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神经系统的功能优选第十一神经系统的功能熟悉内容:神经递质的概念及中枢神经递质的熟悉内容:神经递质的概念及中枢神经递质的种类;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运动单位种类;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运动单位和和环路;屈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脑干对肌环路;屈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紧张的调节;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睡眠的时相;条件反射和两种信号系统;正常睡眠的时相;条件反射和两种信号系统;正常脑电图基本波型及其意义。脑电图基本波型及其意义。了解内容: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突触传递的了解内容: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突触传递的可塑性;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电突触
2、;中枢神可塑性;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电突触;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经递质和受体;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学习与记忆;语言中枢与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学习与记忆;语言中枢与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优势。授课学时:授课学时:1414学时学时 神经系统对机体的意义:神经系统对机体的意义: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对体内各种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对体内各种生理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生理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维持机体的稳态。维持机体的稳态。神经系统内有大量神经元,组成复杂的神经系统内有大量神经元,组成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
3、。从而具有整合脑的高级功能,神经网络系统。从而具有整合脑的高级功能,以实现觉醒与睡眠、学习与记忆以及思维、以实现觉醒与睡眠、学习与记忆以及思维、意识、语言等高级神经活动。意识、语言等高级神经活动。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一、神经元一、神经元(一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分类与功能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分类与功能 1.1.基本结构:胞体、突起。基本结构:胞体、突起。突起又分树突和轴突两种。突起又分树突和轴突两种。树突:是一种形如树枝状的短突起,一个神树突:是一种形如树枝状的短突起,一个神经元可有许多树突,以扩大神经元之间的联经元可有许多树突,以扩大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系。轴突
4、:是一种较长的突起,由胞体的轴丘发轴突:是一种较长的突起,由胞体的轴丘发出,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条轴突。出,一个神经元一般只有一条轴突。神经纤维: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称为神经纤维:轴突和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称为轴索,轴索外包有髓鞘,形成神经纤维。根轴索,轴索外包有髓鞘,形成神经纤维。根据有无髓鞘可分为有髓鞘神经纤维和无髓鞘据有无髓鞘可分为有髓鞘神经纤维和无髓鞘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的髓鞘由其中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的髓鞘由少突胶质细胞形成,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纤少突胶质细胞形成,外周神经系统的神经纤维的髓鞘由施万细胞形成。维的髓鞘由施万细胞形成。2.2.分类:依据胞体上
5、突起的数目和形成,神分类:依据胞体上突起的数目和形成,神经元可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经元可分为: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和无轴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和无轴突神经元。3.3.功能:接受、整合和传导信息。功能:接受、整合和传导信息。(二)神经纤维的分类(二)神经纤维的分类 1.1.根据电生理学的特性分类根据电生理学的特性分类 A A类分为类分为AA、AA、AA、AA四种亚型。四种亚型。B B类类 C C类类 2.2.根据纤维直径分类根据纤维直径的大小根据纤维直径分类根据纤维直径的大小和来源的不同,可将传入纤维分为和来源的不同,可将传入纤维分为 、四类,四类,类纤维又包括类纤维又
6、包括 a a和和b b。一般认为一般认为类纤维相当于类纤维相当于AA纤维;纤维;纤纤维相当于维相当于AA纤维;纤维;纤维相当于纤维相当于AA纤维;纤维;纤维相当于纤维相当于C C类纤维。类纤维。纤维纤维类别类别来来 源源直径直径(mm)(mm)传导传导速度速度(m/s)(m/s)电生电生理学理学分类分类I Ia a肌梭的传入纤维肌梭的传入纤维121222227070120120A AI Ib b腱器官的传入纤维腱器官的传入纤维1212左右左右7070左右左右A AIIII皮肤机械感受器传入纤皮肤机械感受器传入纤维(触维(触-压、振动觉)压、振动觉)5 5121225257070A AIIIII
7、I皮肤痛、温觉,肌肉的皮肤痛、温觉,肌肉的深部压觉传入纤维深部压觉传入纤维2 25 510102525A AIVIV无髓的痛觉、温度、机无髓的痛觉、温度、机械感受器传入纤维械感受器传入纤维0.10.11.31.31 1左右左右C C(三(三)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神经纤维兴奋的传导 神经纤维的功能主要是传导兴奋,兴奋神经纤维的功能主要是传导兴奋,兴奋传导的实质是动作电位沿细胞膜向周围扩布。传导的实质是动作电位沿细胞膜向周围扩布。这种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动作电位,通常称为这种沿神经纤维传导的动作电位,通常称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1.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完整性结构和功能的完整
8、性。完整性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绝缘性绝缘性 双向性但在整体情况下,常表现为单方双向性但在整体情况下,常表现为单方 向的传导。向的传导。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 实验表明:神经纤维对兴奋的传导不容易实验表明:神经纤维对兴奋的传导不容易发生疲劳。用发生疲劳。用5050100Hz100Hz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的电刺激,连续刺激9 912h12h,神经纤维仍然能保持其传导能力,说,神经纤维仍然能保持其传导能力,说明神经纤维具有相对不疲劳的特性。明神经纤维具有相对不疲劳的特性。2.2.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速度 直径较粗、有髓鞘的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快直径较粗、有髓鞘的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快
9、;直径较细、无髓鞘的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慢。直径较细、无髓鞘的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慢。环境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环境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升高,可使传导速可使传导速度加快。度加快。(四)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四)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概念指通过轴浆流动,完成神经元胞体与轴概念指通过轴浆流动,完成神经元胞体与轴突末梢之间的物质运输突末梢之间的物质运输 。分类顺向和逆向运输(双向性的)。分类顺向和逆向运输(双向性的)。功能顺向轴浆运输,将胞体内合成的蛋白质功能顺向轴浆运输,将胞体内合成的蛋白质如神经递质、受体等物质,运输至轴突末梢;如神经递质、受体等物质,运输至轴突末梢;逆向轴浆运输,一方面可将神经末梢摄取的逆向
10、轴浆运输,一方面可将神经末梢摄取的物质如神经生长因子运输至胞体,调节胞体物质如神经生长因子运输至胞体,调节胞体活动,另一方面可能起着反馈控制胞体合成活动,另一方面可能起着反馈控制胞体合成蛋白质的作用。蛋白质的作用。(五五)神经纤维的作用神经纤维的作用:1.1.功能性作用:当神经纤维传导的冲动(功能性作用:当神经纤维传导的冲动(APAP)到达末梢时到达末梢时 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神经末梢释放递质递质经过与递质经过与效应器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便能改变所支配组效应器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便能改变所支配组织或器官的功能活动织或器官的功能活动产生一定的效应,这就产生一定的效应,这就是神经纤维的功能活动;是神经纤维
11、的功能活动;2.2.营养性作用:营养性作用:概念概念:神经纤维对所支配的组织,通过其末梢经神经纤维对所支配的组织,通过其末梢经常性的释放营养性因子,持续影响所支配组织常性的释放营养性因子,持续影响所支配组织的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代谢活动。的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代谢活动。如:切断运动如:切断运动NN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合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合成成、蛋白质分解、蛋白质分解 肌肉逐渐萎缩;将肌肉逐渐萎缩;将N N缝合,经缝合,经N N再生再生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与蛋白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与蛋白质合成质合成,肌肉逐渐恢复。,肌肉逐渐恢复。3.3.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NTNT):):概念:神经纤维所
12、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概念:神经纤维所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产生的对神经元起营养作用的蛋白分子。胞产生的对神经元起营养作用的蛋白分子。分类:神经生长因子家族、其他神经营养因分类:神经生长因子家族、其他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营养活性物质。子和神经营养活性物质。神经营养因子中以神经生长因子家族较为神经营养因子中以神经生长因子家族较为重要。该家族主要有:神经生长因子重要。该家族主要有:神经生长因子(NGF)(NGF)、脑源性神经营养性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性因子(BDNF)(BDNF)、神经营养性因、神经营养性因子子3(NT-3)3(NT-3)等。等。作用机制:作用机制:神经营养性因子神经营养性因子作用于
13、作用于N N末梢的特异受体末梢的特异受体然后被然后被N N末梢摄取末梢摄取经轴浆逆向运输胞体经轴浆逆向运输胞体使胞体合成有关的蛋白质使胞体合成有关的蛋白质从而维持从而维持N N元生长、元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完整性。发育和功能的完整性。降低轴浆粘度,以利突触小泡前移;在一夜睡眠中,可如此反复45次。易化肌紧张的中枢部位除网状易化区外,还有脑干外神经结构,如前庭核、小脑前叶两侧等部位它们共同组成易化系统。(1)根据记忆的储存和回忆方式分类: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抑制系统位于延髓网状结构的腹内侧部分。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此外,也有少数是起抑制性效应,如NE与小肠平滑肌的受体结合时,使其发生
14、舒张。牵涉痛定位明确,且可先于内脏痛出现,又如小肠,副交感神经兴奋时一般加强其运动,如果肠肌本来处于收缩状态,刺激副交感神经可使其舒张。肌紧张过强而运动过少综合征:三、反射中枢兴奋传递的特征:感觉失语症:由听觉语言中枢的损伤所致。单线、辐散、聚合、链锁式、环式位置:位于皮层颞横回和颞上回(41区、42区)。内脏反射如排尿、排便等亦有不同程度恢复,血压亦可逐渐接近正常水平。例如刺激交感神经可导致动物无孕子宫的活动受到抑制,而对有孕子宫则加强其运动。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而在慢波睡眠期间将受试者唤醒,则较少会有梦境。在突触传递中,兴奋只能由突触前神经元传向突触后神经元,而不能反向传递。分类乙酰胆碱
15、、胺类、氨基酸类、神经肽类。二、神经胶质细胞二、神经胶质细胞:它们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对神经元形态、功它们分布于神经元之间,对神经元形态、功能的完整性和维持神经系统微环境的稳定性具能的完整性和维持神经系统微环境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有重要作用。可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1.分类分类: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施万细胞、卫星细胞。施万细胞、卫星细胞。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2.2.基本功能:基本功能:支持、绝缘和屏障作用支持、绝缘和屏障作用 修复和再生作用修复和再生作用 物质代谢和营养性作用物质代
16、谢和营养性作用 维持神经元正常活动维持神经元正常活动参与神经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参与神经递质及生物活性物质的代谢第二节第二节 突触的兴奋传递突触的兴奋传递突触和接头的概念突触和接头的概念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的部位。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的部位。接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连接部位。接头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连接部位。一、经典的突触传递一、经典的突触传递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基本方式 化学性突触定向突触、非定向突触化学性突触定向突触、非定向突触 电突触电突触(一)经典的突触(化学性突触):(一)经典的突触(化学性突触):1.1.结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7、。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呈球形,称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呈球形,称突触小体。突触小体的胞浆内有许多囊泡,称突触小体。突触小体的胞浆内有许多囊泡,称突触小泡,内含高浓度的神经递质。突触小泡,内含高浓度的神经递质。2.2.突触的分类突触的分类:(1 1)根据突触接触部位)根据突触接触部位不同主要可分为不同主要可分为 轴突胞体式突触轴突胞体式突触 轴突树突式突触轴突树突式突触 轴突轴突式突触。轴突轴突式突触。(2 2)根据突触对后神经)根据突触对后神经元效应的不同可分为元效应的不同可分为 兴奋性突触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抑制性突触(二)突触传递的原理(二)突触传
18、递的原理1.1.基本过程基本过程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动作电位传导至神经末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动作电位传导至神经末梢,引起突触前膜去极化,梢,引起突触前膜去极化,去极化使突触前膜上去极化使突触前膜上Ca2+Ca2+通道开放,产生通道开放,产生Ca2+Ca2+内流内流;突触小泡前移,与前膜接触、融合,以出胞突触小泡前移,与前膜接触、融合,以出胞方式将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方式将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递质从间隙扩散到达后膜,作用于后膜的特递质从间隙扩散到达后膜,作用于后膜的特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式通道异性受体或化学门控式通道;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或关闭,引起离子跨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或关闭,引起离子跨膜运
19、动,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既产生膜运动,使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既产生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改变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改变;递质与受体作用后迅速被分解或移除。递质与受体作用后迅速被分解或移除。Ca2+Ca2+的作用的作用降低轴浆粘度,以利突触小泡前移;降低轴浆粘度,以利突触小泡前移;消除突触前膜上的负电荷,便于小泡与前膜消除突触前膜上的负电荷,便于小泡与前膜接触、融合和破裂。接触、融合和破裂。突触前膜上突触前膜上Na+Ca2+Na+Ca2+交换体可以把流入交换体可以把流入到轴浆内的到轴浆内的Ca2+Ca2+重新转运到细胞外,从而恢重新转运到细胞外,从而恢复突触前末梢内复
20、突触前末梢内Ca2+Ca2+浓度。浓度。2.2.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 (1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EPSP):概念: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在突触后膜的局部概念: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在突触后膜的局部去极化,以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提高,去极化,以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提高,称为称为EPSP EPSP。机制:兴奋性突触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兴机制:兴奋性突触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兴奋性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与后奋性递质,经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与后膜上受体结合,提高后膜膜上受体结合,提高后膜对对NaNa、K K,尤其是对,尤其是对NaNa的通
21、透性,由于的通透性,由于NaNa+的内流,的内流,引起后膜去极化。引起后膜去极化。(2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IPSP):概念:这种出现在突触后的超极化电位,概念:这种出现在突触后的超极化电位,能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称为能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称为IPSPIPSP。机制:在抑制性突触中,突触前膜兴奋,机制:在抑制性突触中,突触前膜兴奋,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递质,与后膜上的受体结突触小泡释放抑制性递质,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提高了后膜对合后,提高了后膜对K K+、C1C1-,尤其是,尤其是ClCl-的通的通透性,由于透性,由于C1C1-的内流的内流,使后膜发
22、生超极化。,使后膜发生超极化。3.3.突触后电位的整合突触后电位的整合:在中枢神经内,由单一纤维传入的神经在中枢神经内,由单一纤维传入的神经冲动,由于其释放的递质量很少,只能使突冲动,由于其释放的递质量很少,只能使突触后神经元产生时程短暂、幅值小的触后神经元产生时程短暂、幅值小的EPSPEPSP,不足以使突触后神经元爆发动作电位。如果不足以使突触后神经元爆发动作电位。如果有多条纤维的传入冲动同时到达,或在同一有多条纤维的传入冲动同时到达,或在同一纤维上有多个神经冲动相继传入,都能引起纤维上有多个神经冲动相继传入,都能引起较多递质释放,从而使较多递质释放,从而使EPSPEPSP叠加起来,达阈叠加
23、起来,达阈电位水平而爆发动作电位。神经中枢的抑制电位水平而爆发动作电位。神经中枢的抑制(IPSPIPSP)过程也可产生总和。)过程也可产生总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状态实际上取决于同时突触后神经元的状态实际上取决于同时产生的产生的EPSPEPSP与与IPSPIPSP的总和。的总和。这是一种无特定突触这是一种无特定突触结构的传递。此类传递的结构的传递。此类传递的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有许多前神经元轴突末梢有许多分支。分支上布满许多含分支。分支上布满许多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囊泡的曲有生物活性物质囊泡的曲张体。当神经冲动到达时,张体。当神经冲动到达时,曲张体便释放活性物质,曲张体便释放活性物质,通过细胞周围的液体扩
24、散通过细胞周围的液体扩散到邻近的靶细胞,与其膜到邻近的靶细胞,与其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生理效应。生理效应。(三三)非定向突触传递(非突触性化学传递)非定向突触传递(非突触性化学传递):二、电突触传递二、电突触传递:结构基础:是缝隙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连接。传递过程传递过程:电电-电电(AP(AP以局部电流方以局部电流方式式)。传递特征:双向性,传递特征:双向性,速度快,几乎无潜速度快,几乎无潜伏期。伏期。通道蛋白通道蛋白(四)突触的联系(四)突触的联系 两个化学性突触电或化学性突触与电突两个化学性突触电或化学性突触与电突触还可以组合成串联性突触、交互性突触和触还可以
25、组合成串联性突触、交互性突触和混合性突触等。混合性突触等。概念:神经概念:神经-肌接头肌接头是运动神经末梢与骨是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细胞膜之间形成骼肌细胞膜之间形成的突触结构,又称运的突触结构,又称运动终板。动终板。1.1.神经神经-肌接头的结肌接头的结构:构:包括三个部分:接头包括三个部分:接头前膜、接头间隙、接前膜、接头间隙、接头后膜(终板膜)。头后膜(终板膜)。三、神经三、神经-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此外,也有少数是起抑制性效应,如NE与小肠平滑肌的受体结合时,使其发生舒张。如果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该反射弧的某个部分有损伤。作用范围比较局限,往往在安静时活动较强。支
26、气管扩张,胃肠道活动抑制,肝糖原分解加快,血糖浓度升高,还有瞳孔扩大等反应。(1)根据突触接触部位不同主要可分为复杂的反射后恢复(如对侧伸肌反射等)。内脏反射如排尿、排便等亦有不同程度恢复,血压亦可逐渐接近正常水平。的舞蹈样动作。在人和高等动物,还有第二体感区。神经中枢的抑制(IPSP)过程也可产生总和。概念:通过轴突-轴突式突触活动,使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减少,从而导致突触后膜上的EPSP下降。恢复的快慢与反射弧的复杂程度有关: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与抑制区分类:颈紧张反射和迷路紧张反射。两个化学性突触电或化学性突触与电突触还可以组合成串联性突触、交互性突触和混合性突触等。因而波被认为是中枢
27、神经系统抑制状态的主要波形。坡的频率为0.睡眠的转化过程:(一)反射的类型与条件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根据与结合的配体分类:如以ACh为配体的受体称胆碱能受体,以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为配体的受体称肾上腺素能受体。(一)反射的类型与条件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2.2.神经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突触前膜突触前膜去极化去极化CaCa2+2+内流内流囊泡出胞囊泡出胞释放释放AchAch与终板膜上与终板膜上N N2 2受体结合受体结合NaNa+和和K K+的跨膜移动(的跨膜移动(NaNa+的内流远大于的内流远大于K K+的外的外流)流)终板电位(局部电位)终板电位
28、(局部电位)邻近的肌细胞邻近的肌细胞膜去极化膜去极化阈电位阈电位引起肌细胞兴奋。引起肌细胞兴奋。AChACh与受体结合并引起肌肉一次兴奋收缩与受体结合并引起肌肉一次兴奋收缩后即被迅速清除,否则将影响下次到来的神经后即被迅速清除,否则将影响下次到来的神经冲动的效应。在接头间隙中和接头后膜上分布冲动的效应。在接头间隙中和接头后膜上分布有胆碱酯酶,它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有胆碱酯酶,它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AChACh分解分解为胆碱和乙酸。为胆碱和乙酸。第二节第二节 神经递质和受体神经递质和受体(一)神经递质(一)神经递质 概念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概念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
29、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从而完成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的化学物质。信息传递功能的化学物质。1.1.神经递质的鉴定神经递质的鉴定(1 1)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前)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前体物质及酶系统,能够合成该递质。体物质及酶系统,能够合成该递质。(2 2)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冲动到达时能释)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冲动到达时能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内。放进入突触间隙内。(3 3)递质能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递质能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理作用。生理作用。(4 4)存
30、在能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它失活方)存在能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它失活方式(如重摄取)。式(如重摄取)。(5 5)用受体激动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用受体激动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递质的作用。断递质的作用。2.2.神经调质:神经调质:概念:神经调质是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产概念:神经调质是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产生的、调节信息传递效率的神经活性物质。生的、调节信息传递效率的神经活性物质。神经调质并不直接传递信息,只是调节神经调质并不直接传递信息,只是调节信息的传递,神经调质所发生的作用称为调信息的传递,神经调质所发生的作用称为调制作用。制作用。3.3.递质的共存递质的共存:概念:一个神经元内可存
31、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递概念:一个神经元内可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递质,即递质共存的现象。质,即递质共存的现象。戴尔原则认为,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戴尔原则认为,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质,其全部神经末梢均释放同一种递质。但递质,其全部神经末梢均释放同一种递质。但近来发现,一个神经元内可存在两种或两种以近来发现,一个神经元内可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递质(包括调质),即递质共存的现象。上递质(包括调质),即递质共存的现象。例如,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末梢内含例如,支配唾液腺的副交感神经末梢内含有乙酰胆碱和血管活性肠肽,前者刺激唾液的有乙酰胆碱和血管活性肠肽,前者刺激唾液的分泌,后者舒张血管,增加唾液腺的血液供
32、应。分泌,后者舒张血管,增加唾液腺的血液供应。4.4.递质和调质的分类现已了解得递质和调质已达递质和调质的分类现已了解得递质和调质已达100100多多种,根据化学结构,可将递质分为若干大类。种,根据化学结构,可将递质分为若干大类。分分 类类主要成员主要成员胆碱类胆碱类乙酰胆碱乙酰胆碱胺类胺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5-羟色胺、羟色胺、组胺组胺氨基酸类氨基酸类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谷氨酸、门冬氨酸、甘氨酸、-氨基丁酸氨基丁酸肽类肽类下丘脑调节性多肽、阿片肽、脑肠肽、血管紧张下丘脑调节性多肽、阿片肽、脑肠肽、血管紧张素素IIII、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
33、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肽Y Y等等嘌呤类嘌呤类腺苷、腺苷、ATPATP气体类气体类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一氧化碳脂类脂类前列腺素、神经类固醇前列腺素、神经类固醇(1 1)外周神经递质:)外周神经递质:概念:由传出神经末梢所释放的神经递质。概念:由传出神经末梢所释放的神经递质。分类:主要有乙酰胆碱分类:主要有乙酰胆碱(ACh)(ACh)、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NE)(NE)和肽类递质三类。和肽类递质三类。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概念:凡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概念:凡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能纤维。分布:分布:全部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全部交感和
34、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小部分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小部分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 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的末梢。躯体运动神经纤维的末梢。肾上腺素能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 概念凡末梢释放概念凡末梢释放NENE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分布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末梢分布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末梢(除上除上述交感胆碱能纤维外述交感胆碱能纤维外)均释放均释放NENE肽能纤维肽能纤维 概念凡末梢释放肽类化合物作为递质的神经概念凡
35、末梢释放肽类化合物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肽能纤维。纤维称为肽能纤维。分布胃肠道、心血管、呼吸道、泌尿系统。分布胃肠道、心血管、呼吸道、泌尿系统。特别是胃肠道的肽能神经元,能释放多种肽特别是胃肠道的肽能神经元,能释放多种肽类物质。类物质。(2 2)中枢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称为中枢递质。质,称为中枢递质。中枢神经递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关键中枢神经递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关键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递质比较复杂,种类很多。脑内可作为中枢递质比较复杂,种类很多。脑
36、内可作为中枢神经递质的物质有几十种,大致可归纳四大神经递质的物质有几十种,大致可归纳四大类。类。分类乙酰胆碱、胺类、氨基酸类、神经肽类。分类乙酰胆碱、胺类、氨基酸类、神经肽类。此外近年来还发现,气体分子,如一氧化此外近年来还发现,气体分子,如一氧化氮(氮(NONO)也是一种递质,还有一氧化碳()也是一种递质,还有一氧化碳(COCO)也可能作为脑内的递质。也可能作为脑内的递质。5.5.递质的代谢递质的代谢 概念指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失活、再概念指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失活、再摄取等过程。摄取等过程。PNMTPNMT:苯乙醇胺氮位甲基移位酶:苯乙醇胺氮位甲基移位酶(二)受体:(二)受体:概念
37、: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概念:是指细胞膜或细胞内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如递质、调质、激素等)发生特异性结合质(如递质、调质、激素等)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引发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并引发生物学效应的特殊生物分子。神经递质作为传递神经信息的第一信使,神经递质作为传递神经信息的第一信使,必需选择性地作用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必需选择性地作用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才能发挥作用。的受体才能发挥作用。受体激动剂: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受体激动剂: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产生相应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相应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受体拮抗剂:能与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不产生受体拮抗剂:能与受体发生
38、特异性结合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小部分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汗腺的交感神经和但在正常情况下,脊髓对高级中枢有一定依赖性,即脊髓反射活功是在高级中枢调节下进行的。基本结构:胞体、突起。自主神经的作用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效应器官功能状态的不同,其作用可以改变。将N缝合,经N再生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与蛋白质合成,肌肉逐渐恢复。此外,还接受小脑和基底神经节的调节。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性效应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优选第十一神经系统的功能一、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语言有其特殊的定位结构和联系,若损伤相应的语言中枢,将引起相应的语言
39、活动功能障碍。丘脑内有许多核团,除嗅觉外各种感觉的传导通路都要在此更换神经元,然后向大脑皮层投射。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分散在运动神经元之间,其兴奋性较高,常以较高频率持续放电。其中对侧伸肌反射、牵张反射、节间反射属于姿势反射。神经递质作为传递神经信息的第一信使,必需选择性地作用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才能发挥作用。皮层脑干束皮层发出经内囊下行到达脑神经运动核的传导束,易化系统延髓网状结构背外侧部分、脑桥的背盖;基底神经节在运动调节中有何作用?(三)内脏感觉区内脏感觉代表区比较分散,可能位于第一体感区内的躯干及下肢部位和第二体感区、运动辅助区及边缘叶等部位。受体的分类:受体的分类:根据与结合的
40、配体分类:如以根据与结合的配体分类:如以AChACh为配体的为配体的受体称胆碱能受体,以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受体称胆碱能受体,以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为配体的受体称肾上腺素能受体。素为配体的受体称肾上腺素能受体。根据存在的部位分类根据存在的部位分类:突触后受体、突触前突触后受体、突触前受体。受体。受体的调节: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以及与配受体的调节: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数量以及与配体结合的亲和力可随递质分泌发生变化。当递体结合的亲和力可随递质分泌发生变化。当递质分泌不足时,受体的数量将逐渐增加,亲和质分泌不足时,受体的数量将逐渐增加,亲和力也将逐渐升高,称为受体的上调。当递质分力也将逐渐升高,称为受
41、体的上调。当递质分泌过多时,受体的数量将逐渐减少,亲和力也泌过多时,受体的数量将逐渐减少,亲和力也将逐渐降低,称为受体的下调。将逐渐降低,称为受体的下调。1.1.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 概念凡能与乙酰胆碱结合并产生相应生理效概念凡能与乙酰胆碱结合并产生相应生理效应的受体。应的受体。分类毒蕈碱受体(分类毒蕈碱受体(M M受体)和烟碱受体(受体)和烟碱受体(N N受受体)。体)。(1 1)M M受体(毒蕈碱受体)受体(毒蕈碱受体):这类受体除能与这类受体除能与AChACh结合外,还能与毒蕈结合外,还能与毒蕈碱结合,产生相似的效应碱结合,产生相似的效应,故又称毒蕈碱受体,故又称毒蕈碱受体,简称简称M
42、M受体。受体。分布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分布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以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汗腺胞膜上,以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汗腺和骨酪肌的血管壁上。和骨酪肌的血管壁上。效应当效应当AChACh与与M M受体结合,便可产生一系列自受体结合,便可产生一系列自主神经节后胆碱能纤维兴奋的效应,包括心主神经节后胆碱能纤维兴奋的效应,包括心脏活动抑制、支气管平滑肌和胃肠平滑肌收脏活动抑制、支气管平滑肌和胃肠平滑肌收缩、膀胱逼尿肌和瞳孔括约肌收缩,以及消缩、膀胱逼尿肌和瞳孔括约肌收缩,以及消化腺分泌增加等。化腺分泌增加等。ACh ACh与与M M型受体结合所产生的这种效
43、应称型受体结合所产生的这种效应称为毒蕈碱样作用为毒蕈碱样作用(M(M样作用样作用)。阻断剂阿托品是阻断剂阿托品是M M型受体阻断剂,能阻断型受体阻断剂,能阻断AChACh的的M M样效应,是临床上常用的胃肠解痉和扩样效应,是临床上常用的胃肠解痉和扩瞳药物。瞳药物。(2 2)N N受体(烟碱受体)受体(烟碱受体):这类受体除能与这类受体除能与AChACh结合外,还能与烟碱结合外,还能与烟碱相结合,故称烟碱受体,称相结合,故称烟碱受体,称N N受体。受体。分类:分类:N N受体又分为受体又分为N N1 1受体和受体和N N2 2受体。受体。分布与效应:分布与效应:N N1 1受体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
44、和自主神经节受体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节的突触后膜上,的突触后膜上,AChACh与之结合时可引起节后神与之结合时可引起节后神经元兴奋。经元兴奋。N N2 2受体分布在神经受体分布在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AChACh与之结合时可使骨骼肌兴奋。与之结合时可使骨骼肌兴奋。AChACh与与N N型受体结合所产生的效应称为烟碱样作型受体结合所产生的效应称为烟碱样作用用(N(N样作用样作用)。阻断剂阻断剂六烃季铵主要阻断神经元型六烃季铵主要阻断神经元型N1N1受体的作用;受体的作用;十烃季铵主要阻断肌肉型十烃季铵主要阻断肌肉型N2N2受体的作用;受体的作用;氯筒箭毒碱能同时阻
45、断氯筒箭毒碱能同时阻断N1N1受体和受体和N2N2受体的功能。受体的功能。2.2.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概念凡能与儿茶酚胺类物质结合并产生相应生概念凡能与儿茶酚胺类物质结合并产生相应生理效应的受体。理效应的受体。分类分类和和两种。两种。分布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细胞分布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细胞 膜上。膜上。(1 1)受体受体效应儿茶酚胺与效应儿茶酚胺与受体结合,产生的平滑肌效受体结合,产生的平滑肌效应主要是兴奋,包括血管的收缩、子宫收缩应主要是兴奋,包括血管的收缩、子宫收缩等。此外,也有少数是起抑制性效应,如等。此外,也有少数是起抑制性效应,如NENE与小肠平滑肌的与小
46、肠平滑肌的受体结合时,使其发生舒受体结合时,使其发生舒张。张。阻断剂酚妥拉明。阻断剂酚妥拉明。(2 2)型受体型受体 分类分类11和和22受体。受体。分布及效应分布及效应11受体受体:主要分布在心肌组织,其效应是兴奋主要分布在心肌组织,其效应是兴奋的,肾脏组织中也有的,肾脏组织中也有11受体,起到传导兴受体,起到传导兴奋的作用,促进肾素分泌的作用。奋的作用,促进肾素分泌的作用。22受体受体:主要分布在平滑肌,其效应是抑制性主要分布在平滑肌,其效应是抑制性的,包括支气管、胃肠道、子宫以及血管的,包括支气管、胃肠道、子宫以及血管(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等)等平滑肌的舒(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等)等平滑
47、肌的舒张。张。阻断剂阻断剂 阿替洛尔阿替洛尔:1:1受体阻断剂受体阻断剂 纳多洛尔纳多洛尔:2:2受体阻断剂受体阻断剂 普萘洛尔普萘洛尔:受体阻断剂,同时具有阻受体阻断剂,同时具有阻断断11和和22受体的作用。受体的作用。3.3.突触前受体突触前受体:分布在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称突触前受分布在突触前膜上的受体称突触前受体体,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突触前神经末梢递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突触前神经末梢递质的释放量,而不是参与跨膜信息转导,质的释放量,而不是参与跨膜信息转导,不涉及突触后效应细胞对递质的反应性。不涉及突触后效应细胞对递质的反应性。4.4.中枢内递质的受体中枢内递质的受体:中枢神经递质很多,其相应
48、的受体也中枢神经递质很多,其相应的受体也十分多。除胆碱能十分多。除胆碱能M M型与型与N N型受体以及肾上型受体以及肾上腺素能腺素能型和型和型受体外型受体外,还有多巴胺受还有多巴胺受体体,5,5羟色氨受体,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羟色氨受体,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和阿片受体等。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和阿片受体等。上述各种受体也有相应的阻断剂。上述各种受体也有相应的阻断剂。中枢内受体系统的分布与效应十分复中枢内受体系统的分布与效应十分复杂,许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杂,许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第三节第三节 神经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一、反射中枢一、反射中枢 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
49、特定生理功能的概念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神经元群。反射中枢是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反射活动中反射中枢是反射弧的中枢部分,是反射活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它通过传入神经随时接受来自内、最关键的环节,它通过传入神经随时接受来自内、外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并经过对各方面传入信息进外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并经过对各方面传入信息进行整合处理,再通过传出神经向效应器发出传出冲行整合处理,再通过传出神经向效应器发出传出冲动,使效应器发生应答活动,以适应来自内外环境动,使效应器发生应答活动,以适应来自内外环境的刺激。的刺激。分布:脊髓水平、皮层下水平(延髓、脑桥、分布:脊髓水平、皮层下水平(延髓、脑桥
50、、中脑、丘脑、下丘脑、基底神经节)、大脑皮中脑、丘脑、下丘脑、基底神经节)、大脑皮层水平。层水平。分类:单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分类:单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二、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神经系统由数以千亿、种类繁多的中枢神经系统由数以千亿、种类繁多的神经元所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突触性接触,神经元所组成。它们之间通过突触性接触,构成非常复杂而多样的联系方式。构成非常复杂而多样的联系方式。1.1.单线式联系:指一个突触前神经元只和一单线式联系:指一个突触前神经元只和一个突触后神经元进行联系。个突触后神经元进行联系。意义:使信息传递保持精确。意义:使信息传递保持精确。2.2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