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学泌尿系统生理学泌尿系统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排泄排泄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肾的结构肾的结构第三节第三节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第四节第四节 尿的生成过程尿的生成过程第五节第五节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第六节第六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尿的浓缩和稀释第七节第七节 排尿排尿肾肾输尿管输尿管膀胱膀胱尿道尿道人体的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人体的排泄器官及其排泄物 排排 泄泄 器器 官官 排排 泄泄 物物 肾肾 脏脏 水、尿素、肌酐、盐类、水、尿素、肌酐、盐类、药物、毒物、色素等药物、毒物、色素等 肺肺 脏脏 coco2 2、水、挥发性药物等、水、挥发性药物等 皮肤及汗
2、腺皮肤及汗腺 水、盐类、少量尿素等水、盐类、少量尿素等 消消 化化 道道 钙、镁、铁、磷等无机盐钙、镁、铁、磷等无机盐,胆色素胆色素,毒物等毒物等 唾唾 液液 腺腺 重金属、狂犬病毒等重金属、狂犬病毒等 二、排泄的途径二、排泄的途径 三、肾脏功能三、肾脏功能 (一一)泌尿泌尿:排泄排泄;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二二)内分泌内分泌:肾素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等。前列腺素等。第二节第二节 肾的结构肾的结构一、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一、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二、肾的组织结构二、肾的组织结构三、肾的血循环及特点三、肾的血循环及特点肾位于腹后壁、肾位于腹后
3、壁、脊柱两侧,长轴向外脊柱两侧,长轴向外下倾斜,呈下倾斜,呈“八八”字字型布置。左右肾高度型布置。左右肾高度不同,其上、下端和不同,其上、下端和后方与椎骨、肋骨关后方与椎骨、肋骨关系重要,前方与部分系重要,前方与部分腹腔器官相毗邻。腹腔器官相毗邻。1.1.肾的位置肾的位置一、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一、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3)滤过面积(1.(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正常人的尿量 24小时,为1000-2000ml,一般为1500ml。5m2,十分有利于滤过。H+的分泌和H+-Na+交换裂孔 2040nm从肾皮质向髓质逐步深入时,比值不断升高,分别为2.促红细胞生成素;研究发现,尿液的浓缩和稀
4、释决定于:肾小球炎症,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可出现蛋白尿,甚至血尿。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但由于其在尿液浓缩与稀释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故可把集合管视为肾小管的终末部分。生理功能:分泌肾素:体积甚大,内含分泌颗粒,可分泌肾素,与调节血压有关。正常人的尿量 24小时,为1000-2000ml,一般为1500ml。氨基酸、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裂孔膜(裂孔上的一层薄膜)原尿=血浆的超滤液。(23个)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围内,依靠自身调节保持肾血流量相对稳定,维持正常泌尿功能;(23个)近髓肾单位的髓袢则较长,一直深入髓质可达锥体乳头。肾的位置肾的位置与形态与形态皮质皮质颜色较深颜色较深
5、颜色较浅颜色较浅肾盂:漏斗状肾盂:漏斗状肾脏的一般结构肾脏的一般结构肾实质分肾实质分皮质:皮质迷路:皮质:皮质迷路:肾小体肾小体 髓放线:直的肾小管髓放线:直的肾小管 肾柱肾柱: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肾皮质伸入肾锥体之间 的部分的部分 髓质:肾锥体髓质:肾锥体(15152020个)个)(2 23 3个)个)肾乳头肾乳头 肾小盏肾小盏(7 78 8个)个)(2 23 3个)个)肾大盏肾大盏(2 23 3个)个)(2 23 3个)个)输尿管输尿管 肾盂肾盂 (1 1个)个)髓放线皮质迷路皮质迷路髓放线髓放线皮质皮质髓质髓质肾小叶肾小叶包括:包括:肾单位肾单位 集合管集合管 乳头管乳头管 (一)(一)
6、肾单位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约有每个肾脏约有80-120万个肾单位,每个肾万个肾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但由于其在尿集合管不包括在肾单位内,但由于其在尿液浓缩与稀释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故液浓缩与稀释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故可把集合管视为肾小管的终末部分。可把集合管视为肾小管的终末部分。1 1、肾单位结构、肾单位结构肾肾小小体体肾小球肾小球肾小囊肾小囊肾肾小小管管近端小管近端小管髓袢细端髓袢细端远远端端小管小管袢升细段袢升细段袢升粗段袢升粗段远曲小管远曲小管袢降粗段袢
7、降粗段近曲小管近曲小管袢降细段袢降细段 肾单位 肾小球 分布在 肾小囊 皮质 分布在皮 质和髓质肾小体肾小管肾 单 位肾小囊肾小囊肾小球肾小球肾单位肾单位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管(1 1)肾小体肾小体球形,直径约球形,直径约150150250250微米,大小不等。微米,大小不等。两个极,血管极和尿两个极,血管极和尿极。极。由中央部的肾小球和由中央部的肾小球和包绕其外的肾小囊组包绕其外的肾小囊组成。成。肾小体的结构肾小体的结构入球小入球小动脉动脉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尿极尿极壁层壁层脏层脏层 排尿活动是一种反射过程;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蛋白质等,几乎全部在近曲小管重吸收,Na+、
8、K+、Cl-、HC0-3等绝大部分在此段重吸收。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围内,依靠自身调节保持肾血流量相对稳定,维持正常泌尿功能;皮质:皮质迷路:肾小体具有一定的限度(可能与协同转运载体的数目有限有关)2、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动力基础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囊状肌性器官,其形状、大小和位置随尿液充盈的程度而变化,空虚的膀胱呈锥体形,充盈的膀胱呈卵圆形。排酸保碱维持对体内酸碱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迂曲盘绕在所属肾小体附近,与近曲小管相邻。H2O绝大部分被重吸收。一、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H+的分泌和H+-Na+交换球 旁 器 细 胞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过程主要在肾脏髓质中进行,髓质内层越发达,髓袢越长者,浓缩能力亦越
9、强。(1)H+的分泌和H+-Na+交换(23个)唾 液 腺 重金属、狂犬病毒等 从肾皮质向髓质逐步深入时,比值不断升高,分别为2.肾位于腹后壁、2、致密斑(化学感受器)髓放线:直的肾小管 肾小球肾小球是由入球小动脉反复是由入球小动脉反复分支形成的一团盘曲的毛细血分支形成的一团盘曲的毛细血管网。管网。为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为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间的毛细血管网,属于有孔毛间的毛细血管网,属于有孔毛细血管。细血管。由于入球动脉的压力较高,由于入球动脉的压力较高,血液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质从毛血液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质从毛细血管壁滤出生成原尿,进入细血管壁滤出生成原尿,进入肾小囊。肾小囊。平均一昼夜可生成
10、平均一昼夜可生成180180升原尿。升原尿。肾小球肾小球肾小囊:肾小囊:是近球小管的盲端膨大凹陷是近球小管的盲端膨大凹陷形成。分内外两层形成。分内外两层 ,内层紧,内层紧贴毛细血管壁,外层与肾小管贴毛细血管壁,外层与肾小管壁相连,两层之间的腔隙称囊壁相连,两层之间的腔隙称囊腔,与肾小管管腔相通。腔,与肾小管管腔相通。电镜下的结构电镜下的结构壁层:单层扁平上皮壁层:单层扁平上皮脏层:包在血管球外面脏层:包在血管球外面,又称足细胞又称足细胞 初级突起初级突起 次级突起次级突起 裂孔裂孔 2040nm 裂孔膜裂孔膜(裂孔上的一层薄膜裂孔上的一层薄膜)毛细血管内皮有孔,孔径毛细血管内皮有孔,孔径501
11、00nm壁层壁层脏层脏层足足细细胞胞 组成组成(三层)(三层):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孔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基膜基膜 足细胞裂孔膜足细胞裂孔膜滤过屏障(滤过膜)滤过屏障(滤过膜)位于血管球毛细血管腔位于血管球毛细血管腔到肾小囊腔之间的结构。到肾小囊腔之间的结构。足细胞是肾小囊脏层足细胞是肾小囊脏层(2 2)肾小管)肾小管位于肾小体位于肾小体 和集和集合小管合小管 之间。之间。肾小管平均长约肾小管平均长约3050mm,均由均由单层上皮构成单层上皮构成 肾小管肾小管肾小管长而弯曲,分为三段:肾小管长而弯曲,分为三段:近端小管,包括近曲近端小管,包括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前者与肾
12、小囊相连。前者与肾小囊相连。髓袢细段,分降支和髓袢细段,分降支和升支两部分。升支两部分。远端小管,包括髓袢远端小管,包括髓袢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其远端与集合管相连。其远端与集合管相连。近曲小管近曲小管 此管上连肾小囊腔是肾小管中最粗的一段,此管上连肾小囊腔是肾小管中最粗的一段,盘曲在所属肾小体周围。盘曲在所属肾小体周围。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组成。管壁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组成。管腔小而不规则,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管腔小而不规则,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重要部分。细胞的游离面有刷毛缘。重要部分。细胞的游离面有刷毛缘。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刷毛缘是由微绒毛组成。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刷毛缘是由微
13、绒毛组成。这些结构都扩大了细胞表面积,有利于重这些结构都扩大了细胞表面积,有利于重吸收作用。吸收作用。髓袢降支和升支髓袢降支和升支 髓袢为一髓袢为一U字形小管,由三段组成:第一段为降字形小管,由三段组成:第一段为降支粗段;第二段为细段呈支粗段;第二段为细段呈U形;第三段为升支粗形;第三段为升支粗段。第一段及第二段的降支部分又统称为降支,段。第一段及第二段的降支部分又统称为降支,第二段的升支及第三段又统称为升支。第二段的升支及第三段又统称为升支。它们分别由扁平和立方上皮构成。不同部位的肾它们分别由扁平和立方上皮构成。不同部位的肾单位髓袢的长度不同。单位髓袢的长度不同。皮质肾单位的髓袢较短,薄壁段
14、很短或缺少。近皮质肾单位的髓袢较短,薄壁段很短或缺少。近髓肾单位的髓袢则较长,一直深入髓质可达锥体髓肾单位的髓袢则较长,一直深入髓质可达锥体乳头。乳头。这类髓袢对尿的浓缩有特殊的功能。这类髓袢对尿的浓缩有特殊的功能。远曲小管远曲小管 较短。较短。迂曲盘绕在所属肾小体附近,与近曲小管迂曲盘绕在所属肾小体附近,与近曲小管相邻。相邻。管壁由立方形上皮细胞组成,管腔大而规管壁由立方形上皮细胞组成,管腔大而规则。其末端与集合管相连。则。其末端与集合管相连。是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是离子交换的重要部位。肾皮质肾皮质(高倍)(高倍)近曲小管超微结构模式图近曲小管超微结构模式图第三节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髓质高
15、渗梯度的状况(先决条件);在小管细胞内生成的 H+与小管液中的Na+以11经管腔膜的载体逆向同步转运,即H+进入小管液,Na+进入小管细胞内,这一过程称为H+-Na+交换。(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分布在皮10在集合管。肾小体功能:形成滤液(原尿)遗尿:夜间不能控制排尿(小儿皮层的发育尚未完善,对初级排尿中枢的控制能力较弱)。形成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决定因素:裂孔 2040nm一、肾的形态、位置和结构由于入球动脉的压力较高,血液中的水和小分子物质从毛细血管壁滤出生成原尿,进入肾小囊。致密斑是远曲小管起始部,贴近入球小动脉球旁细胞处的上皮细胞。尿潴留:膀胱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叫尿潴留(损伤初级排尿
16、中枢或排尿反射通路、尿路受阻造成)。正常人的尿量 24小时,为1000-2000ml,一般为1500ml。生理功能尚不完全清楚。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从肾皮质向髓质逐步深入时,比值不断升高,分别为2.肾血流量受自身调节与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双重作用。H2O绝大部分被重吸收。H2O绝大部分被重吸收。这类髓袢对尿的浓缩有特殊的功能。髓袢、集合管U形结构的逆流系统(结构基础);前列腺素等。部位:H+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都能分泌H+,80由近曲小管分泌。当溶质渗透压肾小管(尤其近曲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45(25+10)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围内,依靠自身调节保持肾血流量相对
17、稳定,维持正常泌尿功能;近髓肾单位的髓袢则较长,一直深入髓质可达锥体乳头。(一)膀胱内尿量与膀胱内压的关系肾动脉直接发自腹主动脉,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粗皮质:皮质迷路:肾小体致密斑可感受远曲小管液中NaCl含量和小管液流量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至邻近的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肾是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外形似蚕豆状,每侧肾长约11.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缺水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初级突起泌尿小管各段在肾内的分布 尿频 尿潴留 尿失禁(3)滤过面积(1.2 2、肾单位的种类、肾单位的种类 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 占占90%(髓质肾单位髓质肾单位 占占10%(两种肾单位比较两种肾单位比较皮质肾单位
18、皮质肾单位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数数 量量多多(85-90%)A口径口径少少(10-15%)体体 积积较大较大较小较小A入入 A出出 2 1A入入 A出出A出出后的后的毛细血管毛细血管袢长度袢长度分布于皮质部分布于皮质部的肾小管周围的肾小管周围还形成还形成U形形的直小血管的直小血管肾素含量肾素含量短短长长多多少少(二)(二)集合管与乳头管集合管与乳头管许多肾单位的远曲小管许多肾单位的远曲小管在皮质内陆续汇集到集在皮质内陆续汇集到集合管。合管。集合管为一直管,从皮集合管为一直管,从皮质直行通过髓质。质直行通过髓质。管壁由立方或柱状上皮管壁由立方或柱状上皮构成。现认为集合管亦构成。现认为集合管亦有与
19、远曲小管同样具有有与远曲小管同样具有重吸收和分泌的功能。重吸收和分泌的功能。许多集合管汇入乳头管,许多集合管汇入乳头管,然后通到肾小盏。然后通到肾小盏。肾髓质肾髓质细段细段集合集合小管小管毛细毛细血管血管(三)(三)肾小球旁器肾小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间和球外系膜细胞(间质细胞)组成。质细胞)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位于肾小体三角位,位于肾小体三角区。区。球旁复合体模式图球旁复合体模式图致密斑致密斑球旁细胞球旁细胞球外系球外系膜细胞膜细胞1 1、球旁细胞:、球旁细胞:球旁细胞是入球小动脉壁球旁细胞是入球小动脉壁中膜平滑肌分化成的肌上中膜
20、平滑肌分化成的肌上皮细胞。皮细胞。生理功能:生理功能:分泌肾素:体积甚大,分泌肾素:体积甚大,内含分泌颗粒,可分泌肾内含分泌颗粒,可分泌肾素,与调节血压有关。素,与调节血压有关。肾素分泌:受交感神肾素分泌:受交感神经纤维支配,当交感神经经纤维支配,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刺激肾素分泌。兴奋时,可刺激肾素分泌。2 2、致密斑、致密斑(化学感受器)致密斑是远曲小管起始致密斑是远曲小管起始部,贴近入球小动脉球部,贴近入球小动脉球旁细胞处的上皮细胞旁细胞处的上皮细胞。生理功能生理功能:调节肾素的释调节肾素的释放放。致密斑可感受远曲小管液中致密斑可感受远曲小管液中NaCl含量和小管液流量的变含量和小管液流量
21、的变化,并将信息传递至邻近的化,并将信息传递至邻近的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球旁细胞,调节肾素的释放。3 3、球外系膜细胞、球外系膜细胞又称间质细胞、极又称间质细胞、极垫细胞、系膜细胞。垫细胞、系膜细胞。生理功能尚不完全生理功能尚不完全清楚。清楚。与吞噬和收缩功能与吞噬和收缩功能有关。有关。球旁细胞球旁细胞三、肾的血液循环及特点三、肾的血液循环及特点1 1、肾的血液循环、肾的血液循环 肾肾动脉动脉 叶间动脉叶间动脉 弓状动弓状动脉脉 小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 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 球后毛细血管网球后毛细血管网 小叶间静脉小叶间静脉 弓形静脉
22、弓形静脉 叶间静脉叶间静脉 肾静脉肾静脉 体循环体循环肾动脉直接起自于腹主肾动脉直接起自于腹主动脉,所以血流量很大。动脉,所以血流量很大。2、肾血液循环特点、肾血液循环特点 肾动脉直接发自腹主动脉,肾动脉直接发自腹主动脉,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粗小动脉粗 流量大,流量大,流量流量心输出量心输出量1/41/5;(利于原尿的形成)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血压高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血压高利于滤过;利于滤过;肾小管毛细血管网血压低肾小管毛细血管网血压低利于重吸收利于重吸收 血流量相对稳定血流量相对稳定 第三节第三节 尿液及其形成过程尿液及其形成过程尿的生成分三
23、个尿的生成分三个连续环节:连续环节:1.1.肾小球的肾小球的滤滤过作用过作用 2.2.肾小管和集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合管的重吸收作重吸收作用用 3.3.肾小管和集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合管的分泌与排分泌与排泄作用泄作用二、二、尿的生成过程尿的生成过程(一)(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滤过三要素滤过三要素:屏障屏障 动力动力 阻力阻力 肾 前、后两面;血流量相对稳定输尿管上端与肾盂相连,在腹膜后腰椎两侧下行,到盆腔开口于膀胱。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作用研究发现,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决定于:滤液组成因为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在重吸收Na+的同时伴随有K+的分泌,两者转运方向相反,且互相关联,故为K+-
24、Na+交换。(2)K+的分泌和K+-Na+交换(1)重吸收率99%。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围内,依靠自身调节保持肾血流量相对稳定,维持正常泌尿功能;特点:短-5cm 直 肾的外形上有肾门、肾蒂和肾窦三个重要结构。药物、毒物、色素等(3)滤过面积(1.NH3H+NH4+NH3的分沁与H+的分泌密切相关(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动脉直接起自于腹主动脉,所以血流量很大。肾动脉直接发自腹主动脉,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粗重吸收的方式(3)滤过面积(1.正常人的尿量 24小时,为1000-2000ml,一般为1500ml。(2)髓袢:主要吸收一部分水和氯化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是指当血
25、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是指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肾小球滤血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肾小球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肾小球滤液的过膜进入肾小囊腔内,形成肾小球滤液的过程过程。滤过的实验证据滤过的实验证据:肾小囊微穿刺肾小囊微穿刺抽取液体分析发现抽取液体分析发现,除蛋白质外,所含的除蛋白质外,所含的成分及其浓度与血浆成分及其浓度与血浆基本一致基本一致,而且渗透而且渗透压和压和pHpH值也与血浆近值也与血浆近似。似。原尿原尿 =血浆的超血浆的超滤液。滤液。内皮(有孔)内皮(有孔)基膜(融合)基膜(融合)裂孔膜(足细胞)裂孔膜(足细胞)血尿屏障血尿屏障 厚厚0.1
26、 m分子量小于分子量小于69000的的物质可以通过。物质可以通过。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基膜基膜足细胞足细胞裂孔膜裂孔膜(2 2)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的通透性 机械屏障:指由滤过膜三层结构上孔道所构机械屏障:指由滤过膜三层结构上孔道所构成的屏障。小分子的物质易通过成的屏障。小分子的物质易通过(分子量小于(分子量小于6900069000)。)。电荷屏障:滤过膜三层结构的表面都覆盖有电荷屏障:滤过膜三层结构的表面都覆盖有一层带负电荷的唾液蛋白,这就使带负电荷的一层带负电荷的唾液蛋白,这就使带负电荷的物质不易通过,而带正电荷的物质较易通过。物质不易通过,而带正电荷的物质较易通过。滤过膜滤过膜滤过屏障滤过
27、屏障外层中层内层水分子水分子阳离子阳离子葡萄糖葡萄糖小分子小分子阴离子阴离子白蛋白蛋白质蛋白质 滤液组成滤液组成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机械屏障:由滤过膜的三层组织各种孔、裂构成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静电屏障:由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糖蛋白构成。2 2、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滤过的动力基础滤过的动力基础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取决于滤过力量的动力,取决于滤过力量与抗滤过力量的差值。与抗滤过力量的差值。有效滤过压由三种力组成,根有效滤过压由三种力组成,根据三种力作用方向的不同,可据三种力作用方向的不同,可列出下式:列出下式:肾小球有效
28、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囊内压内压)入球端入球端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45(25+10)=10mmHg0 0有滤液生成有滤液生成 出球端出球端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45(35+10)=0mmHg 0无滤液生成无滤液生成2 2、滤过的动力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囊内压)3 3、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主要有三方面:滤过膜的通透性及滤过面积的改变;滤过膜的通透性及滤过面积的改变;有效滤过压的改变;有效滤过压的改变;
29、肾血浆流量的变化。肾血浆流量的变化。(1 1)滤过膜的变化滤过膜的变化滤过系数的变化对肾小球滤过率具有重要影响滤过系数的变化对肾小球滤过率具有重要影响 在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与通透在生理情况下,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与通透性都是比较稳定。性都是比较稳定。当肾疾病引起滤过膜面积和通透性发生改变当肾疾病引起滤过膜面积和通透性发生改变时,肾小球滤过率也将发生显著变化。例如:时,肾小球滤过率也将发生显著变化。例如:肾小球炎症,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肾小肾小球炎症,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可出现蛋白尿,甚至血尿。球滤过率增加,可出现蛋白尿,甚至血尿。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使滤过膜面积减少,急性
30、肾小球肾炎,可使滤过膜面积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造成少尿甚至无尿及水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造成少尿甚至无尿及水肿。(2 2)有效滤过压的变动)有效滤过压的变动有效滤过压决定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有效滤过压决定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三者之中有一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三者之中有一个因素改变都会引起滤过压的变动。不过,个因素改变都会引起滤过压的变动。不过,最经常变动的因素还是肾小球毛细血管的最经常变动的因素还是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压。血压。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压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压 ,滤过量增加。,滤过量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压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压 ,滤过量减少。,滤过量减
31、少。(3 3)肾血流量的变动)肾血流量的变动肾血流量受自身调节与神经体液调节机肾血流量受自身调节与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双重作用。在不同生理情况下(如制的双重作用。在不同生理情况下(如静息、体位变化、肌肉运动和情绪激动静息、体位变化、肌肉运动和情绪激动等),可使肾血流量在不同水平上保持等),可使肾血流量在不同水平上保持相对恒定,但肾血流量的变化也能使肾相对恒定,但肾血流量的变化也能使肾小球滤过率发生明显改变。小球滤过率发生明显改变。4 4、原尿是超滤液、原尿是超滤液 滤过膜(滤过屏障)滤过膜(滤过屏障)肾小体功能:形成滤液(原尿)肾小体功能:形成滤液(原尿)有孔内皮有孔内皮基膜基膜足细胞裂孔膜足细
32、胞裂孔膜分子量(小于分子量(小于6900069000)电荷(正电荷)电荷(正电荷)滤过膜结构因素影响滤过膜结构因素影响(二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 重吸收重吸收:指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某些成分指小管上皮细胞将原尿中某些成分 重新摄回血液的过程重新摄回血液的过程。主要在近曲小管。主要在近曲小管。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血浆、原尿和终尿主要成分比较(g/L)(g/L)成成 分分 血浆血浆 原尿原尿 终尿终尿 浓缩倍数浓缩倍数 水水 900 980 960 1.1900 980 960 1.1蛋白质蛋白质 80 80 微量微量 0 -0 -葡萄糖葡萄糖 1 1 0 -1
33、1 0 -Na Na+3.3 3.3 3.5 1.13.3 3.3 3.5 1.1 Cl Cl-3.7 3.7 6.0 1.63.7 3.7 6.0 1.6 K K+0.2 0.2 1.5 7.50.2 0.2 1.5 7.5 尿酸尿酸 0.02 0.02 0.5 25.00.02 0.02 0.5 25.0 尿素尿素 0.3 0.3 20.0 67.00.3 0.3 20.0 67.0 肌酐肌酐 0.01 0.01 1.5 150.00.01 0.01 1.5 150.0 氨氨 0.001 0.001 0.4 400.00.001 0.001 0.4 400.0重吸收的证据重吸收的证据:比较
34、下表原尿与终尿中成分的质和量可见:比较下表原尿与终尿中成分的质和量可见:蛋白质、葡萄糖原尿中有蛋白质、葡萄糖原尿中有终尿中无终尿中无(=(=重吸收重吸收);比较原尿与终比较原尿与终尿量:尿量:原尿量原尿量 =125ml/min=125ml/min606024=180L/d24=180L/d终尿量终尿量=1=12L/d2L/d(=(=重吸收重吸收)重吸收的方式重吸收的方式 被动:被动:单纯扩散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易化扩散主动:主动:葡萄糖、氨基葡萄糖、氨基酸、酸、Cl-、Na+、K+血管腔重吸收部位与功能重吸收部位与功能(1)近曲小管:是物质重吸收最重要的部近曲小管:是物质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原尿
35、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微位。原尿中的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蛋白质等,几乎全部在近曲小管重吸收,量蛋白质等,几乎全部在近曲小管重吸收,NaNa+、K K+、ClCl-、HC0HC0-3 3等绝大部分在此段重吸等绝大部分在此段重吸收。收。(2)髓袢:主要吸收一部分水和氯化钠。髓袢:主要吸收一部分水和氯化钠。在尿液的浓缩稀释等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在尿液的浓缩稀释等功能中起重要作用。(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可继续重吸收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可继续重吸收部分水和分水和NaNa+等,主要功能为参与机体对体液等,主要功能为参与机体对体液及酸碱度的调节等,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及酸碱度的调节等,在维持机
36、体内环境稳定中起主要作用。中起主要作用。重吸收的几种物质重吸收的几种物质 氨基酸、葡萄糖全部被氨基酸、葡萄糖全部被重重吸收。吸收。90%90%以上的以上的Na+Cl-Na+Cl-、85%85%的的HCO3-HCO3-被重吸收。被重吸收。H H2 2O O绝大部分被重吸收。绝大部分被重吸收。70%70%的的K+K+被重吸收。被重吸收。1 1、葡萄糖的重吸收、葡萄糖的重吸收 (1)重吸收部位重吸收部位:仅限于仅限于近曲小管近曲小管(尤其前半段尤其前半段)。(2)重吸收机制重吸收机制:继发主继发主动(协同转运)。动(协同转运)。葡萄糖葡萄糖小管上皮细胞内小管上皮细胞内 K K+NaNa+(3)重吸收
37、的特点:)重吸收的特点:具有一定的限度(可能与协具有一定的限度(可能与协同转运载体的数目有限有关)同转运载体的数目有限有关)肾糖阈肾糖阈: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或不出现尿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或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糖的最高血糖浓度)。正常值:正常值:160160180mg/100ml180mg/100ml(8.98.910.1mmol/L10.1mmol/L)2 2、氨基酸、蛋白质的重吸收氨基酸、蛋白质的重吸收吸收的部位:主要在近曲小管。吸收的部位:主要在近曲小管。吸收的方式:主动吸收。吸收的方式:主动吸收。泌尿小管各段泌尿小管各段在肾内的分布在肾内的分布排 泄 器 官 排
38、 泄 物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囊状肌性器官,其形状、大小和位置随尿液充盈的程度而变化,空虚的膀胱呈锥体形,充盈的膀胱呈卵圆形。正常人的尿量 24小时,为1000-2000ml,一般为1500ml。泌H+是有限度的:当小管液pH值4.第三节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少尿:24小时 尿量在 100-500ml 之间。(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生理功能尚不完全清楚。多尿:24小时 尿量超过 2500ml.肾髓质高渗梯度的状况(先决条件);肾糖阈:尿中刚刚出现糖时的血糖浓度(或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刷毛缘是由微绒毛组成。球旁细胞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NaC
39、l的重吸收。10在髓袢降支细段;滤过系数的变化对肾小球滤过率具有重要影响脏层:包在血管球外面,又称足细胞人体两侧肾脏的肾单位总数达200万个,总滤过面积约1.皮质:皮质迷路:肾小体肾交感N兴奋 入球与出球小A收缩 肾毛细血 肾 前、后两面;(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作用分泌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在分泌作用:肾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中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中的过程。的过程。现已证明,能够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现已证明,能够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分泌的物质主要有皮细胞分泌的物质主要有 H H+、K
40、K+和和NHNH3 3等。等。排泄作用:指管腔上皮细胞将血液中某些物排泄作用:指管腔上皮细胞将血液中某些物质直接转入管腔中的过程。质直接转入管腔中的过程。(1 1)H H+的分泌和的分泌和H H+-Na-Na+交换交换 部位:部位:H H+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都能分泌来自肾小管上皮细胞,都能分泌H H+,8080由近曲小管分泌。由近曲小管分泌。H H+的分泌机制:的分泌机制:H H+-Na-Na+交换交换:H H+的分泌属的分泌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在小管细胞内生成的于继发性主动转运。在小管细胞内生成的 H H+与与小管液中的小管液中的NaNa+以以1 11 1经管腔膜的载体逆向同步经管腔膜的载
41、体逆向同步转运,即转运,即H H+进入小管液,进入小管液,NaNa+进入小管细胞内,进入小管细胞内,这一过程称为这一过程称为H H+-Na-Na+交换。交换。1 1、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意义意义肾小管每分泌一个肾小管每分泌一个H H+入小管液,就可从小管入小管液,就可从小管液中重吸收一个液中重吸收一个NaNa+和一个和一个HCOHCO3 3-入血,实现入血,实现排酸保碱作用,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具有十排酸保碱作用,对于维持酸碱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重要的意义。泌泌H H+是有限度的是有限度的:当小管液当小管液pHpH值值4.54.5时时,泌泌H H+则则停止。停止。H+的分
42、泌和的分泌和H+-Na+交换交换 (2 2)K K+的分泌和的分泌和K K+-Na-Na+交换交换 部位:主要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部位:主要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K K+的分泌是一种顺浓度差被动转运过程。的分泌是一种顺浓度差被动转运过程。K K+的分泌机制:的分泌机制:K K+-Na-Na+交换:交换:K K+的分泌与的分泌与NaNa+的重吸收有密切联的重吸收有密切联系。因为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在重吸收系。因为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在重吸收NaNa+的同时的同时伴随有伴随有K K+的分泌,两者转运方向相反,且互相的分泌,两者转运方向相反,且互相关联,故为关联,故为K K+-Na-Na+交换。交换。(3 3
43、)NHNH3 3的分泌的分泌 来源来源:谷氨酰胺脱氨,谷氨酰胺脱氨,NHNH3 3扩散入管腔中扩散入管腔中 NHNH3 3H H+NH NH4 4+NHNH3 3的分沁与的分沁与H H+的分泌密切相关的分泌密切相关 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 H H+分泌的增加可促使分泌的增加可促使NHNH3 3分泌也增多,在排分泌也增多,在排出大量铵盐的同时,还尽量把出大量铵盐的同时,还尽量把NaNa+转换回血,转换回血,从而起排酸保碱作用。从而起排酸保碱作用。肾小管分泌肾小管分泌H+、K+和和NH3功能的意义功能的意义(1)(1)保持正常的血浆保持正常的血浆NaHCONaHCO3 3浓度
44、:浓度:肾小球滤出的肾小球滤出的NaHCONaHCO3 3和和NaClNaCl等所解离的等所解离的NaNa+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全部被重吸收回血液。由肾小管细胞生成的由肾小管细胞生成的HCOHCO3 3-也扩散回血也扩散回血液,与液,与NaNa+重新结合为重新结合为NaHCONaHCO3 3。(2)NaHCO(2)NaHCO3 3是血浆中对固定酸起缓冲作用的是血浆中对固定酸起缓冲作用的最重要弱酸盐。最重要弱酸盐。因此肾小管的分泌功能及其与因此肾小管的分泌功能及其与 NaNa+的交的交换,在机体的酸碱平衡调节中起着十分重换,在机体的酸碱平衡调节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的作用。(二)肾小管和集合管
45、的排泄作用(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泄作用(1)(1)正常机体产生的肌酐、对氨基马尿酸等,正常机体产生的肌酐、对氨基马尿酸等,既从肾小球滤过,又能由肾小管排泄;既从肾小球滤过,又能由肾小管排泄;(2)(2)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进入体内的某些物质,如青霉素、酚红等,则主要通过近端小管的排泄,排到小等,则主要通过近端小管的排泄,排到小管腔,再排出体外。管腔,再排出体外。血液血液入球小入球小动脉动脉出球小出球小动脉动脉血液血液物质的物质的滤过滤过 原尿原尿物质的重吸收物质的重吸收终尿终尿毛细血管毛细血管(一)肾小球的滤过作(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用形成形成原尿原尿(二)肾小管(二)肾小管和
46、集合管和集合管的重的重吸收作用吸收作用(三)肾小管三)肾小管和和集合管集合管的分的分泌与排泄作用泌与排泄作用形成形成终尿终尿尿的生成过程是在肾单位进行的尿的生成过程是在肾单位进行的第四节第四节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根据尿渗透压与血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是根据尿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一般为浆渗透压(一般为300300mmol/Lmmol/L)相比较而确定相比较而确定的。的。尿渗压血渗压高渗尿尿浓缩尿渗压血渗压高渗尿尿浓缩(体内缺水)(体内缺水)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如:大量出汗、呕吐、腹泻缺水缺水 尿渗压血渗压低渗尿尿稀释尿渗压血渗压低渗尿尿稀释(体内多水)(体内多水)
47、如:大量输液、饮水如:大量输液、饮水多水多水 尿渗压血渗压等渗尿尿渗压血渗压等渗尿肾功肾功(体内多缺水)(体内多缺水)如:肾衰如:肾衰正常尿液的渗透压:正常尿液的渗透压:6006001000mmol/L1000mmol/L概述:概述:了解肾的浓缩和稀释能力,对维持体液了解肾的浓缩和稀释能力,对维持体液平衡和渗透压恒定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平衡和渗透压恒定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过程主要在肾脏髓质尿液的浓缩和稀释过程主要在肾脏髓质中进行,髓质内层越发达,髓袢越长者,中进行,髓质内层越发达,髓袢越长者,浓缩能力亦越强。浓缩能力亦越强。尿液的浓缩、稀释与肾髓质保持高渗状尿液的浓缩、稀释与肾髓质
48、保持高渗状态和呈现高渗梯度现象有密切关系。态和呈现高渗梯度现象有密切关系。肾髓质高深梯度现象,则依赖于髓袢的肾髓质高深梯度现象,则依赖于髓袢的“U”型结构所造成的型结构所造成的“逆流倍增逆流倍增”作用。作用。而高渗的维持,则有赖于直小血管的而高渗的维持,则有赖于直小血管的“逆流交换逆流交换”作用。作用。一一 逆流逆流逆流倍增逆流倍增逆流交换逆流交换二、二、尿液的浓缩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与和稀释机制与物理学中逆流物理学中逆流系统的原理近系统的原理近似。似。肾髓质高渗梯度形肾髓质高渗梯度形成靠髓袢成靠髓袢“U”U”结构结构逆流倍增逆流倍增肾髓质高渗梯度维肾髓质高渗梯度维持靠直小血管持靠直小血管“U
49、”U”结结构构逆流交换逆流交换 Na Na+和尿素再循环和尿素再循环使肾髓质保持高渗状使肾髓质保持高渗状态。态。(1 1)NaNa+重吸收重吸收(2 2)尿素再循环)尿素再循环 研究发现,尿液研究发现,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决定于:的浓缩和稀释决定于:髓袢、集合管髓袢、集合管U U形结形结构的逆流系统(结构构的逆流系统(结构基础);基础);肾髓质高渗梯度的肾髓质高渗梯度的状况状况(先决条件先决条件);血液血液ADHADH的浓度(对的浓度(对水 重 吸 收 的 调 节 作水 重 吸 收 的 调 节 作用)。用)。小结:小结:形成肾髓质高渗梯形成肾髓质高渗梯度的物质:度的物质:外髓质:外髓质:主要是主要
50、是NaClNaCl。内髓质:内髓质:主要是主要是NaCl+NaCl+尿素尿素 形成肾髓质高渗梯形成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决定因素:度的决定因素:逆流系统逆流系统+各段对物各段对物质的选择性通透质的选择性通透逆流逆流倍增现象。倍增现象。第五节第五节 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 尿的生成:由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尿的生成:由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与排泄作用三个环节构成。机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与排泄作用三个环节构成。机体对尿生成的调节是通过上述三个环节实现的。体对尿生成的调节是通过上述三个环节实现的。前文已述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因素,本节主要讨前文已述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因素,本节主要讨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