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国家课标乙卷分析与2017届复习策略 2016年国家课标乙卷分析稳定:命题指向,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题量以及分值分配等,国家三卷(国家考试中心命制,分甲、乙、丙卷,福建用乙卷,即俗称的“卷”)均与2015年高考卷一致。一贯风格。“稳”字当先,有利于发挥对中学教学教学的导向作用。特殊意义。由于国家卷与地方卷十几年命题中存在相当的差异性,稳定,有利于新加盟的省市适应全国卷,提高2016届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减少反弹。微调:与2015年比,2016年在听取各省市意见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社科类,虽然选用的还是学者文章,但是内容有差异,阅读难度与试题难度(如选项的构成
2、)均有所降低;名句名篇考查形式不变,但考查的名句学生比较熟悉;实用类文本稍难,但“相关链接”对答案有提示作用;语用:成语(6选3)、连贯(改一句衔接为词语选用,以关联词语为主)、图文转写(图案改为框架)等;作文:由2015年的任务驱动型返回常规的新材料作文。迈小步、不停步,稳步前进。高三总复习要略 高三总复习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几个要素 1.研读高考大纲、高考试卷 结合高考试卷研读高考大纲,明白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研究越深(破解命题规律、掌握答题规律),方向越明确,哪一些内容是重点就越清楚,复习效率也就更高。2.深入了解学情 3.用好教辅 4.早计划,巧安排 5.教练一致,教考一致 6.充分调动
3、和利用集备组的力量 结合高考大纲研读高考试卷 高考试卷是国家考试中心命题人员对考试大纲的最权威解读,也是示范性最强的实践。考什么,怎么考;一个考点有几种试题的呈现形式,近年来的试卷已经对大多数问题做出了明确的回答。例:2015,2016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2015新课标乙卷2016新课标乙卷小说:马兰花1467,题量4小说:锄1626题量4(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3)小
4、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8分)(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3)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6分)(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1.两个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主观题:(1)从文本出发:2015年结构、人物形象、探究人物形象的塑造;2016年标题的寓
5、意、叙述、探究人物形象的塑造。(2)最后一题并不一定是具有开放性的探究题。(3)两卷均涉及知识的迁移与能力的重构。2.命题自有其游戏规则 2016全国课标乙卷分析、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文本(社科文章)2015:摘编自王芳 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1069;2016:考古文章,1073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原文: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
6、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原文:“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原文: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三道小题均根据文本信息重新组合,表述形式有差别:重现,概括,添加关系。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
7、真阅读一遍文本,然后阅读题干和选项,再根据各选项表述在文本中找出相应部分,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文字仔细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文本(传记。卷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599)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
8、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B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答案】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
9、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解答此类题目,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意思进行比较,题中,C项错误在于“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
10、调解”的说法。根据文本“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的叙述,可知“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呈现方式:概括人物行为的特点+要点分析 关键: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
11、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语句通顺。(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参考答案】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译出大意给3分;“虔”“处之”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参考答案】苏轼曾经从容指责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译出大意给3分;“救正”“固宠”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金陵望汉江 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
12、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要点:第一问(3分):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第二问(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
13、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要点:(1)第一层意思(3分)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歌颂(1分)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的伟绩(2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第二层意思(2分)感觉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流露英雄无用武之地(1分)的失落(1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答题无套路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 早去世“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 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
14、隆本希望能够“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答案】(1)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锄作为一种农具,象征六安爷的人生和精神;锄喻示劳动者与土地的亲密关系;锄意味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锄作为一种劳作行为,蕴含着六安爷对土地的热爱,又暗含着他对土地的告别。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3)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试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强调百亩园是西湾村
15、人安身立命的物质基础(2分);2.将百亩园抽象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2分);3.与下文百亩园的一朝被毁构成鲜明尖锐的对比(2分)。(4)“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8分)六安爷层面(4分):(1)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2)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小说主旨层面(4分):(3)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4)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而又发人
16、深思。实用类 文本: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字数:1346+290=1636 来源:陈忠实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李清霞陈忠实年表、何西来关于(白鹿原)及其评论、李满星陈忠实:回首六十五载风雨人生一、全国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命题特点概述1.选文文体呈现超稳定态势人物传记一以贯之。全国选文均为摘编型。选文体现思想的导向性。从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所选用人物传记文体类型看,偏重于评传。评传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需中肯”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选文语篇采用选文语篇采用“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正正文文+链接材料。链接材料。
17、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首次以“相关链接”的方式,使用“非连续性文本”,即在传记正文后,增加了传主自己的文章或别人对传主的评述片段或辞典、百度等对传主的介绍文字,作为对正文内容的补充,这样的编排拓展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2 2.题型、题量、赋分、考查指向题型、题量、赋分、考查指向 选择题与主观表述题两种题型,总分赋25分。选择题设1题,赋5分。选择题为五选二最佳选择题型(按选项与文本的吻合度、表述准确性程度依次赋3分、2分、1分、0分,0分设2项;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均不给分),主观表述题设3题,依次赋6分、6分、8分。前两道主观表述题分别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
18、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以上为分析综合层级,C级);评价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以上属于鉴赏评价层级,D级)。后一道主观表述为探究题,考查考生综合探究能力,要求考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上属F级)。国家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题选择题题肢设错类型与应答策略枚举国家课标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题选择题题肢设错类型与应答策略枚举(1 1)过于绝对(夸大其词)过于绝对(夸大其词)例如:(2013.I卷)B项B.为了
19、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行程。(一个不能忘记的人)(解析:“一律采用”过于绝对,因为这不包括最重要军用物资和不宜拆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相对应的原文是第二自然段的“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和不宜拆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该项赋0分。)(2)时序错乱例如:(2013.II卷)A项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志愿抗日,(“飞虎将军”陈纳德)解析:
20、该项说陈纳德在接到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庆龄亲自写去邀请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志愿抗日”和原文表述意思不符。(3)(3)无中生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曲解文意找准对应区间,仔细比找准对应区间,仔细比对选项信息与原文语意对选项信息与原文语意例如:(2014.II卷)B项 B.考虑到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全然不顾自己即将得到的博士学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解析:“岭南大学开学在即”,文中无据,属无中生有;“邓叔群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是属于曲解文意,原文第1自然段中说“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
21、,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邓淑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该项赋0分。)(4)有意减省(或遗漏)或有意羡余例如:(2015.II卷)B项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将军赋采薇)解析:“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这一表述与原文相比,是减省、遗漏了部分信息。根据原文第4自然段他写给夫人王荷馨的绝命家书中所说的:“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
22、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由此可见,他放心不下的应当不仅仅是妻子儿女,更有父母,尤其从“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可以看出他对母亲的牵挂,对父亲的担心。所以题肢中的“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样的表述是不严密的,遗漏了部分信息。该项赋1分。(5 5)已然未然混淆)已然未然混淆例如:(2014.II卷)E项E.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解析:原文(第4自然段)为:“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保持黄河上游的水土、减
23、轻下游的水患灾害”是邓叔群理论提出的目标,不是最后的结果。而选项的表达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这就混淆了已然和未然。该项赋0分。)2016乙卷(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B小说信任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使陈忠实在文学上确立了自信心,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要转折。C陈忠实认为“面对世界,1985年的中国人大都是乡棒”,这与其说是他的一种觉悟,不如说是他受刺激后的错误判断。E从发表第一篇作品到被人称为“小柳青”,再到被人称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大家”,陈忠实的整个文学生涯可谓一帆风顺。B项,“这是他从业余作者走向专业作家的重
24、要转折”不准确,真正标志陈忠实走上专业作家的是“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乡村出版,赢得“小柳青”的名声,工作单位也换成陕西省作家协会”;C项,“错误判断”错;E项,“一帆风顺”属于无中生有,材料并未提及他是否一帆风顺。(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2)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往置;他认为自己是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根据文本找出陈忠实变化的标志性事件。(3)文中认为“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永留人间”,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
25、析。(6分)(3)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20世纪是无可取代的;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文学经典。“属于陈忠实的句子”是指陈忠实的文学作品。“永留人间”是指其文学作品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因此答题的方向思考为什么陈忠实的文学作品能够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答题时要从陈忠实的文学作品特点、地位、价值等方面进行思考。(4)陈忠实的“剥离”和“寻找”是什么关系?有哪些表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8分)“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感望。表现: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
26、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从“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寻找到“文代心理结构”学说;从自身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写出了文学巨著。本题考查对实用类文本内容的探究能力。首先要梳理陈忠实的“剥离”,材料中讲了陈忠实的三个“剥离”:从赵树理、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出来;从封建残余桎梏中剥离出来,在生活上打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打开自己,获得精神解放;从侍奉多年的“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出来,争取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写一部史诗般的长篇小说,在文学上确立自己。陈忠实又在“寻找”什么呢?材料第5段讲了他在寻找新的创作结构、寻找“能够充分描写人物独
27、特的生活和生命体验的恰当途径”,并寻找到了“文化心理结构”学说,最后实现“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表述”,写出确立自己文学地位的作品。因此“剥离”和“寻找”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剥离”促成“寻找”,“寻找”要求必须先“剥离”。答题时首先要依据文本内容确定两者的关系,然后再用文本内容论证观点。甲:选择题甲:选择题(1)找准各选项在原文的对应区间,用笔勾画,标注选项序号(A.B.C.D.E.)(2)细读选项,梳理各选项信息的层次,提取要点,关注细节。(3)按选项的信息点逐点比对原文信息,发现其表述的错漏。(4)参照课标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设误规律,结合原文语境,判断选项的正确度,从而做出
28、选择。乙:主观表述题乙:主观表述题(1)审清题干要求,明确问题指向,确定答案在文本的对应区间。(2)精读文本局部,扣紧题干问域,运用分析、归纳、概括等方法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结合圈点勾画与批注)。(3)分点列述,斟酌答案语言的组织形式。掌握人物传记阅读各类题型的答题要领掌握人物传记阅读各类题型的答题要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
29、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A.B.C.D.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
30、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C.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D.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本题考查对语病的辨别能力。A项,“西红门创业大街”不能与“启动”搭配,属于搭配不当。C项,中途换主语,后一句的主语应是“新媒体”,而不是“实时性”,属于语序不当。D项,句式杂糅,“受影响”和“在影响下”杂糅一起,属于结构混乱。本题考查词语(以关联词语为主)的运用。解答此题,要分析句间的关系和前后关联词的搭配。第二处是针对前一处而言,故使用指示代词“这”
31、。第三处是表示假设,第四处和第三处构成递进关系,第五处与第三处的“如果”搭配使用的关联词是“那么”。此题还可以采用排除法。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中则是紫色。更令人惊奇的是_,比如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本题需要填入横线的语句,是
32、与文段内容的推导、呼应所必须的。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文段的语意发展推演关系。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语法、语境、连贯等方面进行思考。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颜色 在些花的颜色可以一日数变 花青素也就随之发生变化17.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具体考查示意图转换成文字。题干中已经明确叙述的对象是“中华文化体验”计划,所以叙述主语是“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然后从下到上进行分层叙述,整个体验活动由“活动”和“讲座”组成,在具体表述时可以把第三层分别作为“活
33、动”与“讲座”的内容,按活动顺序进行表述。【参考答案】某校的中华体验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举行各类活动,活动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练习太极拳的体育课,二是学习中国结和剪纸的手工课,三是年终的表演和展示;另一部分时举行有关旗袍、围棋、国画的讲座。18.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材料呈现了多维思辨的可能性,反映了多元价值立场、教育理念、人才观念或人生价值尺度。(1)从分数的角度:“考满分的就被奖励,考55分的就被惩罚”,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教育学生(孩子),奖罚不能只
34、看分数”或者“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唯一尺子”;“考了满分就奖励,退步到98分就被惩罚”,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对学生(孩子)不要苛求完美。(2)从奖罚的角度:“奖励就亲吻”,这样的做法要慎重,欣赏不能变得太功利;“惩罚就掌嘴”,这样的做法不可取,暴力教育要不得。(3)从教育的角度:“分数高就奖励,分数低就惩罚”,分数不能成为奖惩的标准和依据,父母应有正确的教育观。此外,还可以从父母、学生等角度立意。全国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 1.材料是故事性或描述性的内容,描叙的是当下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每个人都可说道说道。2.通过材料凸显其内容和含意的广度和深度,具有多义性和多层级性。3.最终给出的是一个争论的情境,要把问题讲清楚、讲到位,讲得有分寸、合情理。如何确定立意?观点是评论的核心。作者的见识和积累,主要通过观点表现出来。评论的优劣,也主要是通过观点的优劣和深浅表现出来。观点,是对事实或价值的明确判断。任何“看法”都不具有自动的正确性,都需要加以证明,需要提供理由。教学建议 一、重视教会学生由浅入深地读懂具体一篇文章(一首诗、一篇小说)的教学;二、重视答题技巧和规范的训练,但,技巧与规范是辅助手段,最重的是读懂文本和审题,知道试题要求什么,相关的内容是什么,怎么表述;三、重视按照评卷关照点的作文升格,强调逐个过关。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