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放射科q 脑内肿瘤胶质瘤 转移瘤 淋巴瘤 q 颅内脑外肿瘤 脑膜瘤 垂体瘤 听神经瘤低密度低密度:水肿,肿瘤,囊变高密度高密度:血液,钙化增强后增强后:肿瘤实质一般有不同程度强化 脑实质水肿脑实质水肿占位效应占位效应-脑室受压移位-脑沟、脑池变浅、消失邻近骨质改变邻近骨质改变-骨质吸收-骨质硬化q 星形细胞瘤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型胶质细胞瘤(grade I)弥漫型星形胶质细胞瘤(grade II)间变性胶质细胞瘤(grade III)胶母细胞瘤(grade IV)q 少突胶质瘤少突胶质瘤q 混合性胶质瘤混合性胶质瘤少突星形胶质瘤(grade II-III)占星形细
2、胞瘤25-30%年龄:儿童和青年无坏死,水肿不明显,常有囊变15-20%有钙化生存期2-3年Glioma WHO II占星形细胞瘤25-30%年龄:大多数40岁肿瘤边界不清,密度/信号不均占位效应和水肿明显不同程度强化生存期:2-3年占星形细胞瘤50%年龄:50-70岁部位:大脑半球,小脑罕见肿瘤占位效应明显,质地不均常有出血坏死,血管性水肿明显,水肿区可有肿瘤组织浸润Glioblastoma MultiformeWHO IV 临床与病理 较常见,占脑肿瘤的20%左右,男稍多于女,老年人多见 多来自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等,血行转移,常多发,易出血坏死囊变,瘤周水肿明显。临床:头痛、颅压
3、高症状等影像学表现 CT:平扫为脑内多发或单发结节,等或低密度灶,出血可致密度高,瘤周水肿重;增强:病变呈结节状或环状强化 MR:平扫瘤灶为T1WI低、T2WI高信号,瘤内出血可致T1WI高信号。较CT更能发现脑干、小脑的瘤灶。增强扫描和CT相似q 脑膜瘤q 神经鞘瘤q 垂体肿瘤q 颅咽管瘤 起源脑膜的肿瘤,发病率占颅内肿瘤13-19。可发生于任何年龄,45岁左右最多;60发生女性。1为多发,常发生于神经纤维瘤病。最常见的病理亚型有:最常见的病理亚型有:q 上皮细胞型q 纤维型q 移行型q 血管瘤型CT表现表现 n 等密度或高密度,可见钙化 n 均匀、明显强化,邻近脑膜强化n 灶周可见不同程度
4、水肿MR表现表现 n T1 及T2 信号不一,一般以等信号为多见n脑膜尾征 n占位效应明显,明显强化大脑镰旁脑膜瘤的 CT 及 MR 表现CT平扫MR平扫MR 增强q 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q 内听道扩大,明显强化q 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q 囊变常见T1W:垂体前叶=与脑白质信号一致 垂体后叶 =高信号 增强后:明显强化 占颅内肿瘤的15%垂体大腺瘤:10mm 微腺瘤:10mm 无功能性腺瘤(25%)功能性腺瘤(75%)X线:鞍区扩大,骨质吸收CT:lesion extensive glandulaire,soulevement du diaphragme sellaire,可向鞍上、蝶窦及海绵窦侵
5、犯 MRI:T1:等或稍低信号T2:等或稍高信号(生长激素瘤)或高信号T1 增强:明显强化微腺瘤髓内肿瘤髓内肿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髓外硬膜下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神经源性肿瘤,脊膜瘤硬膜外肿瘤硬膜外肿瘤:转移瘤,淋巴瘤06/04/2004T2T1Gdq 硬膜外出血q 硬膜下出血q 颅内血肿q 蛛网膜下腔出血常位于额颞叶 新鲜血肿表现为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区可伴有低密度水肿占位效应继发于80-90%颅骨骨折脑膜中动脉的剪切伤边界清晰的梭形、凸透镜样高密度影临近脑实质受压移位血肿范围比较局限q 脑膜桥静脉撕裂q 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q CT显示呈新月形高密度影q 占位效应明显q 血肿范围较广,可跨中线*少量出血:少量出血:局部脑沟、脑池呈高密度*多量出血:多量出血:脑沟脑池可见明显的高密度影和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