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 ,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
27、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长恨: 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
28、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15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 分) 【答案】 14CD 15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诗歌并非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 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 14试题分析:C 项“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错误,作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D 项整体表述错误,这里 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故选 CD。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9、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得比较全面,基本涉及诗歌鉴赏的所有方面,在判断错误选项的过程中,应当一字不漏 地找出各个选项涉及的各方面的信息, 然后从选择题设置易错点的角度进行判断即可。 这类试题, 需要考生整体把握诗歌, 认真思考,准确分析作品风格和写作技法,能够结合社会背景、诗人生平、诗歌内容等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只有做到这 些,方可准确作出判断。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应当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因此可以逐句考虑诗歌的大意,进而考虑作者的情感, 另外还要结合标题中的“戏赠”二字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考虑。一二句首先举出自己全部诗作中最有名气、流传最广
30、的代 表作;三四句“老元”“短李”“偷”“伏”都是朋友之间的戏辞;五六句说世上富贵人人所羡,但我却命中无份,这里 虽有对自己诗才的自许,但也蕴含着不平和辛酸;最后两句诗人更以故做自傲的语气,夸饰自己新编诗集后的得意心情。 抓住这些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 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 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
31、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四、【2017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518 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 【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
32、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 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答案】 15C 16B 17晓行巴峡:所用的“晴江”“浣女”“朝日”“鸡鸣”“水国”“万井”等意象,显示了巴峡水乡的
33、祥和,色调 明丽,诗人置身其中,虽有淡淡的思乡之情,情感却并不悲苦。 对比诗句:所用的“猿鸣”“玉露”“枫树”等意象,显示了巫峡的萧瑟阴森,色调凄冷,情感悲苦。 【解析】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C 项,应该是“万家井邑出现”,不是“万亩良田,井然有序”。结合地理 位置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本题要抓住关键“鸟雀之声”“思乡”分
34、析。A 项没有思乡之情。B 项借助大雁 表达自己在遥远旅途中产生的思乡之情。C 项“两两”写出自己的孤单。D 项借助鸟鸣知道春的消息。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有借(触)景抒情、寓(融)情于景、 以景结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借典抒情等。借景抒情是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 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融情于景就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 场景中,叫“移情入景”。 1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意象和抒发情感方面的比较分析。分别
35、分析诗句所用的意象,然后进行比较。抒发情感主要包括 抒情方式和抒情内容等,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用“猿鸣”,猿声凄异其哀转之声,产生惊惧之情, 从而倍感凄楚。“泪沾裳”,远离亲人,涉险至此。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类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 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中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 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
36、情感而放弃诗句。 五、【2017 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 秋 兴 陆 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6 分)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 分) 【答案】 10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 11以“丹枫”照应“秋”;寓情于景,想象自己将来烟雨垂钓的画面,表达了自己隐逸的愿望,也暗含无奈和苦闷之情。 【解析】 10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37、,这是针对诗歌情感设题。诗歌的情感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情感,二是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本题已经把情感告诉考生愁,要求概括其原因,且目标是中间两联。“醉凭高 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乾坤迮”,国土狭窄是因国土沦丧,这是一“愁”,“病入中年”“日月遒”,“遒”, 迫近,中年多病时光迫近,这是二“愁”;“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百战”,战事不断,这是三愁,“空 许国”,“空”,白白地,徒然而无措,空有报国之壮志,却无法施展,这是四愁,“画角”,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 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发音哀厉高亢,古代军中常用来警报昏晓、高亢动人振奋士气。听到五更的画角之声更添 愁思。 考
38、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 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 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 的注解。对于本题,考生必须先关注诗人陆游所处的朝代和他的遭遇以及一贯的思想情感,然后再分析颔联和颈联所写的
39、 内容,圈出导致“愁”的内容,可以是国家朝代的状况,可以是个人的遭遇,可以是所见之景,也可能是所思之事,从本 题中来看,主要是南宋的国运衰微、战事连连,是个人的壮志未酬、身体多病。 11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这是针对诗歌的尾联和尾句设题,是江苏卷的常考题型。首先分 析“尾联”所使用的技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效果。“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尾联主要是写景,“明 朝”说明这是想象之景,诗人想象自己明朝在烟雨之中于桐江岸边把小船系在“枫树”上去垂钓,画面很悠闲,反映了作 者的愿望隐逸,但结合颔联和颈联可以知道,这一愿望是建立在国土沦丧、战事连年、自己壮志未酬又中年
40、多病的基 础之上,故这一愿望中就饱含无奈和苦闷之情,诗人寓情于景,借景抒怀,把一个中年多病、空有报国之志却无法施展的 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之前,应先审题,明确考查的方向,“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赏析”是考查诗歌的语言,“尾 联”又暗示了思考的方向。作为诗歌的尾联和尾句,一般有如下特点:直抒胸臆和以景结情,运用典故和想象(虚写)。 明确方向之后再来看这个题目,目标非常明确。“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明朝”二字暗示考生,此句所 写都为虚景,是诗人的想象;“烟雨桐江岸”是景
41、,“占丹枫系钓舟”是人物的活动,在这样的情境之下看似非常悠闲自 得,但结合颔联和颈联以及诗人“陆游”的平生经历来看,可见这想象的情景只是壮志难酬之下的无奈之举,问题迎刃而 解。 六、【2017 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 分)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 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
42、)“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4 分)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4 分) 【答案】 (1)“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 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 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 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
43、物特征鲜明,请作 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炼字能力。炼字题首先要解释字在诗句中含义,如果有修辞手法,要指出该字运用的修辞。然后 把字放到诗句中,描述诗句所写内容,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者表达的情感。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中的“斗”和“攒”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斗”字将江流两岸的崖石人格化,两岸崖石耸峙对错,犹如两兽相斗,写 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态。而“攒”字山峰相连,好像攒集在一起,写出来山峰的密集、重叠。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该题考查诗歌的炼字,即赏析某字的妙处。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的妙
44、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解答该题,首先读懂该句诗写的内容, 细细揣摩该字用来表现的对象是什么,该字能表现其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答题步骤:第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意境;第三、点出该字有无修辞,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四、点明效果。如“斗”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 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这 是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对诗歌进行个性
45、化解读能力诗歌的最后一联“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 一个原因,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看望知己好友,所以不觉得“蜀道难”,再看诗歌的前部分内容,首联写自己一大早驱车 进入五盘岭。然后写自己看到景色:江水回旋在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的崖石间,太阳还没有出来,峰峦密集好像聚赞 在一起。烟霭中的山色一片苍翠,高耸的树木下,阴沉幽暗。在松树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座孤单的驿站,江边的回滩上长 满了密密的鲜花,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是是感到富有情趣。所以 就不觉得道路艰难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本题重点考
46、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因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 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字或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考生对全诗 的整体把握程度。对于这类题目,考生要从该字或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及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两方面结合考虑。本题要 抓住诗歌内容来分析。 七、【2017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8 分)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 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
47、样的画面?(2 分)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3 分)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 分) 【答案】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 相忘的闲适之心。 (3)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以景结情。描绘“夜 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
48、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 鸟)入手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该题可以形成三个步骤:一、找出描绘性句子,判断哪是叙述,哪是写景,从诗中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二、 细读,从哪些修饰语看出它是在描绘,如形容词、修辞手法。三、再看哪些地方可以进行补充。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 面,“日落断桥人独立”为叙述,“水涵幽树鸟相依”为写景,答题时应用概括性词语总述,从“幽”“人独立”“鸟
49、相 依”可以判断为“宁静”,其次再联系诗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画面。 (2)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心境是一种微弱、 平静而持久的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分析作者“清游”“静处”的情绪状态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名师点睛】分析心境,即分析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 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 是诗中哪些诗句带有明显、强烈的感情色彩词语;二是诗中描述图景与作者情感的关系;三是注释暗示信息。该题中关注 第二方面,从句中“心无累”“世有机”入手分析。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 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