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第五章18世纪文学和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卢梭卢梭第三节第三节 歌德歌德第一第一节节 概述概述一、启蒙运动和启蒙一、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文学启蒙运动的爆发启蒙运动的爆发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孕育了第二次全欧洲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带有更鲜明的政治色彩。启蒙主义者向封建制度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发动了全面的攻击,而且提出了更彻底、更完整的纲领,从而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做了舆论准备。声势浩大的法国启蒙运动更是直接为1789年的大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启蒙运动的
2、内容启蒙运动的内容启蒙运动在广泛的人民运动的推动下,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的核心是“理性理性”。启蒙主义活动家把“理性”看做衡量一切的尺度。他们要把过去一切不合“理性”的东西统统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重新建立起一个符合“永恒的真理”、“永恒的正义”的“理性的王国”。启蒙思想家认为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是拴在人类脖子上的两股绳索,是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为此,启蒙思想家以唯物论批判宗教和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唯心主义;以无神论或自然神论否定天主教权威和宗教偶像;以“自由”、“平等”等所谓天赋人权,反对封建统治和贵族特权。启蒙运动者宣称自己是全体受苦人类的代表,
3、是“第三等级”(法国大革命时期用语:第一等级是贵族,第二等级是僧侣,与之相对应的人民大众被称为第三等级)的代表,那是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们的主张既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也代表了劳动人民的某些利益。启蒙运动者的局限启蒙运动者的局限但是,18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没有能够超出时代的限制。他们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的。他们不相信人民群众的革命力量,而把提倡科学文明、进行启蒙教化看做改造社会的基本方法(这就是“启蒙运动”称号的由来)。他们的启蒙活动一方面指教育群众,传播革命思想,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教育统治者。因此,尽管他们都激烈地批判、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但往往推崇“开明君主”,把改革社会的希望寄托在所谓“
4、天才”、“圣君”身上。尽管他们愤怒地谴责宗教迷信和教会罪恶,但并不完全否认宗教的力量,有的甚至主张,即使世间没有神,也要创造一个上帝,以约束人民的思想。他们在提出“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同时,认为财产私有是“人的自然权利”,甚至是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由此可见,启蒙思想家所宣传的“理性的王国”,实为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启蒙文学的诞生启蒙文学的诞生欧洲各国的启蒙文学,在传播革命火种、促进思想解放方面,起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欧洲各国的启蒙文学,在传播革命火种、促进思想解放方面,起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用。启蒙文学作家大多是启蒙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从事文学创作的目的就是评论生活,干预生活,宣扬他们的
5、思想观点。因此,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是启蒙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它们猛烈地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揭露其实质和罪恶,甚至指名道姓地攻击其代表人物。它们还尖锐地揭露、抨击社会上种种不平等和不合理的现象,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不少作品还描绘社会政治理想的图景,提出改革方案。启蒙思想家为争取第三等级的民主权利而斗争,在文学上他们也为争取第三等级的文学地位而斗争,使文学作品的题材、人物、语言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启蒙文学家提倡从现实生活中取材,着重描写平民的日常生活,运用平民百姓喜爱的语言和艺术形式。启蒙文学初期的不足启蒙文学初期的不足在创作方法上,18世纪初,古典主义在欧洲文坛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启
6、蒙运动初期和中期的文学作品很多也受古典主义的影响。但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古典主义的僵化原则已经显得陈旧。为适应新的需要,有的启蒙文学作品摒弃了古典主义,有的则在古典主义形式里掺进了新的思想内容。另外,在一些国家,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逐渐成为主流,而且直接影响到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启蒙作家创造了各种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启蒙作家创造了各种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小说、正剧(“严肃喜剧严肃喜剧”、“市民悲剧市民悲剧”)、游记体讽刺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游记体讽刺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等。小说、教育小说等等。启蒙文学作家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和教育
7、功能,有时又有忽略文学的审美特性的偏差,因此,有些作品艺术水平不高,有些作品中的人物成了作家思想的代言人,有着“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二、启蒙文学在各国的发展二、启蒙文学在各国的发展英国英国18世纪初期,英国文学仍处于古典主义时期,其代表人物是蒲柏蒲柏(16881744)。他用英雄双韵体写诗译诗,而且擅长讽刺文学,为英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英国的启蒙文学是在英国革命之后出现的,其间还经历了“工业革命”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因此,英国启蒙文学的任务不是召唤革命行动,而是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势力的残余,建立新的社会秩序;同时,在一些先进作家的作品中,也批判了新制度建
8、立起来后暴露出来的种种不合理的东西。18世纪的英国文学以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成就最高。小说家们在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在继承流浪汉小说和市民文学的基础上,比较广泛地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发家历史和生活现实,并推进小说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为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繁荣做了有益的准备。初期初期丹尼尔笛福(16601731)是这时期英国第一个重要的长篇小说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1719)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作。笛福的另一部重要小说摩尔弗兰德斯(1722),描写一个贵夫人的养女弗兰德斯在社会的腐蚀和迫害下,堕落成荡妇和盗贼的故事。笛福对弗兰德斯的个人追求和善良品质持欣赏态度,
9、给她安排了一个幸福但不真实的结局,表明笛福对现存社会持肯定态度。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是一个激进的民主派,格列佛游记(1726)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讽刺小说里,斯威夫特对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举凡君主政体、议会政治、司法制度、财政、教育、军队、殖民政策,乃至名门贵族、社会风尚,都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他还尖锐地揭露了贫富的矛盾和对立。和这种现存社会相对照,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的“大人国”一章中,提出了开明君主、贵族和人民三方面势力均衡的法治的主张,在“巫人岛”一章中,提出了共和政体的主张。丹尼尔笛福18世纪世纪40年代之后年代之后撒缪尔理查生(16891761)是个
10、保守派作家。他企图树立清教徒式的道德规范,以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他的代表作帕美拉(17401741)写女仆帕美拉以自己的高尚情操赢得主人的尊重而娶她为妻的故事。书信体小说克莱丽莎哈娄(17471748)写了贞节自持的少女克莱丽莎抗拒父母之命,逃婚在外,因受到贵族青年的欺骗和折磨而死去的故事。理查生批判了贵族,同时也谴责克莱丽莎违背了清教徒式的道德原则。理查生的小说不写冒险和奇遇,而写家庭日常生活,注意人物心理的描写,在结构上也突破流浪汉小说的串联式方法而集中描写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些都为小说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因素。亨利菲尔丁(17071754)是18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对英国现实主义小
11、说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菲尔丁还提出过现实主义的文艺理论。他竭力提高小说的地位,把它与史诗相提并论,称自己的小说约瑟安特鲁传和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为“散文滑稽史诗”。弃儿汤姆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琼斯的历史(1749)是菲尔丁的代表作品,也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作品通过弃儿汤姆琼斯和乡绅之女苏菲亚魏斯登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相偕逃往伦敦的种种经历,反映出整个英国的社会生活,广泛涉及18世纪中叶英国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从贵族乡绅、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到被迫为奴的穷人,个个形象生动,具有典型意义。菲尔丁的小说突破了家庭生活的狭小范围,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图景,塑造了众多的各阶层的人物形象。18
12、世纪后期世纪后期18世纪后期的英国,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突出,在文学上出现了感伤主义。这感伤主义者看到工业革命后社会现实的弊病,同情人民的贫困,不满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暴虐,然而他们并不理解社会变化的原因,看不到社会发展的前景而面向过去。他们在对“理性”社会表示失望的同时,转为崇尚感情,在批判贵族资产阶级的同时,对宗法社会表示留恋。奥立佛哥尔德斯密(17301774)的代表作威克菲尔牧师传,写牧师普利姆罗斯一家受贵族乡绅种种迫害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打动读者的心灵,批判乡村地主的专横、暴虐。但是作者按照“善有善报”的信念安排了一个不真实的好结局,反映了他的妥协性。理查布
13、林斯莱谢立丹(17511816)是英国18世纪最有成就的喜剧作家,他的代表作是造谣学校(1777)。这部喜剧生动而尖锐地讽刺了贵族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虚伪、荒淫和造谣中伤的恶习。罗伯特彭斯(17591796)是18世纪后期英国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唱出了苏格兰人民反对专制压迫和民族压迫,要求革命,要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心声。彭斯的诗歌有现实生活的画面,也有浪漫主义的激情,感情热烈而真挚。法国法国法国的启蒙文学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的启蒙运动直接指向1789年的大革命,为这次革命做舆论准备。启蒙作家往往就是为宣扬启蒙思想而创作文学作品,因而他们的作品具有更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也更全面地
14、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思想观念。18世纪初期,古典主义在法国文坛仍占统治地位,但已现衰微。从20年代起,启蒙文学登上文坛,杰出的启蒙作家相继涌现。他们继承法国的文学传统,借鉴英国的文学成就,或利用旧形式,或创造新形式,使启蒙思想得到广泛传播。阿兰阿兰勒内勒内勒萨日勒萨日(16681747)是法国18世纪初期的重要作家。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17151735)是他的代表作。小说采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叙述一个西班牙青年吉尔布拉斯从平民爬到首相秘书职位的过程,其间串联了他的各种经历。作品影射奥尔良公爵摄政时期(17151723)法国的社会现实。贵族荒淫无耻,统治者卖官鬻爵,贪污受贿,人民生活则困苦不堪。但是
15、作者并不主张推翻现存社会;虽然讽刺其主人公,却肯定他向上爬的精神。尽管这样,但是它的批判精神和艺术上的成功却使它成为欧洲现实主义小说发展史上一部有影响的作品。查理查理路易路易德德瑟贡达瑟贡达孟德斯鸠孟德斯鸠(16891755)是法国启蒙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作家。他出身贵族,在司法界工作多年。后来到欧洲各国旅行,研究过英国的宪法和议会制度,写出论法的精神(又译法意,1748),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这种学说后来反映在法国1789年的人权宣言和1791年的宪法中。波斯人信札(1721)是孟德斯鸠用书信体写成的一部小说,开18世纪哲理小说之先河。小说由旅居巴黎的两个波斯贵族青年与他们的本国朋友
16、和家人之间往来的通信组成。内容主要是关于法国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生活的评述。其中关于波斯贵族生活的描写也是对法国专制暴政的影射。小说尖锐地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是一部揭露性、讽刺性很强的作品。伏尔泰伏尔泰(16941778)原名弗朗索亚马利阿卢埃,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在启蒙运动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他知识渊博,著作丰富(包括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他对中国的古代文化和儒家学说极为称赞,并用它来反对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他的启蒙思想对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18、19世纪欧洲许多国家进步人士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起了很大作用。不过,在政治思想上,他崇拜开明君主
17、;在宗教上,他是自然神论者。伏尔泰的文学创作和他的其他著作一样,是为宣传启蒙思想服务的。他从写作悲剧开始的文学创作,对教会和专制政体进行批判。他还写过史诗、短诗、随笔、故事等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然而,伏尔泰最受欢迎的文学成果是哲理小说。其中著名的作品有查第格、老实人、天真汉等。伏尔泰的老实人老实人(1759)主要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因为这种哲学有害于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小说主人公贡第德是一个正直淳朴的青年,一个男爵的养子。男爵的家庭教师邦葛罗斯告诉他:世界安排得很好,一切都是十全十美的。但现实生活证明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邦葛罗斯自己受到各种灾难,还险些遭受宗教裁判所的火刑。贡第德流浪欧洲各地,还
18、到过美洲,受尽各种折磨,说明世界上的一切绝非十全十美,盲目乐观是没有根据的。小说中还描绘了一个神话式的“黄金国”。这里的石头就是黄金,人们不受金钱的支配。这里没有教士的迫害,也没有法庭、监狱,一个贤明的国王统治国家,人们过着丰衣足食、自由自在的美满生活这表达了伏尔泰的乌托邦理想。德尼德尼狄德罗狄德罗(17131784)是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狄德罗初登文坛时还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但不久即走向了无神论和唯物主义。他在1749年写成的供非盲人读的盲人书中,就以唯物论的反映论批判了唯心论,否定了宗教和超自然的东西。为此,他被关进了巴士底狱。出狱后,他和达朗贝合编百科全书。后来达朗贝辞去编辑工作,
19、由他独自担任主编。他同时为百科全书写了上千个条目。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是一部反对封建意识和天主教蒙昧主义的巨著。狄德罗组织了一大批启蒙思想家,用了20多年才完成。此书把启蒙运动推向一个新阶段。法国启蒙活动家由此而得名为“百科全书派”。狄德罗是西方近代现实主义美学的早期代表,他的美学观点是以启蒙思想为基础的。他主张艺术要模仿自然,即反映现实生活,而这种模仿又必须和正确的判断联系在一起,也就是美和善要联系在一起。狄德罗的主要文学成就是他的三部哲理小说。修女通过贫苦孤女苏珊娜西蒙南在修道院所受到的残酷迫害揭露教会内幕,猛烈抨击教会对她精神上的压制和摧残。宿命论者雅克揭露封建社会和贵族阶级的腐朽生活。雅克
20、遭到主人打骂时常说“上帝是这样规定的”,这句口头禅,发人深省,激发人们反封建反宗教的意识。拉摩的侄儿是一部对话体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拉摩的侄儿是一个聪明机灵、头脑清醒的青年,社会却使他成了一个寡廉鲜耻、卑鄙下贱的食客。他洞悉贵族社会的真相,看透了利己主义是那个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原则,但他甘心混迹其间,求得酒足饭饱。拉摩的侄儿是时代的产物,他的自白是对现存社会制度罪恶的有力揭露。德国德国18世纪德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决定了德国启蒙运动的特点。它的首要任务不是进行政治斗争,而是通过建立统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戏剧来达到民族统一的目标。因此德国的启蒙运动只是局限在文学艺术和文化思想领域里的改革运
21、动。在18世纪40年代以前,德国启蒙文学的主要内容是在古典主义原则下进行戏剧改革。它的代表人物是高特舍特(17001766)。到了启蒙运动高潮时期,德国民族文学才开始走向繁荣,它的奠基人是莱辛。诗人克洛卜施托克(17741803)也是启蒙运动的一个代表作家。高特荷德埃夫拉姆莱辛(17291781)出身于萨克森一个牧师家庭,曾在莱比锡大学学习,毕业后从事戏剧工作。他的美学理论、戏剧理论和戏剧实践,为德国启蒙文学的发展开创了道路。他的美学著作拉奥孔(1766)第一次明确区分了画和诗在反映现实上的区别。莱辛的戏剧理论著作汉堡剧评(17671769)是他为汉堡民族剧院历次演出所写的剧评的辑集。在这部著
22、作里,莱辛提出德国应有自己的民族戏剧德国市民剧的主张。莱辛的美学思想和戏剧理论为德国乃至欧洲现实主义文艺和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莱辛的戏剧创作是他的戏剧理论的实践。早年的萨拉萨姆逊是德国第一部市民悲剧。他的著名剧作有喜剧明娜封巴尔赫姆、悲剧爱密丽亚迦绿蒂和诗体剧智者纳旦。爱密丽亚迦绿蒂是一部杰出的市民悲剧。德国的德国的“狂飙突进狂飙突进”运动运动18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发生了声势浩大的“狂飙突进”运动。“狂飙突进”运动反映了资产阶级摆脱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它崇尚感情,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反叛精神;它歌颂自然,提倡回归自然,与自然相结合;它崇尚天才,要求个性自由,冲破一切束缚;它
23、提倡民间文学,强调文学的民族特色,要求文学作品自然、朴实。“狂飙突进”运动时期,德国文学摆脱了文学上落后的局面,出现了一批新作家、新作品,把德国文学推进到欧洲文学先进的行列。但是由于国内政治经济的限制,这场运动没有像法国启蒙运动那样发展成政治性的社会运动,只局限在文学领域,而且由于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不久就低落下去了。赫尔德尔(17441803)是“狂飙突进”运动的理论家。他的文艺理论和对民间文学的搜集研究工作,对德国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赫尔德尔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出身于医生家庭,学过法律和医学。他是和歌德齐名的德国启蒙文学家。席勒在青年时期,在“狂飙突进”精神的影
24、响下,写出了成名作强盗(1780)和阴谋与爱情(1783)。在哲学上,席勒是康德的信徒。他在自己的美学著作审美教育书简(1795)中,强调通过美的教育来改造社会,并且虚构了一个由美学原则统治的国家。1794年,席勒与歌德相识。在歌德的帮助下,他又开始努力创作。席勒后期写了华伦斯坦(1799)、奥里昂的姑娘(1801)和威廉退尔(1804)等重要剧本。这三个剧本都在唤醒民族意识,号召民族统一。这是当时德国的时代要求。难能可贵的是,剧中还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和力量。第二第二节节 卢梭卢梭一、生平与创作一、生平与创作让雅克卢梭(17121778)是法国18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之一,被称为“浪漫主义
25、运动之父”,也是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党人推崇的思想先驱。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包括哲学、历史、文学、政治、艺术乃至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生平生平1712年,出生于日内瓦1741年,走进巴黎社会贵族沙龙1749年,第一次看见第戎科学院的征文,次年他的论文发表,名声大噪1755年,参加第戎科学院的征文,发表论不平等的起源1761年和1762年,卢梭先后发表了三部重要著作:新爱洛伊丝、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尔。1765-1770年,写作忏悔录1778年,逝世二、新爱洛伊丝二、新爱洛伊丝新爱洛伊丝发表于1761年。爱洛伊丝(11011164)是12世纪法国贵族、巴黎议事司铎斐尔贝的侄女。她
26、与她的导师阿贝拉尔(10791142)相爱,但遭到其叔父的粗暴干预和残酷迫害,两人至终未能结成眷属,爱洛伊丝最后进了修道院。卢梭以书信体的形式创作了一部新的长篇小说,其内容也写一场师生恋的悲剧,所以借用了爱洛伊丝的名字,作品的情节发生在18世纪即作者生活的时代。当中世纪的爱情悲剧再度重演,它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作者借此不仅表达了自己反封建的精神,同时试图在当时的欧洲确立一种良好的道德风范。因为在他看来,“今天,到处一片腐化,风化和道德在欧洲都已荡然无存了”。创作初衷创作初衷首先,小说与戏剧的对象不同,“应当给大城市的人演戏,给堕落的平民写小说”。其次,谈到小说的真实性,他说:“整个工作是否都是
27、我做的,全部书信是否都是杜撰的?世间的人们,这与你们有什么相干?”反反封建的色彩封建的色彩尤丽与普乐的爱情悲剧,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他们无视森严的等级差异而双双坠入爱河。普乐的种种优秀品质,更与空有头衔的贵族形成鲜明的对比,但在封建门阀制度下,有情人却难成眷属。尤丽丈夫的宽容,虽为一对恋人提供了朝夕相处的机会,但时时相见而不能真正相爱,却更增加了情感的折磨,以至导致了尤丽的不幸身亡。作家对他们的真诚而纯洁的爱情寄予了深厚的同情,对摧残爱情的专制力量提出了愤怒的控诉,并尖锐地指出,贵族阶级已成为“法律和自由的死敌”新爱洛伊丝新爱洛伊丝的创新的创新首先,作为书信体小说,它提供并实现了这样一种可能
28、性:不是以故事情节的发展为线索,而是通过一幅幅流动的图画,通过人物内心的独白,表现出故事的侧影,使得故事成为背景,而在这个背景之下清晰呈现出的,是人物内心的思想与感情。在这一点上,新爱洛伊丝与当时流行的小说正好相反。其次,它的言语总是形象化的,可是这些形象都是没有确切性和连贯性的;它的说服力就在它的思想的紊乱里;它议论得越少,就证明得越多。它局部散乱,整体却浑然如一。再次,这部小说像一扇窗口,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展示了一个广阔的世界,涉及宗教、文化、历史和当时的诸多社会现实问题。最后,作为一种新兴体裁,它既是一部抒情小说 优美的笔调,饱含着浓烈的情感,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其中包含着对青年思想与生
29、活的启示:感情是自由的,可以冲破宗教观念与门第观念的束缚,但美德却是必需的,它胜于放纵与堕落。总之,这是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创性的小说。然而,在它的丰富内涵中,最突出、最重要的特点还是在于:它将爱情作为人类崇高美好的情感加以热情歌颂,并尽情咏歌大自然旖旎的风光,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善感性”。而所有这些,正是浪漫主义的重要特征。卢梭之所以成为当之无愧的“浪漫主义运动之父”,这部小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第三第三节节 歌德歌德一、生平与创作一、生平与创作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期德国以至欧洲最重要的作家,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
30、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了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作品。生平生平1749年8月28日,诞生于法兰克福。1765年,来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1770年,来到斯特拉斯堡继续学习,结识赫尔德尔,积极参与“狂飙突进”运动。1771年8月,歌德在斯特拉斯堡结束学业,回到家乡。在此,他一边做律师,一边从事文学创作。1775年六七月间,歌德作瑞士游。回来后,受到魏玛公爵卡尔奥古斯特的邀请到了魏玛,结束了他的青年时代。歌德在魏玛一住就是十年。1786年6月,他再也不能忍受封建小朝廷的束缚,改名换姓,私自离开魏玛,去了意大利。1788年6月,歌德
31、从意大利回到魏玛,他摆脱了政务,致力于文学创作和自然科学研究。1794年,歌德与席勒订交,两人互相帮助,不但合作写了许多警句和谣曲,而且各自完成了他们的一些重要作品。1796年,歌德写成了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1797年完成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1806年又完成了浮士德第一部。歌德晚年的创作极其丰富,重要的有自传性作品诗与真(18111830)、意大利游记(18161829),长篇小说亲和力(1809)和威廉麦斯特第二部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1829),抒情诗集西方与东方的合集(1819)等;逝世前不久,又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1832年3月22日,歌德病逝。威廉麦斯特是
32、歌德的重要作品,也是德国第一部教育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17951796)写的是主人公威廉麦斯特走出富裕家庭,寻求人生意义的故事。起先,他参加剧团,在戏剧和诗歌中追求理想。他看到了也经历了许多人生的不幸,却看不到生活的意义。后来到了罗塔利奥家里,看到这个开明贵族努力为人类工作(解放农民、组织秘密团体等),便决定加入团体,投入社会改造事业。通过威廉的经历,歌德肯定行动和实践比抽象的艺术更有意义。小说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写了人民生活的不幸遭遇,描写了贵族社会的生活和18世纪的德国戏剧活动。但是小说把个性教育问题作为作品的中心,以个性道德的形成来代替社会改造,是德国启蒙文学的典型作品。二、浮士德
33、二、浮士德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一生思想探索与艺术追求的总结,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做是启蒙运动的艺术总结。浮士德的创作延续了将近60年之久。作品的雏形原浮士德写作于歌德在斯特拉斯堡求学期间。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于1806年,第二部完成于1831年。浮士德通过主人公努力追求的一生,概括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欧洲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极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理想社会的过程。浮士德浮士德的两大矛盾的两大矛盾天帝和靡非斯特所争论的,是人能否实现和怎样实现人生理想的问题。按照歌德的观点,这个问题既包括人自身的矛盾,也包括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歌德赋予浮士德的使命就是解决这两个矛盾,来揭示改造社会、实现理想的方
34、案和途径。诗剧诗剧浮士德浮士德的五个阶段的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包括6场戏,主要描写老学究浮士德的新生。第二阶段,包括从“街头”到“监狱”,共19场,描写浮士德的爱情生活。第三阶段,包括第二部第一幕,描写浮士德的政治生活。第四阶段,包括第二部第二、第三两幕,描写浮士德对美的追求。第五阶段,包括第二部第四、第五两幕,描写浮士德改造大自然的行动。浮士德思想的核心是人道主义浮士德思想的核心是人道主义。他不满封建社会的现实,以毕生之力探求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这种探索的起点和归宿是所谓“永恒的爱”和“崇高的灵的境界”。浮士德最后认定的“为几百万人开拓出疆土”、“在自由的土地上住着自由的国民”的结论,就是这种
35、“爱”和“灵的境界”的具体体现,也就是人道主义理想的概括。歌德在作品中对资本主义的掠夺行为,对资产阶级金钱的魔影也都有所揭露。浮士德在失明以后所道出的理想,已经接近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浮士德形象的魅力在于他那不断追求、勇于实践、自强不息的精神,即所谓“浮士德浮士德精神精神”。从他在书斋中领悟到“太初有为”,到他终生探求的最后结论“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都体现了这种精神。在天上序幕中,天帝曾指出,“一个善人只要他努力向上就不会迷失正途”;到全诗的结尾部分,一位天使把浮士德接上天堂时又说,“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前后呼应,有意突出浮士德积极进取的精神。浮士德浮士德的艺术特色的艺术特色本章思考1请说明作为启蒙运动组成部分的启蒙文学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2请说明菲尔丁等作家的现实主义小说对19世纪文学的影响。3请说明伏尔泰和狄德罗哲理小说的特点。4为什么说卢梭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5论述“狂飙突进”运动在德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6论述歌德的求索与“浮士德精神”。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