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消化和吸收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第第二二节节 消消 化化 一一. .口腔内消化口腔内消化 腮腺腮腺 颌下腺导颌下腺导 管管 颌下腺颌下腺 咀嚼肌咀嚼肌 舌下腺舌下腺 腮腺导腮腺导 管管 (一)咀嚼与吞咽(一)咀嚼与吞咽 1 1、咀嚼:、咀嚼: 机械性消化食物,并使之与消化液混合利于机械性消化食物,并使之与消化液混合利于 吞咽。吞咽。 利于化学性消化。利于化学性消化。 反射性引起后段消化道运动和消化液的分泌。反射性引起后段消化道运动和消化液的分泌。 2 2、吞咽:三期、吞咽:三期 第一期:口腔第一期:口腔咽咽 随意随意 第二期:咽第二期:咽食
2、管上端食管上端 不随意不随意 第三期:食管上端第三期:食管上端胃胃 蠕动蠕动 最后通过食管下括约肌最后通过食管下括约肌生理高压区入胃。生理高压区入胃。 溶菌酶溶菌酶 杀菌杀菌 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淀粉淀粉麦芽糖麦芽糖 唾液腺唾液腺 分泌分泌唾液唾液 无色、无味、中性(无色、无味、中性(ph6.6-7.1)、)、 低渗或等渗低渗或等渗 H2O: 占占99% 无机物无机物 有机物有机物 1. 1. 湿润湿润口腔、溶解食物,利吞咽,引味觉。口腔、溶解食物,利吞咽,引味觉。 2. 2. 清除食物残渣,清除食物残渣,清洁清洁保护口腔保护口腔,杀菌。,杀菌。 3.3. 排泄作用排泄作用 4. 4. 消
3、化作用消化作用 分解淀粉为麦芽糖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5.5.唾液中的激肽释放酶参与激肽的合成,促进局部血管舒唾液中的激肽释放酶参与激肽的合成,促进局部血管舒 张。张。 ( 二 ) 唾 液 及 其 作 用 ( 二 ) 唾 液 及 其 作 用 (一)胃的运动(一)胃的运动 1、胃运动主要形式、胃运动主要形式 胃(9)-8,9(s) (1 1)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 1 1)定义:)定义:食物刺激口、咽部、食管等处的感受器,食物刺激口、咽部、食管等处的感受器, 可通过迷走反射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舒可通过迷走反射引起胃底和胃体平滑肌舒 张,胃容积增大。张,胃容积增大。 2 2)意义:)意义:大量食物摄入
4、,而胃内压保持不变,准备大量食物摄入,而胃内压保持不变,准备 容纳食物容纳食物 二、胃内消化二、胃内消化 胃胃储存、初步消化储存、初步消化 (2 2)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 1 1)定义:)定义: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持续收缩胃壁平滑肌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持续收缩 状态。状态。 2 2)意义:)意义:维持胃内一定基础压力;维持胃的形态和维持胃内一定基础压力;维持胃的形态和 位置。在消化期收缩会增强,利于食物的混合和推位置。在消化期收缩会增强,利于食物的混合和推 动。动。 (3 3)胃蠕动:)胃蠕动: 食物进入胃食物进入胃5 5分钟出现;由胃的中部开始,到达幽门分钟出现;由胃的中部开始,到达
5、幽门 需需1 1分钟;频率为分钟;频率为3 3次次/ /分钟。分钟。 作用:作用: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利于化学性消化利于化学性消化 磨碎食物磨碎食物 ( (即机械性消化即机械性消化) ) 推进食糜推进食糜 ( (胃排空胃排空) ) 2、胃运动的调节、胃运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迷走神经兴奋时释放迷走神经兴奋时释放Ach,使胃运动加强加快;,使胃运动加强加快; 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交感神经兴奋时释放NE,使胃蠕动减弱;,使胃蠕动减弱; 食物对胃的机械、化学性刺激,可通过内在神经丛引起胃运食物对胃的机械、化学性刺激,可通过内在神经丛引起胃运 动增强。动增强。
6、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等可抑制胃活动;胆囊收缩素、促胰液素、抑胃肽等可抑制胃活动; 促胃液素可促进胃活动。促胃液素可促进胃活动。 3、胃排空及其控制、胃排空及其控制 1 1胃排空:胃排空:食物由胃排入食物由胃排入1212指肠的过程。食物入胃指肠的过程。食物入胃5 5分分 钟左右开始。钟左右开始。 基本动力:基本动力: 食物进入胃食物进入胃 胃运动胃运动 幽门括约肌舒张幽门括约肌舒张 胃内压胃内压1212指肠内压指肠内压 食物进入食物进入1212指肠指肠 食物的理化性质决定排空速度:食物的理化性质决定排空速度: 流体流体 固体固体 小块大块小块大块 等渗非等渗等渗非等
7、渗 糖糖 蛋白蛋白 脂肪脂肪 混合食物一般混合食物一般4 4- -6 6小时排空小时排空 (2 2)胃排空的控制)胃排空的控制 食物机械刺激胃食物机械刺激胃 胃运动加强胃运动加强 食物化学刺激胃食物化学刺激胃 迷走迷走迷走反射、迷走反射、 壁内神经丛壁内神经丛 G 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细胞分泌促胃液素 胃 排 空 加 快 胃 排 空 加 快 促促 进进 因因 素素 抑制胃排空:抑制胃排空: 食物食物 1212指肠壁感受器指肠壁感受器 胃运动减弱胃运动减弱 肠肠胃反射胃反射 1212指肠黏膜内指肠黏膜内 分泌细胞分泌细胞 促胰液素、促胰液素、 抑胃肽、胆囊抑胃肽、胆囊 收缩素收缩素 胃 排 空 减
8、 慢 胃 排 空 减 慢 可见,胃排空是间断进行的,与小肠的功能相适应。可见,胃排空是间断进行的,与小肠的功能相适应。 呕吐呕吐 将胃及肠内容物经口腔强力驱出的一种反射性动作。将胃及肠内容物经口腔强力驱出的一种反射性动作。 舌根、咽、胃肠、内耳、泌尿生殖系统等处的舌根、咽、胃肠、内耳、泌尿生殖系统等处的感受感受 器器接受刺激后,感觉冲动由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传入接受刺激后,感觉冲动由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传入 到到延髓的呕吐中枢延髓的呕吐中枢,传出冲动沿迷走神经、交感神经,传出冲动沿迷走神经、交感神经 、膈神经、脊神经传至、膈神经、脊神经传至胃、小肠、膈肌和腹壁肌肉胃、小肠、膈肌和腹壁肌肉, 引起猛
9、烈收缩挤压内容物通过食管从口腔驱出。引起猛烈收缩挤压内容物通过食管从口腔驱出。 胃(1)-1,2(s) (二)胃液及其作用(二)胃液及其作用 主细胞主细胞 G G 细胞细胞 壁细胞壁细胞 粘液细胞粘液细胞 第第三三节节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 泌酸腺泌酸腺 幽门腺幽门腺 贲门腺贲门腺 胃腺胃腺 无色、无味、酸性无色、无味、酸性(pH 0.9(pH 0.9- -1.5)1.5) 每日分泌量每日分泌量1.51.5- -2.5L2.5L 粘液细胞:粘液细胞:粘液粘液 碱性液体碱性液体 壁细胞:壁细胞:胃酸胃酸、内因子、内因子 主细胞:主细胞: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粘液颈细胞:粘液颈细胞:粘液粘液 (1 1
10、)盐盐酸(胃酸)酸(胃酸): 结合酸结合酸+ +游离酸游离酸= =总酸总酸 空腹(基础酸排出量)空腹(基础酸排出量) :0 0- -5mmol/h5mmol/h 进食后:进食后:2020- -25mmol/h25mmol/h 分泌机制:分泌机制: 1、胃液的成分与作用、胃液的成分与作用 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 促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促胰液、胆汁、小肠液分泌 促促FeFe2+ 2+和 和CaCa2+ 2+的吸收 的吸收 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pHpH环境环境 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使蛋白质变性易于消化 盐酸的生理作用:盐酸的生理作用: (2
11、 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HCl和自身激活和自身激活 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胃蛋白酶 Ph2-3.5 活性最强活性最强 Ph 5 失活失活 蛋白质蛋白质 示和胨示和胨 (3 3)粘液和碳酸氢盐)粘液和碳酸氢盐 润滑食物、保护粘膜润滑食物、保护粘膜 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碳酸氢盐屏障防止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防止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 膜的侵蚀膜的侵蚀 胃粘膜的自我防御机制:胃粘膜的自我防御机制: 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碳酸氢盐屏障; 胃粘膜屏障;胃粘膜屏障; 胃粘膜血流丰富胃粘膜血流丰富 粘膜局部存在一些自身保护性物质粘膜局部存在一些自身保护性物质 (4 4)内因子)内因子 内因子与内因子
12、与VitBVitB12 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 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 VitBVitB12 12免被消化酶破坏 免被消化酶破坏 促进促进VitBVitB12 12在回肠吸收 在回肠吸收 头期头期Cephalic period: : 视、嗅、听感受器视、嗅、听感受器 I I、IIII、VIIIVIII脑神经脑神经 食物食物 口、舌、咽、食道感受器口、舌、咽、食道感受器 V V、VIIVII、IXIX、X X脑神脑神经经 壁细胞壁细胞 HClHCl 粘液细胞粘液细胞 粘液粘液 中枢中枢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Ach Ach 主细胞主细胞 胃蛋白酶胃蛋白酶 幽门窦幽门窦G G细胞细胞 胃泌素胃泌素 特
13、点:量多特点:量多, ,酸度高酸度高, ,消化力强消化力强, ,时间长时间长 (三)胃液分泌调节(三)胃液分泌调节 胃期胃期Gastric period: : 胃底胃底、胃体感受器胃体感受器 中枢中枢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 食物食物 胃幽门部感受器胃幽门部感受器 壁内神经丛壁内神经丛 蛋白质分解产物蛋白质分解产物 幽门窦幽门窦G G细胞细胞 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Ach Ach 壁细胞壁细胞 HClHCl 粘液细胞粘液细胞 粘液粘液 主细胞主细胞 胃蛋白酶胃蛋白酶 特点:量多特点:量多, ,酸度高酸度高, ,消化力较弱消化力较弱 迷走神经 肠期肠期 Intestinal period: : 机械刺激机
14、械刺激 酸性食糜酸性食糜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 促胃液素促胃液素 化学刺激化学刺激 壁细胞壁细胞 HClHCl 量少量少 (四)刺激胃液分泌的体液性因素(四)刺激胃液分泌的体液性因素 (五)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五)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一)小肠的运动(一)小肠的运动 1 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 2 2分节运动:分节运动:以多点环行肌同时舒缩活动为主的节律性活动。以多点环行肌同时舒缩活动为主的节律性活动。 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 使食糜与小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良好条件;使食糜与小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良好条件; 作用
15、作用 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挤压肠壁,有助于血液和淋巴的回流。 三、三、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 存在活动梯度,对食糜有一定推进作用。存在活动梯度,对食糜有一定推进作用。 3 3蠕动蠕动 蠕动:蠕动:0.50.5- -2.0cm/s 2.0cm/s 近端蠕动速度近端蠕动速度 远端远端 通常进行几厘米后消失通常进行几厘米后消失 将食糜向消化道下端推送将食糜向消化道下端推送 蠕动冲:进食吞咽、感染时出现蠕动冲:进食吞咽、感染时出现 2 2- -25cm/s 25cm/s (二)回盲瓣(二)回盲瓣 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入大肠;阻止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入大肠;阻止 大肠内容物反流大肠内容物反流
16、二二. .胰液及其作用胰液及其作用 (一)胰腺的分泌及性质(一)胰腺的分泌及性质 胰岛素胰岛素 胰腺胰腺 组成组成胰液胰液 腺泡细胞:腺泡细胞:各种胰酶各种胰酶 小导管管壁细胞小导管管壁细胞: H2O、HCO3_ 1-2L/日、日、无色、无味、无色、无味、 碱性碱性、Ph7.8-8.4 外分泌腺外分泌腺 内分泌腺内分泌腺 胰胰高血糖素高血糖素 2 2、胰淀粉酶、胰淀粉酶( (最适最适PH6.7PH6.7- -7.0)7.0) 淀粉淀粉 麦芽糖、麦芽寡糖、糊精麦芽糖、麦芽寡糖、糊精 胰淀粉酶胰淀粉酶 (二)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二)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1. HCO1. HCO3 3- -
17、1 1)中和)中和HClHCl,保护肠黏膜,保护肠黏膜 2 2)为各种胰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环境)为各种胰酶的活动提供最适环境 3 3、胰脂肪酶、胰脂肪酶( (最适最适PH7.5PH7.5- -8.5)8.5) 甘油三酯甘油三酯 甘油甘油+ +甘油一酯甘油一酯+ +脂肪酸脂肪酸 胰脂肪酶胰脂肪酶 另外还含有一定的胆固醇酯酶、磷脂酶另外还含有一定的胆固醇酯酶、磷脂酶 4 4、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和糜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 胰蛋白酶胰蛋白酶 肠激酶肠激酶 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 糜蛋白酶糜蛋白酶 单独作用能将蛋白质分解为单独作用能将蛋白质分解为 共同作用共同作用时将蛋白质分解为时将
18、蛋白质分解为 胰液最重要,缺乏时脂肪和蛋白质不能完全消化胰液最重要,缺乏时脂肪和蛋白质不能完全消化 成分成分: : 1 1H H2 2O O 3 3有机物有机物 : :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胆色素 2 2无机盐无机盐 1、胆汁的性质和成分、胆汁的性质和成分 (三)(三) 胆汁及其作用胆汁及其作用 肝细胞肝细胞 胆胆 囊囊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 肝胆汁肝胆汁 胆囊胆汁胆囊胆汁 消化期消化期 非消化期非消化期 金黄色,金黄色,7.4 墨绿色,墨绿色,6.8 无消化酶无消化酶 2 2、胆汁的作用(胆盐)、胆汁的作用(胆盐) 1 1促脂肪消化:促脂肪消化:乳化脂肪,乳化脂肪,
19、增加胰脂酶作用面积增加胰脂酶作用面积 3 3促脂溶性促脂溶性VitAVitA、D D、E E、K K的的 吸收吸收 2 2促脂肪吸收促脂肪吸收: :与脂肪代与脂肪代 谢产物形成混合微胶粒谢产物形成混合微胶粒 (水溶性)(水溶性)促其转运促其转运 胆汁对脂肪消化吸收,是通过胆汁对脂肪消化吸收,是通过 胆盐完成的,缺乏时不仅影响脂肪消胆盐完成的,缺乏时不仅影响脂肪消 化吸收,还引起脂溶性化吸收,还引起脂溶性VitVit吸收障碍。吸收障碍。 4 4利胆作用:利胆作用:胆盐排入胆盐排入1212指肠指肠 后,后,95%95%经回肠重吸收入血回肝,经回肠重吸收入血回肝, 刺激肝细胞合成分泌胆汁(肠刺激肝细
20、胞合成分泌胆汁(肠- - 肝循环)肝循环) (四)小肠液及其作用(四)小肠液及其作用 1 1、小肠腺和十二指肠腺共同分泌小肠液,、小肠腺和十二指肠腺共同分泌小肠液,ph7.6ph7.6, 1.51.5- -3.0L/3.0L/日。日。 2 2、作用:、作用: 稀释消化产物,降低渗透压,利吸收稀释消化产物,降低渗透压,利吸收 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 保护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保护肠粘膜免受胃酸侵蚀 润滑,保护肠粘膜润滑,保护肠粘膜 1 1、吸收水和电解质、吸收水和电解质 2 2、大肠内细菌产生维生、大肠内细菌产生维生 素素B B和和维生素维生素K K 3 3、形成并暂时贮存粪便
21、、形成并暂时贮存粪便 四、四、 大肠内消化大肠内消化 1 1、袋状往返运动:、袋状往返运动:是空腹时最常见一种运动形式,由是空腹时最常见一种运动形式,由 环行肌不规则收缩引起的,使结肠袋内容物向两个方向作短环行肌不规则收缩引起的,使结肠袋内容物向两个方向作短 距离移动,但不向前推动距离移动,但不向前推动。 2 2、多袋推进运动:、多袋推进运动:是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收缩,使其是一个结肠袋或一段结肠收缩,使其 内容物推到下一段的运动,进食时增强。内容物推到下一段的运动,进食时增强。 3 3、蠕动:、蠕动:大肠的蠕动是一些稳定向前的收缩波所组成。大大肠的蠕动是一些稳定向前的收缩波所组成。大 肠还有
22、特有的蠕动为肠还有特有的蠕动为集团蠕动集团蠕动是一种进行很快且前进很远的蠕是一种进行很快且前进很远的蠕 动,每天动,每天3434次。次。 (一)大肠的运动(一)大肠的运动少、慢、迟钝少、慢、迟钝 形式:形式: (二)大肠液及其作用(二)大肠液及其作用 大肠液由大肠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和杯状大肠液由大肠粘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和杯状 细胞分泌的,细胞分泌的,pH8.3pH8.3- -8.48.4 分分 泌泌 主要成分主要成分 粘液、碳酸氢盐粘液、碳酸氢盐 作作 用用 粘液保护肠粘膜、润滑粪便。粘液保护肠粘膜、润滑粪便。 排泄作用排泄作用 细菌消化细菌消化 (三)大肠内细菌的活动(三)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细
23、菌主要来自食物和空气。细菌主要来自食物和空气。 在大肠内大量繁殖。细菌对糖和脂肪的在大肠内大量繁殖。细菌对糖和脂肪的 分解称为分解称为发酵发酵,产生乳酸、醋酸、,产生乳酸、醋酸、COCO2 2、 沼气等;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称为沼气等;细菌对蛋白质的分解称为腐败腐败, 产生氨、硫化氢、组胺、吲哚等,有的产生氨、硫化氢、组胺、吲哚等,有的 成分吸收到肝进行解毒。成分吸收到肝进行解毒。 能合成维生素能合成维生素B B复合物和维生素复合物和维生素K K。 粪便中死的和活的细菌约占粪便固体重粪便中死的和活的细菌约占粪便固体重 量的量的2020 3030% %。 粪便刺激直肠壁感受器粪便刺激直肠壁感受器
24、脊髓骶段脊髓骶段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传入神经传入神经 排便中枢排便中枢 传出神经传出神经 效应器效应器 盆神经、腹下神经盆神经、腹下神经 盆神经盆神经(+) 阴部神经阴部神经(-) 结、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结、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舒张 肛门外括约肌舒张肛门外括约肌舒张 排便排便 (四)排便反射(四)排便反射 一、吸收的部位及机制一、吸收的部位及机制 1 1口腔、食管:不吸收口腔、食管:不吸收 2 2胃:吸收少量的胃:吸收少量的H2O和酒精和酒精 3 3小肠小肠 12指肠、空肠:是消化吸收主指肠、空肠:是消化吸收主 要部位要部位 回肠:只吸收胆盐、回肠:只吸收胆盐、VitB12 第三节第三
25、节 吸吸 收收 4 4大肠:残渣中的水和盐类大肠:残渣中的水和盐类 小肠是食物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肠是食物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 1 1吸收面积大吸收面积大 4 4食物停留时间长食物停留时间长 2 2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丰富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丰富 3 3食物已被充分消化食物已被充分消化 吸收的途径和机制吸收的途径和机制 途径:途径: 跨细胞途径跨细胞途径 旁细胞途径旁细胞途径 机制:机制: 被动转运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一)(一)糖:单糖形式、继发性主动转运、经血液途径糖:单糖形式、继发性主动转运、经血液途径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二)(二)蛋白质:蛋白质:AA形式
26、、继发主动转运、经血液途径形式、继发主动转运、经血液途径 ( (三三) )脂肪:脂肪: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胆固醇均可吸收。甘油、甘油一酯、脂肪酸、胆固醇均可吸收。 转运方式较复杂。转运方式较复杂。长链脂肪酸、甘油一酯经长链脂肪酸、甘油一酯经淋巴途径淋巴途径;短链短链 脂肪酸经血液途径。脂肪酸经血液途径。 (四)无机盐的吸收(四)无机盐的吸收 单价易吸收;多价吸收慢;不溶不吸收单价易吸收;多价吸收慢;不溶不吸收 1 1NaNa+ +和负离子的吸收和负离子的吸收: 主动、主动、 NaNa+ +泵供能泵供能 2 2铁的吸收铁的吸收:1mg/1mg/日,与日,与 需求有关。必须是需求有关。必须是2
27、+2+, VitCVitC、HClHCl促其吸收促其吸收 3 3CaCa2+ 2+的吸收 的吸收:离子钙易:离子钙易 吸收,钙盐只有在溶解状吸收,钙盐只有在溶解状 态才可吸收。态才可吸收。 VitDVitD、HClHCl促其吸收、促其吸收、 脂肪食物促进钙吸收脂肪食物促进钙吸收 8 8- -9L/9L/日,其中由消化腺分泌的液体约日,其中由消化腺分泌的液体约68L68L 被动吸收,以渗透方式进行被动吸收,以渗透方式进行 (六)水的吸收(六)水的吸收 (五)维生素的吸收:(五)维生素的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扩散方式水溶性维生素:扩散方式 VitBVitB12 12 内因子帮助 内因子帮助 脂溶性维生素:胆盐帮助脂溶性维生素:胆盐帮助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