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EDIATRIC NURSING 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第十三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学习目标LearningTarget掌握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和小儿泌尿道感染的病因、护理评估、治疗要点、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熟悉小儿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熟悉不同年龄的小儿正常尿量、少尿、无尿的标准。了解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和泌尿道感染的发病机制。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1急性肾小球肾炎2肾病综合征3目录CONTENTSCONTENTS泌尿道感染4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01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一)肾脏肾脏位于腹膜后脊柱两侧,左
2、右各一,形似蚕豆。小儿年龄越小,肾脏相对越大。足月新生儿两肾重约为体重的1/125,而成人两肾重约为体重的1/220。婴儿期肾脏位置较低,下极位于髂嵴下第4腰椎水平,2岁后才达髂嵴以上,故2岁以下健康小儿腹部触诊可扪及肾脏(尤其是右肾)。新生儿肾脏表面呈分叶状,至24岁时消失,若此后继续存在,应视为分叶畸形。(二)输尿管婴幼儿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肉及弹力纤维发育不全,故易因扩张受压及扭曲而引起梗阻,造成尿潴留而诱发泌尿道感染。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解剖特点(三)膀胱婴儿膀胱位置相对较高,尿液充盈后,其顶部常在耻骨联合以上,腹部触诊易扪及膀胱,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至骨盆内。(四
3、)尿道女婴尿道较短,新生女婴尿道仅长lcm,性成熟期尿道为35cm,外口暴露,且接近肛门,故易受粪便污染而发生上行感染。男婴尿道虽较长,但常有包茎,污垢积聚时也可致上行性细菌感染。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二、生理特点(一)肾脏功能新生儿出生时肾单位已达成人水平,但其生理功能尚不完善,肾小球滤过率较低,生后1周时为成人的1/4,36个月时为成人的1/2,612个月时为成人的3/4,故此期过量的水分和溶质不能有效排出。肾小管重吸收、排泄、浓缩及稀释功能均不成熟,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较差,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等。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二、生理特点(二)排尿特点
4、93%新生儿在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99%在48小时内排尿。出生后最初几天因摄入少,每日排尿仅45次;1周后因摄入量增加,代谢旺盛,而膀胱容量小,排尿次数增至2025次/日;1岁时排尿1516次/日;幼儿排尿约10次/日;学龄前和学龄期排尿为67次/日。1排尿次数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二、生理特点(二)排尿特点小儿尿量与液体摄入量、食物种类、活动量、气温及湿度等有关,因此各时期小儿的尿量差别较大。2每日尿量时期正常(mL/d)少尿(mL/d)无尿(mL/d)新生儿期803001 mL/(kgh)0.5 mL/(kgh)婴儿期40050020050幼儿期50060020050学龄前期
5、60080030050学龄期8001 40040050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尿量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二、生理特点(三)小儿尿液特点出生后最初几天因含尿酸盐较多而呈强酸性,以后接近中性或弱酸性,pH多为57。2酸碱度正常小儿尿色呈淡黄色,且清晰透明。出生后最初几天尿色较深,稍混浊,因含尿酸盐较多,因此放置后会出现淡红色或红褐色尿酸盐结晶。在寒冷季节,婴幼儿尿液排出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为白色混浊,这是由于尿中盐类结晶所致,加热后溶解,可鉴别脓尿或乳糜尿。1尿色新生儿尿渗透压平均约为240mmol/L,1岁后接近成人水平,儿童尿渗透压为500800mmol/L。新生儿尿比重为1.0061.00
6、8,1岁后接近成人水平,儿童通常为1.0111.025。3尿渗透压和尿比重第一节 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二、生理特点(三)小儿尿液特点小儿新鲜尿液离心沉淀后行显微镜观察,红细胞3个/HP,白细胞5个/HP为正常,偶可见透明管型;12小时尿沉渣细胞计数(Addiscount):红细胞50万、白细胞100万、管型5000个,蛋白质50mg为正常。5细胞和管型正常小儿尿液仅含微量蛋白,尿蛋白定性试验为阴性,定量不超过100mg/d。若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则定性试验阳性。4尿蛋白急性肾小球肾炎02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glomerulonephritis,AGN)
7、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由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肾炎,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acutepost-streptococcalglomerulonephritis,APSGN);由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急性肾炎,称为急性非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本节急性肾炎主要指前者。本病多见于514岁儿童,特别是67岁小儿,2岁以下小儿少见,男女比例为21。本病在小儿常呈良性自限过程,预后良好,个别病例于急性期死亡。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一)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急性肾炎以A组溶血性
8、链球菌中的致肾炎菌株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多见,继发于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一)病因及发病机制2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本病大多数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中的致肾炎菌株感染有关。系机体对链球菌的某些抗原成分产生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此循环免疫复合物不易被吞噬清除,随血流抵达肾脏,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上并激活补体系统,引起免疫和炎症反应,使基底膜损伤,血液成分漏出毛细血管,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各种管型。同时,细胞因子等又能刺激肾小球内皮和系膜细胞肿胀、增生,使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少尿、无尿,严重者发生急性肾衰竭。因滤过率降低、水钠潴留、细胞外液和血容
9、量增多,使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循环充血和高血压,严重者可出现高血压脑病。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二)护理评估询问患儿病前14周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史,目前有无发热、头痛、乏力、呕吐及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若主要症状为血尿或水肿,应询问患儿24小时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询问目前用药的种类、剂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等,了解水肿开始时间、持续时间、发生部位、发展顺序及程度。1健康史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二)护理评估u(1)一般表现起病时可有全身不适、低热、食欲减退、头晕、疲倦乏力及腰部钝痛等非特异性症状,少数患儿可见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感染残存病灶。u(2)典型表现水肿、少尿: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为就
10、诊的主要原因。血尿:起病几乎都有血尿。高血压:30%80%的患儿可出现高血压,因水钠潴留使血容量扩大引起。u(3)严重表现严重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不全。2身体状况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二)护理评估患儿多为学龄期的儿童,因临床治疗中对活动及饮食的严格限制、与同伴分离、中断学习、担心学习成绩下降等,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等。同时,家长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担心转为慢性肾炎而影响患儿将来的健康,出现焦虑、失望和沮丧等心理,表现为烦躁、不知所措、对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敏感。3心理状况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二)护理评估(1)尿液检查:尿蛋白定性(),与血尿的程度相平行
11、。镜下除见大量红细胞外,亦可见透明、颗粒或红细胞管型。早期可见上皮细胞和白细胞(非感染)。(2)血液检査:轻度贫血,系血容量增加、血液被稀释所致;90%的血清总补体(CH50)和补体C3早期明显下降,多在68周恢复正常;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升高,提示近期链球菌感染,是诊断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依据。少尿期有轻度氮质血症,尿素氮、肌酐暂时升高。4辅助检查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二)护理评估本病为自限性疾病,无特异疗法,主要是对症处理,清除残留感染灶,加强护理,注意观察和防止急性期并发症,保护肾功能。治疗用药如下:u(1)利尿剂:一般用氢氯噻嗪口服,重者可用呋塞米(速尿)静脉注射或口服。
12、u(2)降压药:经休息、限盐、利尿等对症治疗后血压仍高者,给予硝苯地平口服,伴蛋白尿者口服卡托普利,高血压脑病首选硝普钠静脉滴注。u(3)抗感染药:应用对链球菌敏感的青霉素,疗程为1014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避免使用肾毒性的药物。5治疗要点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三)(四)护理诊断:u(1)体液过多: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关。u(2)活动无耐力:与水肿、血压升高有关。u(3)潜在并发症:高血压脑病、严重循环充血、急性肾衰竭。u(4)知识缺乏:与患儿及家长缺乏相关护理知识有关。护理目标:患儿水肿消退,尿量增加;患儿不发生并发症,或发生并发症能及时处理。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五)护理措施
13、1一般护理。一般起病2周内应卧床休息,待水肿消退、血压降至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后,可下床轻微活动或到户外散步;12个月内活动量宜加限制,3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尿内红细胞减少(10个/HP)、血沉正常可上学,但需避免体育活动;Addis计数正常后恢复正常生活。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五)护理措施2饮食护理尿少、水肿时期,应限制钠盐摄入,严重患儿钠盐每天限制在60120mg/kg;有氮质血症者应限制蛋白质的入量,每日0.5g/kg;供给高糖饮食以满足患儿热量的需要;除非严重少尿或循环充血,一般不必严格限水。在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血压正常后,可恢复正常饮食,以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
14、肾炎(五)护理措施3病情观察。u(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观察血压变化。观察呼吸、心率、脉搏变化,警惕循环充血的发生。u(2)观察尿量、尿色及水肿:记录24小时出入量,应用利尿剂时应每日监测体重,每周查2次尿常规。u(3)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了解病情变化。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五)护理措施4心理护理医护人员态度要和蔼亲切,多与家长及患儿沟通,使患儿在和谐的氛围中接受治疗。向家长及年长儿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强调休息和限制饮食的重要性。对学龄期的患儿鼓励其同学和老师多探视,并帮助患儿补习功课。对于幼儿,允许家长24小时陪护,以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减轻焦虑。第二节
15、 急性肾小球肾炎(五)护理措施5健康指导。使家长了解本病是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强调休息和饮食的重要性并给予指导。同时强调避免或减少上呼吸道感染。告知出院后随访时间,每周到医院查尿常规1次,病程2个月后改为每月1次,共需随访6个月。肾病综合征03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原因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特征。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儿童时期肾病综合征90%为原发性。原发性肾病按临床表现分为单纯性肾病和
16、肾炎性肾病,以单纯性肾病多见;继发性肾病指在诊断明确的原发病基础上出现肾病表现,多继发于过敏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先天性肾病较少见,预后差。本节重点介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一)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免疫因素有关。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为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形成大量蛋白尿。肾小球滤过膜静电屏障破坏,造成大量分子较小的血浆蛋白丢失,从而形成高选择性蛋白尿;若分子滤过屏障损伤,尿中出现大分子及中分子多种蛋白,则形成非选择性蛋白尿。大量蛋白丢失及从肾小球滤出后被肾小管吸收分解导致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而出现水肿;
17、同时,可促使肝脏合成脂蛋白增多,出现高脂血症。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二)护理评估1健康史询问患儿的起病情况,是首发还是复发,有无诱因,是否为过敏体质;询问水肿发生部位、开始时间、发展顺序及程度;了解患儿目前有无精神萎靡、疲惫、食欲缺乏、呕吐等症状;询问患儿24小时排尿次数、尿量及尿色;了解患儿目前药物治疗情况,如药品的种类、剂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二)护理评估2身体状况(1)单纯性肾病:27岁儿童多见,男女比例为(24)1。(2)肾炎性肾病:7岁以上儿童多见。(3)并发症:感染: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本病加重、复发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电解质紊乱: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有低钠、低钾、低
18、钙血症。低血容量性休克: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易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血栓形成: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易致各种血栓形成,以肾静脉血栓最常见。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二)护理评估3心理状况由于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引起满月脸、向心性肥胖等库欣综合征的表现,患儿会产生自卑心理;还常因疾病反复发作导致学习中断、与同伴分离等产生焦虑、失望心理。满月面容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二)护理评估4辅助检查(1)尿液检查:尿蛋白定性为()(),大多可见透明管型和颗粒管型,肾炎性肾病患儿尿内红细胞可增多,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kg。(2)血液检查: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明显减少,血浆白蛋白25g/L,白
19、、球比例(A/G)倒置;胆固醇明显增多(5.7mmol/L);血沉明显增快;肾炎性肾病者可有血清补体(CH50、C3)降低;伴不同程度的氮质血症。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二)护理评估5治疗要点(1)糖皮质激素治疗:为首选药物。(2)免疫抑制剂治疗:适用于激素耐药、依赖及复发者。常用环磷酰胺。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三)护理诊断u(1)体液过多:与低蛋白血症导致的水钠潴留有关。u(2)营养失调:与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有关。u(3)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力低下有关。u(4)潜在并发症: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药物不良反应。u(5)焦虑:与病情反复及病程长有关。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四)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一般不需要
20、严格地限制活动,无高度水肿、低血容量及感染的患儿无须卧床休息;严重水肿和高血压时须卧床休息,并用利尿剂及降压药,以减轻心脏和肾脏的负担,经常变换体位,以防血管栓塞等并发症,病情缓解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不要过度劳累,以免病情复发。在校小儿肾病活动期应休学。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四)护理措施2饮食护理一般患儿不需要特别限制饮食,但因消化道黏膜水肿使消化能力减弱时,应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大量蛋白尿期间蛋白摄入量不宜过多,每天控制在1.21.8g/kg为宜。因糖皮质激素可使蛋白质分解增强,出现负氮平衡,故尿蛋白消失后长期用激素治疗期间应多补充白蛋白。增加富含可溶性纤维的饮食如燕麦、豆类、米糠等;少食动物
21、脂肪,以植物性脂肪为宜。同时注意补充含钾、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重度水肿和严重高血压患儿适当限制水、钠入量,一般不必过分限制,因过分限制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及食欲下降等。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四)护理措施3预防感染(1)向患儿及家长解释预防感染的重要性。(2)做好保护性隔离。(3)加强皮肤护理。(4)做好会阴部清洁,每日用3%硼酸溶液坐浴12次,以预防尿路感染。(5)严重水肿者应尽量避免肌内注射,以防药液外渗,导致局部潮湿、糜烂或感染。(6)注意监测体温、血常规等,及时发现感染灶,给予抗生素治疗。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四)护理措施4用药护理(1)激素治疗期间,观察每日尿量、尿蛋白变化及血浆蛋白恢复等情
22、况,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库欣综合征、高血压、骨质疏松等。遵医嘱及时补充钙及维生素D,防止发生手足搐搦症。(2)应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定期查血钾、血钠;尿量过多可加重血容量不足,有引起低血容量休克或静脉血栓的危险,应及时与医生联系。(3)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治疗时,注意白细胞数下降、脱发、胃肠道反应及出血性膀胱炎等。用药期间要多饮水和定期査血常规。在使用肝素过程中注意监测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第三节 肾病综合征(四)护理措施5心理护理医护人员对待患儿要亲切和蔼,多与患儿及家长沟通;协助患儿安排作息时间,根据病情进行娱乐、学习和休息;对因形象改变而引起焦虑的患儿及家长,应向其
23、说明药物不良反应的暂时性。向家长讲解本病相关知识、患儿病情、护理要点等,并使其了解激素治疗对本病的重要性,强调遵医嘱服用激素,剂量逐渐递减,不可随便减量或停药;避免感染和劳累,以防疾病复发;指导家长做好出院后的家庭护理;预防接种需在病情完全缓解,且停用激素3个月后进行。6健康指导泌尿道感染04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泌尿道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是指病原体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长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组织而引起损伤。按病原体侵袭的部位不同,分为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肾盂肾炎称为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合称下尿路感染。由于儿童时期感染局限在尿道某一部位者较少,
24、且临床上难以准确定位,故常不加区别统称为泌尿道感染。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一)病因与发病机制各种致病菌均可引起泌尿道感染,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于血行感染;真菌感染见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患儿;病毒感染少见。1感染途径(1)上行感染;(2)血行感染;(3)淋巴感染和直接蔓延。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一)病因与发病机制2易感因素(1)与小儿泌尿道解剖生理特点有关;先天性或获得性尿路畸形,可增加尿路感染的危险性。(2)新生儿和小婴儿抗感染能力差,易患泌尿道感染;尿布、尿道口常受细菌污染,且局部防御能力差,易致上行感染;泌尿道器械检查、留置导尿管等均可导致泌尿道感染。(3)
25、如机体无特殊易感因素存在,则微生物的毒力是决定引起上行感染的主要原因。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二)护理评估健康史1了解患儿是否营养不良、受凉、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等;了解有无大便后未及时清洗污染的会阴部、坐地玩耍、留置导尿管等;慢性或反复感染的患儿注意有无泌尿道畸形。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二)护理评估身体状况2(1)急性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病程多在6个月以内。新生儿期:多由血行感染引起,临床症状不明显,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为无症状性菌尿,重者呈严重的败血症表现。以全身症状为主,可有发热、体温不升、体重不增、拒奶、腹泻、黄疸、嗜睡和惊厥等。婴幼儿期:仍以全身症状为主,主要
26、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部分患儿可有尿路刺激症状如尿线中断、排尿时哭闹、夜间遗尿等。由于尿频致尿布经常浸湿可引发顽固性尿布皮炎。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二)护理评估身体状况2儿童期:表现与成人相似,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为主,全身症状轻微。上尿路感染多有发热、寒战、腰痛、肾区叩击痛,有时也伴有尿路刺激症状。(2)慢性尿路感染:病程多在6个月以上,轻者可间断出现发热、脓尿或菌尿;反复发作者可有贫血、消瘦、乏力、腰痛等;重症者可有肾实质损害,出现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二)护理评估辅助检查3(1)尿常规:取晨起清洁中段尿离心沉渣镜检白细胞10个/HP,即可
27、怀疑为尿路感染。膀胱炎患儿可有血尿;肾盂肾炎患儿有中等蛋白尿、白细胞管型尿及晨尿的比重和渗透压减低。(2)尿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超过105/mL便可确诊;菌落计数在104105/mL为可疑;菌落计数少于104/mL或多种杂菌生长时,则尿液污染的可能性大。如怀疑其结果不可靠,可行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取尿标本进行培养,若有细菌生长,即有诊断意义。尿涂片找细菌:取新鲜尿液1滴直接涂片染色,若油镜下每个视野都能找到一个细菌,则尿中菌落计数105/mL。(3)影像学检查:常用B超检查、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静脉肾盂造影加断层摄片、肾核素造影及CT扫描等。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二)护理评估治疗
28、要点4关键是控制感染、祛除病因、缓解症状、防止复发及保护肾功能,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上行感染者首选磺胺类药物,连续服用710天;血行感染或全身症状重者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单独或联合使用1014天。药物治疗后连续3天做尿细菌培养,若用药24小时后尿细菌培养阴性,说明药物有效。停药1周后需再次做尿细菌培养1次。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三)护理诊断n(1)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n(2)排尿异常:与膀胱、尿道炎症有关。n(3)潜在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四)护理措施1维持正常体温。u(1)降温:监测体温变化,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u(2)休息:急性期须卧床休息,鼓
29、励患儿大量饮水,通过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作用,促进细菌和毒素排出;多饮水还可降低肾髓质及乳头部组织的渗透压,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u(3)饮食:发热患儿宜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食物应易于消化,且含足够的热量、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增加机体抵抗力。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四)护理措施2减轻排尿异常提供合适的排尿环境,观察患儿排尿频率、尿量、排尿时表情及尿液性状。磺胺类药物可引起结晶而导致少尿、尿闭等,服用时应告知患儿多喝水,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为避免口服抗菌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道症状,可采用饭后服药的方法。3用药护理第四节 泌尿道感染(四)护理措施4健康指导(1)向家长及患儿介绍本病的预防知识及护理要点。指导家长为婴幼儿勤换尿布,便后洗净臀部,积极根治蛲虫病,尽量避免导尿或泌尿道的器械检查,及时处理泌尿道先天畸形以减少感染因素。女孩清洗外阴时应从前向后擦洗,单独使用洁具,防止引起上行感染;及时发现男孩包茎,清除集聚的污垢。(2)指导患儿按时服药,定期复查。急性感染疗程结束后,每月随访1次,除复查尿常规外,还应做中段尿培养,连续3个月,如无复发可认为治愈;反复发作的患儿每36个月复查1次,随访2年或更长时间。PPT模板下载: 感谢聆听 批评指导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