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疟疾疟疾w概论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经雌性按蚊传播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周期性的寒战,高热,出汗,脾肿大与贫血。常见的有间日疟,恶性疟与三日疟。间日疟与三日疟可反复发作而成为慢性,恶性疟易凶险发作。病原学w疟原虫的种类繁多,可引起多种动物如猴,鸡,小白鼠等的感染,但导致人类感染的只有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及卵形疟。w疟原虫的发育繁殖,必须通过脊椎动物与昆虫媒介两个宿主。人类疟原虫则经过人与按蚊。w疟原虫在人体要完成红外期与红内期两期。病原学病原学病原学w红细胞外期疟原虫子孢子通过按蚊的叮咬进入人体血液,这期原虫血症约维持30分钟便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这个时期称为红外期。子孢子在遗传学
2、上有两种不同的类型,速发型与迟发型。速发型很快完成裂体增殖,迟发型则经过一段较长的休眠期后才发育成红外期裂殖子,侵入外周血的红细胞,引起疟疾的复发。病原学w红细胞内期裂体增殖环状体大滋养体早期裂殖体成熟裂殖体裂殖子病原学病原学w红细胞内期配子体的形成不会引起临床症状,一般在人体生存3060天。重要性在于流行病学。继续发育,增殖成子孢子,移行到按蚊的唾液腺。病原学病原学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流行病学w传染源现症病人及无症状带虫者。当外周血液中存在配子体时才具有传染性。恶性疟原虫在无性体出现之后第10天(7天),开始出现配子体。间日疟则在第35天之后即有配子体存在。流行病学w传播
3、途径传播媒介为按蚊。必须具备吸人血的习性,对疟原虫有一定的易感性,有足够长的寿命及有一定数量等条件。已报道的按蚊有50种,被认为可以传播疟疾的按蚊有14种。主要是中华按蚊。流行病学w中华按蚊是我国平原地区的传疟媒介。w微小按蚊是我国南方包括台湾山区的主要传疟媒介。w大劣按蚊是我国南方海岛,尤其是海南省的主要传疟媒介。流行病学w疟疾的另一个传播途径为输血,近年来有上升趋势。w母-婴传播亦可能为途径之一。流行病学w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免疫力不持久。在高发区婴儿可从母亲获得先天性免疫力。流行病学w季节分布流行的季节性分布决定于温度,湿度,雨量,地形,海拔等因素。按蚊幼虫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30
4、,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以上。疟原虫在按蚊体内亦要求有适宜的温度才能发育繁殖。当气温在10以下,按蚊处在蛰伏状态,疟疾就会停止传播。流行病学发病机制w人类疟疾发病是由于原虫在红细胞内裂殖体增殖所引起的红细胞病变及免疫反应的结果w裂殖子表面有一特异的标志,适合于红细胞特异性受体而侵犯红细胞。w足够量的裂殖子,原虫的代谢产物和红细胞碎片进入血浆时,体温调节中枢就会受到刺激,引起异体蛋白反应,即为临床发作。发病机制w疟疾发病及症状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原虫血症的数量。w恶性疟原虫能侵犯任何年龄的红细胞,间日疟和卵形疟原虫侵犯年幼的红细胞,三日疟仅感染衰老的红细胞。w1992年后,不少报告认为TNF与疟
5、疾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甚至较原虫血症水平更重要发病机制w贫血是疟疾的一个重要表现。主要认为由于原虫对红细胞的破坏。其次认为原虫的滋养体和裂殖体均能直接侵犯红细胞,使红细胞呈球形,易于被脾脏及其他单核-巨噬细胞所破坏。故贫血程度与原虫血症的密度呈正相关。亦有认为贫血与自身免疫有关。发病机制w脑型疟的发病机制栓塞学说占优势栓塞就是脑或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被红细胞及血小板发生粘连阻塞所致。最终造成组织缺氧及灶性坏死。最近,TNF被认为是脑型疟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病理解剖w疟疾的病理解剖主要见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w脾肝肿大w脑的病变由恶性疟原虫引起w肾病综合症常见于三日疟感染w亦累计骨髓,胃肠,肺,心,
6、肾上腺等临床表现间日疟卵形疟三日疟恶性疟潜伏期1315天 1315天 2430天 712天临床表现w疟疾的典型发作间日疟前驱期寒战期发热期出汗期疟疾患者在两次典型发作之间可无任何症状,称为间歇期。临床表现w疟疾的典型发作间日疟的不典型发作可由于初发病人不同种的疟原虫混合感染疟疾后期免疫力增强复发的临床表现多较轻不充足的抗疟治疗临床表现w疟疾的典型发作三日疟 自然病程较长,常达数月恶性疟 无复发卵形疟 病情较轻,治愈率高临床表现w疟疾的主要体征脾肿大 70%80%的病人可见,伴有脾亢贫血 恶性疟贫血较显著肝肿大单纯疱疹 在间日疟及三日疟病人中最常见临床表现w脑型疟大部分由恶性疟原虫引起高热 39
7、41之间昏迷 80%抽痉 头痛,呕吐,肌肉酸痛,脑水肿(30%)体征有颈强直,克氏症阳性,浅反射消失周围血中易找到疟原虫临床表现w输血性疟疾潜伏期短,病程不超过10次发作即停止。不会复发。临床表现w疟疾的复发间日疟及卵形疟病人常有复发。复发是指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及原虫血症均消失后又出现发作。初发后3个月内出现复发者占8%左右,而90%以上的复发见于初发后812个月(远期复发)。实验室检查w血象 发热时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恶性疟白细胞增高。贫血。w疟原虫检查 用外周血作厚滴片或薄涂片w血清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并发症w急性血管内溶血亦称黑尿热,多为恶性疟原虫引起。G6
8、PD缺乏可能是一个因素。疟原虫感染,抗疟药或其他药物,特别是退热药是诱因。急性发病,先有疟疾临床症状数天,然后突然高热。尿呈酱油色,出现皮肤巩膜黄染。红细胞及血红蛋白迅速下降,不及时治疗可出现严重的肾功能衰竭。并发症w其他并发症尚有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热带巨脾综合症等。预后w间日疟,三日疟,卵形疟的预后良好。w恶性疟的凶险型尤其是脑型疟的预后较差。w婴幼儿的预后较差。预后诊断w流行病学w临床表现w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w与多种发热性疾病鉴别如伤寒,败血症,钩体病等。w脑型疟须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相鉴别,特别是乙脑。治疗w抗疟治疗 可分为针对红细胞内滋养体及裂殖体,配子体及预防服药
9、。消灭血循环内裂体生殖原虫的常用药有氯喹,青蒿素,甲氟喹,奎宁等。治疗氯喹属4-氨基喹啉类药,属于较长时间效果良好的抗疟药。其作用为能溶解裂体增殖中各期红细胞内原虫。副作用较少,间有头晕,头痛,食欲减退。治疗甲氟喹70年代合成的抗疟药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治疗恶性疟中氯喹出现抗药性问题国内无此药治疗青蒿素及其衍化物青蒿素是一种中药对耐药性的恶性疟疗效甚佳目前常用的是青蒿琥酯治疗奎宁一种古老的抗疟药,常用硫酸奎宁副作用常见有头晕,耳鸣,听力减退,恶心,呕吐等,心脏病心肌损害者慎用治疗乙胺嘧啶用作预防抗复发治疗,以及有耐药性的恶性疟用作预防服药,口服25mg可维持一周副作用较少治疗伯氨喹能杀灭配子体与红
10、外期的子孢子主要作用在于防止疟疾的传播与复发副作用较多,主要的有血管内溶血治疗w对氯喹敏感的疟疾发作治疗氯喹总量2.5g,day1四片,68h后两片。day2、3各两片。伯氨喹总量39.6mg,随后口服。每日三片,连服八天。治疗w耐氯喹疟疾发作的治疗磷酸咯萘啶蒿甲醚或青蒿琥酯治疗w恶性疟的治疗氯喹磷酸咯萘啶青蒿琥酯治疗w耐药性恶性疟的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恶性疟的一个重大难题青蒿素衍生物是较有前途的药物治疗w脑型疟的治疗一般治疗脑水肿的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低分子右旋糖酐镇静剂病原学治疗预防w预防服药从低疟区或非疟区进入高疟区的一切外来人员疟疾暴发区全部居民疟疾新感染频繁地区的居民预防药物名称剂型总剂量用法乙胺嘧啶每片25mg100mgDay1、2各服2片伯氨喹每片13.2mg 237.6mg3片/d,连服8天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