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23 ,大小:157.61KB ,
文档编号:4948367      下载积分:22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94836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课件.ppt

1、一、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一、社会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 实证主义路线 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反实证主义路线 个人和社会的辨证角度:关系二、社会学的功能二、社会学的功能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认识功能或认识意义 1、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描述),为什么(解释),将来怎样变化(预测)。2、社会学通过提供社会学的视角、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 1、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帮助人们在维护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

2、制度,改革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符合规律性。2、社会学以自己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和制订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有根据的、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三三、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社会唯实派(实体派)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也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社会唯名派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虚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四、社会学主要理论视角四、社会学主要理论视角理论视角主要分析层面主要研究问题未来社会描述历史唯物主义宏观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共产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宏观、中观制度如何贡献于

3、社会平等的国家符号互动论微观个人如何与他人沟通;个人如何理解社会情境的意义社会尊重多数人也尊重少数人冲突论宏观、中观权力群体如何保持他们的优势;弱势群体如何增加他们的力量;由此导致的冲突变迁是什么消除不平等,特别是阶级吧平等女性主义宏观、中观、微观社会结构和社会互动过程保持男性的优势和女性的劣势的原因是什么消除性别不平等功能主义的视角功能主义的视角:强调社会的每一个部分都对社会总体发生作用,因此维持了社会稳定。根据这种观点,社会非常像人类的机体或任何活的有机体。像身体的各个部分(比如四肢、心脏、大脑)一样,社会的构成部分(比如家庭、商业机构、政府)以系统的方式结合在一起,对整体发挥良好作用。每

4、一部分也维持着平衡状态,这也是系统平稳运转所必须的。社会结构构成单位的功能可以是“显在的”(可以意识到和看到的),也可以是“潜在的”(未意识到和未看到的)。如果社会结构的某一部分阻碍社会满足其需求,则被视为具有反功能。社会变迁通常被认为来自系统之外。冲突论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冲突论者强调社会的流动性,认为社会的各部分处于相互的冲突之中。所谓秩序是强群体对弱群体实施统治的结果。功能主义的视角和冲突论视角的比较功能主义的视角和冲突论视角的比较二者都首先关注宏观社会,或大规模的的社会结构,研究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有时,被称为宏

5、观社会学家的研究人员,运用上述理论视角研究社会的主要结构单位,如组织、制度、社区、民族国家;研究诸如城市化、社会流动等过程,以及研究诸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社会信仰体系。二者在关于人类社会、人类行为的结构主义观上也是相同的。结构主义观的前提是:第一,社会结构应被视为这样一种社会事实,即它在个人之外却又控制着个人的行为;第二,个人行为主要是非个人所能造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力量的产物。这些理论视角强调社会对于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强制力量,缩小了自由意志和个人自治的重要性。互动论视角互动论视角主要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他们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的意义。互动论关注微观层次的社会社会互动和作为社

6、会存在的个人。互动论者强调:人们总是处在创造、改变他们的生活世界的过程之中。互动论者不仅对于人们如何行为感兴趣,而且对于人们的思想和感觉感兴趣。互动论者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由于互动论者研究的是人们所想、所感觉的,他们常使用定性研究的方法。五、社会的特征五、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人与人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形成了整个社会系统。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六、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六、礼俗社会与

7、法理社会(需自己查找详实资料)(需自己查找详实资料)德国F滕尼斯: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即公社(community)社会和社团(association)社会,前者多数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后者的主要社会关系是职业及业缘关系。七、社会结构的社会学意义七、社会结构的社会学意义社会结构人们在社会行动、社会互动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社会关系体现在人们共享的行为准则中,这就是社会学通常所谓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社会结构的社会学意义是,它引导着我们的行为,即:人们是因为他们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而习得了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并据此行动。八、社会地位(考先赋

8、地位和自致地位)八、社会地位(考先赋地位和自致地位)地位(status)个人在某一群体或社会关系网中确定的社会位置。个人所处的大多数地位都与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种族和职业等相关。有两种主要的地位类型。自致地位自致地位(achieved status)在一个人生命历程中作为个人努力与否的结果而获得的地位;先赋地位先赋地位(ascribed status)某人所拥有的被指定的、通常不能改变的社会地位。先赋地位一般以出生为基础。(需自己补充)九、文化九、文化 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与亚文化: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

9、导地位的,为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它对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它一般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可以分为: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越轨亚文化。(具体见郑杭生第三版教材69)文化的构成要素:文化的构成要素:1、符号。文化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创造和使用符号的能力。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符号在生活中,代表着一定的信息或意义。语言是我们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是指人们所使用的口头和书面的言说方式。语言对社会的建构而言是最重要的,它比任何其他符号体系都更为全面地使我们建设和传递文化。2、

10、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违背意愿或符合意 愿 的观念。价值观是决定社会的目标和理想的普遍和抽象的观念,是人们评判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行为的标准,决定着社会中人们共有的区分是非的判断力问题。3、物质文化。社会已有的物质形态。4、规范。也叫做社会规范,社会学家把人们在特定环境下被要求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如何体验的期望称为规范。【特定环境下行动的指南】。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行动。约制可以是正面和负面的,正面约制是对那些行为正当的人的奖励,负面约制是对违反重要规范者的惩罚。约制有正式的(由具有权威地位的个人或群体实施),也有非正式的(由朋

11、友或同辈人实施)文化的特征:文化的特征:文化的创造性(角度:文化的形成)文化的非生理遗传性(后天习得的)(角度:文化的获得)文化的多样性(角度: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文化的符号象征性(角度:文化的意义)文化的动态性(变迁性)(角度: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识别功能。(2)文化的教化功能。(3)文化整合功能。(4)文化的知识功能。文化还具有反功能(这些需要仔细看教材啦)文化滞后(或称文化堕距)与文化震惊文化滞后(或称文化堕距)与文化震惊在研究文化变迁时,美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文化堕距,亦称为文化滞后。认为又相互依赖的各部分所组成的文化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速度不一致,有的变

12、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由此造成社会问题。在研究文化交流时常发生的一种现象就是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与心理上的压力。九、社会化九、社会化过程:(过程:(一)基本社会化(初始社会化)基本社会化(初始社会化)婴幼儿和青少年阶段(大约为20岁以前)1、儿童社会化的特征0-6岁:主要由家庭承担教化任务,父母训练儿童适当的行为规范,以使之逐渐合乎社会标准。托儿所、幼儿园老师、同伴也有重要影响。6岁-:学校和朋友开始成为他们主要活动领域和交往对象。课程学习成为主要活动。在此阶段,游戏就得与课程同等重要,并

13、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教育、道德形成、社会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2、青少年期(1)生理及心理特征 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成人感与幼稚性;反抗性与依赖性;闭锁性与开放性;独立性与依赖性;高傲和自卑(2)社会关系方面的特征 青少年与家庭的关系的变化 学校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阵地 宏观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扩大(3)自我意识的发展哈维格斯特(R.J.Havighurst)将青年社会化的课题概括为10个方面:1、学习与同龄男女进行交际的新方式;2、学习男性与女性的社会角色;3、认识自己的生理结构,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机体;4、从父母和其他人那里独立地体验情绪;5、有信心实现经济独立;6、准备选择职业;7、做结婚

14、与组织家庭的准备;8、发展作为一个市民的必要的知识与态度;9、寻求完全负有社会性责任的行为;10、学习作为行为指南的价值与伦理体系(二)继续社会化(发展社会化)(二)继续社会化(发展社会化)成年和老年阶段(大约20岁以后)1、成年期(1)成人阶段的特性:成年期以40岁分界。40岁以前身体各项机能优良、抗病能力强、体力精力充沛、生殖能力旺盛,是生理发展的黄金时期。40岁以后,生理状况开始衰退。40岁前,进行了多种角色的转型,拥有了新的身份和地位,开始真正承担责任和义务,并体现出符合其身份的社会行为。40岁后,情感趋于深沉稳定;婚姻更加务实;事实成败的关键期。(2)成年期的问题成年期需完成诸多人生

15、任务,如果完成得不圆满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婚姻问题和就业问题。2、老年期(1)老年阶段的特性生理衰退越来越显著;角色发生多角度改变;智力下降;人格变化: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趋于保守回忆往事(2)老年期的问题:经济收入减少;情感生活弱化;各类疾病增加(三)再社会化(三)再社会化(婴幼儿、青少年特别是成年以后的阶段)再社会化个体从一种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生活方式向另一种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生活方式急剧转变和适应的过程,分为主动型、被动型两种。主动再社会化包括:个体承担地位更高的社会角色后进行的再社会化 和个体移居或客居文化模式很不相同的他乡后进行的再社会化被动

16、再社会化包括:个体的社会地位大大降低后不得不进行的再社会化和个体违反社会规范后而被社会强制进行的再社会化社会化的主体及其作用社会化的主体及其作用1、家庭。家庭对未成年个体社会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父母实现的。这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二是子女对父母的模仿。家庭教育子女的方式一般有三种:专制型、放任型、宠爱型、民主型2、学校。有史以来,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的儿童社会化主体是学校。学校是唯一一个专门的社会化机构。学校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学校中全面、系统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今后的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2)较之家庭,学校更加有计划、有意识地促使儿童参加范围更大的集体生活,

17、使他们得到有益于身心发展的集体锻炼(3)儿童在学校中学习的社会角色比在家中所学而言要更多地面向广大社会(4)儿童在学校首先接受了与他人相比较的系统评价(老师表扬、批评)(5)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也反映了学生在社会中的进展情况。教师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社会化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罗森塔尔效应”3、同辈群体。同辈群体对个体社会化长生积极还是消极影响,主要取决于群体内的价值取向。4、工作单位。它以多种形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化:(1)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2)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检验和发展家庭及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3)在工作单位学会处理人际关系5、大众传播媒介。6、网络。“镜中我镜中

18、我”(looking-glass self)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1864-1929)提出的,又翻译为“镜中之我”、“镜中自我”、“镜映自我”。库利非常形象地将通过观察别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而形成的自我概念称为“镜中我”,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其实都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作为社会的产物,自我的出现要经历三个阶段:首先,我们觉察到我们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我们领悟了别人对我们行为的判断;第三,基于对他人反应的理解,我们评价我们的行为(需要自己充实哈。)十、社会互动理论十、社会互动理论1、符号互动论2、拟剧论。欧文戈夫曼(EGoffman)详细研究了人们

19、在别人眼里制造形象的过程。他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论观点被称之为“拟剧论”。戈夫曼认为,人类互动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或自我表演(presentation of self)为了使他人按照我们的愿望看待自己而在他人面前展示自我的努力。将社会看作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社会生活就是各种各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表演各自角色的过程。3、本土方法论。代表人物:哈罗德加芬克尔(HGarfinkel)民俗学方法论认为:社会并不是抽象的存在,它存在于社会成员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互动时所遵循并共同理解的一套规则和程序之中。它注重用实证主义方法,

20、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互动时遵守什么样的规则和程序的研究,认为这些不被人注意的日常生活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了解语言的索引式和省略式。语言索引式对话:甲:我的车带扎了。(1)请你帮我补一下。(2)借你的车用一下。(3)回家对我妈妈说,我晚回去一会儿。乙:用我的车吧。乙的解释是:我和甲是同班同学,中午都回家吃 饭,他的家比我家远,我可以走着回家,他必须骑车,所 以选择索引中的(2)。甲:那就谢谢啦。4、社会交换论。代表人物:美乔治霍曼斯(GCHomans)这一理论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交往关系,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通过一系列命题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主要命题:成功命题;刺激命题;价

21、值命题;剥夺满足命题;侵犯赞同命题十一、集合行为十一、集合行为1、集合行为是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的、不稳定的行为。又称为集体行为、大众行为。2、特征: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的;不稳定的、非结构性;强烈的情绪性;极易接受暗示等。3、集体行为不可能持久,因为由感情冲动而采取的行为有三种发展前途:发泄感情,减轻内心紧张,即告结束;找到新的行为规范,并被社会接纳,使之制度化,集体行为也告结束;是集体行为转化为有组织有领导的社会运动。4、集体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社会不平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价值观念的改变、规范的变、模式不明确等。集体行为的发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

22、些条件是:接触与摩擦、情绪感染、集体激动。5、集合行为的理论(1)斯梅尔塞的基本条件说(2)感染理论(3)匿名理论(4)模仿理论(5)紧急规范论十二、社会群体十二、社会群体(老师上课讲的很多,但复习提纲木有提到,看看书吧)十三、婚姻与家庭十三、婚姻与家庭1、家庭的主要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他家庭家庭关系:姻缘关系、血缘关系、姻亲关系2、家庭的功能:经济功能:生产和消费;生物功能;抚育、扶养、赡养功能;协调感情的功能;休息和娱乐的功能 十四、社会流动十四、社会流动1、概念及意义:社会学中的社会流动,最先由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在1927年出版的社会流动一书中提出。社会流动又称为“社会

23、位移”,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社会意义:1、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2、社会流动还有助于选拔人才;3、社会流动是评价一个社会分 层体系良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2、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结构性流动与非结构性流动(根据流动原因)水平流动与垂直流动(根据流动方向)代内流动与代际流动(依据流动的参照基点)3、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可能为论述题)(1)个人因素:个人的家庭背景(家庭结构、父母的职业、收入、社会地位、社会资源等)、个人的受教育程度(文凭、学历)、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户籍、个人的主观选择(2)社会因素:社会结构的性质(开放或封闭)、经济的发展程度、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如就业

24、制度、劳动人事制度、教育制度和政策)、社会价值观(职业声望观和社会流动观)、社会改革或革命、歧视与民族压迫、战争、自然环境的变化十三、社区与城市化十三、社区与城市化1、含义: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2、构成要素:一定数量的人;一定地理区域;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规模的生活设施;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一定的制度和组织管理系统3、农村、集镇、城市、虚拟四中社区相关知识(一)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指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地域性社会。主要特点:以农业为主要职业,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较少流动;社会结

25、构、社会分工简单;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受传统势力影响较大;家庭作用重要,血缘关系浓厚,人际关系紧密。(二)集镇社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葛尔平为了科学地划分和确定农村地区,首创了英文名词“rurban”社会学社区研究中的集镇的概念。(乡村rural 与都市 urban的缩约形式)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集镇是介于乡村和都市之间的过渡居民区。一般是对县级建制城镇以外的地方服务中心的统称。(三)城市社区(1)、城市社区及其特征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构成的地域性社会城市社区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市辖区;二是街道办事处辖区;三是小于街道办事处、大于居居民委員會

26、辖区建立的区域功能社区;四是规模调整后的居民委员会辖区。(2)城市社区的主要特点:经济活动集中,以工商服务业为主要职业和谋生手段;人口集中,人口异质性强;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相对发达;组织结构复杂;生活方式多样化;家庭规模小,血缘关系淡化,人际关系松散。(3)城市的类型:按规模分:特大型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小型城市按功能分:政治城市、经济城市(工业城市和商业城市)、文化城市、旅游城市(四)虚拟社区(1)虚拟社区的功能模块:电子公告版(BBS)、个人电子信箱(Web-based E-mail)、新闻组(News group)、在线聊天室(Chat Room)、群组讨论、社区成员列表、教育

27、窗口、生活服务专栏、娱乐专栏、个性主页栏目(2)虚拟社区的特点:社区空间结构的跨地域性;社区功能与结构的独特性;社区群体流动的频繁性;社区管理的自治性(结合教材补充)十四、越轨与社会控制十四、越轨与社会控制1、社会越轨的涵义(从广义和狭义):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2、越轨行为的类型违法行为违犯法律规定的行为。违警行为是指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安秩序的规则、规定和条例的行为,严重的违警行为有可能转化为违法行为。违规行为;是指一切不按常规办事的行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社会越轨。年轻人标新立异、奇装异服以及不随俗

28、等均属于此类行为。3、社会控制涵义广义的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法,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指对社会越轨行为施以防范、纠正和惩罚的过程。4、社会转型与社会控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结构的耦合度不高,脆性较大,社会运行机制不稳定,处在不断转换的过程中,这一时期的社会控制显得 更为复杂,也更加重要。“规范真空”与“控制失灵”是这一时期最常见的社会控制失调现象。无论是“规范真空”还是“控制失灵”,都对原有的社会秩序起着扰乱和破坏作用,也对新型社会秩序起着催生

29、作用。5、社会控制的方式(1)风俗。风俗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世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其形式多种多样,如婚丧嫁娶、节日庆典、社交礼仪等。风俗的特性:广泛性、地域性、稳定性。风俗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对人们的活动有强大的约束力,具有社会整合功能:加强一定地域内人们之间的亲近感和凝聚力,形成一定的乡土观念;保持社会系统的稳定与协调。(2)道德。道德是社会用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是非、善恶和荣辱观念为标准来调整人们的行为。主要有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评价三部分构成。道德对人们行为的控制,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对一定的社会成员发生导向

30、与制约作用。(3)宗教。宗教是以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解释的产物。宗教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包括礼仪、戒条、教义。宗教的社会作用总的来说是使得教徒安于现状,逆来顺受,不用暴力抗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很大:(1)宗教教义给社会的准则和价值观以神道的支持,维护现行的社会制度,控制社会越轨行为;(2)宗教规范及其组织对于加强社会交往与文化交流有一定的作用;(3)寺院在宣讲宗教规范的同时,也使得众多的僧众与教徒得到文化教育;(4)寺院为各阶层人士的聚会、活动提供了方便。(4)纪律。纪律是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规定的其所属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职业纪律等。纪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对其成员具有

31、强制力。(5)法律。法律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控制手段,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推行的社会规范体系。包括法律、法令、法案、决议、规定等具体形式。法律包括两类社会内容:行为模式与行为后果法律的控制作用:教育作用;威慑作用;惩罚作用(6)社会舆论。社会舆论是指社会大众对某一事件、人物或问题的议论、意见和评价,设社会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的共同信念。特点:大众性;现实性;大众传播;非直接强制性;社会舆论的控制作用:(1)对社会行为的导向作用;(2)对社会行为的约束作用。十五、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十五、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概念不考)概念不考)(一)社会现代化理论1、经典社会现代化理论:经

32、典社会现代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至60年代(1)代表人物及其专著传统社会的消逝:中东现代化(丹尼尔勒纳Lerner 1958),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主义宣言(罗斯托,1960),日本和土耳其的政治现代化(沃德和拉斯托,1964),现代化和社会结构(列维,1966),现代化的动力:比较历史研究(布莱克,1966),现代化:抗拒与变迁(埃森斯塔特,1966),现代化:增长的动力(维纳,1966)、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亨廷顿,1968)等 (2)理论的核心内容:社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过程等。这个过程

33、具有如下特点:现代化是一个彻底的转变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内在的过程;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是一个趋同化的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谢立中、孙立平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3)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工业化、民主化、城市化、科层化、社会结构分化、人的现代化、世俗化和理性化(4)经典现代化理论的缺陷意识形态的“西方中心”论;一元单线的历史观;理论架构中的概念简单;实践发展中的生态危机和人文精神缺失2 2、“依附论依附论”和和“世界体系理论世界体系理论”“依附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崛起的,以拉丁美洲的学者为主体的一个学术潮流,代表人物

34、:普雷毕什(R.Prebisch)和弗兰克(G.Frank)等主要观点(1)“不发达”不等于“不发展”;(2)发展中国家的落后是不平等世界格局的结果;(3)发展的途径是摆脱依附而不是西化。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世界体系理论”在美国迅速崛起。代表人物:沃勒斯坦(Wallerstein)主要观点:(1)整个世界是一个以经济为实体、以世界性区域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2)这个体系是一个由“核心”、“半边陲”、“边陲”三种不同经济形态的地区组成的世界分工体系,每一种经济形态履行不同的经济职能;(3)所谓发展就是改变在世界体系中的位置,从边陲或半边陲向核心升迁;(4)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35、是一个向半边陲、核心升迁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必然伴随着核心国家的剥削与控制。3、后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是西方学者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它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是直线的,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社会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已经从现代化阶段进入后现代化阶段。美国密执根大学教授殷格哈特把1970年以来先进工业国家发生的变化称为后现代化。他认为,后现代化的核心社会目标,不是加快经济增长,而是增加人类幸福,提高生活质量。下表為不同社会的社会目标和个人价值观(殷格哈特)(Inglehart)(二)社会现代会基本特征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如英法美),特点:内生性、原创性、自然渐进性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如俄罗斯、日本、中国),特点:外发性、采借性、人为的突进性(三)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迟发展效果”现代化起步较晚的国家由于其起步晚而面临的与现代化起步较早国家不同的制约条件和发展模式。发展的正面效果(优势)负面效果(劣势),如面临不利的国际环境;面临发展传统产业与追赶发达国家发展步伐的双重压力;赶超式发展带来的问题)传统社会现代社会 后现代社会 核心社会目标在一个稳定的国家经济中生存 经济增长最快化 人类幸福最大化 个人价值观 传统宗教和社区规范成就动机后物质主义和后现代价值观权力系统传统权力理性和法律权力同时重视法律和宗教权力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