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科研新背景下的学校教育科研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普通教育研究所胡兴宏胡兴宏2005年年4月月一、当前上海基础教育发展一、当前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与热点的重点与热点关注重点关注重点1、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强转移支付力度增强转移支付力度中心城区支持远郊区中心城区支持远郊区在远郊区(县)建设在远郊区(县)建设4 4所现代化寄宿制高所现代化寄宿制高中中2、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加强初中建设工程增加资金投入增加资金投入提升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加强队伍建设进行专项督导进行专项督导3、二期课程教材改革、二期课程教材改革4、现代学校建设、
2、现代学校建设现代学校建设过程是探索性实践过程现代学校建设过程是探索性实践过程;现代学校建设是校长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过程现代学校建设是校长教师自身专业发展过程;现代学校建设是学校之间多样化发展、学校现代学校建设是学校之间多样化发展、学校自身个性化发展的过程,需要寻找自己的切自身个性化发展的过程,需要寻找自己的切入点入点;现代学校建设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现代学校建设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讲究策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由此及彼、讲究策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由此及彼、逐渐扩展,融会贯通、逐渐扩展,融会贯通、“和平演变和平演变”;现代学校建设需要借助外力、利用资源、贡现代学校建设需要借助外力、
3、利用资源、贡献智慧、分享成果。献智慧、分享成果。5、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颁布颁布“两个纲要两个纲要”: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优化德育环境优化德育环境6、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规范教育行为,在依法治教中规范教育行为,在依法治教中“减负减负”;深化课程改革,在本源上深化课程改革,在本源上“减负减负”;深化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从导向上深化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从导向上“减负减负”;深化教学改革,从提高教学效能上深化教学改革,从提高教学效能上“减负减负”;综合治理
4、,形成全社会的综合治理,形成全社会的“减负减负”氛围。氛围。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上海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均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衡发展和内涵发展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关键均衡发展和内涵发展的关键师资师资队伍建设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数量、结构和各种师资队伍建设包括数量、结构和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等,关注的重点是形式的学习培训等,关注的重点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二、新课程的特点及其二、新课程的特点及其对教师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一)新课程将会带来的变化(一)新课程将会带来的变化1 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三强调三方面目标的整合;方面目标的整合;2 2、课
5、程结构、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课程结课程结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繁、难、偏、旧”和过于注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重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联系,重视学生兴趣和学习经历;科技发展联系,重视学生兴趣和学习经历;4 4、课程实施:、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机械训练-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处理信息、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处理信息、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能力;5 5、课程评价:、课程评价:
6、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实践的功能;6 6、课程管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过于集中-三级课程管理,增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二)新课程的几个特点(二)新课程的几个特点1、着眼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着眼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现代学习方式主要特征是现代学习方式主要特征是主动性(主动性(我要学我要学)、)、自主性(自主性(我能学我能学)、)、差异性(差异性(按个性化的方式学按个性化的方式学)、)、体验性(体验性(在亲历和
7、体验中学在亲历和体验中学)、)、探究性(探究性(在解决问题中学在解决问题中学)、)、合作性合作性(在交流与分享中学)。(在交流与分享中学)。2、讲究平衡与结合、讲究平衡与结合课程结构课程结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平衡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平衡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平衡,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平衡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平衡;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打基础打基础”与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与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平衡和结合平衡和结合,认知发展与情感体验的平衡和结合认知发展与情感体验的平衡和结合,多元智能的发现和开发多元智能的发现和开发;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文本学习与行为
8、实践活动的平衡和结合文本学习与行为实践活动的平衡和结合,事实知识、原理和规则知识、方法策略知事实知识、原理和规则知识、方法策略知识学习的平衡和结合识学习的平衡和结合;学习途径学习途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平衡和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平衡和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平衡和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平衡和结合,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学习方式学习方式 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平衡和结合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平衡和结合,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平衡和结合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平衡和结合3 3、不确定性增加、不确定性增加旧课程旧课程关注学生单方向发展的目标定位,关注学生单方向发展的目标定位
9、,统一教材,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考试,重书本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重书本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学生被动的学习,学生被动的学习,单向的信息传递单向的信息传递 确定性特征明显;新课程新课程 教学目标和结果的多元取向,教学目标和结果的多元取向,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个别化教学和教学对象的流动性,个别化教学和教学对象的流动性,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方法运用上的自主性,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方法运用上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评价标准的弹性化和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弹性化和多元化,多向的信息传递多向的信息传递 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三)新课程
10、对教师的要求(三)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1 1、教师的角色变化、教师的角色变化(1 1)从课程开发实施的角度看)从课程开发实施的角度看:被动的执行者被动的执行者-决策者、研究者决策者、研究者(2 2)从师生关系看)从师生关系看: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学习的组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和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和“资源人资源人”2 2、要承担这些角色,教师应该具备的、要承担这些角色,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能力:l 勤勉学习勤勉学习l 用心倾听用心倾听l 积极合作积极合作l 自觉行动自觉行动l 经常反思经常反思3 3、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
11、的途径途径 和学生一起成长和学生一起成长 融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于一体融学习、研究、教学实践于一体(1 1)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是教师转变教)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是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而这一转变必须在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而这一转变必须在教师自身的实践探索中才能真正实现;教师自身的实践探索中才能真正实现;(2 2)面对新的课程环境,教师可以利用的)面对新的课程环境,教师可以利用的现成经验很少,必须不断主动探索、经现成经验很少,必须不断主动探索、经常反思总结;常反思总结;(3 3)新的课程结构、内容为教师自主性的发)新的课程结构、内容为教师自主性的发挥留下了余地,也对教师成为课程开发、实施挥
12、留下了余地,也对教师成为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者提出了要求;的研究者提出了要求;(4 4)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在师生平等对话、新型的师生关系需要在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中构建和发展,共同探究中构建和发展,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教师角色地位的转变需要有一个实践体验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实践体验的过程;(5 5)适应新课程需要,必须加快教师的专业适应新课程需要,必须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速度,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发展速度,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三、中小学的教育科研三、中小学的教育科研追求什么追求什么 1 1、上海市普教科研的历史回顾、上海市普教科研的历史回顾上海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群众性教育科研起步
13、上海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群众性教育科研起步于上世纪于上世纪8080年代初。年代初。上海普教系统开展教育科研的方针是:上海普教系统开展教育科研的方针是:“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808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了一系列支持性制度,年代中期开始建立了一系列支持性制度,如课题申报、立项,成果评奖,学校设立科如课题申报、立项,成果评奖,学校设立科研室研室2 2、关于群众性教育科研的一场争论、关于群众性教育科研的一场争论 上世纪上世纪9090年代初,上海普教系统曾经有年代初,上海普教系统曾经有过一次关于教育科研如何走出高原过一次关于教育科研如何走出高原、获得新获得新发
14、展的讨论,讨论中涉及了对广大教师参与发展的讨论,讨论中涉及了对广大教师参与群众性教育科研的看法分歧和争论。群众性教育科研的看法分歧和争论。表面来看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的,事实上相表面来看这两种观点是对立的,事实上相反观点的背后是一个共同的认识基础,即反观点的背后是一个共同的认识基础,即以人们头脑中教育研究的科学范式来审视以人们头脑中教育研究的科学范式来审视教师的研究。这样的研究范式,要求中小教师的研究。这样的研究范式,要求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如同专业研究工作者,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如同专业研究工作者,有科学的假设、按照科学的程序、选用科有科学的假设、按照科学的程序、选用科学的方法,发现和揭示具有普遍适
15、用性的学的方法,发现和揭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规律,为教育科学理论的建设做出贡教育规律,为教育科学理论的建设做出贡献。献。把发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规律作为教把发现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育规律作为教师研究的目标,这一认识基础本身的合理师研究的目标,这一认识基础本身的合理性是否值得质疑?性是否值得质疑?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应该怎样在实践中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应该怎样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揭示规律?去发现和揭示规律?怎样的怎样的“规律规律”是他们能发现和揭示的呢?是他们能发现和揭示的呢?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为在理论建设作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为在理论建设作贡献时,他们的任务和途径难道没有区别贡献时,他们的
16、任务和途径难道没有区别吗?吗?“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手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连根拔起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这,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就要求我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考”(路德维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语)维特根斯坦语)3 3、学校教育科研价值的重新定位、学校教育科研价值的重新定位 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认识教育、
17、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认识教育、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提高的成果;提高自我,获得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提高自我,获得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的成果。的成果。四、教师专业发展与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教育科研 1 1、教师专业发展的几条途径、教师专业发展的几条途径在日常工作中的自然积累在日常工作中的自然积累有计划的业务学习(听和读)有计划的业务学习(听和读)着眼于教育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实践着眼于教育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实践探索性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途径。2、教学、学习和科研是兼容的教学、学习和科研是兼容的 1 1)教育对象的流动性、教育情景的不可完)教育对象的流动性、教育情景的不可完全重复性
18、、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技术手段全重复性、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学技术手段的更新,不但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来更新的更新,不但要求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来更新自己专业内涵,而且使得教育工作需要成为、自己专业内涵,而且使得教育工作需要成为、并可以成为一种创造性的专业工作;并可以成为一种创造性的专业工作;2 2)学习的重要使命,不是为了快捷地获)学习的重要使命,不是为了快捷地获得来自专家的得来自专家的“标准答案标准答案”,而是为了更,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实质深入地挖掘问题的实质现实的背景下现实的背景下怎样才能在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变得更有效怎样才能在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变得更有效和更有意义;和更有意义;3 3)研
19、究活动不仅是一个确定问题和寻找)研究活动不仅是一个确定问题和寻找解决教学问题对策的解决教学问题对策的“学术学术”过程,而且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引起批判思维和开发探究智能的也是一个引起批判思维和开发探究智能的载体,教师的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是载体,教师的研究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是任务驱动下的问题解决学习。任务驱动下的问题解决学习。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价值,不在于它发现能反映普遍规律的教育知不在于它发现能反映普遍规律的教育知识,而在于它能解决实际教育问题。识,而在于它能解决实际教育问题。教师科研播下的是课题研究的种子,收教师科研播下的是课题研究的种子,收获的
20、是先进理念和教育智慧。获的是先进理念和教育智慧。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3、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目的: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目的:为自己而研究,在研究自己方法: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方法: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形式:以项目为载体,重视非正式课题形式:以项目为载体,重视非正式课题过程:强化合作交流,开发差异资源过程:强化合作交流,开发差异资源条件:直接或间接的条件:直接或间接的“专业引领专业引领”关键:从看似没有问题处发现问题关键:从看似没有问题处发现问题成果:个人化情境化的知识,行为改进成果:个人化情境化的知
21、识,行为改进表达: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表达: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上海市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上海市卢湾区第二中心小学: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实践的研究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实践的研究原来的结题报告:原来的结题报告:一、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实践研究的意义一、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实践研究的意义二、研究的过程二、研究的过程三、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的目标和定位三、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的目标和定位四、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的管理体系四、小学开展综合探究活动的管理体系五、综合探究活动的实施流程五、综合探究活动的实施流程六、综合探究活动的内容六、综合探究活动的内容七、综合探究活动的实施策略七、综合探究活
22、动的实施策略八、综合探究活动的效果八、综合探究活动的效果九、体会与思考九、体会与思考我主张中小学的科研报告用我们的语言叙述我们的实践,用我们的语言叙述我们的实践,从我们的实践提炼我们的经验,从我们的实践提炼我们的经验,让我们的经验体现我们的特点。让我们的经验体现我们的特点。回顾、讨论后的总报告提纲一、走出综合探究活动的第一步一、走出综合探究活动的第一步二、让学生带动老师二、让学生带动老师三、让探究走进课堂三、让探究走进课堂四、让探究成为品质四、让探究成为品质五、让家长成为资源五、让家长成为资源六、一个学生带动一个班级六、一个学生带动一个班级七、一个课题培育一批教师七、一个课题培育一批教师八、我
23、们现在的思考八、我们现在的思考4 4、学校教育科研的选题策略、学校教育科研的选题策略(1 1)从已有的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从已有的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2 2)从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寻找突破点)从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寻找突破点(3 3)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中寻找挂钩点)从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中寻找挂钩点(4 4)从当代教育相关理论中寻找支撑点)从当代教育相关理论中寻找支撑点 5、如何理解学校教育科研中的创新、如何理解学校教育科研中的创新 (1 1)追求与教育理论工作者不同的目标,)追求与教育理论工作者不同的目标,在各自不同的层面上创新在各自不同的层面上创新;(2 2)创新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创新
24、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上;学中的实际问题上;(3 3)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中也包含着创新;)教育科研成果推广中也包含着创新;(4 4)教师主动构建个人的专业内涵,发展)教师主动构建个人的专业内涵,发展他们的个人理论。他们的个人理论。五、学校推动和组织教师五、学校推动和组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方法参与教育科研的方法1 1、以、以“龙头课题龙头课题”推动全校性的教育研推动全校性的教育研究究通常由校长领衔,根据学校改革和发展需要,确定通常由校长领衔,根据学校改革和发展需要,确定一个统领性的研究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结合本职工一个统领性的研究课题,组织全校教师结合本职工作参与研究和实践。作参
25、与研究和实践。特点:(特点:(1 1)形成一种推动教师参与研究的学校氛围,)形成一种推动教师参与研究的学校氛围,(2 2)集中提供可供分享的资源,()集中提供可供分享的资源,(3 3)创造更有效)创造更有效地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地合作与交流的平台;缺点:有时候容易忽略教师的个人兴趣和特殊需要。缺点:有时候容易忽略教师的个人兴趣和特殊需要。2 2、以、以“群体学习群体学习”带动教师的研修带动教师的研修v 学校根据教师发展需要选择重点研读的书籍,通过学校根据教师发展需要选择重点研读的书籍,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读和实践探索,建设学习型组织。多种形式的研读和实践探索,建设学习型组织。v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
26、学,校长带领全校教师以上海市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校长带领全校教师以“推荐与自选相结合,个体研读与群体研讨相结合,推荐与自选相结合,个体研读与群体研讨相结合,学习与宣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案例研究相结学习与宣讲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案例研究相结合,文本阅读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合,文本阅读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全校的方法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共享理论学习的成果,提升教师的教性读书活动,共享理论学习的成果,提升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育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3 3、着眼于课堂教学改进的连环跟进、着眼于课堂教学改进的连环跟进教研活动中,由多位教师接连上同一内容的课(也教研活动中,由多位教
27、师接连上同一内容的课(也可以是同一位教师接连上几次课),每次上课都进可以是同一位教师接连上几次课),每次上课都进行深入的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行深入的观察、分析、比较,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水平。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水平。上上“传达课传达课”,从模仿到内化;风格连环,几种教,从模仿到内化;风格连环,几种教学风格相互比较;价值连环,从有收获、有点收获学风格相互比较;价值连环,从有收获、有点收获到大有收获。到大有收获。4 4、开发校内教师中的差异资源、开发校内教师中的差异资源 (1 1)“先导小组先导小组”式的教育研究式的教育研究q学校
28、中少数人物接受了一个新的理念,通过建立一学校中少数人物接受了一个新的理念,通过建立一个个“先导小组先导小组”的方式,先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的方式,先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带动更多人接受新理念,引发学校更多人的自程中带动更多人接受新理念,引发学校更多人的自觉实践,最后达成共同长进。觉实践,最后达成共同长进。q如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小学的如上海市宝山区团结路小学的“艺友制艺友制”研究研究。(2 2)以)以“关键人物关键人物”为核心的教育研究为核心的教育研究v如优秀教师工作室。如优秀教师工作室。v特点:研究基础好,主题集中,有带头特点:研究基础好,主题集中,有带头人。人。(3 3)不同背景教师组合的教育
29、研究)不同背景教师组合的教育研究v如教师的组合类型有跨学科组合、如教师的组合类型有跨学科组合、“混混龄龄”教师组合、青年志愿者研究小组、教师组合、青年志愿者研究小组、围绕特定的教育对象而形成的教师组合。围绕特定的教育对象而形成的教师组合。v特点:互补性强,容易打开思路。特点:互补性强,容易打开思路。5 5、利用区域内校际的差异资源、利用区域内校际的差异资源(1 1)校际联动)校际联动学校之间相互合作、联合行动,充分挖掘不同学校学校之间相互合作、联合行动,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潜力和资源,从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谋求共同发展。上海市
30、长宁区初级中学的上海市长宁区初级中学的“十校联动十校联动”,通过校际,通过校际联合,发挥成员校教师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相对优联合,发挥成员校教师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相对优势资源,成立学科工作室,共同展开教学研究活动。势资源,成立学科工作室,共同展开教学研究活动。(2 2)中心校辐射)中心校辐射利用在研究水平和信息资源上具有相对优势的学校,利用在研究水平和信息资源上具有相对优势的学校,支持周围的一般校,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支持周围的一般校,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这对解决农村、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问题,这对解决农村、偏远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问题,具有突出作用。具有突出作用。如上海闸北
31、八中的如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扩大研究,通过推扩大研究,通过推广优秀成果,一校带动多校。广优秀成果,一校带动多校。上海青浦白鹤地区依托中心校通过校际会课、教学上海青浦白鹤地区依托中心校通过校际会课、教学互访、专题合作、伙伴结对、回乡支教等方式开展互访、专题合作、伙伴结对、回乡支教等方式开展教研活动,解决资源不平衡。教研活动,解决资源不平衡。6 6、借助、借助“外力外力”支持支持(1 1)项目合作)项目合作v学校参与专业机构主持的某一个重点项目的研究,学校参与专业机构主持的某一个重点项目的研究,成为实验点或承担其中的子项目研究工作。参与研成为实验点或承担其中的子项目研究工作。参与研究
32、的教师便于得到理论指导、学习研究方法、了解究的教师便于得到理论指导、学习研究方法、了解前沿的信息。前沿的信息。v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参加教育学院承担的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参加教育学院承担的“做做中学中学”改革项目,教研员亲自下水改革项目,教研员亲自下水“上课上课”与教师与教师亲密合作,亲密合作,“擦亮镜子,打开窗子,开动脑子擦亮镜子,打开窗子,开动脑子”。(2 2)基地合作)基地合作q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科研院所的科研基地,作为高等院校、教育科研院所的科研基地,取得经常性、综合性的科研指导、教师培训取得经常性、综合性的科研指导、教师培训等方面的支持。等方面的支持。q上海市实验学校依托上海师范
33、大学,建立教上海市实验学校依托上海师范大学,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师专业发展学校。q上海和江苏等地二十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成上海和江苏等地二十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成为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的科研基地。为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的科研基地。(3 3)借助行业协会的专业优势)借助行业协会的专业优势 借助各级学会、协会、专业委员会、沙龙等借助各级学会、协会、专业委员会、沙龙等群众性学术团体和松散型组织的专业优势,群众性学术团体和松散型组织的专业优势,得到先进理念和经验引领。得到先进理念和经验引领。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有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有200200余所会员余所会员学校经常获得来自协会的专业支持。学校经
34、常获得来自协会的专业支持。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年8月出版)月出版)序言序言 导论导论 回归本原回归本原教师研究的追求教师研究的追求 第一章第一章 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做起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做起教师研究的起步教师研究的起步 1 1概述概述 2 2教师都来体验教师都来体验“做研究做研究”的成功的成功 3 3在追问与解读中生成智慧在追问与解读中生成智慧 4 4网络:教师走进研究的平台网络:教师走进研究的平台 5.5.研究从课堂开始研究从课堂开始第二章第二章 让学习引领研究让学习引领研究教师的理论学习教师的理论学习 1 1概述概述 2 2团体学习与反思型教师
35、的成长团体学习与反思型教师的成长 3 3我们的我们的“藏经阁藏经阁”4 4学习让我不断地成长学习让我不断地成长 5 5在科研情报的研读中学习在科研情报的研读中学习第三章第三章 一边工作,一边研究一边工作,一边研究教师的行动研究教师的行动研究 1 1概述概述 2 2从开发从开发“鸟文化课程鸟文化课程”起飞起飞 3 3“高中文化信息课程高中文化信息课程”的来龙去脉的来龙去脉 4 4为了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为了解决教学问题而研究 5 5我的我的“问题意识研究问题意识研究”6 6研究使语文教学的路越走越宽研究使语文教学的路越走越宽第四章第四章 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教师的案例研究教师
36、的案例研究 1 1概述概述 2 2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 3 3一个课堂教学案例的开发一个课堂教学案例的开发 4 4我的登峰体验历程我的登峰体验历程 5 5教育专业日记伴我成长教育专业日记伴我成长 6 6几位优秀案例获奖者的感悟几位优秀案例获奖者的感悟第五章第五章 从掌握第一手资料出发从掌握第一手资料出发教师的实证研究教师的实证研究 1 1概述概述 2 2用事实说话:学会调查研究用事实说话:学会调查研究 3 3求真崇善:学会实验研究求真崇善:学会实验研究 4 4追根寻源:学会追因研究追根寻源:学会追因研究 5 5用眼睛思考:学会课堂观察用眼睛思考:学会课堂观察 6 6张园长初次进
37、行调查研究的经历张园长初次进行调查研究的经历 7 7我们从调查研究走进了教育科研的大门我们从调查研究走进了教育科研的大门 8 8一位小学教师的教学实验研究一位小学教师的教学实验研究 第六章第六章 促进教师成长的催化剂促进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教师的实践反思教师的实践反思 1 1概述概述 2 2反思札记促进教师成长反思札记促进教师成长 3 3我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反思我在历史教学中的实践反思 4 4发掘教学中的发掘教学中的“亮点亮点”第七章第七章 专家与教师的专家与教师的“对话对话”教师研究的专业引领教师研究的专业引领 1 1概述概述 2 2伙伴合作同行伙伴合作同行 3 3我与教师我与教师“说课题说课
38、题”4 4我们是研究共同体我们是研究共同体 5 5在在“做中学做中学”中培训教师中培训教师 6 6专家资源与实践智慧专家资源与实践智慧第八章第八章 构筑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构筑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教师教研活动的重构教师教研活动的重构 1 1概述概述 2 2新教研下的科学评课新教研下的科学评课 3 3一次生动的教师论坛一次生动的教师论坛 4 4课堂教学改革大家谈课堂教学改革大家谈 5 5“以问题为本以问题为本”的的“教师专业发展日教师专业发展日”6 6“教师研究工作室教师研究工作室”的工作的工作 7 7包班教师合作组包班教师合作组 8 8课堂,培养科研之花的沃土课堂,培养科研之花的沃土 9 9数学
39、教研组在行动数学教研组在行动 第九章第九章 让更多的人分享研究的成果让更多的人分享研究的成果教师研究结果的表达教师研究结果的表达 1 1概述概述 2 2“读书读书品书品书说书说书”校本课程的开发校本课程的开发 3 3课件是怎样炼成的课件是怎样炼成的 4 4叙事报告产生的效应叙事报告产生的效应 5 5怎样写教育案例怎样写教育案例 6 6怎样写研究论文怎样写研究论文第十章第十章 教师研究群体的文化意义,教师研究群体的文化意义,教师研究氛围的营造教师研究氛围的营造 1 1概述概述 2 2研究型学校文化的塑造研究型学校文化的塑造 3 3从从“先导小组先导小组”到到“研学做研学做”的共同体的共同体 4 4让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让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教育研究伴我成长教育研究伴我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的足迹教师专业发展的足迹 1 1概述概述 2 2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 3 3教育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教育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4 4从教师到教研员从教师到教研员 谢 谢联系地址: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邮政编码:200032 E-mail: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