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ase:1538983男,男,32岁,头痛一周岁,头痛一周 腔隙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 (Lacunar Infraction,LI)放射科放射科 曾祥柱曾祥柱概 述指脑血管深穿动脉阻塞后形成的微梗塞,在脑实质中遗留下不规则的大小在2-50毫米左右的腔隙。通常55岁,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增加,无性别差异。典型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和高胆固醇血症。腔梗约占所有中风患者的15%-20%。临床表现可无症状(可无症状(Silent LI)纯感觉型:一侧面、唇、口部或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感、热感、纯感觉型:一侧面、唇、口部或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感、热感、刺痛感等轻度感觉障碍。刺痛
2、感等轻度感觉障碍。纯运动性软偏瘫及其变异型:一侧面、上下肢无力(轻偏瘫)。纯运动性软偏瘫及其变异型:一侧面、上下肢无力(轻偏瘫)。共济失调性轻偏瘫:一侧下肢无力、走路不稳,可伴感觉障碍;共济失调性轻偏瘫:一侧下肢无力、走路不稳,可伴感觉障碍;构音不全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中枢性面无力、构音障碍、纳吃、轻度吞手笨拙综合征:中枢性面无力、构音障碍、纳吃、轻度吞咽困难手无力书写笨拙等共济失调表现;咽困难手无力书写笨拙等共济失调表现;感觉运动性卒中:一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及轻偏瘫,感觉症状早于运动感觉运动性卒中:一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及轻偏瘫,感觉症状早于运动症状。症状。病理生理学机制病理生理学机制 起源于
3、willis环、大脑及基底动脉的深穿支的阻塞。机制包括动脉微小粥样硬化(microatheroma)和脂质透明变性(lipohyalinosis)也可是来自动脉或心脏的微小栓子的阻塞。腔梗的大小与梗阻的血管和梗阻的水平有关。显微镜下:腔梗灶边缘胶质增生;供血的小动脉透明样变性。发生部位:发生部位:壳核:37%丘脑:14%尾状核:10%脑桥:16%内囊后肢:10%较少累及深部白质、内囊前肢和小脑 基底节和丘脑的血供分布 临床诊断依据:临床诊断依据:岁以上发病、有高血压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有一侧面、肢体的感觉障碍、轻偏瘫、共济失调等不同症状。脑脊液检查无异常。颅脑或发现缺血性、陈旧缺血性病灶。
4、影像学特征 位置:位置:常见于深部灰质核团:壳核、尾状核、丘脑、内囊、脑桥 皮层下白质:常65岁 CADASIL:特征性皮层下腔隙性梗塞灶 大小:大小:15mm;多数8mm圆形或椭圆形 LI模式图:两侧基底节及丘脑多发腔梗;同时可见模式图:两侧基底节及丘脑多发腔梗;同时可见V-R间隙(黑箭)间隙(黑箭)CT:极小的腔梗CT可以不显示 可见的腔梗为类圆形、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脑脊液密度)常多发并伴有脑白质脱髓鞘变性 急性晚期或亚急性早期腔梗可以强化 右侧内囊前肢慢性腔梗;左侧右侧内囊前肢慢性腔梗;左侧MCA供血区陈旧性梗塞。供血区陈旧性梗塞。MRI:T1WI:小的边界清晰的低信号灶;T2WI:较
5、小的高信号灶;FLAIR:急性期为高信号灶;慢性期中心囊变部分信号减低,周围为高信号。DWI:急性期/亚急性期为高信号。增强:急性晚期或亚急性早期可强化。MRA:可正常。右侧丘脑慢性腔梗:右侧丘脑慢性腔梗:FLAIR像中心脑软化灶低信号,周围像中心脑软化灶低信号,周围胶质增生为高信号。胶质增生为高信号。左侧基底节区多发慢性腔隙性脑梗塞并周围胶质增生。左侧基底节区多发慢性腔隙性脑梗塞并周围胶质增生。DWI:内囊后肢的急性腔梗(高信号),常伴有运动功能受损。:内囊后肢的急性腔梗(高信号),常伴有运动功能受损。FLAIR像多发皮层下及侧脑室旁高信号灶,部分区分急性和慢性腔梗;像多发皮层下及侧脑室旁高
6、信号灶,部分区分急性和慢性腔梗;DWI:高信号灶为急性腔梗。:高信号灶为急性腔梗。腔梗与血管源性痴呆丘脑内侧核在学习和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该部位单侧或双侧腔梗丘脑内侧核在学习和记忆中发挥重要作用;该部位单侧或双侧腔梗可造成痴呆,需特别注意。可造成痴呆,需特别注意。鉴别诊断 血管间隙(血管间隙(V-R间隙)间隙)在扩大的V-R间隙内组织间液集聚所致的正常变异;可发生任何部位,但多见于前联合周围及脑白质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FLAIR像为低信号,但约25%患者周围可有稍高信号晕环(Halo)小结 位于基底节、丘脑、脑桥等的梗塞;位于基底节、丘脑、脑桥等的梗塞;小于小于15mm;腔梗还是血管间隙?腔梗还是血管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