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入推进义务段“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建设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在原有的小学5个“协作型”教育共同体、初中4个“协作型”教育共同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升格”,新确立“融合型、共建型”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12对24所。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成立区教育局教共体建设领导工作小组区教育局成立义务段教共体建设领导小组,统一谋划、布局,领导和指导各义务段学校开展相关工作。组 长:*二、“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名单*三、“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建设要点A、共建型教共体(一)基本定位。共建型教共体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
2、型教育集团办学。(二)组织模式。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共建型教共体各自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三)主要建设内容1.资源共享。推动教共体内教师的有序流动、均衡配置、培训培养、整体评价等机制。鼓励各校培育特色学科,形成优质教师团队,引领学生发展。充分借助教育信息化的力量,整合核心校和各成员校的优质资源,实现教共体内师德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等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2.管理共进。构建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以教共体核心
3、校牵头的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学校发展通报、研讨例会制度。实施教共体内教学协同管理,做到常规制度、课程建设、教学进度、作息时间、质量检测等基本同步。组织各校名师成立学科建设指导小组,指导教共体内学校的各门学科建设。3.教学共研。核心校以项目合作方式接纳成员校教师参与教科研,由骨干教师帮扶成员校开展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诊断监控机制,实施统一的质量检测管理,制定各学科质量保障制度,指导并督促各校学科教育。加强教学经验交流,提升教共体内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发展水平、学生发展水平。4.文化共生。教共体通过资源共享、活动共建、质量共评,助推文化渗透。核心校立足地
4、域文化和学校教育资源,培育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各学校通过城乡学生“手拉手”、家庭结对等形式,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力所能及地为对方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5.考核捆绑。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教共体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成员校在特色发展、校园文化、学科建设、教研活动、教学协同等方面实行捆绑式考核,成员校的发展情况作为核心校相关考核的主要依据。形成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四)政策保障。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县管校聘”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政策,优化支持措施、细化捆绑考核要求,保障教共体内教师城乡合理流动。B、融合型教共体(一
5、)基本定位。融合型教共体是指一所城镇优质学校与一两所乡村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二)组织模式。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发展。各校区合为一个法人单位,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可设总校长和校区校长,实行总校长负责制;各校区的学区范围相对独立。融合型教共体主要适宜在县域内施行。(三)主要建设内容1.师资同盘。建立教共体各校区内部教师流动机制,按教师配置相关要求,统筹安排,无障碍调配各校区教师。校区内因学科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教师短缺,由校区间以
6、驻教、走教形式统一调配,实现教共体各校区教师由“学校人”向“教共体人”转变。2.教学同步。教共体内各校区实行教学常规、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同步。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常规检查、教学质量评价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在基本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促进各校区个性化发展。教共体各校区共建共享设施设备、课程资源等,充分依托网络设备和技术,积极开展远程教学、教研与管理。通过大型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推动教共体各校区师生交流互动。3.培训同频。教共体统筹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教共体培训活动,共建共享优质培训资源。建立学科教研组,开展教共体内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更为丰富的平台。制定
7、好教共体内部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研讨、评比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4.文化同系。加强教共体校园文化共商共建机制,建成标识明显的教共体文化体系。各校区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统一实施,以“移植+嫁接”的方式培育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学校文化。教共体学校通过开展城乡研学旅行社会实践、联谊互助、家庭结对等形式,共同组织交流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的相互了解、共同进步。教共体之间互为提供教育基地和实践空间。5.考核一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案,建立健全各校区一体化考核评价机制。教共体内各校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特色形成、绩效奖励等方面实现全方位、一体化考核,真正形成利益共
8、享、荣辱与共的共同体。(四)政策保障。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编制、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从政策、制度层面建立与融合型教共体相配套的学校管理办法、岗位设置标准、人员流动规定、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校区办学关系不断紧密和优化。四、做好教共体发展五篇文章(一)领导核心建设文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城乡学校教共体建设,首先要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负责教共体的宏观事项决策和未来发展规划。核心校校长作为教共体总校长,全面负责教共体的组织运作与各项工作的管理和推动,基于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搭建共建共享平台,促进教共体内各校教育品质的整体提升。各成员校校长作为独立法人全权负责本校所有事务,根据教共体
9、相关制度履行成员校义务,实现校际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进步。教共体日常组织工作可以实行轮值制,每年由1所学校负责,定期开展教共体内各项交流研讨活动。(二)教师发展文章。目前,城乡学校的最大差距不是硬件而是软件,而软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队伍素质。组建城乡学校教共体要打破原来单纯以校为单位的师资力量壁垒,而是要着眼于整个教共体。根据教共体建设需要,核心校和成员校共同制定教师交流方案和考核办法。一是更广泛发挥名优教师作用。名优骨干教师是整个教共体的优质资源,优先在教共体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完善支教挂职制度。在现有制度下,核心校的教师优先安排到成员校支教,成员校的新教师优先安排到核心校挂职
10、锻炼,从而在共同愿景下,实现教师的柔性流动,整体提升教共体内部师资水平。(三)学生发展文章。教共体要将学生发展纳入整体工作计划,探索建立学生交流长效机制,定期互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城乡学生互动体验活动。一是学习交流。通过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分享成功学习体会等途径,架构同龄人心灵沟通的桥梁。二是活动交流。利用教共体内各校组织运动会、迎新活动、文艺汇演、科技节等机会,互派学生参加,加强联系与融合,构建学生发展共同体。三是结对交流。核心校与成员校结成年级对子、班级对子,在年级组建设、班级建设方面加强合作;学生之间结成助学对子、帮困对子,丰富学生生活体验。(四)教研
11、科研文章。建立和完善教共体科研、教研机制,通过紧密型科研、教研团队与机制的建设,围绕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等共性问题、瓶颈问题开展项目化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整合教共体所属学校的名师、骨干等资源成立教共体中心教研组,制定统一的教研活动方案、学期教学计划、联考联测机制,实现教学进度、教学监测同步。通过送课、听课、观摩课等形式,共同研讨、交流切磋,整体提升,解决农村小规模学校教研活动不想搞、无法搞、搞不好等现实问题。(五)捆绑考核文章。为防止教共体学校发展“两张皮”,需要建立捆绑考核机制,使所有教共体学校捏紧一个拳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实现既“貌合”又“神聚”。捆绑考核可以采用“按照比例、逐
12、步推进”的方式实施,如:组建初期,核心校的年度考核成绩以核心校考核成绩的80%与成员校成绩的20%构成,成员校的考核成绩以核心校成绩的20%与本校成绩的80%构成。往后,视城乡学校教共体建设实施成效,逐步加大比例。五、深入教共体建设的实施步骤(一)规范完善,统筹安排(202年7月8月)总结梳理当前教共体建设的经验,分析当前教共体建设的优势和不足,遴选适合教共体建设条件的核心校或校区。完善教共体建设的相关政策。(二)成立机构,建章立制(202年9月10月)各教共体成立理事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核心校校长(或书记)担任理事长,其他成员校长担任副理事长。理事长负责指导教共体内各项制度的制定,组织各
13、项工作正常开展。各校区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项目合作实施方案以及教师培训交流、教学管理、质量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三)实施推进,精细管理(202年10月起)各校区认真执行教共体内各项工作制度,依据学年工作计划和目标任务,严格日常管理,扎实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取得新成效。(四)跟踪调研,评估指导(202年5月前)区教育局对教共体建设进行调研,完善教共体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教共体建设深入发展。(五)提炼经验,总结推广(202年202年)加强过程评估,发挥诊断功能。组织教共体建设总结推进会,分享典型经验,研究解决推进中的具体问题,不断完善教共体建设配套政策,促进教共
14、体整合纳新,不断扩大教共体建设覆盖面。附件:1.区推进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协议书2.区推进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任务清单附件1区推进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协议书甲方(核心学校):乙方(成员学校):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我区教育现代化,根据浙江省为民办实事项目的要求和区教育局实施教育共同体的统一部署,本着“以强带弱、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双方学校商定结成教育共同体,特签订协议如下:一、教育共同体类型甲方 与乙方 建立片区校(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教共体;二、教育共同体协作内容教共体的片区长学校对成员校(主要指支援学校)、支援学校对受援学校在办学思想、学校管理、组织建设、办学特色、教师研训、质量提
15、升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帮助,通过管理机制共进、文化特色共创、课程资源共享、教育教学一体、评价考核一体、师资交流同等、研训活动同频、项目推进同步等,使支(受)援学校管理水平、办学质量有明显的提升。三、教育共同体任务清单1.发展战略:签订教共体建设协议书;每学年制定教共体工作实施方案;完成学年度教共体工作总结。2.管理机制:建立教共体领导小组及相关的项目小组;每学期召开教共体例会或学校交流;设置合理的组织架构;制定健全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实行规范的财务管理。3.队伍建设:实施“干部挂职锻炼”计划(支援学校下派到受援学校的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校际教师伙伴交流”计划;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
16、之城乡同步课堂和远程专递课堂(按上级规定要求);每学期进行教共体教师线下教科研活动或教师研训;建立教共体内师徒结对工作,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师徒共研活动。4.教育教学:构建整体性德育体系,形成德育品牌特色;积极开展“互联网+教育”之教师网络研修和名师网络课堂(按上级规定要求);整合各类资源,统筹共建、共享优质课程、学生活动、校园文化等资源;教共体建立完善的“教学五认真”制度和运作机制;建立统一的质量监测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考核方案。4.文化特色:根植地方文化,完善“一校一品”,提升文化内涵;挖掘教育亮点,明确特色方向,形成特色品牌。5.自选任务:由双方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商议确定,并将双方任务在协议书上
17、予以明确。四、其他1.本教育共同体以三年为一个周期,帮扶周期内不能间断,保证帮扶的持续性。第一个周期时间为202年9月至202年8月。2.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报一份至教育局备案。甲方代表(签字) : 乙方代表(签字) :(学校盖章) (学校盖章)附件2区推进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任务清单指标任务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备注发展战略签订教共体建设协议书普教科备案每学年制定教共体工作实施方案完成学年度教共体工作总结管理机制建立教共体领导小组及相关的项目小组每学期至少召开教共体例会或学校交流常态四次两次设置合理的组织架构;制定健全的运行机制和工作流程;实行规范的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实施“干部挂职锻炼
18、”计划(支援学校下派到受援学校的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校际教师伙伴交流”计划全流动两对一对人事科备案积极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之教师网络研修和名师网络课堂城(按上级规定要求)每学期进行教共体教师线下教科研活动或教师研训常态四次两次建立教共体内师徒结对工作,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师徒共研活动常态四次两次教育教学构建整体性德育体系,形成德育品牌特色参考积极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之乡同步课堂和远程专递课堂(按上级规定要求)整合各类资源,统筹共建、共享优质课程、学生活动、校园文化等资源参考参考教共体建立完善的“教学五认真”制度和运作机制参考建立统一的质量监测机制和教育教学质量考核方案参考文化特色根植地方文化,完善校园文化,提升文化内涵参考挖掘教育亮点,明确特色方向,形成特色品牌参考自选任务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