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1-1 扇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和“练一练”,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1. 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能简单分析扇形统计图。2. 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地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扇形统计图,感受扇形统计图的描述数据特点。难点:有联系地分析扇形统计图中的数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小研究】1. 预习例1,你从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写下来,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2. 生活中你见过扇形统计图吗?上网或在书上找一个扇形统计图,
2、并提出一至两个问题。【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谈话:我国的陆地地形大致可以分成几种类型吗?各种地形的面积分别占陆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几吗?出示例1的扇形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扇形统计图。(揭示课题并板书)二、认识扇形统计图1.认识统计图。谈话:仔细观察这里的扇形统计图,你能看懂吗?从中你了解了什么?出示讨论提纲:(1)圆代表();(2)扇形代表();(3)扇形的大小反映();(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教师结合学生回答小结。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已有的分析数据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分析扇形统计图的信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结构特点。2.在比较中感知。提问:想一想,扇形统计图是怎
3、样表示数据的,它有什么特点?3.在计算中强化。谈话:扇形统计图是用不同的扇形来表示数据的,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的关系。怎样根据“我国陆地总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一条件,以及扇形统计图的数据,算出各种地形的面积呢?学生讨论说一说。提问:请大家比较一下,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数据与统计表中的数据有什么不同?扇形统计图中表示出的各种地形的面积大小,和算出的结果一致吗?设计意图:强化对扇形统计图结构特点的认识扇形统计图不仅能够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还能直观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三、巩固练习1.做第2页的“练一练”。让学生观察题中的两幅统计图,提问:这两幅
4、统计图分别表示什么?从统计图中能获得那些信息?提问:比较这两幅统计图中的数据,你能想到什么?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2. 做练习一第2题。观察统计图,根据花生米的面积大约占果盘总面积的20%,估计其他几种干果大约各占百分之几,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3. 做练习一第1题。学生观察题中的两幅统计图,提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你认为小华家两天的食物搭配各有什么特点?哪一天的食物搭配更合理一些呢?说出理由。4. 做练习一第3题。出示题目,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临海海域分为几个部分?它们各占我国临海海域总面积的百分之几?你能根据这里的扇形统计图计算出各海域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万平
5、方千米吗?自己算一算,填在统计表中。讨论:上面的统计图和统计表中表达的信息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5. 交流课前小研究2.设计意图:练习紧紧抓住扇形统计图结构的特点,引导学生对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四、课堂总结提问:你对扇形统计图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五、作业设计(一)填空。1. 常用的统计图有( ),( ),( )。2. 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要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用 ( )统计图比较合适;如果要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用 ( )统计图比较合适。2. 观察右图,并回答问题。(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300人,那么扇形B大约代表多少人?(2)如果
6、用整个圆表示总人数,如果A代表75人,那么C有多少人?(3)思考:我们能不能说C比B多5%呢?【板书设计】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作为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学生的课堂状态是我重点关注的,课堂上让学生自学教材。在学生自学时,出示学习提纲:在学生自学后,交流学习效果。对于扇形统计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分组交流讨论,凭着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想法来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我在这里面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不再是绝对的主体的作用。从学生课后作业反映来看,效果还不错。由此看来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非常重要,但怎样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率感觉又是挺难的,但我感觉是要充分地准备好每堂课的教学,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不再畏惧学习,给学籍一个宽松愉悦自由想象的空间,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