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13.50KB ,
文档编号:49937      下载积分:0.7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9937.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flying)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时达标50.doc)为本站会员(flying)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选考部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时达标50.doc

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课时达标 (五十 )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 )朝士多言: “ 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 ” 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 “ 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 ”温彦博以为 “ 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 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

2、,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 ”? 彦博曰: “ 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 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 “? 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分别归纳提炼材料中的三种 “ 民族政策 ” 观点。 (2)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解析 (1)根 据材料 “ 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 ? 永空塞北之地 ”“ 突厥虽云一国 ? 此安边之策也 ”“ 全其部落 ?

3、 策之善者也 ”“ 授以生业 ? 何后患之有 ” 进行分析归纳。 (2)从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等角度来回答。 答案 (1)观点: 主张强行内迁少数民族于中原的策略,把游牧民族变成农民。 主张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分散各部,在其旧地设都督府管辖。 主张采取怀柔政策,对归附者不加歧视,保全其部落,顺从其习俗,教之礼仪。 (2)评价:唐太宗实行的是开明团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 文化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巩固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祜的奏请

4、,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 “ 于台中置东西二狱 ” ,委御史台有 “ 鞫 (j:审问 )案禁系 ” 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历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 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 遂至灭亡 ? 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 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编自吴兢的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

5、,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答案 (1)特点: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 (赋予拘禁权力 )。 (2)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分析: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温斯顿 丘吉尔,英国著名 的政治家、作家、记者、历史学家。丘吉尔称二战为“ 非必然的战争 ” 。 1940 年 5 月国王召见丘吉尔令其组阁,上任后丘吉尔首先访问法国,他惊讶地得知法国即将投降,但是他向法国领导人表明,即使法国被打败了,英国仍将继续战斗。丘吉尔下令撤出在法的英军,代号为 “ 发电机计划 ” 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 1945年

6、 5 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后,战时内阁也必须解散。原本信心满满、认为凭借丘吉尔在战争中的功劳定能顺利当选的保守党,却在大选中惨败,工党领袖克莱门特 艾德礼凭借进行社会改革、实现全民就业、建立福利国家的竞选纲领当选 首相。带领英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丘吉尔却被抛弃了,他后来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 “ 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 ” 丘吉尔正式卸下了首相职务。 1965 年 1 月,丘吉尔逝世,终年 91 岁。随着大英帝国光辉日趋暗淡,他的逝世似乎象征着一个骄傲的世纪的结束。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丘吉尔称二战为 “ 非必然的战争 ” 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

7、学知识,概括指出丘吉尔 1940 年上台组阁和 1945 年竞选失败的原因。 答案 (1)原因:巴黎和会对德国掠夺性的惩罚引起德国人民的极端仇恨;面对纳粹德国的侵略,英法等 国实行绥靖政策。 (2)组阁原因:绥靖政策纵容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遭到人民反对;德国肆虐欧洲,英国局势岌岌可危;丘吉尔出色的政治才能和坚定的抗战决心。败选原因:二战结束,英国人民迫切要求恢复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竞选纲领和策略的失误。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

8、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 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 “ 侯 ” 而 “ 公 ” 而 “ 王 ” ,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 镇伏邪魔护安国 ” 法事的 “ 监坛者 ” ,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 “ 孔庙 ” 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 “ 武圣 ” 。每年五月十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

9、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 “ 关帝庙 ” 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 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 “ 关帝 ” ,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 解析 (1)可以从材料中不同时期对关羽的崇拜入手,从崇拜的区域、范围和祭祀规格等变化方面回答。 (2)可以从关羽自身品质、宗教思想的影响、统治者的需要,以及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变化:从地区性到全国性并流传至海外,从民间流传到

10、政府 推崇,各阶层普遍信仰;关羽奉祀规格不断提升,作用不断扩大,不断被神化、圣化。 (2)原因:关羽自身的忠义勇武品质;封建统治者基于政治目的而推崇利用;佛教、道教借助利用关羽而对其神化;戏曲小说等市民文学对关羽形象的再塑造和广泛传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财富的追逐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京大学的学生,是从京师大学堂 “ 老爷 ” 式学生嬗继下来 (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所以学生都被称为老爷,而监督及教员都被称为中堂或大人 )。他们的目的,不但在毕业,而尤注重在毕业以后的出路。所 以专门研究学术的教员,他们不见得欢迎;要是点名时认真一点,考试时严格一

11、点,他们就借个话头反对他,虽罢课也在所不惜。若是一位在政府有地位的人,来兼课,虽时时请假,他们还是欢迎得很;因为毕业后可以有阔老师做靠山。这种科举时代遗留下来的劣根性,是于求学上很有妨碍的。所以我到校后第一次演说(1917 年 1 月 ),就说明 “ 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 。然而要打破这些习惯,止有从聘请积学而热心的教员着手。 我素信学术上的派别,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所以每一种学科的教员,即使主张不同,若都是 “ 言 之有理、待之有故 ” 的,就让他们并存,令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最明白的,是胡适之君与钱玄同君等绝对的提倡白话文学。而刘中叔、黄季刚诸君

12、仍极端维护文言的文学;那时候就让他们并存。我信为应用起见,白话文必要盛行,我也常常作白话文,也替白话文鼓吹;然而我也声明:作美术文,用白话文也好,用文言也好。例如我们写字,为应用起见,自然要写行楷,若如江民庭君的用篆隶写药方,当然不可;若是为人写斗方或屏联,作装饰丹,即写篆隶章草,有何不可?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摘编自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蔡元培在北京大学采取的 办学思想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蔡元培办学思想的进步意义。 答案 (1)办学思想: “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 。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倡导民主和科学,促进思想解放;北大学生原

13、来以升官发财为读书目的。 (2)进步意义:体现了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的精神;反映了蔡元培珍惜人才、知人善任的民主作风;使北京大学学术思想空前繁荣,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顺治八年施琅与郑成功反目, 郑成功诛杀施琅父兄,施琅再次降清。 康熙三年,施琅两次进军澎湖、台湾。但因飓风所阻,均以失败告终。清政府没有采纳施琅再次上疏要求征台的意见,将他调入京师为官。在京期间,他一面继续上疏征台,一面广交朝中大臣,争取他们对统一台湾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康熙十九年, “ 三藩之乱 ” 即将平定,台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康熙二十年,施琅再度被任为福建水师提督,他积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全心筹措征台计划。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统率大军进军台湾,郑军投降。施琅并不讳言 “ 窃意藉此可雪父弟子侄仇恨 ” 。但他收复台湾之后,礼待郑 氏集团,公义私恩清清楚楚。这对于稳定台湾的局势,争取台湾军民的拥护,使清政府有效地控制台湾起了重要的作用。 收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