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感受器感受器中中 枢枢效应器效应器传入神经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反射弧反射弧3交感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减压神经减压神经心血管中枢(一)心血管中枢(一)心血管中枢分布在脊髓至大脑皮层的各级水平,基本中枢在延髓。分布在脊髓至大脑皮层的各级水平,基本中枢在延髓。(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具有紧张性,使心率、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心血管中枢具有紧张性,使心率、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安静时心迷走中枢紧张性高,心交感中枢低,心率慢。安静时心迷走中枢紧张性高,心交感中枢低,心率慢。激动时心迷走中枢紧张性低,心交感中枢高,
2、心率快。激动时心迷走中枢紧张性低,心交感中枢高,心率快。(二)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二)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心脏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大多数血管受交感神经支配,小部分受交,大多数血管受交感神经支配,小部分受交感或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感或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支配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脏的神经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递质:去甲肾上腺素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受体:受体:1 作用:作用: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递质:乙酰胆碱递质:乙酰胆碱 受体:受体:M 作用:作用:3.3.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受体:受体:
3、作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作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 4.4.舒血管神经:舒血管神经:交感舒血管神经交感舒血管神经 受体:受体:M M 分布:骨骼肌、汗腺血管(分布:骨骼肌、汗腺血管(运动时起作用)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受体:受体:M M 分布:脑、唾液腺、外生殖器分布:脑、唾液腺、外生殖器(仅在局部起 作用)9分布:骨骼肌、汗腺血管(运动时起作用)(二)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三、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分布:骨骼肌、汗腺血管(运动时起作用)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血管壁的被动扩张减弱,血压降低。心脏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
4、,大多数血管受交感神经支配,小部分受交感或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A、足够的循环血量由于这些物质都非常容易被破坏,或经循环血液稀释后浓度很低,不再能起作用。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受体:1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心血管中枢具有紧张性,使心率、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A、足够的循环血量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因此,只能在其产生的局部发生调节作用。显调节作用,以保证脑意义调节短时间内的动脉血压变化,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态。(三三)心血管的反射心血管的反射 1.1.颈颈A A窦、主窦、主A A弓压力感受器弓压力感受器血压变化经压力感受器等反射弧活动血压变化经压力感受器等反射弧活动而维持血压于稳态的反射。而维持血压
5、于稳态的反射。10(1)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血管壁的被动扩张血管壁的被动扩张11交感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减压神经减压神经2传入神经12交感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3 中枢中枢13交感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减压神经减压神经4传出神经14血管血管心脏心脏交感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效应器15中枢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效应器效应器心肌心肌血管血管SM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窦神经(舌咽神经)窦神经(舌咽神经)减压神经(迷走神经)减压神经(迷走神经)感受器感受器颈动脉
6、窦颈动脉窦主动脉弓主动脉弓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心心血血管管反反射射血压骤升血压骤升+-16B、心脏前负荷机体大失血时生成增多,对防止血压过度下降而使血压回升起重要作用由于这些物质都非常容易被破坏,或经循环血液稀释后浓度很低,不再能起作用。意义在低氧、窒息、失血、心脏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大多数血管受交感神经支配,小部分受交感或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心供血供氧分布:骨骼肌、汗腺血管(运动时起作用)递质:乙酰胆碱 受体:M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血H+主A体 主AN 缩血管中枢(+)(二)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颈A窦、主A弓压力感受器分布
7、在脊髓至大脑皮层的各级水平,基本中枢在延髓。分布:骨骼肌、汗腺血管(运动时起作用)三、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意义调节短时间内的动脉血压变化,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态。(三)心血管的反射 1.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受体:1分布:脑、唾液腺、外生殖器(仅在局部起 作用)(二)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但其调节功能是反射又称减压反射,但其调节功能是双向的。双向的。意义调节短时间内的动脉血压变化,意义调节短时间内的动脉血压变化,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态。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态。2.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颈动脉体和主
8、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缩血管中枢(缩血管中枢(+)呼吸呼吸 心率心率 血压血压 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心、脑除外)(心、脑除外)18(2 2).颈颈A A体、主体、主A A体化学感受器体化学感受器意义在低氧、窒息、失血、意义在低氧、窒息、失血、A A压过低、酸中毒时压过低、酸中毒时 才对心血管活动起明才对心血管活动起明 显调节作用,以保证脑显调节作用,以保证脑 心供血供氧心供血供氧19二二 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一)全身体液调节(一)全身体液调节1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强心强心去甲肾上腺素升压去甲肾上腺素升压2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机体大失血时生成增多,对防止血压过度机体大失血时生成增多,
9、对防止血压过度下降而使血压回升起重要作用下降而使血压回升起重要作用 20(二)局部性体液调节 组织细胞活动时,释放的某些物质,对微血组织细胞活动时,释放的某些物质,对微血管具有扩张作用。由于这些物质都非常容易管具有扩张作用。由于这些物质都非常容易被破坏,或经循环血液稀释后浓度很低,不被破坏,或经循环血液稀释后浓度很低,不再能起作用。因此,只能在其产生的局部发再能起作用。因此,只能在其产生的局部发生调节作用。具有扩张局部血管的物质主要生调节作用。具有扩张局部血管的物质主要有激肽、组织胺,前列腺素以及组织的代谢有激肽、组织胺,前列腺素以及组织的代谢产物等产物等 三、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三
10、、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分布:脑、唾液腺、外生殖器(仅在局部起 作用)组织细胞活动时,释放的某些物质,对微血管具有扩张作用。B、心脏前负荷分布:骨骼肌、汗腺血管(运动时起作用)分布:骨骼肌、汗腺血管(运动时起作用)呼吸 心率分布:骨骼肌、汗腺血管(运动时起作用)压力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是血管壁的被动扩张减弱,血压降低。安静时心迷走中枢紧张性高,心交感中枢低,心率慢。由于这些物质都非常容易被破坏,或经循环血液稀释后浓度很低,不再能起作用。血压变化经压力感受器等反射弧活动而维持血压于稳态的反射。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呼吸 心率组织细胞活动时,释放的某些物质,对微血管具有扩张作用。(心交感中枢
11、、心迷走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心脏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大多数血管受交感神经支配,小部分受交感或副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受体:1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机体大失血时生成增多,对防止血压过度下降而使血压回升起重要作用血压变化经压力感受器等反射弧活动激动时心迷走中枢紧张性低,心交感中枢高,心率快。(二)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A压过低、酸中毒时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受体:1反射又称减压反射,但其调节功能是而维持血压于稳态的反射。颈A窦、主A弓压力感受器心供血供氧分布:骨骼肌、汗腺血管(运动时起作用)血压变化经压力感受器等反射弧活动(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意义调节短时间内的动脉血压变化,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态。而维持血压于稳态的反射。机体大失血时生成增多,对防止血压过度下降而使血压回升起重要作用A压过低、酸中毒时作用: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减慢,心房肌收缩力 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形成动脉血压的前提条件是 A A、足够的循环血量、足够的循环血量 B B、心脏前负荷、心脏前负荷 C C、心脏收缩做功、心脏收缩做功 D D、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E E、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