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课时达标 (三十四 ) 1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隋唐帝王对儒、道、佛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这说明 ( C ) A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C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 D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 解析 依据材料 “ 隋唐帝王对儒、道、佛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 ” 可知,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 C 项正确; A 项说法错误,排除; B 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D 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2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 (630 年 )下诏 “ 州县以下皆立孔庙 ” 开始,先
2、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 “ 玄圣文宣王 ” ,后又改为 “ 至圣文宣王 ” ,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 D )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解析 材料主要突出唐宋两朝提升孔子地位,这表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正统地位进一步加强,故选 D 项;材料内容不能体现 A 项; B 项只能体现材料部分信息;儒学独尊开始于汉代,排 除 C 项。 3 (2018“ 超级全能生 ” 联考 )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
3、、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这表明理学 ( C ) A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 B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 C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德性 D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解析 理学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并未强调个性解放,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 “ 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 ” 可知不是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故 B 项 错误;根据材料中 “ 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 ” 可知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体现出思辨化的特点,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理学
4、的发展,故 D 项错误。 4理学家以儒家 “ 圣人 ” 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这说明 ( C )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理学与佛道学说无关 C理学有较强的理性主义 D理学有唯心主义色彩 解析 题干说的是理学的特点而非影响,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 可知,理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故 B 项错误;理学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表明理学思想有较强的理性主义,故 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理学的唯心主义色彩,故 D 项错误。 5朱熹曾解释过 “ 存天理
5、,灭人欲 ” 论: “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 明代李贽批判 “ 存天理,灭人欲 ” 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 B ) A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B思想内容的辩证性 C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人物评价的特殊性 解析 从材料中朱熹对 “ 存天理,灭人欲 ” 的解释,饮食和山 珍海味的关系,夫妻和三妻四妾的关系辩证地论证了天理和人欲的关系,而李贽对 “ 存天理,灭人欲 ” 思想的大肆批判,反映了李贽对朱熹思想中辩证性的否定,故选 B 项。 6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 “ 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
6、纲纪 ” 。韩愈抨击佛教 “ 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 。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 ( C ) 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 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 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解析 “ 古代思想学说多样 化 ” 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A 项错误; “ 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 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荀子和韩愈等儒家学者对名家和佛教思想中不切实际的观点持批判态度,折射出儒家积极入世,关注社会和现实的思想特点,故 C 项正确; “ 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 ” 没有全面体现材
7、料本质,故D 项错误。 7 “ 宋朝的时代,在太平景况下,一天一天的严重,而一种自觉的精神,亦终于在士大夫社会中渐渐萌茁 ? 促进了在朝的变法运动。 ” 下列思想主张最符合这种 “ 自觉的精神 ” 的是 ( B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B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解析 材料强调的 “ 自觉的精神 ” 是指一旦认识到社会存在的问题,就萌发行动的观念。 B 项所述体现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与忧患意识,符合题意; A 项是商鞅变法的思想, C 项是陆九渊的心学, D 项是李贽否定权
8、威的观点,均排除。 8近代 “ 科学 ” 一词最初汉译作 “ 格致 ” ,即取义于程朱理学。然 “ 格物致知 ” 的字典解释为 “ 考察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 。这说明 ( B ) A程朱理学阻碍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 B格 物致知与西方科学精神具有共通之处 C重人伦轻自然的儒家伦理阻碍科学进步 D西方科学精神起源于中国宋代程朱理学 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程朱理学对中国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故 A 项错误;西方科学研究方法是实验、观察,重视理论研究,与 “ 格物致知 ” 观点有相通之处,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程朱理学求理的方法,没有反映儒家伦理阻碍科学进步,故 C 项错误;西
9、方科学精神起源于中国宋代程朱理学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 9在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中,有位思想家 “ 泛滥 (即广博 )于诸家,出入于老、释 (即佛教 )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 得之 ” 。这位学者可能是 ( C ) A孟子 B董仲舒 C程颢 D顾炎武 解析 孟子生活的年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故 A 项错误;董仲舒的儒学思想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并未涉及佛教的相关内容,且当时佛教尚未传入中国,故 B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出 “ 三教合一 ” 的调和之风,表现出该学者对于新兴儒学思潮融合佛、道的发展,而对儒学融合佛、道有突出作用的是宋代的程颢、程颐兄弟,故 C 项正确;顾炎武的主
10、张为务学求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 “ 经世致用 ” ,并非研习佛、道,促使三教融合,故 D 项错误。 10 王阳明在示诸生诗中说: “ 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 这说明他主张 ( A ) A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 B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 C通过学习古代典籍增长知识 D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 解析 材料观点认为各人都有自己的本性,不用向人问求或从书中获得,只要加强自己【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内心修养,致良知就可成德业,通过自我反省就能达到本善,故选 A 项。 11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程朱理学的框架,他们作品
11、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 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 D )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冲破了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 C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激发了个体自由思想发展 解析 明代文学作品的主人公转变为 “ 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 ” , “ 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 ” ,体现了在心学思想影响下民众对自由的追求,故 D项正确; A 项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明代心学是程朱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并没有冲破程朱理学思想禁锢,排除 B 项;心学本质上属于儒学思想范畴,是维护专制统治的思想,排除 C
12、 项。 12王阳明与两学生王汝中、黄省曾坐室中,天气闷热,王阳明命学生摇扇取凉,黄省曾连说 “ 不敢 ” ,怕在老师面前失礼。王阳明开导他: “ 圣人之学,不是这等细缚苦楚的,不是装做道学的模样。 ” 这表明王阳明 ( A ) A主张人格独立 B反对圣人之学 C追求思想自由 D否定师道尊严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王阳明认为圣人之学,不是注重外在的形式,而是注重内化的一面,形成独立的人格,故 A 项正确;王阳明是儒者,并不反对圣人之学,故 B 项错误;宋明理学强调 “ 理 ” 作为规范的重要性,并非思想自由,故 C 项错误;王阳明并没有否 定师道尊严,而是让学生不必刻意注重形式,故 D 项错误。
13、13清代学者戴震说: “ 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D ) A体现出其反对君主专制的倾向 B经世致用的朴实学风成为主流 C封建统治秩序遇到前所未有之危机 D天理人欲对立观受到理性批判 解析 材料的大意是 “ 尊者 ”“ 长者 ”“ 贵者 ” 以理教训卑者、幼者、贱者,即使是错误的,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而卑者、幼者、贱者即使是观点正确,也被认为是叛逆,会受到惩罚。这反映了对 理学压制人性的批判,故 D 项正确。 14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说: “ 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 这反映出黄宗羲 ( B ) A批判君主专制,倡导人民主权 B批判学术僵化,倡导思想自由 C重视社会实际,倡导经世致用 D倡导朴实学风,反对思想一统 解析 从材料中的 “ 学问之道 ”“ 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 ” 可知,黄宗羲强调做学问要成一家之言, 不能人云亦云,主张学术自由,反对死啃书本的僵化风气,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