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20 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考纲要求 考情分析 命题趋势 1.认识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列举 “ 斯大林模式 ” 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3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4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2017 全国卷 , 35 2017 全国卷 , 34 2016 全国卷 , 34 2016 江苏卷,19 侧重于考查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的弊端、新经济政策与 “ 斯大林模式 ” ;比较苏联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革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之间的不同 分值: 2 4 分 考点一 从
2、“ 战时共产主义 ” 到 “ 斯大林模式 ” 1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 (1)背景 政治上: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人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和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 (3)内容 农业:实行 _余粮收集制 _。 工业: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商业:取消 _自由贸易 _。 劳动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4)特征:兼有 “ 战时 ” 和 “_ 共产主义 _” 两种特色。 (5)评 价 积极: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为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 消极: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损害了
3、农民的利益。 2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继续执行 “ 战时共产主义 ” 政策,引发了严重的 _经济和政治 _危机。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2)内容 农业:以 _粮食税 _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解除对大部分小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个别企业以 _租让 _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恢复 _货币流通 _和商品交换。 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 (3)意义: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 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3 “ 斯大林模式 ” (1)背景: 1922 年苏联成立; 1924 年列宁逝世后, _斯大林 _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
4、2)表现 工业建设:采取优先发展 _重工业 _的方针,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 _公有制 _,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农业建设:推行 _农业集体化 _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 (3)评价 成就: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 _工业化模式 _;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 实现了工业化,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国家向农民索取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 _计划指令 _,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1
5、“ 这无疑是工人国家向世界资产阶级缴纳的一种贡税。 ” 但是,只要有助于加快恢复和发展经济,切实改善工农的生活,巩固苏维埃政权,就不应该因为给了资本家几亿公斤石油而惋惜不已。这种做法 ( B ) A延缓了苏俄社会经济的恢复 B使苏俄利用货币手段恢复了经 济 C为赢得战争胜利提供了物资保障 D使苏俄偏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解析 由 “ 工人国家向资产阶级缴纳的一种贡税 ”“ 有助于加快恢复和发展经济,切实改善工农的生活,巩固苏维埃政权 ” 可以推断出该制度是新经济政策,该政策的实质就是利用货币手段恢复经济,故 B 项正确。 2张建华教授所著红色风暴之谜载: 1927 年苏联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
6、了行政【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工业方面越来越广泛地控制新建企业的审批权,某些商品的出厂价格也由国家控制。农业方面实行农产品合同预购制, 1928 年两次用行政命令强制收购农村余粮。这 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 B ) A继续实行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逐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的一些做法 C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加大力度推进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解析 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经济,而材料中 “ 在经济管理方面加大了行政干预和国家计划的力度 ” ,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 B 项正确。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7、不 同 点 含义 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要在经济领域 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调整,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 生产 方式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逐步过渡 所有制 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并存 分配 平均主义分配 多种分配形式 运行 机制 绝对计划调节 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实践 效果 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相 同 点 (1)前提: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 (2)目的:巩固政权,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3)内容:涉及农业、工业、商业和分配等。 (4)作用:巩固了政权 【
8、例题 1】 美国史学家 R 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写道: “ 在 ? 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 最高指挥权 ,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 该政策的实施 ( A ) A表明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B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 C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 D使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解析 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 “ 最高指挥权 ” ,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允许私人贸易存在,说明该政策由国家控制命脉,基本实行国有制,但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因此可以确定 该政策为新经济政策,故 A 项正确。
9、 二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评价及启示 1特点 (1)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2)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2评价 (1)积极作用: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2)消极影响 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对斯大林 个人崇拜盛行。 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
10、。 3启示 (1)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要注意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的协调发展,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3)注意调动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改革僵化的模式,注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例题 2】 1928 年,苏联领导人布哈林认为:必须考虑积累的界限问题,投资的最大界限 问题,无论如何也不能用 “ 未来的砖头 ” 建造 “ 现实的工厂 ” 。这反映出当时苏联的工业化 ( C ) A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精神 B没有得到人民普遍支持 C存在违背经济规律现象 D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制约 【
11、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解析 斯大林上台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故 A 项错误;苏联工业化虽然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但整体上而言得到了大多数民众的支持,排除 B 项;苏联的工业化是用 “ 未来的砖头 ” 建造 “ 现实的工厂 ” ,即过度投资工业,而忽视了民生的改善,存在违背经济规律的现象,故 C 项正确;苏联的工业化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而 不是受其制约,故D 项错误。 1 1919 年苏俄发行过一种纸币,上面印有多种文字的口号 “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 。1924 年末,该纸币几乎完全被排挤出流通市场,并于 1925 年停发。关于该纸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A因发动十月
12、革命需要而发行 B因流通市场逐步恢复而被排挤 C因违背计划经济模式而终止 D其历程反映了政治斗争的残酷 解析 苏俄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政策是动员国内一切物资供应前线,把全国的经济活动全部置于苏维埃政权控制之下。 1921 年随着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 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该纸币因为不是流通货币而逐渐被排挤出市场,故 B项正确;从时间来看十月革命已结束,故 A 项错误;该纸币发行与流通时段计划经济模式尚未形成,故 C 项错误;该纸币发行的主要背景是保卫苏维埃政权,反对外来国家的干涉,故D 项错误。 2 1931 年,斯大林指出: “ 延缓速度就是落后 ? 你们愿意让
13、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况,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 ” 可见,斯大林强调建设的高速度主要是基于 ( A ) A维护国家安全 B应对经济危机 C化解外交困局 D打破政治孤立 解析 由 “ 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 ” 可知,当时苏联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维护国家安全成为必然,因此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主要是基于维护国家安全,故 A 项正确; 1929 年经济危机对苏联影响不大,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 “ 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况 ” 指的是要加强经济实力,维护国家的独立,不是为了化解外交困局,故 C 项错误;打破政治孤立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 D 项错误。 考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经济改 革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特别是 _农业集体化 _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2)措施 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 _收购制 _;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