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第五章第五章 目录目录第一节审美功能与审美特征第二节自然美大巧若拙第三节和谐美艺术同化第四节意境美揭示技巧第五节丑内容的审美处理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第一节 审美功能与审美特征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一节 审美功能与审美特征 纪录片是不是艺术,有没有审美功能,人们对此有不同的认识。有人反对讨论纪录片的美学问题,理由有二:一曰纪录片不是一个独立艺术门类,谈美学会把纪录片视为艺术,而导致创作中的“失实因素”;二曰美是生活,纪录片和新闻一样真实地反映生活,只具有“社会美”和“新闻美”,不应“受艺术美学的诱
2、惑”。纪录片一旦完成、传播,便成为审美对象整体,而不再仅仅是它的内容。尽管表达自然美和社会美是它的直观功能,而艺术美才是它的根本。这个审美整体包含了客观和主观双重因素,它只能归于艺术美影视纪实艺术美,而不能再归于社会美和自然美了。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一节 审美功能与审美特征 迄今为止,在艺术领域中,纪录片是最年轻的一类。经典美学理论中没有它的独立地位,并不能说明它不是一种艺术。近百年的故事片(和几十年的电视剧)创作,长期存在一种趋势:故事片向纪录片靠拢追求纪实风格,纪录片向故事片靠拢追求故事化,这种互相渗透、互相借鉴的趋势,并没有使不同艺术相混同,反使各自性格愈加
3、鲜明。专门研究著述也因此出现。电视时代的纪录片影响之大,已不容漠视。拒绝或反对探讨纪录片美学问题,不能不说有些“唯书”、“唯古训”的意味。漠视现实的“唯书”论是有害的;排斥前人的正确见解同样有害。新兴艺术更应该自觉地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主张中吸取营养。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一节 审美功能与审美特征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培根说:“艺术是人与自然相乘。”艺术美“乃是灵魂与自然一致所产生的结果”。叶燮说:“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柳宗元说:“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这些见解言简而意
4、赅,既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又强调面对同一客观景物不同人可能有不同感受,不同反映这便是艺术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关系。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一节 审美功能与审美特征 纪录片审美活动的使命应该和各种艺术一致,即充分利用人类一切认识成果,在发挥德育、智育、美育的基础上有益社会;审美乃是纪录片艺术的最高使命和最高境界。严肃的娱乐是更高级的娱乐,具有严肃娱乐性的艺术是一种更高级的艺术。审美价值越高,给观众的审美愉悦越大,也就越能发挥娱乐作用。纪录片既有教育作用,也不排斥娱乐作用,它是严肃的娱乐向人们提供高尚情趣和美感的娱乐。教育和娱乐统一于审美。教育和娱乐的功能都以审美的功能
5、为基础,其社会效益才能充分发挥。从这一意义讲,第一章所说的娱乐性纪录片必有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第二节 自然美大巧若拙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二节 自然美大巧若拙 平实感来自选材和记录方法两方面,都显现着创作者的审美追求。凡人小事入画卷,乃是当今纪录片主体和受众共同认可的平实感。不管尊卑高低,人生都是一首诗。问题是能否平等展示,如何解读。在新闻人物和热点事件高频率充满媒体的当今,把视线转向普通百姓或直接记录其喜怒哀乐,或以平民视角观察生活和天下大事平实之美便油然而生。平凡中的寓含比阳春白雪更为丰厚。一、平实感第五章第五章 纪
6、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二节 自然美大巧若拙题材和创作角度是一回事,记录方法和策略是另一回事。就平实感而言,方法起主要作用。平实感是一种写实效果,有其独特营造方法和策略,这就是视听形象纪实的诸多策略和方法。“直接电影”的学术价值主要在于反矫饰。它的某些方法和策略是对纪录电影写实主义传统的极致发挥追求最大限度的真实自然效果,缩小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幼儿园(见图)的总体风貌是消化地吸收“直接电影”某些技巧和策略(同时又扬弃某些不科学的理论、手法)的成功例子,是大有意义的借鉴。二、祛矫饰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二节 自然美大巧若拙 自然美是一种美学效果,它既是艺术真
7、实,又直逼艺术真理。纪录片自然美常与客观、真实等范畴关联,却不完全等于客观和真实。自然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自然和反映偶然现象的自然之别。自然效果及其价值要在审美整体,乃至在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中评价。世纪年代中期出现了误把“直接电影”学派的某些艺术策略当做目的,照搬其某些绝对化理论、方法的现象。于是,追求“自然”、“真实”的“客观记录”热骤然升温;崇记录黜表现,否定基本艺术技巧;许多可有可无的过程和现象被视为“自然”、“真实”充斥于作品中。三、艺术真实与艺术真理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二节 自然美大巧若拙 周恩来在年月发表的关于文化艺术工作“两条腿”走路的问题中指出:“既要浪
8、漫主义,又要现实主义,即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就是说,既要有理想,又要结合现实。没有理想的艺术作品,干巴巴的,和照相一样。况且照相也要有艺术性。主导方面是理想,是浪漫主义。”许多优秀作品既是客观纪实又充满浪漫主义精神。伊文思创作激流之歌,争取到个国家的同行支持,以大河奔流比喻国际工人运动,以密西西比河、长江、恒河、伏尔加河、尼罗河、亚马孙河六条河流为背景,拍摄了沿河人民的生活,表现了国际工人运动如江河奔流一样不可阻挡的趋势。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大空间跨越的蒙太奇技巧运用之精妙都堪称经典,远非就事论事的过程写实之作所能匹敌。三、艺术真实与艺术真理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
9、的审美特性 第二节 自然美大巧若拙 这种“大巧”、“大雅”,又称为“炉火纯青”。冒烟的火温度不高,表面花哨是艺术的低俗。艺术的“炉火纯青”、“大巧若拙”、“大雅若俗”是美学的高境界,与科学规律、生活哲理相通、相容,非平庸者所能当其誉。人们常用“返璞归真”赞誉自然美,反对失真的矫饰和雕琢。这种赞誉和呼唤与重视艺术策略和技巧有内在的一致性。没有技巧,难言返璞,也无从归真。“璞”不琢不成器。未经鉴别何知是璞?不经琢磨又如何归真?鉴别与选择是对原生活进行选留与剔除、突出与淡化、简约与铺陈的过程。无技巧就是一种技巧一种消除矫饰的有效技巧。四、大巧若拙与大雅若俗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
10、性 第二节 自然美大巧若拙 “大巧”首先是指艺术敏感和鉴别能力,是从生活现象的海洋里发现、选择最富典型性现象的能力。有鉴别才有选择。影视纪实艺术是鉴别的艺术,选择的艺术选择典型题材从典型内容到典型细节、典型时态。“大巧”又表现为记录的技巧和功力。这种功力贯穿于创作的前期和后期全过程。鉴别不准和选择不当的纪实,必是无意义的纪实;不讲技巧的自然纪实,也绝不等于自然美。不讲巧必然拙。技巧用得不当,过分雕琢、修饰,往往产生反效果,即“弄真成假”、“弄巧成拙”。客观效果与主观意图相悖的事例并不罕见。四、大巧若拙与大雅若俗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第三节 和谐美艺术同化第五章第五章 纪
11、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三节 和谐美艺术同化 纪录片是综合性影视纪实艺术,是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的产物。简单者表现为无声片与广播的结合,稍复杂的便是与文学、音乐和美术综合等。大部分作品中这些艺术手段往往缺一不可。在新的轻型技术设备基础上出现了完全来自视听形象采录的纪录片样式,那是现场声与可视形象的和谐美,即纪实风格的效果。多种手段和谐共存是以诸艺术形式不完整为条件的。各种艺术手段如何使用应根据主题内容和作者的艺术追求而定。凡是用上的,就应各得其所,各尽其妙。既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各自突出。正像一曲大合唱、交响乐,各声部把自己融于整体,对主旋律起到烘托、润色作用,构成完美和谐的音乐佳作。
12、一、艺术手段的综合性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三节 和谐美艺术同化 和谐原则排斥诸艺术元素各自完整,各自突出,不允许某个元素争夺视听。正如一首大合唱中,任何一个声部(或交响乐中任何一种配器)的不适当突出便是对整体的破坏,多种手段中的任何一种过分完整、突出,必然是相互干扰,破坏整体和谐。艺术手段互相包容、互为元素的现象并非纪录片所独有。著名美学理论家苏珊朗格把这种现象称为艺术“互换”、“交叉”、“吞并”,也叫“同化原则”。她指出,所有种类的艺术的基本创造物能融合无间。也正是由于这一基本特征,才使得各门艺术可以互换位置,用某一种艺术品去创造另一种艺术品二、多种艺术元素的非独
13、立性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三节 和谐美艺术同化 解说词、访谈、音乐、音响等诸声音,是纪录片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部分不仅允许相对“残缺”,而且应自觉以其“残缺”营造完美。总的说来,专项艺术手段在纪录片中应以少胜多,残缺胜于完整一种残缺美。没有残缺美,便没有和谐美。残缺美孕育和谐美是各种综合性艺术的共同美学规律,也是纪录片创造美的规律。读不懂的解说词、听不见的音乐并非言过其实。以“残缺”形成了纪录片的整体和谐,乃是纪录片的理想美学效果三、残缺美营造和谐美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三节 和谐美艺术同化 雕塑家刘焕章的开头语是这样的:“俗话
14、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人说他是木匠,有人说他是石匠。然而,他不做家具,也不砌墙。是啊,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同木头打交道了。”三、残缺美营造和谐美这段文字显然是个大“包袱”,是难以读懂的文字,不知说谁,更不知说什么。可是,再看画面,一个满脸大胡子的中年男子正在奋力劈木头、凿石头。最后一句显出字幕标题雕塑家刘焕章。视听配合,便会觉得这段文字既是悬念,又明明白白,恰到好处。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三节 和谐美艺术同化 在新设备新技术大发展的今天,“画面为主”的原则只具相对性,而不再是普遍原则。在一些视听同步摄录的作品中,重要的访谈成为主导,画面服从声音的情况越来越多。
15、声画同步产生,视听效果天然一体,不可分割,使纪实方法和纪实风格更富生命力,其文献价值和政论价值更加突出。好的被访者谈话远胜解说词,好的现场声胜过外加的音乐;讲话和自然声都是构成作品和谐美的重要手段。三、残缺美营造和谐美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第四节 意境美技巧揭示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四节 意境美技巧揭示 影视纪实艺术并不排斥造型,并在述事、造型基础上寄情、寓意、寓理。广义而言,没有不讲究摄影造型的纪录片,没有不含情感的纪录片,也没有不寓道理的纪录片。一部优秀之作总是以情为血肉,为色彩。在这一点上,它完全符合普遍的艺术审美规律。梁启超说:“天下
16、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用情感来激发人,好像磁力吸铁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引多大分量的铁,丝毫容不得躲闪情感的性质是本能的,但他的力量,能引人到超本能的境界;情感的性质是现在的,但他的力量,能引人到超现在的境界。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四节 意境美技巧揭示 我国电视播出的纪录片中“很恶”和“很丑”的情感固然罕见,但问题在于常见抒情寄理的简单化和浮浅化:悲情题材的表面纪实和解说词的直抒胸臆,情感和道理的直接宣示(表现在访谈、解说词和主持人叙事评论中)。有人误以为作品的情和理越露越好。于是,竭力用悲情内容刺激受众感官犹嫌不足,又附加上直接发感叹、讲道理,形成“啊式抒情”和“理
17、性灌输”。所发纵然都是真情至理,却往往失之浮浅、虚假,难奏陶冶濡染之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的低能低俗。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四节 意境美技巧揭示 被广为称道的沙与海中的“女童戏沙”,是典型的多意含蓄的境界:长长的跟摇镜头里,一个女童在金黄的沙丘上奔跑;然后驻足于丘巅,把两只小鞋扔向陡坡,击动流沙滑动,十分有趣。突然,她倾身扑向沙坡,头朝下脚朝上,与沙流、小鞋一起滑下。景象奇异,妙不可言。女童陶醉了,镜头陶醉了。这无言的境界说明什么?是环境的寂寞?是童心无忧?是人天相适?是以苦为乐?抑或是别有寓意?城里人、乡下人、成人、儿童,必然感受各异,却能得美的愉
18、悦,情悦之余,激起想象的涟漪。它对赞扬牧人和渔民奋斗精神,展示改革大潮及荒漠孤岛的主题,不是一笔渲染、衬托的浓彩吗?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四节 意境美技巧揭示 纪录片意境多以直观景物细节构成,长镜头和特写镜头及其同期声是最有效的营造手段,解说词和音乐是间或用之的重要辅助手段。这是纪录片区别于其他艺术意境之处,也是它的独特优势。长镜头、特写和细节描写均具强有力的揭示功能,是强化主体意识、深化作品思想的最有效手段,借客观之景物传主观之情理,因而被广泛重视和应用。但是,并非任何细节、长镜头和特写镜头都能构成意境,意境营造也不排斥广景别和短镜头。意境是这些手段、技巧出神入化
19、的综合运用,是无声之情、不言之理,是不察揭示的揭示、忘却艺术的艺术,是既直观又奥妙的审美境界。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第五节 丑内容的审美处理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五节 丑内容的审美处理 对立统一的世界本是阴阳合成。丑是一种客观存在,广义而言,丑是生活、事物多面性的一个侧面。作为反映生活的艺术,要反映真善美就不能回避假恶丑。作为具有直观再现特性的影视,描写刺激受众感官和心灵的阴暗面,长期存在争议,褒贬各自成理。一些西方国家影视中丑的内容泛滥为精神公害,早是一种定论。作为影视纪实艺术,纪录片新闻特性未泯,比任何艺术更直面生活(自然包括生活的丑恶层
20、面),负有更多使命。迄今为止,纪录片涉及丑的问题多在新闻伦理和传播规约、禁忌范围内探讨,与传统艺术丑的审美经验形成鲜明对照。究其原因,一是它作为新闻姊妹的某些特性的关系,二是它的美学课题还待立论。一、审美不避丑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五节 丑内容的审美处理 同为上层建筑,艺术不能脱离与它同在的伦理和法理基础,更不能与之对抗。作为传播媒介,纪录片被视为与一切丑恶现象做斗争的重要利器。记录自然灾害,诛讨战争罪行,揭露腐败、丑闻的佳作频出,显示着纪录片的品格。纪录片遵守新闻伦理和传播法理的规范也是理所当然的。当今世界各国大都有自己的影视法规、禁忌。尤其是电视中的暴力描写与未
21、成年人保护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所关心的话题。二、揭丑为扬美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五节 丑内容的审美处理二、揭丑为扬美新加坡节目准则禁止播出有煽动性的暴力内容,禁止播出描写色情、裸体、同性恋内容的节目。英国禁忌具体到不得显示死尸、血污,连展示打斗的器械都有限制。加拿大电视节目分为六级制。代表等级的符号表示节目内容的性、暴力和亵渎言行的程度。日本都道府县各自制定青少年保护条例,禁止在未成年人节目中播出暴力行为和色情内容,禁止播出赞美战争的内容。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五节 丑内容的审美处理 以直接记录灾难、批判罪恶为主题的作品,并不追求什么美感,
22、而是以恶行丑行呼唤正义正气。毒祸记录了一批吸毒者苦不堪言的惨境,以触目惊心的事实诛伐制毒贩毒者危害生灵的罪恶行径。围绕揭露法西斯罪恶(包括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战后中国、苏联和欧美各国制作了大批纪录片,都是为了营造一个没有侵略、永久和平的美好世界。作品并不直接产生审美愉悦,却有激荡情感、思想,振聋发聩的功效,有利于唤起人们奋起反对不义战争,争取和平的情绪。这是有别于课堂教育的艺术教育,是广义的艺术美育。二、揭丑为扬美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五节 丑内容的审美处理 接受美学的重要特点在于审美无定势(即情感无定势)。原因是受众个体因年龄、社会地位、所处环境、文化素养
23、、生活经验和心理性情等方面天然的千差万别。其表现便是“一千人读红楼有一千个贾宝玉”。这种受众审美无定势既是艺术的土壤、空气,又是艺术的滤箍,不能避开的审美检验。艺术之于受众,不怕多意感受,而患反意解读。偏偏反意解读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纪录片存在反意解读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作品存在歧义和偏颇,难免产生相反效果、负面作用。艺术的最大悲哀莫过于无意识地诲淫诲盗(且不说恶意的诲淫诲盗)。三、审美无定势与负效果第五章第五章 纪录片的审美特性纪录片的审美特性 第五节 丑内容的审美处理 其实,所有关于丑的规约禁忌都是以“人人都审美,趋向大不同”的客观现实为根据的,是对人性好奇和审美无定势的约束和引导。
24、万象众生无所不有。在人性好奇的海洋中,情感、趣味有高低之分、善恶之别。以丑为美,或视恶行为谋私技能之徒,虽是人群中的极少数,却危害巨大,不可不防。最应注意的还是传播不当对人(尤其对无邪青少年)的不良心理冲击和情感濡染作用,以致广大善良群体产生不良影响、悲剧结果。有鉴于此,把现有适当的规约禁忌视为美学准则亦不为过。诚然,法规行政管理不能代替审美引导;审美理想的追求却大有助于法规行政管理。三、审美无定势与负效果中华之剑中华之剑这部纪录片是世界上记录时间最长的一部讲述有关毒品的记录片,它的拍摄市为了让人们了解我国目前缉毒,禁毒工作的现状。让我们认识到公安干警工作的危险性和困难性。从而让我们能更深一步地去了解毒品的危害性,并且很好的做到抵制毒品,检举与毒品有关的一切犯罪活动。这部片子反映了我国公安干警不计生死,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与中外贩毒分子作斗争甚至牺牲生命的情景。并反映了我国公安、海关、边防、卫生等部门跟毒品斗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第五章第五章 思考与练习题思考与练习题纪录片的审美特征有哪些?答案:P74-P76如何理解和谐美与综合手段?答案:P80-P83纪录片对丑的内容应如何处理?答案:P86-P88祝学习顺利!祝学习顺利!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