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三节第三节 生生 理理 性性 止止 血血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与输血原则第二节第二节 血血 细细 胞胞 生生 理理血血 浆浆血浆蛋白功能:血浆蛋白功能:参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参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协助运输激素、脂质、离子、维生素等低分子物协助运输激素、脂质、离子、维生素等低分子物质;质;参与生理止血过程;参与生理止血过程;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营养功能等。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和营养功能等。血血 细细 胞胞男:男:40%-50%40%-50%女:女:37%-48%37%-48%循环血量循环血量储存血量储存血量由血液中晶体物
2、质由血液中晶体物质 (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作用作用: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保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由血液中蛋白质由血液中蛋白质 (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白蛋白)所形成的渗透压。作用作用: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保持血管内外水平衡。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胶体渗透压与水肿的关系: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白蛋白白蛋白)浓度浓度胶渗压胶渗压水向组织间隙转移水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组织液水肿。水肿。分类:分类: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主要为NaClNaCl)()(主要为白蛋白主要
3、为白蛋白)(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大大 小小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保持RBCRBC正常形态和功能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0.85%NaCl0.85%NaCl溶液是等渗、等张溶液溶液是等渗、等张溶液 (NaClNaCl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1.9%1.9%尿素溶液是等渗溶液但不是等张溶液尿素溶液是等渗溶液但不是等张溶液 (尿素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引起红(尿素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引起红 细胞溶血)细胞溶血)颜色:颜色:血液的颜色取决于红细胞
4、内血红蛋白的颜色。血液的颜色取决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颜色。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动脉血呈鲜红色;静脉血呈暗红色。比重:比重:正常人正常人全血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全血比重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的数量;血浆比重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血浆比重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的含量;红细胞比重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红细胞比重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的含量成正比。粘滞度:粘滞度:全血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全血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细胞比容的高低,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血浆的粘滞度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血液的粘滞性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血液的粘滞性是形成血流阻力的重
5、要因素酸碱度酸碱度(pH(pH值值):(1 1)正常值)正常值:pH:pH为为7.357.357.457.45 (2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1)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H2CO3 2)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通过肺和肾的调节:红细胞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红细胞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通常以红细胞在通常以红细胞在第第1 1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 男性:男性:0 015mm/h 15mm/h 女性:女性:0 020mm/h20mm/h 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血沉愈快
6、,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意义:意义: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 某些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某些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原因:原因:决定红细胞叠连的因素主要在于决定红细胞叠连的因素主要在于血浆成分的变化,血浆成分的变化,而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而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及胆固醇增高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及胆固醇增高可加速红细胞叠连,血沉加快可加速红细胞叠连,血沉加快 血浆白蛋白、磷脂增多时则抑制叠连发生,使血浆白蛋白、磷脂增多时则抑制叠连发
7、生,使血沉减慢。血沉减慢。概念概念: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即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裂和溶血的特性。即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能力。抗低渗液的能力大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脆性小=不易破;不易破;抗低渗液的能力小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脆性大=容易破。容易破。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l0.85%NaCl 红细胞保持正常大红细胞保持正常大 小和形态小和形态l0.42%NaCl 红细胞胀大破裂、红细胞胀大破裂、开始溶血开始溶血l0.
8、35%NaCl 红细胞完全溶血红细胞完全溶血(三)红细胞生成和调节(三)红细胞生成和调节1.1.红细胞生成所需原料:红细胞生成所需原料:蛋白质、铁、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蛋白质、铁、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2.2.促进红细胞的成熟的物质:促进红细胞的成熟的物质:VitB12VitB12和叶酸和叶酸3.3.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4.4.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破坏:平均寿命平均寿命120120天,被巨噬细胞吞噬天,被巨噬细胞吞噬 v 聚集有两个时相:聚集有两个时相:第一时相(可逆聚集时相)第一时相(可逆聚集时相)第二时相(不可逆聚集时相)第
9、二时相(不可逆聚集时相)v 释放:释放:聚集的血小板释放颗粒内的活性物聚集的血小板释放颗粒内的活性物 质质,主要是一些主要是一些生理性致聚剂生理性致聚剂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凝血系统凝血系统激活激活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形成形成一、一、生理性止血过程生理性止血过程1.1.血管收缩血管收缩 损伤刺激;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损伤刺激;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2.2.血小板止血栓形成血小板止血栓形成 血小板粘附、聚集在血管受损处血小板粘附、聚集在血管受损处,形成止形成止血栓(初步止血)血栓(初步止血)3.3.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与维持 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浆中纤维
10、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网加固血小板血变为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网加固血小板血栓(有效止血)栓(有效止血)v凝血因子凝血因子(blood clotting factor)(blood clotting factor)定义:定义: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种类:种类:1414种种凝血因子的特点凝血因子的特点 F IV F IV 是钙离子是钙离子 除除CaCa2+2+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为蛋白质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为蛋白质 除除F IIIF III(组织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组织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 在于新鲜血浆中,在于新鲜血浆中
11、,F F、在肝脏在肝脏 合成,需维生素合成,需维生素K K参与。参与。凝血因子激活后,在该因子右下角标上凝血因子激活后,在该因子右下角标上“a”a”XaVa、Ca2+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酶(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形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形成 -凝血酶原的激活凝血酶原的激活 -纤维蛋白的生成纤维蛋白的生成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途径2.2.肝素肝素 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一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一种粘多糖,可与抗凝血酶种粘多糖,可与抗凝血酶IIIIII结合,增强抗结合,增强抗凝血
12、酶凝血酶IIIIII的抗凝作用。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抑制物和其他抗凝物质细胞释放组织因子抑制物和其他抗凝物质来抑制凝血过程。来抑制凝血过程。3.3.蛋白质蛋白质C C系统系统4.4.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血型遗传和分布血型遗传和分布 基因型基因型 表现型表现型 ,抗体主要是抗体主要是IgGIgG,属免疫性抗体属免疫性抗体,可通过胎盘可通过胎盘。特点特点:血清中不存在血清中不存在“天然天然”抗体抗体 当当RhRh+的的RBCRBC进入进入RhRh-的人体内,通过体的人体内,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液性免疫,产生抗RhRh的抗体。的抗体。临床意
13、义临床意义:(1)(1)输血:输血: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RhRh血型血型 第二次输血需考虑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Rh血型是否相同血型是否相同(2)(2)妊娠:妊娠:RhRh-的母亲的母亲 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RhRh+者,孕妇的抗者,孕妇的抗RhRh+的抗体,的抗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第一次孕儿为第一次孕儿为RhRh+,胎儿的,胎儿的RBCRBC因某种原因因某种原因(如胎盘绒毛如胎盘绒毛脱落脱落)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体,孕妇体内产生抗孕妇体内产生抗RhRh+的抗体。的抗体。第二次妊娠时第二次妊娠时,孕妇体内的抗孕妇体内的抗RhRh+的抗体,通过胎盘导致胎的抗体,通过胎盘导致胎 儿溶血。儿溶血。(二)、(二)、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必须做交叉配血试验(cross-match testcross-match test)把把 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主侧,称为交叉配血主侧,再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做配合试验,再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做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次侧称为交叉配血次侧.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