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以“生活”为主题,依次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 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 。 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边疆不 同民族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花的学校引导学生学习泰戈尔的一篇优美散文,感受 童真和母爱。 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 地向先生提问的事。 口语交际围绕“我的暑假生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以“猜 猜他是谁”为主题,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同学。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 用” “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引导学生交流发现成语的特
2、点。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能和其他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3通过朗读重点句子,理解体会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的好处。 4引导学生练习习作,教会学生习作的格式,体会习作的乐趣。 5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6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感受生活的美妙。 重点 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并能和其他同学交流有新鲜感的词句。 难点 1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重点句子,理解体会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的好处。 2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感受生活的美妙。 大青树下的小学2 课时 花的学校2 课时 不懂就要问1 课时 口语交际:
3、我的暑假生活1 课时 习作:猜猜他是谁2 课时 语文园地2 课时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 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体现了祖国各民族 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 绚丽多彩。这是一所团结的学校: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民族,穿戴不同,但都成了好朋友,在 祖国的大家庭里,在鲜艳的国旗下共同生活,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这是一所充满欢乐、祥 和气氛的学校:孩子们课上认真地读书、课下尽情地玩耍。 三年级是中学段的起始段, 要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 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 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的学习过渡,让学生
4、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 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语文积累,从而提升语文学习的能力。这是三年级语文学习的第 一篇课文,教师要引领学生步入阅读课堂,指导他们阅读的方法。 1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比如,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少数民族 服饰的图片及民族之间团结友爱的故事。 2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应主要采取 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在研读中通过 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 以读促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析句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
5、敲,感悟 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2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由文本迁移到现实生活,能根据提示选择自己学校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说话训练。 【过程与方法】 1用生词卡、图片等多种媒介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词。 2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等方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 让学生体会到在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 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 团结和友爱。 重点 1会认 10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2通过对课文的
6、朗读和整体把握,能找出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难点 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资料袋”的提示,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 课时 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 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喜爱之情。 一、根据提示语,说说自己的学校 上学路上: 早晨,从上,从里,从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的,有 的,有的,还有的。 进入学校: 来到学校,大家 在学校里: 上课了,同学们在教室里 下课了,同学们在
7、操场上 放学了,同学们在教学楼前 点题抒情: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的小学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所地处边疆的小学的美。 2由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引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重在读准字词的音节,在讲读课文时应 侧重对字词形、义的理解。 部分字词学习提示: 绒:读 r ng。 坪坝方言词,一般指平坦的场地。场地与土有关,故为土字旁。 粗形声字,米形且声。本义是指米粗糙,故“粗”以“米”表形。引申为精细和毛 糙,再引申为粗大。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这所学校的美。(可以同桌互读,可以分小组朗读,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读即可。) 2指名分自
8、然段朗读课文。 3再读课文,指名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怎样的小学,它与我们所在的学校 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初步感受这是一所地处边陲的小学,校园景色优美,不同民族的学生 团结友爱,学习认真,生活快乐。)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学生认读。 2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装、读”这两个字的写法。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带生字的词语。 2熟读课文。 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的路上进入学校在学校里点题抒情 第二课时 1精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2品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 重点 精读课文,边
9、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 体会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和在 学校生活的幸福快乐。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这节课我们继续朗 读感悟,又将会有新的发现。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学习第 1 自然段。 (1)轻声朗读第 1 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用“我好像看到了这样的情景:_”的句式说话。 (2)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 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
10、学生。 (通过比较,体会描写不仅要具体,而且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如“山坡”“坪坝”“开 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都是极具西南边陲山区的特点。) (3)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还 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 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有汉族的, 有傣族的, 有景颇族的, 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句过于概括,句表述赘余,句运用“的”字结构显得既具体又简洁。通过对该 句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加深“的”字结构在运用上的特点。) (4)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
11、友。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思考:有哪些鲜艳的服装?“绚丽多彩”是什么意思? (出示课件中各民族的服装,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知识,体会“绚丽多彩”的意思。) 2学习第 2、3 自然段。 (1)请轻声朗读第 2、3 自然段,想象一下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 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2)从“不同”和“同”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 上课了,不同 民族的小学生,在同 一间教室里学习。(同一词语用肯定和否定的形式出 现,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3)学生读课文,交流文中作者不直接写大家读书的声音好听,而是写各种小动物的表 现的原因。(体会间接描写的作用及其情趣。) 教师引导学生
12、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景想象补充。例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 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的声 音响亮一致、抑扬顿挫(学生思考讨论。) (4)下课了,同学们在做什么?操场上会是怎样的情景?学生想象描述,朗读有关的句 子。 3学习第 4 自然段。 (1)这所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热闹、欢快) (2)我们参观了这所小学,了解了那里的同学上学路上、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 多么美丽的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3)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深情朗读,点题抒情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所小学有哪些
13、深刻的印象? 校园美丽小学生鲜艳的服饰,校园里古老的铜钟、粗壮的大青树的枝干、摇晃的凤 尾竹的影子 民族团结同学们民族不同、穿戴不同,但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一起做游戏,和睦 相处 生活欢乐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和看热闹 2你能说出这所小学的特别之处吗?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四、拓展延伸,完成练笔 师顺势导入练笔:同学们,不同民族的孩子在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快乐地读书、游戏,你 们在学校里做什么呢?拿起手中的笔,从下面的场景中选择一个写一写吧。 教室里 操场上 花坛边 图书室里 教学楼前 大树下 大青树下的小学 校园美丽 民族团结 生活欢乐 我们可爱的小学 在教学
14、本篇课文时, 我首先模仿课文的结构形式, 并借助有关提示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 的学校, 不光为学习课文内容和了解课文的叙述层次做了铺垫, 而且逐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中,通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关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力图体现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通过运用比较的方式对词句进行品读, 把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结合起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机的统一。 2 花的学校 本文选自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 的儿童世界。描写了在雷云、阵雨、东风的环境中,竹林、草地上冒出了花,花儿们读书、 放假、回家等情景,表
15、现了花和儿童的活泼可爱以及对家、对妈妈的爱。 作者依照儿童的思维, 以灵动的语言和瑰丽的联想, 描绘出儿童种种动人的情态和奇思 妙想,贴近学生的生活。好奇、富于幻想是孩子的天性,而这篇课文联想丰富且灵动。孩子 喜欢联想的特点和作者善于联想的艺术手段就这样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学生不光读起文章来 朗朗上口,而且能快速进入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1收集资料。课前布置学生读“资料袋”的内容,了解泰戈尔的相关知识。 2以读促思。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并在朗读的过程中给予句 子中重点部分的指导,引导他们在读中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从而加强情 感和美的熏陶。 【知识与技能】 1会
16、认 4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3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能仿写拟人句。 【过程与方法】 1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通过“资料袋”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借助提 示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感悟童 真和浓浓的母爱。 重点 1会认 4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生字。 2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难点 体会拟人手法
17、的运用,并能照样子写一写。 教师:泰戈尔的资料及新月集的创作背景,多媒体课件。 学生:根据“资料袋”了解泰戈尔。 2 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 4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 面。 重点 会认 4 个生字,掌握 1 个多音字,会写 13 个生字。 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请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泰戈尔,师总结。 2出示课后“资料袋”的内容。 3出示花的学校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了解“资料袋”
18、的作用了吗?根据“资料袋” ,我们可以对作者 有一个大致地了解。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完后自由读课文。 2读准字音。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青猜 B换偏旁记忆的字:杨扬 听所 C由词语记忆的字:衣裳裳(强调在词语中读轻声) 处罚罚 D多音字“假”,在本课中读“ji ”,教师板书另一种读音及组词:ji(真假 假如) 3出示字词,请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落下 荒野 口笛 跳舞 狂欢 罚 放假 互相 所 衣裳 能够 猜出 扬起 双臂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并说说课文
19、是谁向谁在诉说。(孩子向妈妈诉说。) 3小组讨论:孩子向妈妈诉说着花儿的哪些情景? (1、2: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3、4:想象花朵们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在做功课。 57:想象花孩子们在雨天放假了,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8、9: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地赶回家,他们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句子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2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4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五、学写生字,强调姿势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20、“舞”字的书写。 “舞”中间四竖要写得短小、靠拢,第三横要写长,第十三画是撇折。 3学生临摹,强调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 六、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1熟练朗读课文。 2课外阅读泰戈尔的新月集 。 花的学校 落 荒 笛 舞 狂 罚 假 互 所 够 猜 扬 臂 第二课时 1品味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并能仿写。 重点 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难点 感悟拟人手法运用的效果,并能仿写。 一、复习导入 1认读本课生字。 2做“开火车”的游戏来口头组词。 3指名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分小组朗读课文。 2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21、。 (1)老师范读第 1、2 自然段。 (2)交流汇报优美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美在哪里。 (3)反复吟诵,细细揣摩,品位语言的精妙。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A理解体会:哪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 B 从“走过荒野”“吹着口笛”这两个短语中, 你感悟到了什么?(将东风赋予人的特 征,体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一幅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A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 ,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B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C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
22、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D “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吗?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跳舞、狂欢,体会大片花儿的灿烂,从而感受 童年生活的快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 3、4 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4指导学习第 57 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合作探究。 你是怎样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这句话的?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 出示花儿的情景,请学生仿照着写一写。 清风一吹,他们 _ 蝴蝶一来,他们
23、 _ 太阳一照,他们 _ 夜晚降临,他们 _ “互相碰触”说明了什么?“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互相碰触一下, 想象雷云在天空中轰隆隆作响的场景。 感悟拟人手法的运用让 文字变成生动画面的巧妙。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是要到哪里去?为什么? (3)教师指导朗读。 (4)学生自由朗读。 5学习第 8、9 自然段。 (1)学生齐声朗读。 (2)思考: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 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3)学生自由感悟、想象,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
24、想到了什么。 (4)师小结。 三、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继续阅读新月集 ,在课间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其中的文章。 四、课堂小结,自由书写 师:这篇课文优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让我们也来运用拟 人的手法写植物,相信大家会写得很有趣。 花的学校 花孩子 跑出来 跳舞、狂欢 关了门做功课 冲了出来 对妈妈扬起双臂 美丽、活泼、 可爱、调皮 教学伊始,我以“资料袋”导入新课,旨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利用课本提 示,自主学习。课堂上,我注重对汉字书写姿势的强调,旨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贯穿课堂始终
25、的是朗读、想象。通过引导学生对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情景的想象,带 领他们入情入境。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析,引导学生理解拟人手法带来的美感,并结合句型 引导学生仿写,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外,我还注意到拓展延伸,由一堂课引导学生读一 本书,开阔他们的视野。 3* 不懂就要问 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 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 的精神。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 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 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
26、 并在学 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尽量放手, 多给学生朗读、 思考、 质疑、 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 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 去探究, 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过程与方法】 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的精神。 重点 1会认 11 个生字,掌握 2 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
27、么事。 难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师:关于孙中山的相关资料及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孙中山的生平经历,预习课文。 1 课时 一、创设情景,切入课文 1同学们,在学习上你们有哪些好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2我国有许多科学家、伟人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孙中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出示孙中山 的照片,交流资料)。 孙中山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跟他从小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是 分不开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指出“*”,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标识吗?带有这个标识的课文 叫略读课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呢? 生自由
28、回答,教师总结:略读课文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即可。除了课文后 双横线内的字,如果文中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擂台赛读等方式检查识字情况。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课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所背的书的意思的故事。) 三、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1指名读课文。 交流: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句话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照例、壮着胆子”等词语体会孙中山是 如何学习的。 (1)
29、通过同学们的反应:“高声念书、吓呆了、鸦雀无声”来体会同学们的震惊、害怕, 以及当时的紧张气氛。 (2)通过先生态度的变化:“拿着戒尺,厉声问、收起戒尺、讲得很详细”来体会先生 被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精神所打动。 在学生提问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哪些问题是重要的,哪些问题不重要。培养学生善于 提问的能力。 四、朗读欣赏,升华情感 课文中哪些词句让你觉得很新鲜,找出来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为什么觉得新鲜。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说说因为你的好问或不好问,得到了哪些益处或遭到了哪些损失。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勤学好问 读书求理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在自主质疑、自由讨论中学习,遇
30、到不明 白的问题动脑筋思考,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从而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的暑假生活”。 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 将经历的新鲜 事和同学们分享,不仅能加强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且能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 而这次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学生亲身经历的, 因 此学生都有话可说。教师要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互相交流时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清楚。 可结合本次口语交际给出的范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带领学生回忆自己的暑假生活。明 确要求,交际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甚至可以
31、打乱顺序让 兴趣相同的同学一起交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可以采用比赛或图片展的形式,让学生 课前收集自己暑假生活的照片,在班中结合图片进行说话训练。 【知识与技能】 1有表达的兴趣和自信,愿意把自己的暑假生活和同学交流。 2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 3恰当地使用图片或实物让自己的讲述更生动。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课前对自己的暑假生活稍做整理。 2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展示图片,互相交流。 3教给学生一定的讲述故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能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清楚表达。 重点 和同学交流的时候,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 难点 能
32、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 教师:了解学生的暑假生活情况,准备本课挂图。 学生:回忆自己的暑假生活,可先试着给家人讲一讲。 1 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 度过了暑假, 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经历了哪些新鲜事?讲给大家听一听, 好吗?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 。 二、围绕关键词,导入交流 1齐读课题。“我的暑假生活”中关键词是什么?(暑假、生活) 2思考:这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关于哪些事情的?(学生讨论、交流。) 三、观察书中图片,师生交流 1师:看看插图,图上画了什么?(跟爷爷奶奶学做农活、去游乐园。) 2这两位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同桌互相读一读。 四、拿出图片,学生交流
33、 1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图片,自由练说,自己说给自己听。 2出示评价标准。 满分十颗星。其中:能讲清楚经历;能把大家可能感兴趣的内容重点讲述 ;表达流利、举止大方。 3小组同学互相说,根据规则评选,推荐同学上台交流。 4全班同学互相评价,对被推荐同学的发言加以补充。 五、全班交流 1各组推选代表到班上交流。 2评一评。 3选出今天的“明星”。 六、交际范例 李晓晨:我的暑假是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在那里我经历了不少新鲜事,其中我觉得最 新鲜的是我和乡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田间玩耍,自己抓蝈蝈,逮蚂蚱,还在小溪里捞鱼虾 呢。 张瑞轩: 我的暑假生活说来可真有意思。 我在假期按计划独自读完了四大古典文学名
34、著 之一西游记的彩绘本。我把我看完的故事讲给奶奶听,奶奶听了直夸我,说我讲得 好。这下我更有信心了,我还要在寒假读三国演义 ,然后再讲给奶奶听。 陈思思:你们见过真的大海吗?暑假里,妈妈带我去大连看海。第一眼看见大海,我不 禁叫了起来: “哇!海可真大啊! ”那一眼望不到边的海,就好像和天连在一起,真新鲜。 七、课堂小结 办一次暑假生活图片展。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重点讲述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恰当地使用图片或实物 在这节口语交际课上,我先围绕关键词,引导学生找准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然后带领 学生进入文中所给的范文,让学生找到本次说话的方法,再出示本次口语交际的评价标准, 这标准不仅用于组
35、内交流,也用于全班评比。这种评比易于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欲望,让学 生在课堂中乐说、敢说,尽力表达。在活动中训练学生规范口语表达的能力,引导他们学会 选择合适的材料,大方、得体、流利地进行口语交际。 习作:猜猜他是谁 这次的习作围绕“猜猜他是谁”的游戏选择一个同学, 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 不 可以写出名字,但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后,要能猜出你写的是谁。这其实是在指导学生初步 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体现个性。同时教会学生正确的写作格式。 学生会写关于人的作文, 但是只能笼统地笔力均等, 所以大多写出的写人作文没有特性。 而且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作文, 所以需要老师仔细地讲解引
36、导, 特别是对“开头空两格”等 格式的要求,必须让每位学生熟悉。 本次习作可以由游戏开始,引导学生回忆同学,点燃真情,引发写作兴趣。在课堂上给 予学生一定的作文格式指导,写人作文方法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 来表现人物特点,体现个性。 【知识与技能】 1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相互交流。 2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游戏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 了解对象的外貌、 性格和兴趣爱好。 通过习作展示促进学生的互相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重点 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
37、相互交流。 难点 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观察同学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选择一个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2 课时第一课时 1选择一个同学写,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体现个性。 重点 选择一个同学写,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难点 让学生初步学会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特点,体现个性。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老师请大家来玩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2教师提供学生熟悉的两个人的信息,请学生猜出他们的名字。 3这个游戏好玩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顺势导入。 二、小组游戏 1出示游戏内容及规则
38、。 (1)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 (2)不可以写出他的名字。 2小组内进行游戏。 3教师总结。 三、审读要求 1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习作的要求。 (1)他有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一两点写下来。 (2)写好以后,读给同学听,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来你写的是谁。 (3)写的时候,注意开头要空两格。 2学生审清要求,指名汇报。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评议指导。 四、佳作引航 猜猜他是谁 我有一个朋友。他身材匀称,不胖不瘦。他的头发乌黑发亮,眼睛像两个黑色的葡萄, 高挺的鼻子下面有一张灵巧的小嘴。 他是个热情大方的人。有一次,我忘记带图画本了,正发愁呢!恰好他有两个图画本。 他说:“别着
39、急了,我有两个图画本,借你一个吧!”“真的?”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他最喜欢下围棋了。不管是谁来向他挑战,我的朋友都会把他打得落花流水。有一次, 我向他挑战,本来我胜券在握了,可惜有一步关键的棋我没有看见。最后,我输了,气得直 跺脚,他还笑着安慰我呢! 这就是我的朋友,你猜猜他是谁? 点评:小作者在这篇习作中,抓住了自己所要描述的人物特点:不胖不瘦、头发黑、眼 睛像黑葡萄、鼻子高挺、小嘴灵巧。还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了他热情大方,喜欢下围棋。相信 大家读了习作一定能猜出他是谁。 五、动笔起草 1学生根据游戏情况,完善自己的构思。 2学生动笔列提纲,完成习作。 3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发现有代表性的习作。
40、 习作:猜猜他是谁 要突出人物特点 不能写出他的名字 第二课时 1讲评习作。 2办一期习作专栏。 重点 讲评习作。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赏析优秀的习作,能修改自己的习作。 一、谈话激趣,重温习作要求 1谈话: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两千多年前的荀子说: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 于琢磨也。 ”很多留下来的经典文章我们今天再看,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 常” 。看来,习作的修改是十分重要的。这节课,我们来评改我们完成的习作。 2出示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二、赏析优秀习作,示范修改 1范文展示。教师挑选优秀习作,实物投影仪展示。 2请有代表性的一两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要求读正确,声音
41、响亮,其他同学认真 听,边听边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3师生共同评议修改。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教师示范修改的要点: (1)材料是否合乎要求,即是否写出了同学特别的地方。 (2)内容是否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清楚了。 (3)用词造句是否妥帖、顺畅。 (4)同学们有没有猜出习作中人物的名字。 三、评改典型问题习作,对照自评 1教师出示典型问题习作。 2师生共同评价,交流修改。 3学生读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教师小结。这就是修改作文,读一读,想一想,就会发现作文中的错字、病句、用 错的标点等,然后改正过来就可以了。 四、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1四个人为一个小组,互相交换习
42、作,朗读交流,互评互议,分别指出作文中的优点 与不足,提出自己的意见。 2评选出本组内优秀的习作。 3全班交流优秀习作,共同评价。 五、誊写展览 让学生将修改后的习作再认真誊写一遍, 然后在“学习园地”张贴展览, 同时也鼓励学 生向当地报纸及杂志投稿。 习作:猜猜他是谁 材料要合乎要求 用词造句要妥帖、流畅 这是学生小学阶段的第一次习作,因此,开课伊始,我通过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 望,再通过小组游戏,实现人人素材的积累。当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后,我注意有意识地培 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引领学生在自己丰富的素材里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 随后给 出一篇例文作为示范,并借助例文教给学生一些写
43、作方法。学生完成习作后,我让他们先欣 赏佳作,再学习自检,最后修改习作。另外,我在激励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习作兴趣加 以细心呵护,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 语文园地 这个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指导学生能和同学交流课文里有新鲜 感的语句,有意识地积累自己感兴趣、觉得优美的语句。“词句段运用”中包括交流发现成 语的特点,积累成语,通过朗读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并为小组 取名字。“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积累古诗所见 。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自己感到新鲜的语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意识。成语 学习在二年级已有接触,因此这八个成语的特点,学生也易于发现。在班里组织
44、几个兴趣小 组,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但在组名的选取上需要教师的指导。古诗所见是一首描写 儿童的诗,学生应该能产生共鸣,背诵起来问题不大。 交流平台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新鲜语句,养成积累的 好习惯。 成语通过讨论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成语的特点。 句子借助不同的朗读方式,表达句子的意思。 给小组取名字合作创新,为兴趣小组取符合其特点且有个性的名字。 日积月累结合图片、诗意指导学生快速背诵。 【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互相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并能和同学交流成语的特点。 3指导学生练读句子,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4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
45、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 5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所见 。 【过程与方法】 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及朗读的能力。 3让学生有团结合作的意识。 重点 交流成语的特点,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课前组建好兴趣小组。 2 课时 第一课时 1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学会摘抄积累词句。 2积累成语,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练读句子,交流自己体会句子意思的方式。 重点 学会交流。 难点 体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朗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
46、意思。 一、交流平台 1多媒体出示下列语句。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 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2请两位学生朗读。 3拿出积累本,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摘抄。 4全班交流。 5评选本周“最佳积累本”。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成语,交流发现。 1出示下列成语。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2小组内互相猜猜成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成语的意思。 4结合课件了解成语意思。 5小组内议一议这些成语的特点。 6全班交流。(这些成语中都有表示人的身体部位的词。这些成语中都含
47、有近义词。) 7把这些成语摘抄到积累本上。 (二)练习朗读,交流朗读方式。 1同桌互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课件出示第一个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教师提示学生,从这个句子中你明白了什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兴奋)我 们还可以怎样读。 学生练习,教师相机提示。 3学生自己练习读第二、三句。 4展示读句子。 读第二个句子时要强调“一点儿” ,突出孙中山的“不懂” 。 读第三个句子时要强调“不懂就要问” ,突出孙中山敢于质疑、勤学好问的精神。 5教师小结。 要想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境,可以改变自己的语气语调,甚至可 以用上肢体语言等方式。 语文园地 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 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合适而又响亮的名字。 2背诵古诗所见 。 重点 让学生学会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小组取名。 难点 背诵古诗所见 。 一、词句段运用 组建兴趣小组,并为其取名。 1学生根据课前建好的兴趣小组略调位子,坐在一起。 2教师出示取名方法。 (1)要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2)可以在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