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92 ,大小:3.78MB ,
文档编号:4952157      下载积分:2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95215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论语》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语文高考二轮复习《论语》课件.ppt

1、2020年浙江省语文高考年浙江省语文高考论语论语复习复习嘉兴市第一中学 2020.03高考高考论语选读论语选读考纲范围考纲范围第一课:为政以德(德政主张、均贫富含义)第一课:为政以德(德政主张、均贫富含义)第二课:克己复礼(礼治主张、礼仁关系、孝悌之情)第二课:克己复礼(礼治主张、礼仁关系、孝悌之情)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责任感、坚忍不拔的精神)第四课:知其不可而为之(责任感、坚忍不拔的精神)第五课:仁者爱人(仁爱观)第五课:仁者爱人(仁爱观)第六课:君子之风(义利观、道德修养的内容和要求)第六课:君子之风(义利观、道德修养的内容和要求)第八课:周而不比(人际交往观)第八课:周而不比(人际交

2、往观)第十一课: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第十一课:诲人不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第十二课:高山仰止(师生关系与道德观)第十二课:高山仰止(师生关系与道德观)第十三课:沂水春风(师生关系与礼乐治国的理想观)第十三课:沂水春风(师生关系与礼乐治国的理想观)第十四课:中庸之道(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第十四课:中庸之道(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论语选读论语选读考试要求考试要求浙江省普通高中心课程实验浙江省普通高中心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基础要求基础要求:就是指名句名段的就是指名句名段的背诵积累背诵积累、重点字词句重点字词句段的翻译以及

3、课文内容的解读等。段的翻译以及课文内容的解读等。发展要求发展要求:主要是指初步理解文化经典主要是指初步理解文化经典论语论语的的文文化内涵化内涵,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影响以及以及作用作用。2018年高考年高考考试说明考试说明 传统文化经典(传统文化经典(选读)的正确解读和批判选读)的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继承。考查形式考查形式 1、默写题、默写题 2、简答题、简答题 复习复习论语选读论语选读的的几个步骤几个步骤 第一、知道材料来自哪篇课文(特第一、知道材料来自哪篇课文(特别记住课文标题)别记住课文标题)第二、知晓每个材料的意思(内容),第二、知晓每个材料的意思(

4、内容),也就是能基本翻译句子。也就是能基本翻译句子。第三、找出材料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第三、找出材料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内容提要:内容提要: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问: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师也过,商也不及。”曰:曰:“然则师愈与?然则师愈与?”子曰:子曰:“过犹不及。过犹不及。”子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狷者有所不为也。”24.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

5、孔子的评价?为什么?(4分)分)点评:此题难度较合适。点评:此题难度较合适。示例二示例二答:过犹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答:过犹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亦可。(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亦可。(4 4分,第分,第一问一问1 1分,第二、三问分,第二、三问3 3分)分)示例三示例三:2009年高考浙江卷考题年高考浙江卷考题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6、(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分)子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不复也。”子曰:子曰:“子欲无言。子欲无言。”子贡曰:子贡曰:“子如不言子如不言,则小子则小子何述焉?何述焉?”子曰: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百物生焉,天何天何言哉言哉?”?”24.24.(1 1)有不少成语源于)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论语,例如,例如“不愤不不愤不启启”“”“不悱不发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 1分)分)(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根据

7、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并加以评析。(3分)分)举一反三举一反三 要点: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要点: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自主学习原则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无言之教”或或“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教”亦可)。亦可)。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教。(1 1分)分)“子欲无言子欲无言”,这是孔,这是孔子提倡的一种教学境界,不是不说,只是少说。在教学子提倡的一种教学境界,不是不说,只是少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留一点过程中,老师应留一点“空白空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华,充分发挥学生的才华,这是这是“不教不教”。

8、(。(1 1分)在课堂上,如果老师一切都讲分)在课堂上,如果老师一切都讲了,学生就会没有思考的余地,不符合教学规律。(了,学生就会没有思考的余地,不符合教学规律。(1 1分)分)规范答题小结:规范答题小结:1 1、点出观点。(观点要正确)、点出观点。(观点要正确)2 2、结合材料分析。(分析要具体)、结合材料分析。(分析要具体)3 3、结合对立面的观点,增强说服力。(这一点视情、结合对立面的观点,增强说服力。(这一点视情况而答)况而答)1 120092009年浙江省高考年浙江省高考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中样卷中样卷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4分)

9、分)(桀溺)曰:(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24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点态度。(1 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会赞成谁的观点?(1 1分)分)(2 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

10、?()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 3分)分)示例四:示例四:20102010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参考样卷参考样卷(三)阅读(三)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4分)分)子曰: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门人不敬子路。子曰: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子曰: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2424(1 1)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请从上述

11、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1 1分)分)(2 2)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3 3分)分)20102010高考浙江卷高考浙江卷(三)(三)(4 4分)分)2424论语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用论语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 4分)分)“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

12、之理也。”(欧阳修(欧阳修朋朋党论党论)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朋党论中,即君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基本观点梳理的思路 1.孔子提倡什么?2.孔子反对什么?3.有什么正面事例?4.有什么反面事例?5.内涵,理由,做法。政治政治 一一 为政以德为政以德 二二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 三三 待贾而沽待贾而沽 四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学习与

13、教育学习与教育十十 学以致其道学以致其道十一十一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十二十二 高山仰止高山仰止十三十三 沂水春风沂水春风修身修身五五 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六六 君子之风君子之风七七 求诸己求诸己八八 周而不比周而不比九九 出辞气远鄙倍出辞气远鄙倍哲学哲学十四十四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十五十五 敬鬼神而远敬鬼神而远之之第一板块 政治 1.为政以德:德政思想,均无贫。2.克己复礼:礼与仁,孝悌。3.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的精神和心态。为政以德 身正(统治者做出榜样)感化(小人必然被感化,不必采用“杀”和“刑”)文德(节用爱人,争取信任,反对暴政,提倡教化)道德道德 “德者得也。德者得也。”“德德”表示好的行为

14、的成果和作用。表示好的行为的成果和作用。道的本义是人走的路,然后再引申出方法、道的本义是人走的路,然后再引申出方法、引导、道德等意思,如引导、道德等意思,如: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之道之以政以政 道千乘之国道千乘之国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西周与春秋,周天子名义上拥有整个天下,所谓:西周与春秋,周天子名义上拥有整个天下,所谓:“普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天子再把土地分封周天子再把土地分封给宗室、子弟、功臣,天子所封的就是诸侯国,那时给宗室、子弟、功臣,天子所封的就是诸侯国,那时国就是指诸国就是指诸侯国。

15、侯国。诸侯国君又把国内的土地分给宗室、子弟、功臣。这些诸侯国君又把国内的土地分给宗室、子弟、功臣。这些封封地就叫做地就叫做“家家”。由于分封关系所形成的经济、政治地位的不同,西周贵族分天子、由于分封关系所形成的经济、政治地位的不同,西周贵族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构成上对下控制,下对上服从的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构成上对下控制,下对上服从的“王(天子)臣公(诸侯),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王(天子)臣公(诸侯),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左传。左传。昭公七年昭公七年)的关系。)的关系。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

16、点。特点。国 家 1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祀。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送死和祭祀。统治者要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他反对横征暴敛,。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认为“苛政猛于虎苛政猛于虎”。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税,藏富。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税,藏富于民: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是否表明孔子是主张君民平等、贫富不分的呢?请简述这是否表明孔子是主张君民平等、贫富不分的呢?请简述之。(不超过之。(不超过100100字)(字)(为政以德为政以德)练习:练习:1不是。不是。“均无贫

17、均无贫”与与“均贫富均贫富”含义不同。含义不同。“均贫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是站在穷人即“贫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的纲领,而“均无贫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富”的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上下各得其分,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上下各得其分,构建和谐社会。建和谐社会。孔子主张的是均无贫,所以不能表明孔子的主张孔子主张的是均无贫,所以不能表明孔子的主张是君民平等、贫富不分是君民平等、贫富不分2、孔子为什么主张为政以德?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8、”可见,孔子所追求的是道德至上的理想社会。所以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儒家主张以德治国,这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有局限性。一味提倡以法治国,这同样有局限性,要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3、“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应从何做起?应从何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自身做起子曰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统治者德高望重有感召力,则就如北极星一样,统治者德高望重有感召力,则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2.1)统治者自身做出榜样统治者自身做出榜样就是对百姓最好的教育。就是对百姓最好的教育。“临之以庄,则敬;孝慈,临之以庄,则敬;孝慈

19、,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2.20)(2.20)如 果 这 样 就 没 有 必 要如 果 这 样 就 没 有 必 要“杀 无 道、以 就 有杀 无 道、以 就 有道。道。”(12.19)(12.19)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小人必然会被感化。“君子之德风,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早上之风,必偃。小人之德草,早上之风,必偃。”(12.19)(12.19)这样孔子这样孔子自然就反对武力征服,主张自然就反对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之。”(16.1)(16.1)4 4、为什么说、为什么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

20、姓不足,君孰与足足,君孰与足”?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食)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养生(食)送死(丧)和祭祀。统治者要送死(丧)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而爱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人,使民以时。”(1.5)(1.5)他反对横征暴敛,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当自己的学生为季氏敛认为苛政猛于虎。当自己的学生为季氏敛财时,他公然号召其它学生财时,他公然号召其它学生“鸣鼓而攻之鸣鼓而攻之可也。可也。”(11.17)(11.17)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税,要藏富于民。税,要藏富于民。(三)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哀公问于有若曰: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

21、,用不足,如之何?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有若对曰:“盍彻乎?盍彻乎?”曰: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何其彻也?”对曰: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足,君孰与足?”24(1)有若建议哀公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2)结合哀公与有若的对话背景,简析有若的观点中所包含的儒家德政思想。(3分)2018考试说明参考试卷 甲甲 实行减轻赋税的政策。实行减轻赋税的政策。年成不好时应减轻赋税,使百姓能够生存,这年成不好时应减轻赋税,使百姓能够生存,这样对君主有利。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在对待均、民样对君主有利。有若的观点体现了儒家

22、在对待均、民关系上主张重视民生、体恤百姓以巩固统治的思想。关系上主张重视民生、体恤百姓以巩固统治的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论语论语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核心仁。不管他要说什么东西,其终极的目的就是仁。不管他要说什么东西,其终极的目的就是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有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慈。的有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得仁慈。乙乙24.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仁”的的”思

23、想理解是思想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不正确。儒家认为,仁者爱人,但主张不正确。儒家认为,仁者爱人,但主张“以直以直报怨报怨”,而不是以德报怨。,而不是以德报怨。克己复礼 礼乐崩坏(“无道”,要恢复“周礼”)礼的规范(秩序,孝悌,感恩)复礼办法(克己,正名)礼 “礼”是颇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则是祭祀祖先和尊敬。“禮”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大概礼之起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为各种仪制。”孔子说:“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

24、、婚姻疏数之交也。”(礼记哀公问)周礼 钱穆先生说:“孔子为中国儒学传统之大宗,而孔子平生为学,其最所尊仰者,实为周公。”“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3.14)“觚不觚,觚哉!觚哉!”(6.25)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交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其,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他说:“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论语雍也)关键概念之一:礼关键概念之一:礼 道之以德,齐之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礼,有耻且格。,有耻且格。克己复克己复礼礼为仁。为仁。天下有道,则天下有道,则礼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征伐自天子出。事不成,则事

25、不成,则礼乐礼乐不兴。不兴。人而无仁,如人而无仁,如礼礼何?人而无仁,如乐何?何?人而无仁,如乐何?不学不学礼礼,无以立。,无以立。绘事后素。绘事后素。礼礼后乎?后乎?未若贫而乐,富而好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礼者也。者也。割鸡焉用牛刀?割鸡焉用牛刀?博我以文,约我以博我以文,约我以礼礼。为国以为国以礼礼。礼礼之用,和为贵。之用,和为贵。礼是基本的行为规范。1 1、孔子为何要、孔子为何要“正名正名”?“正名正名”就是就是“复礼复礼”。子路曰: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子曰:“必也正名乎!必也正名乎!”子路曰: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有是哉,子之迂也

26、!奚其正?其正?”子曰: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信也,言之必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信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3.313.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父、子子。”公曰: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

27、不臣,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12.1112.11)孔子谓季氏: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忍也?”(3.13.1)2、礼是外在的礼节,其核心是什么?子曰: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云乎哉?”(17.1117.11)子曰:)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不仁,如乐何?”(3.33.3)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28、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请请问其目。问其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动。”颜渊曰: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2.112.1)核心是仁核心是仁 仁从孝做起仁从孝做起:有子曰: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与!”(1.21.2)只有做到对亲人

29、的爱,老吾老,只有做到对亲人的爱,老吾老,幼吾幼,才能推己及人,爱他人之老幼他人之幼吾幼,才能推己及人,爱他人之老幼他人之幼,然后才能幼,然后才能“泛爱众。泛爱众。”“仁者无不爱仁者无不爱”,要用对待家人一样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人。先要用对待家人一样的态度去对待一切人。先“事亲事亲”,“笃于亲笃于亲”之后,由近及远,由亲之后,由近及远,由亲及疏,逐步渐进到同事、朋友以至全社会的人,及疏,逐步渐进到同事、朋友以至全社会的人,这是儒家的这是儒家的“爱人爱人”。3、仁与孝的关系 4、孔子主张为父母守孝三年,但宰我反对,你怎样看待这个、孔子主张为父母守孝三年,但宰我反对,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孔子认为什么是

30、真正的孝?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孝道?问题?孔子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孝?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孝道?宰我问: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子曰:“食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曰:“安。安。”“”“女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宰

31、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17.21)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孝指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抚养、送终等等终等等,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从动物学上说,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从动物学上说,实质上是一种实质上是一种“反哺反哺”的行为。的行为。“孝孝”“”“弟弟”不仅是维系血缘关系的道德准则,不仅是维系血缘关系的道德准则,也是维系等级关系、避免犯上作乱、维持政治稳定也是维系等级关系、避免犯上作乱、维持

32、政治稳定的基本保证。的基本保证。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比如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提出的 父为子纲父为子纲(指父亲对子女有绝对权威),于今已(指父亲对子女有绝对权威),于今已绝对不适合我们这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绝对不适合我们这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又如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再如,再如 不孝有三,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为大,也已不足取,也已不足取 五四至今的人们,总是对古代的五四至今的人们,总是对古代的割股疗亲割股疗亲、目连救母目连救母的的愚孝愚孝念

33、念不忘,肆意菲薄。其实我们应该知道的,孝再念念不忘,肆意菲薄。其实我们应该知道的,孝再愚,也还知道要去孝顺父母,其过程虽有差池,其动机仍需愚,也还知道要去孝顺父母,其过程虽有差池,其动机仍需褒扬。例如褒扬。例如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所选孝行,事迹十分突出,故事情所选孝行,事迹十分突出,故事情节生动感人,使人阅读或听讲后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而产生节生动感人,使人阅读或听讲后容易留下深刻印象,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强烈的教育效果。知其不可而为之 社会现实(社会转型,出世和入世)孔子及其弟子的故事(事例)孔子的精神心态(循礼卫道,力求用世,有责任感,孤独前行)1对孔子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

34、信念,不少的信念,不少隐者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隐者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也颇有微词。当他与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没也颇有微词。当他与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没有粮吃的时候,他曾经征求三位弟子对行道有粮吃的时候,他曾经征求三位弟子对行道的意见和看法。子路持怀疑态度,认为孔子的意见和看法。子路持怀疑态度,认为孔子也许还没有达到仁、智,子贡肯定孔子之道也许还没有达到仁、智,子贡肯定孔子之道极大,但因天下不能容,希望孔子修改一下。极大,但因天下不能容,希望孔子修改一下。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你怎么看孔子的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你怎么看孔子的这种行为?请简述之。(不超过这种行为?请简

35、述之。(不超过100字)(字)(6分)(分)(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省考试院第一省考试院第一次例卷次例卷题题 1 1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之所以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坚信坚信自己的事业合于仁道,自己的事业合于仁道,即使前身不能实现,即使前身不能实现,也要给后人树立一个典范。也要给后人树立一个典范。“不可不可”不是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天下不容,孔子的错,而是天下不容,只是证明天下只是证明天下见识浅,反而显示孔子的仁人君子的高尚见识浅,反而显示孔子的仁人君子的高尚品格。品格。2、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

36、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子见夫子乎?”丈人曰: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植其杖而芸。(18、7)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则揭。”子曰:子曰:“果哉!末之难矣。果哉!末之难矣。”(14、39)丈人与荷蒉者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孔子的看法。丈人与荷蒉者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孔子的看法。(1)丈人与荷

37、蒉者都不赞同孔子哪一种处世态度?()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哪一种处世态度?(1分)分)(2)丈人与荷蒉者在批评孔子时,他们的态度和角度有什么不同?)丈人与荷蒉者在批评孔子时,他们的态度和角度有什么不同?(3分)分)v(1)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1分)分)v(2)丈人以不屑的态度批评孔子不务实,荷蒉者)丈人以不屑的态度批评孔子不务实,荷蒉者规劝孔子要学会变通。规劝孔子要学会变通。(3分分)v 3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分)(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省考试院第二次例卷题、省考试院第二次例卷题、2009年考试说明例卷题年考试说

38、明例卷题 (桀溺)曰:(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哉?”(试卷中此题略)夫子怃然曰: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成谁的观点?(2)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1)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

39、点。(成孔子的观点。(2)赞成孔子的观点。)赞成孔子的观点。孔子的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识。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担当、奉献和牺牲

40、的精神。现了一种担当、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人生中总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避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为之”才有希才有希望。望。赞成桀溺的观点。赞成桀溺的观点。乱世之中,不能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洁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明知不可

41、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仁者爱人“仁”是修身要务。泛爱众而亲仁。“仁”的基本内涵。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的具体实践。为仁由己:近取譬,泛爱众,不拘小信。“仁”和“礼”的关系内在和外在的关系 1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仁者爱人仁者爱人)(一)(一)“然则管仲知礼乎?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子)曰:“邦君树塞门,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

42、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论语3.22)(二)(二)子贡曰: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又相之。”子曰: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论语14.17)(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的?(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仁”的

43、含义是怎的含义是怎样的?样的?1.1.(1 1)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2 2)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另一方面,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能够能够“尊王攘夷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的节操与信用。可见孔子可见孔子“仁仁”的标准是能维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当然,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

44、而否认管仲知礼,也表明了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认管仲知礼,也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君子之风 君子具有安贫乐道的精神。君子修养基本内容:志于道,杀身成仁,仁以为己任。君子修养目标:仁者,智者,勇者,乐以忘忧。君子修养必须处理好的关系“义”与“利”的关系。“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质”与“文”的关系。1、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孔子认为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孔

45、子认为颜回是个什么样的人?(2)孔子为什么会反复赞颂他是个有道德的人?)孔子为什么会反复赞颂他是个有道德的人?2 2、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1 1)孔子从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孔子从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2)为什么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为什么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2)(2)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

46、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乱,破坏等级秩序。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变成非此即彼的利益观。变成非此即彼的利益观。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道德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的利统一的(1)(1)舍生取义,杀生成仁,重义轻利。舍生取义,杀生成仁,重义轻利。周而不比 察人之道明辨君子和小人,考察三所,

47、观过知仁。待人之道躬自厚,以直报怨,言人分开。交友之道直谅多闻,适可而止,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阅读阅读论语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贡问友。子曰: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则止,毋自辱焉。”曾子曰: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孔子和曾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的交友之道。孔子和曾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的交友之道。(1)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2)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1)(1)孔子的孔子的交友之道包括忠告、善导、不可则交友

48、之道包括忠告、善导、不可则止三方面止三方面,强调自主平等真诚的独立人格;,强调自主平等真诚的独立人格;曾曾子从交友的意义出发,子从交友的意义出发,强调文章学问在交友中强调文章学问在交友中的作用,交友的目的是培养仁德。的作用,交友的目的是培养仁德。(2)(2)两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交友的态度与方法,两人从不同角度提出交友的态度与方法,孔子从仁德出发孔子从仁德出发,强调交友需要平等真诚;,强调交友需要平等真诚;曾曾子侧重交友的方法子侧重交友的方法。两人追求的要义是一致的。两人追求的要义是一致的。2 2在人与人的交往问题上,原始儒家追求友好交在人与人的交往问题上,原始儒家追求友好交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但

49、孔子同时又以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但孔子同时又以“仁仁”为标为标准,不赞成同任何人进行交往。他反对把交往降为准,不赞成同任何人进行交往。他反对把交往降为党派活动,除主张要党派活动,除主张要“适中交往适中交往”外,孔子还说:外,孔子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为政)“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卫灵公)“人之过也,各于其党。人之过也,各于其党。”(里仁里仁)。可见,)。可见,在交往问题上,孔子认为我们不可以放弃自己的意在交往问题上,孔子认为我们不可以放弃自己的意志和立场而依附于他人,甚至把交往蜕变为一种结志和立场而依附于他人

50、,甚至把交往蜕变为一种结党营私的活动。党营私的活动。对孔子的这种交往观,你是怎么看对孔子的这种交往观,你是怎么看待的?请结合现实进行分析。(不超过待的?请结合现实进行分析。(不超过100字)字)(周而不比周而不比)2当今社会需要和谐,为了使交往者之当今社会需要和谐,为了使交往者之间有一种和谐、完美的状态,必须追求友间有一种和谐、完美的状态,必须追求友好交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但在交往中还好交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但在交往中还是应该保持交往主体的独立性,不能把交是应该保持交往主体的独立性,不能把交往活动变成结党营私的活动,因此要选择往活动变成结党营私的活动,因此要选择交往对象,适中交往。交往对象,适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