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腺瘤、腺癌为结肠、直肠和肛门最常见的肿瘤。但此区域也存在许多其它肿瘤和瘤样病变。治疗方式完全不同,尤为有时需牵扯到保肛与否,在临床上首要是区分良性、恶性。因为对于较罕见的大肠、直肠、肛门恶性肿瘤,每位医生或医院能够经历的病例不多,无法对不同的治疗方案做客观的比较,导致治疗方式众说纷纭、无共识。注重病理学检查,对正确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上皮来源上皮来源 类癌 神经内分泌癌 Bowen病 肛周Paget病 基底细胞癌 泄殖腔原癌 恶性黑色素瘤 腺鳞癌(腺棘癌)干细胞癌 淋巴组织来源淋巴组织来源 淋巴组织增生(良性淋巴瘤)淋巴组织息肉 恶性淋巴瘤 髓外浆细胞瘤 间叶肿瘤间叶肿瘤 纤维组织来源 纤维
2、瘤 炎性纤维性息肉 纤维肉瘤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平滑肌来源 平滑肌瘤 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 脂肪组织来源 脂肪瘤 脂肪肉瘤 神经来源肿瘤 神经纤维瘤 神经鞘瘤(神经膜细胞瘤 又称“施万细胞”Schwannoma)个别男性前列腺癌雌激素治疗后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报告。局限在直肠淋巴瘤 手术切除而后放疗同性恋者,疑似AIDS者应高度怀疑警惕此病存在。治疗 手术切除为最佳方案。本病侵袭性高,转移率高,骨髓常受累,预后非常差。活检可确诊。随着随访时间延长,经常发现局部浆细胞瘤常发展为弥漫性多发骨髓瘤。放射学检查 孤立肿瘤与癌相似。Testart对直肠的异位性胃黏膜28 例进行分析:纤维结肠镜电切:
3、有症状和带蒂的。是良性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的病变。通过血管造影或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可定有无出血。大的血管瘤可引起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出血。大肠、直肠近端的异位胃黏膜:组织学检查 早期病变见钡结晶位于黏膜下-钡结晶中出现吞噬细胞。无症状 32%好发低位直肠,黏膜下白色或黄色的斑块。直肠受累取决于溃疡形成与否。结果:手术(Contreary 统计)5年生存率 50%。三级:主动脉旁淋巴结受累,直接扩展到临近内脏器官。神经节瘤 颗粒细胞瘤 血管病变 血管瘤 淋巴管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 恶性血管肿瘤(血管肉瘤)Kaposi肉瘤 异位和错构瘤异位和错构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 错构瘤 皮样囊肿和畸胎瘤 深在性囊
4、性结肠炎(肠源性囊肿)异位组织 外源性、外来性和其他外源性、外来性和其他 转移性肿瘤 钡肉芽肿一些发炎疾病如肠结核、放腺菌感染也产生如肿瘤样病灶。胃肠道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占全部类癌的67%,直肠类癌占37。%。黑人和亚洲人发病率最高。也可发生在支气管、卵巢、肾脏。临床过程相对良性,进展缓慢。胃肠道类癌:发病率顺序阑尾-小肠-胃-直肠。小肠远端 80%以上 结肠 2.5%阑尾:阑尾顶 67%阑尾体部 21%阑尾基底部 7%右下腹疼痛、类似阑尾炎症状、体征;病理确诊。治疗有争议:老年人或高危者,单纯阑尾切除即可。年青、病变范围大、系膜有侵犯者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为宜。阑尾类癌:常无转移,5年生
5、存率国外报道为99%。小肠类癌 小肠类癌:瘤体直径0.53.5cm 常无症状。消瘦、贫血、便潜血()占50%,间歇腹痛、黑便占25%。可有右侧腹部肿块,病史长有体重下降、腹泻。唯一常见的是小肠梗阻。诊断明确时,转移率为33%64%。钡灌肠对无症状者是一种有益的诊断。但是,隐匿转移率可达93%。根治性治疗很困难,因确诊时已属晚期。肠系膜根部受累时手术可造成短肠综合徵。小肠类癌恶性倾向相对较高,局部淋巴转移率20%到45%,切除范围宜广。但是亦应尽量切除明显受累的淋巴结、肝脏表浅的转移灶和胆囊。胃和小肠类癌切除术的预后也较好。结肠类癌:临床少见、近年发病率增加。生物学行为与大肠癌不同。男:女为3:
6、1 无症状 32%因其他疾病引起症状发现 21%结肠类癌与腺癌症状难与区别 5年生存率与腺癌相似 治疗 手术切除结肠类癌 Ballantyne报告结肠类癌发病位置:盲肠 48%升结肠 16%横结肠 6%降结肠 11%乙状结肠 13%直肠类癌 直肠类癌:病灶较小、边界清、带黄色、直径1-3cm或以下的黏膜下结节。直肠类癌治疗 小于10mm类癌。研究证明:为黏膜下生长形式、未侵及肌层,电切或局切无复发转移,微创治疗安全。最好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结扎法(ESMR-L)和内镜下微型外科(TEM)完整切除肿瘤,应保证切缘无癌组织残留,预防复发。也可经肛、经腹局切;切除距肿瘤5mm以上足够。肿瘤直径1020
7、mm浸肌层而无淋巴及远处转移者,应行扩大局切、腹腔镜切除。肿瘤直径20mm以上;浸到深肌层有淋巴转移;反复多次局切或伴有其他肠道恶性肿瘤应选根治术。肝转移者,可切除者尽可能手术切除。毛细血管瘤 占6%,分布全胃肠道。其他为腹痛、肿块、穿孔、梗阻、出血等。纤维瘤为平滑肌瘤的十分之一。Testart对直肠的异位性胃黏膜28 例进行分析:治疗 局部切除或肠段切除术。儿童常见急性阑尾炎相似表现 阑尾切除术年青、病变范围大、系膜有侵犯者应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为宜。肠道病变源于黏膜下或肌层,增大侵及黏膜可出现溃疡或出血,肠套叠,肠梗阻。肿块可突入肠腔内,可向肠外生长,可表现为哑铃形肿物。好发低位直肠,黏膜下白
8、色或黄色的斑块。异位性的胃或胰腺黏膜出现在消化道其他位置:放射学检查 孤立肿瘤与癌相似。因为对于较罕见的大肠、直肠、肛门恶性肿瘤,每位医生或医院能够经历的病例不多,无法对不同的治疗方案做客观的比较,导致治疗方式众说纷纭、无共识。平滑肌肉瘤大的血管瘤可引起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出血。有完整被膜,切面呈鱼肉样。脂肪肉瘤2-A 预后很好大肠、直肠近端的异位胃黏膜:可用不同组织学染色对真正的纤维瘤与其它梭型细胞肿瘤加以区别。研究证明:为黏膜下生长形式、未侵及肌层,电切或局切无复发转移,微创治疗安全。类癌诊断较困难,罕见又缺乏特殊征象,临床常误诊为阑尾炎,局限性结肠炎,肠癌或肉瘤,胃息肉等。而当出现类
9、癌综合征时,诊断则较容易。依据以下表现,常提示类癌综合征存在。皮肤潮红、腹泻、腹痛、喘息、糙皮、右心脏瓣膜病变和肝肿大等。血中血清素含量增高 (正常质0.10.3微克)尿中5-羟吲哚乙酸(5-HTAA)排出增高(正常24小时尿中排除量不超过9mg)大于30mg/d 时有重要临床意义。大于50mg/d 时基本可定性诊断。以上表现有助于类癌的诊断。再进一步做肿瘤定位检查。避免假阳性:查尿5-羟吲哚前48小时禁用噻嗪类,杏仁酸衍生物,利血平或梨,香蕉,菠萝,番茄,核桃,茄子等。以神经内分泌分化为主的一种恶性上皮肿瘤。与类癌不同之处是未分化和低分化。许多初诊为“类癌”,经免疫组化染色更改诊断为“神经内
10、分泌癌”,但必须与淋巴瘤区别。本病侵袭性高,转移率高,骨髓常受累,预后非常差。化疗有一定疗效。原发鳞状细胞癌极为罕见。3.3/万 均分布在全结肠。多种理论:上皮化生 胚胎残留 腺瘤、腺癌的鳞状化生 毒物引起上皮损伤、细胞间变 肿瘤或转移病变,分化差腺癌变性 鳞状成分为主的腺棘癌 症状 同腺癌;出血、排便习惯改变。结肠镜检常同时见到良性或恶性肿瘤。组织学 黏膜及癌的鳞状化生 治疗 无转移时同腺癌 为一种对化疗敏感的肿瘤Testart对直肠的异位性胃黏膜28 例进行分析:X线特征 小的、均匀一致的、局限性或广泛的息肉状,息肉的中心部有钡的斑点。CT检查 应对于恶变倾向者原发结肠的浆细胞瘤极罕见。弥
11、漫、膨胀型的肿瘤 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常累及2030 cm长的肠管。Yanai-Inbar报告17例大肠颗粒细胞瘤,主要位于近端结肠。预防 钡灌肠操作小心,防止钡肉芽肿。已有不少报,切除后出现瘘管并发症。淋巴管瘤 胃肠道淋巴管瘤非常罕见,而结肠是最少受累部位。小肠类癌恶性倾向相对较高,局部淋巴转移率20%到45%,切除范围宜广。区域淋巴结受累 5年生存率 12%。典型者发生在末端回肠、直肠等淋巴滤泡聚集的部位。胃肠道局限性淀粉样瘤相当少见。26岁以上 1例放疗 不敏感。低千伏水灌肠技术:依据脂肪放射透射性。个别发生溃疡出现出血。症状 排便困难疼痛出血以神经内分泌分化为主的一种恶性上皮肿瘤。个别
12、发生溃疡出现出血。结果:手术(Contreary 统计)5年生存率 50%。阑尾:阑尾顶 67%3 预后差位于肛管 明显疼痛。回肠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克罗恩病一样可导致局部炎症和狭窄。血中血清素含量增高 (正常质0.位于肛管 明显疼痛。腹平片 可有助于诊断。Willis命名法:血管瘤性错构瘤2、局部切除。局限在直肠淋巴瘤 手术切除而后放疗血中血清素含量增高 (正常质0.早期:下坠,直肠胀满,直肠刺激征,下背部疼。是良性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的病变。随着随访时间延长,经常发现局部浆细胞瘤常发展为弥漫性多发骨髓瘤。婴儿或26岁以下诊断 27例占全部类癌的67%,直肠类癌占37。Kaposi肉瘤直肠受累取
13、决于溃疡形成与否。组织发生不明,少见肿瘤。淋巴组织息肉病(成人)应与多发性息肉病区别。目前已有腹腔镜切除结肠脂肪瘤的报告。具有腺体及鳞状特征的混合性肿瘤,临床进展快,比腺癌预后更差。临床均为34期表现,中位生长期仅为23个月。淋巴组织增生、良性淋巴瘤和淋巴组织息肉 是良性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的病变。典型者发生在末端回肠、直肠等淋巴滤泡聚集的部位。病因尚不明,目前有两种学说:一为遗传倾向。一提出炎症反应。可见于任何年龄,20-40岁常见。儿童高发于1-3岁之间。男孩:女孩 2:1 X线特征 小的、均匀一致的、局限性或广泛的息肉状,息肉的中心部有钡的斑点。内镜活检可确诊,见到小而质硬的无蒂结节,偶可
14、见大的并有蒂的结节。病理切片;可见分化好的伴有淋巴滤泡的淋巴组织 同时可见到伴有界限清楚的生发中心滤泡结构。症状 位于直肠 无症状。位于肛管 明显疼痛。位于结肠 出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儿童多见肠套叠。慢性病变 贫血、体重减轻。治疗 手术:单发性或分散的病变 局部切除儿童常见急性阑尾炎相似表现 阑尾切除术 慢性症状和广泛末端回肠受累 回盲部切除术 淋巴组织息肉病(成人)应与多发性息肉病区别。采取结肠切除术。放疗 对良性淋巴组织息肉-可接受放射治疗,(Symmers)。病变可对放疗有良好的反应,(Cosens)。全身性病变 病理切片见到:边界不清、结构 不规则、不伴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恶性淋
15、巴瘤需要鉴别的是肠道白血病。肠道的白血病侵润:病变为节段性分布。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溜 占胃肠道恶性病变 14%占结肠恶性肿瘤 0.5%占直肠恶性肿瘤 0.1%主要在盲肠、直肠。亦有大肠、小肠、胃同时发现。男:女为1:1.28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数确诊在50岁以上。肛管直肠纤维瘤亦少见:有包膜,质韧,轻度活动,卵圆形,很少有溃疡。区域淋巴结受累 5年生存率 12%。常位于直肠前壁,孤立性溃疡。个别男性前列腺癌雌激素治疗后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报告。系统性淋巴瘤 联合化疗继发性淀粉样变中-胃肠道受累者 50%。单发性或分散的病变 局部切除继发性淀粉样变:共同存在其它部位的病变。大的血管瘤可引起
16、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出血。定性可用免疫氧化物酶染色经腹会阴切除结肠肛门吻合术。局部复发、肝、肺转移最常见。如脂肪瘤、肌瘤、结节性淋巴组织增生及炎性病变。可见黏膜下间质纤维组织增多及嗜酸粒细胞浸润。结肠类癌:临床少见、近年发病率增加。有完整被膜,切面呈鱼肉样。腺瘤、腺癌为结肠、直肠和肛门最常见的肿瘤。随着随访时间延长,经常发现局部浆细胞瘤常发展为弥漫性多发骨髓瘤。本病侵袭性高,转移率高,骨髓常受累,预后非常差。是良性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的病变。发病率顺序阑尾-小肠-胃-直肠。三级:主动脉旁淋巴结受累,直接扩展到临近内脏器官。症状和体征 腹部绞痛部位常常就是肿瘤区域。体重下降,排便习惯改变、腹泻
17、、乏力、恶心、呕吐、厌食、发热、出血。直肠受累取决于溃疡形成与否。早期:下坠,直肠胀满,直肠刺激征,下背部疼。黏膜溃疡:出血、黏液分泌物。晚期:疼痛甚剧烈。同性恋者,疑似AIDS者应高度怀疑警惕此病存在。梗阻少见。内镜:直肠镜可见到病变呈息肉状肿物,弥漫性直肠炎,黏膜下结节或癌。单视外表不能做出明确诊断。结肠镜下见到类似克罗恩病、粒细胞肉瘤和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表现。X线:结肠弥漫性淋巴瘤必须与家族性息肉病、假性息肉样的溃疡、肉芽肿性结肠炎、结节性淋巴组织增生、血吸虫等鉴别。X线检查时见到一个巨大结肠外成分,管腔同心性扩张,末端回肠以回盲瓣的息肉样充盈缺损,即提示淋巴瘤高度可能性的表现。可与癌鉴
18、别。病理:大体肉眼;类似癌的息肉状或溃疡性肿块,可扩展一大段结肠,伴有息肉样赘生物,肠壁橡胶样增厚类似脑沟回,可见表浅溃疡和坏死,而深溃疡和穿孔少见。鉴别:非溃疡性直肠黏膜下肿瘤需要鉴别的疾病;如脂肪瘤、肌瘤、结节性淋巴组织增生及炎性病变。活检可确诊。恶性淋巴瘤有以下组织学类型: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淋巴肉瘤,网织细胞肉瘤,巨滤泡性淋巴瘤,霍奇金病。病变累及范围分类:一级:局限于肠壁。二级:肠道原发肿瘤引流区域内的淋巴结受累。三级:主动脉旁淋巴结受累,直接扩展到临近内脏器官。预后与细胞类型无关系而与分期有关。治疗:手术时应注意探察区域淋巴结,约有50%以上有区域淋巴结受累。局限在直肠淋巴瘤 手术切
19、除而后放疗 已不能切除者 放疗有益 系统性淋巴瘤 联合化疗 结果:手术(Contreary 统计)5年生存率 50%。肿瘤局限于肠道或累及局部淋巴结 5年生存率 50%。区域淋巴结受累 5年生存率 12%。手术加放疗 83%。手术不加放疗 16%。原发浆细胞瘤指的是局部浆细胞瘤。常见鼻咽部。分五种类型:多发性骨髓瘤 孤立性骨髓瘤 髓外浆细胞瘤(伴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白血病 原发性浆细胞瘤 原发结肠的浆细胞瘤极罕见。随着随访时间延长,经常发现局部浆细胞瘤常发展为弥漫性多发骨髓瘤。可以看出,如诊断了髓外浆细胞瘤即应行骨髓检查。结直肠原发性或继发性浆细胞瘤 男:女=3:2 症状:腹痛、出血、厌食、恶
20、心、呕吐、体重下降。肿瘤可单发或多发。诊断:确诊依据组织学检查 定性可用免疫氧化物酶染色 纤维组织来源纤维组织来源纤维瘤纤维瘤 结肠罕见 属于不常见的良性梭形细胞病,包括平滑肌瘤。纤维瘤为平滑肌瘤的十分之一。临床常用名称:纤维瘤、平滑肌瘤、纤维肌瘤。可用不同组织学染色对真正的纤维瘤与其它梭型细胞肿瘤加以区别。结肠纤维瘤少见:表现为腹痛、腹胀。肛管直肠纤维瘤亦少见:有包膜,质韧,轻度活动,卵圆形,很少有溃疡。常位于肠壁内,单发或形成息肉样扩张到肠腔,生长慢。应仔细镜检观察。临床:里急后重、下坠感。个别发生溃疡出现出血。病理确诊。治疗:结、直肠、肛管纤维瘤最佳治疗为手术切除。少见,发生在胃肠黏膜下
21、局灶病变。可见黏膜下间质纤维组织增多及嗜酸粒细胞浸润。临床表现:直肠出血、里急后重、排便习惯改变、腹泻、肠套叠、肠梗阻。钡灌肠 类似癌表现需鉴别。治疗 首选内镜电切。非内镜适应症及内镜电切不成功则需肠段切除或开窗切除。淋巴组织增生、良性淋巴瘤和淋巴组织息肉疑有恶变:溃疡、出血、直肠外固定时,应根治性手术。直肠类癌:病灶较小、边界清、带黄色、直径1-3cm或以下的黏膜下结节。再进一步做肿瘤定位检查。B.位于肛管 明显疼痛。直肠检查 发现肠外肿块。以神经内分泌分化为主的一种恶性上皮肿瘤。Weiberg 和 Feldman报告:60000例 占0.经尾骨切除-第二选择。治疗 主要为局部切除或肠段切除
22、术。个别男性前列腺癌雌激素治疗后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报告。可用不同组织学染色对真正的纤维瘤与其它梭型细胞肿瘤加以区别。原发性浆细胞瘤其他为腹痛、肿块、穿孔、梗阻、出血等。局部切除;个别男性前列腺癌雌激素治疗后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报告。恶性淋巴瘤有以下组织学类型: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淋巴肉瘤,网织细胞肉瘤,巨滤泡性淋巴瘤,霍奇金病。可见黏膜下间质纤维组织增多及嗜酸粒细胞浸润。回肠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克罗恩病一样可导致局部炎症和狭窄。内镜:诊断不困难,但电切应谨慎,特别注意避免难以控制的电切后出血。最罕见的胃肠道肉瘤 多发于齿线10cm以内的直肠。大部分有肛瘘切除史。发病在切口部位。症状 排便困难
23、疼痛出血 镜检 显示肿块呈腺癌表现 病理可确诊 治疗 同腺癌,根治性切除。放化 疗无效。为纤维肉瘤的极罕见的变异形成。平滑肌瘤平滑肌瘤:结肠良性少见 见于任何年龄,恶变随年龄增加。分类 结肠内型:有蒂或无蒂。结肠外型:从肠腔向外生长,位腹腔内。哑铃型:同时向肠腔内外生长,可达很大体积。缩窄型:肿瘤环绕肠壁生长。部位 乙状结肠、横结肠常见。盲肠极少见。表现 可无症状。偶见肿块。其他为腹痛、肿块、穿孔、梗阻、出血等。有完整被膜,切面呈鱼肉样。放射学特征 肌层内,黏膜下,浆膜下或哑铃状变化。治疗 完整切除肿瘤可治愈,(肿瘤位腹膜外或位直肠者除外)。报告病例较少,男性占三分之一 较小 无症状,指诊发现
24、。透热圈套器切除或经肛门手术切除。较大 排便障碍,胀满感,便意感。肿瘤切除术。位直肠外最好采用直肠外切除术。疑有恶变:溃疡、出血、直肠外固定时,应根治性手术。结肠结肠 结肠非常罕见 无年龄倾向 为隐匿侵袭性病变,长期无症状。临床症状 疼痛、柏油便、贫血或梗阻。X线检查 与结肠癌相似。肿块可突入肠腔内,可向肠外生长,可表现为哑铃形肿物。超生检查 表现为有中心空腔的厚的回声边缘。结肠镜活检 可确诊。平滑肌肉瘤为低度恶性。手术后有残瘤或转移仍存活多年。有肝转移。极少有肺转移或区域淋巴结转移。Astarjian分期:1期 局限在肠壁,无侵犯、无溃疡。A.黏膜下肿瘤 B.浆膜下肿瘤 2期 超出肠壁外。A
25、.肠腔内溃疡形成。B.浸润到附近结肠外组织。3期 肿瘤伴有远处转移。预后 1-A 1-B 预后很好 2-A 预后很好 2-B 预后不良 3 预后差 直肠平滑肌肉瘤直肠平滑肌肉瘤发病为结肠的两倍;来自直肠壁平滑肌,多见直肠下1/3;男性多于女性。直肠可触及肿块,为结节状或伴有中心溃疡的隆起。由于有扩展到肛周组织的特征,使手术切除非常困难。局部复发较常见。除分化太差者外,常无区域淋巴结转移。预后 虽为低恶性,预后非常差,存活率为20%。局部复发、肝、肺转移最常见。手术 按标准的癌切除术式。放疗 不敏感。化疗 提倡用:长春新碱,环磷酰胺、防线菌素D、阿霉素。常见儿童。直肠周区域少见。分四种类型 多形
26、性型 腺泡状型 胚胎性型 葡萄状型 病理有与其它间叶性病变混淆,脂肪瘤脂肪瘤 结肠第二常见良性肿瘤(位腺瘤性息肉后),但仍是相对罕见的。Weiberg 和 Feldman报告:60000例 占0.2%。Haller 和 Roberts 报告:3400例 占0.3%。结肠脂肪瘤分化好 90%位于黏膜下 10%位于浆膜下 无恶性变报告 高发5070岁,男女发病相同。常见部位 盲肠、升结肠、乙状结肠。多发性脂肪瘤好发右半结肠。钡灌肠可将脂肪瘤与其它肿瘤鉴别。低千伏水灌肠技术:依据脂肪放射透射性。荧光镜检:见挤压征。结肠镜检:脂肪瘤特征 垫子征(cushion sign,活检钳压迫确定脂肪瘤)。帐篷征
27、(tenting sign,活检钳抬高覆盖的黏膜)。裸露脂肪征(naked fat sign,随活检脂肪外突)。治疗 结肠脂肪瘤无溃疡时无需治疗。纤维结肠镜电切:有症状和带蒂的。局部或开窗切除术:有症状者。目前已有腹腔镜切除结肠脂肪瘤的报告。相当罕见。指诊:柔软、光滑分叶肿物。直肠镜:见到整个黏膜为黄色外观的肿物。手术:切开剜出术。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神经节瘤病:肠道病变源于黏膜下或肌层,增大侵及黏膜可出现溃疡或出血,肠套叠,肠梗阻。治疗 主要为局部切除或肠段切除术。肉瘤变是常见的、公认的并发症。神经外胚层肿瘤,结肠极少见。由神经纤维、神经鞘成分、神经节细胞三部分组成。放射学检查 孤立肿瘤与
28、癌相似。治疗 局部切除或肠段切除术。组织发生不明,少见肿瘤。Corman将此种归类为神经来源的肿瘤。发病部位 舌 33%。皮肤及皮下软组织 10%。骨骼肌 5%。口腔及鼻咽部 50%。胃肠道罕见 Yanai-Inbar报告17例大肠颗粒细胞瘤,主要位于近端结肠。直肠报告仅两例。结肠表现 黄白色的黏膜下结节,直径小于2cm 多为偶然发现 可有腹痛、出血 恶变有,但少见。治疗 1、纤维结肠镜下切除。2、局部切除。血管瘤 结肠最罕见的肿瘤之一。一般认为是先天性的,目前仍有争论。毛细血管瘤毛细血管瘤 占6%,分布全胃肠道。常有包膜。50%有黏膜溃疡。海绵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 大的壁薄的血管组成,占1/
29、3。特征是有多数的分散的直径小于1cm的肿瘤。常被忽视。单一息肉型海绵状血管瘤单一息肉型海绵状血管瘤 占10%,可导致梗阻和出血。弥漫、膨胀型的肿瘤弥漫、膨胀型的肿瘤 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常累及2030 cm长的肠管。偶多发。年青病人引起严重症状的弥漫性血管瘤 占20%。静脉血管瘤静脉血管瘤 常与海绵状血管瘤相混淆。常见血栓形成及钙化。大的血管瘤可引起梗阻(肠扭转、肠套叠),出血。症状 结肠血管瘤最常见的是出血;占60%-90%。特别是出血呈阶段性,缓慢及持续性黑便,贫血,疲劳,乏力。诊断 剖腹探查确诊是困难的。注意阳性家族史。钡灌肠:充盈缺损,可见静脉石。CT:显示一些特征性表现;增厚的肠系
30、膜会有大的空泡和受累的肠管透壁性增厚。选择血管造影:可显示血管畸形,特别是后期的血管病变。内镜:诊断不困难,但电切应谨慎,特别注意避免难以控制的电切后出血。治疗 手术切除为最佳方案。不能排除恶性时,应术中冰冻切片,确定切除范围。直肠血管瘤治疗方法:硬化剂;结扎供血的血管;局部切除;经腹会阴切除结肠肛门吻合术。Chaimoff 和 Lurie应用放疗治疗直肠周围血管瘤,2年后症状消失。淋巴管瘤淋巴管瘤 胃肠道淋巴管瘤非常罕见,而结肠是最少受累部位。血管外皮瘤血管外皮瘤 一种极为罕见的来自外皮细胞的肿瘤 小肠为常发生的部位 结肠更罕见 恶性血管肿瘤恶性血管肿瘤 包括血管内皮瘤 血管肉瘤 Kapos
31、i肉瘤 良性转移性血管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 2040岁之间 75%绝经期年龄 25%个别男性前列腺癌雌激素治疗后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报告。(Pinkert T C,,Cancer 1979;43:1562)回肠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克罗恩病一样可导致局部炎症和狭窄。因此,此两种疾病鉴别造成一定困难。异位和错构瘤异位和错构瘤 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小肠或大肠时,首选手术切除。肠梗阻或可疑恶变,应行肠段切除。应避免广泛分离腹膜反折下、子宫直肠凹后和直肠阴道膈内病变。已有不少报,切除后出现瘘管并发症。错构瘤错构瘤 由先天性组织发生错误所致。特点是在病变区域内固有成熟组织的异常混合,可来自任何胚层。Willi
32、s命名法:血管瘤性错构瘤 脂肪瘤性错构瘤 淋巴瘤性错构瘤 临床上难于区别于崎胎瘤、皮样囊肿、错构瘤。肛缘后正中或肛门中间水平表现小的明确的漏斗性小凹,可怀疑错构瘤错构瘤错构瘤 完整手术切除对直肠后病变是唯一有效方法。途径 经肛管 经后部尾骨 高位、大囊肿经腹部途径错构瘤错构瘤 皮样囊肿、畸胎瘤皮样囊肿、畸胎瘤 皮样囊肿 上皮来源 成年发病 女多于男 常无症状。直肠检查 发现肠外肿块。内镜 对诊断无用 囊肿感染常误诊为肛门、直 肠脓肿或窦道 腹平片 可有助于诊断。CT检查 应对于恶变倾向者 肿瘤切除方法 1:后路式 常用可伴有切除或不伴有切除尾骨 2:广泛性或上段病变 应腹部或腹部骶骨手术 预后
33、 切除完整 预后非常好切除不完整 可有复发 直肠内皮样囊肿 较上者少见,腔内囊肿可引起直肠各种症状,例肛门突出毛发、直肠出血、肿物脱垂。治疗 1经肛门切除 2 内镜切除 深在性囊性结肠炎或肠源性囊肿 罕见的非肿瘤性病变,深达黏膜肌层的黏液性囊肿为特征。病变常局限乙状结肠、直肠。症状 直肠出血、排黏液便、腹泻、直肠疼痛。早期需与黏液腺癌鉴别。Wayte 和 Helwing将此分为两类:局限性 囊肿局限在直肠的一定区域内。弥漫性 囊肿位于一个广泛的区域内。深在性囊性结肠炎或肠源性囊肿 病因学尚不明。大部分病人有直肠创伤史,特别是有大肠息肉切除术者。局限性深在性囊性结肠炎可稍突向肠腔形成息肉样肿块,
34、类似直肠癌。常位于直肠前壁,孤立性溃疡。深在性囊性结肠炎或肠源性囊肿 活检 必须获得足够组织才能显示黏膜下囊肿的形成。治疗 1、药物:类固醇灌肠可有效。2、手术:经肛门切除-最佳方案。经尾骨切除-第二选择。黏膜袖套状切除-另一选择治疗。根治性腹会阴切除-应是禁忌深在性囊性结肠炎或肠源性囊肿 异位性的胃或胰腺黏膜出现在消化道其他位置:Meckel 憩室 较多见 小肠 非常少见 结肠 非常少见 直肠 Testart报告28例。两种类型的异位:胃黏膜替代直肠黏膜涎腺组织出现在黏膜下 Testart对直肠的异位性胃黏膜28 例进行分析:婴儿或26岁以下诊断 27例 26岁以上 1例直肠消化性溃疡 50
35、%直肠出血 100%直肠重复 21%大肠、直肠近端的异位胃黏膜:通过血管造影或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可定有无出血。治疗 直肠病灶 经肛门局部切除为合适方法,成功率高。大肠病灶 切除病变肠段 药物 有H2阻断剂治疗成功的报告。转移性肿瘤转移性肿瘤 可侵犯结直肠的肿瘤有:前列腺、子宫、卵巢、肾、胃、十二指肠、胰腺、乳腺、恶性黑色素瘤、肾上腺样瘤和肺。治疗 常采用姑息切除或旁路切除术。为一种可能与肿瘤性病变,特别为类癌相混淆的直肠黏膜下结节样病变。好发低位直肠,黏膜下白色或黄色的斑块。常无症状。组织学检查 早期病变见钡结晶位于黏膜下-钡结晶中出现吞噬细胞。预防 钡灌肠操作小心,防止钡肉芽肿。直肠活检后两周
36、内不应查钡灌肠或双重对比检查。是一种全身性的多种临床表现的肉芽肿性病变。临床表现 肠道结节病临床表现不很明显,常有厌食、恶心、呕吐、腹痛及胃肠道出血。结肠镜检 见到轻度炎症改变或直肠黏膜下结节。组织学 可确定的是肉芽肿由组织细胞组成,无干酪样坏死。鉴别 克罗恩病。结节病在肺发现有病变时即可区别。是由组织内被称作淀粉样物的纤维蛋白沉着所引起的病理改变。分类 原发性淀粉样变:除多发性骨髓瘤外,无先出现或共同存在的病变。继发性淀粉样变:共同存在其它部位的病变。家族性淀粉样变:老年性淀粉样变:原发性淀粉样变中-胃肠道受累者 70%。继发性淀粉样变中-胃肠道受累者 50%。局部性淀粉样变:单个器官受累,
37、无全身性。需注意是:活检必须充分取到黏膜下组织。用刚果红这种特出染色技术对淀粉样变的诊断是有意义的。治疗 青霉胺治疗 苯丙酸氮芥 作用有限 强地松 作用有限 秋水仙硷 有治疗价值 胃肠道局限性淀粉样瘤相当少见。临床表现 下消化道出血 穿孔 肿瘤样变 梗阻 治疗 边界清楚的瘤块手术切除 胃肠道类癌:发病率顺序阑尾-小肠-胃-直肠。小肠远端 80%以上 结肠 2.5%阑尾:阑尾顶 67%阑尾体部 21%阑尾基底部 7%X线特征 小的、均匀一致的、局限性或广泛的息肉状,息肉的中心部有钡的斑点。直肠受累取决于溃疡形成与否。早期:下坠,直肠胀满,直肠刺激征,下背部疼。黏膜溃疡:出血、黏液分泌物。原发结肠的浆细胞瘤极罕见。随着随访时间延长,经常发现局部浆细胞瘤常发展为弥漫性多发骨髓瘤。可以看出,如诊断了髓外浆细胞瘤即应行骨髓检查。结直肠原发性或继发性浆细胞瘤 男:女=3:2 症状:腹痛、出血、厌食、恶心、呕吐、体重下降。肿瘤可单发或多发。诊断:确诊依据组织学检查 定性可用免疫氧化物酶染色 可用不同组织学染色对真正的纤维瘤与其它梭型细胞肿瘤加以区别。表现 可无症状。偶见肿块。其他为腹痛、肿块、穿孔、梗阻、出血等。有完整被膜,切面呈鱼肉样。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