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40 ,大小:90KB ,
文档编号:5026756      下载积分:2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5026756.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国企改革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企改革课件.ppt

1、第三章第三章 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 1国企改革 国有企业(简称国企)是企业的一种特定的组织形式或制度。它的主要内涵是:企业所经营的资产归国家所有,企业经营的成果完全由国家占有、使用和支配。在我国,国有企业还包括由地方政府投资参与控制的企业。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行政性)从历史上看,国企由来已久。早在二战后,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相继组建了相当数量的国企,其中,以社会主义国家为最,并视为立国之本。2国企改革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 在我国建国之初,国企在恢复生产和振兴国民经济中发挥力挽狂澜的作用,功不可没,但时隔不久,也如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遇到了经

2、营不善和严重亏损的问题,且越发严重,导致国民经济停滞甚至倒退。广大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无法体现,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改革。还有就是,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开始改革开放,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取向的渐进式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给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注入市场因子。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在以改革微观经营机制为先声的经济体制改革策略下首当其冲进入了改革的辙道。3国企改革二、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二、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历程 总体上看,我国国企改革的轨迹是沿着市场方向,走一条不断“试点推广再试点再推广”的“摸着石头过河”的道路,与“渐进式”的市场化经济体

3、制改革相一致。我国国企改革的历程,是走向市场经济的历程。国企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向纵深发展的过程,是与整个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过程相匹配、相适应,彼此互动的。4国企改革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曲折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放权让利 两权分离 现代企业制度5国企改革第一阶段(19781984)放权让利阶段 当时的背景:原来的行政主管部门权力过大,国企处于被高度管制之下。国企实际上是政府部门的“附属”、“生产车间”。这一阶段是在计划经济下的改革。它是计划经济体制内部放权让利的改革,重点是调整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生产管理权限和利益分配关系。国家开始实行下放权力,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企业利润留成制度,调

4、动企业和职工积极性。6国企改革 1978年,四川选择了宁江机械厂等6个地方国营工业企业进行扩权试点,1979年国家经委等选择首都钢铁公司等8个企业试点,普遍得到拥护和欢迎。1979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等5个文件,要求地方选择企业进行扩权试点。到1980年试点企业发展到6000个,约占预算内工业企业数的16%,产值的60%,利润的70%。7国企改革 扩权同时意味着增强企业自身的责任,即逐步实行经济责任制。1981年12月,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拟定的关于实行工业企业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促进了企业生产经营责任制的发展。到1981年底全国有4.2万多个工业企业实行了经

5、济责任制。8国企改革放权让利过程中的利改税 背景:从79年推行扩权让利以来,国家一直在探索如何通过放松对国有企业的管制来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管的过死,企业没有活力;放的过宽,国家利益流失。为了划清财政收入与企业可支配收入的界限,国家先后采取三种办法:利润留成、亏损包干和以利代税。在改革的初始阶段,企业的自主权利虽然有所扩大,但其仍然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要按隶属关系上缴利润。国家对企业的控制和企业对自主经营的追求形成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9国企改革 结果亏损包干是“包盈难包亏”,可操作性不强;利润留成则很难规范,在处理政府和企业的分配关系上随意性较大,不利于政府收入和企业财产的稳定,容易出现“苦乐

6、不均”、“鞭打快牛”的现象。所以当时人们普遍把希望寄托在“以税代利”的改革上,希望通过利改税来规范企业盈利。10国企改革 所谓“利改税”,是指将国有企业由原来向国家交纳利润的方式改为交纳税金,如所得税、调节税等,用税收的方式来固定国家与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企业纳税后剩余利润,归企业支配使用。11国企改革 1983年的第一步利改税:1983年4月,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的通知。凡有盈利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根据实现的利润,按55%的税率交纳所得税,然后对税后利润采取多种形式在国家和企业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凡有盈利的国有小企业,根据实现的利润,按八级超额累进税率交纳所得税,税后由

7、企业支配。12国企改革 1984年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对税种与税率适当进行了调整,将国有企业原来上缴国家财政的税利,改为向国家完全交税。13国企改革 1984年5月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扩大了10项自主权:生产经营计划权、产品销售权、产品价格权、物质选购权、资金使用权、生产处置权、机构设置权、人事劳动权、工资资金使用权、联合经营权。1985年9月,国务院又批转关于增强大中型国营工业活力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对企业自主权又作了14条规定。14国企改革 评价:评价:第一阶段对国营企业的“放权让利”,在对传统经济体制认识的基础上摸索了一些改革思路,初步打破了计划包揽一切的

8、体制;扩大了国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初步解决了国家对企业管得过死和职工报酬与企业经营效率脱节的问题;增强了企业和职工利益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有企业的发展。15国企改革 评价:评价:但是国有企业原有的经营机制没有形成根本转变。国营企业还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和独立自主的商品生产经营者。16国企改革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年底开始了市场取向的改革,中国改革重心由农村转入城市,城市改革重心在企业。第二阶段(19851993)两权分离阶段17国企改革 两步“利改税”失败之后,国企整体效益下滑,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下

9、降。对国企改革如何深化形成两种旗帜鲜明的观点:一种是认为应当完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从明晰企业产权关系入手,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确立国企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另一种则认为仍然应该在整体上不改变国有财产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上,向国企释放更大的权利。企业改革的目标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18国企改革 改革的主要思路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对国营企业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改革的主要方法改革的主要方法是实行租赁制和承包制,即在小企业中搞租赁,大中型企业中搞承包

10、。19国企改革 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的显著成效对国企改革产生了很大的示范效应。依据国务院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等各种经营形式开始在各地推行,其中承包制是主流。承包制与利润包干责任制不同。20国企改革 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指资产所有者(即发包人,一般指政府)将自己的一定财产交给承包人(可以是厂长或经理个人,也可以是集体)经营,通过谈判双方达成协议,保证所有者得到固定收益,超额的部分则归承包人所有或按比例在双方之间进行分配。承包人具有独立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发包人不得干预、或者只能有限干预承包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不是人们凭空产生的设想,主要是受到了农村家庭

11、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承包经营蓬勃发展的刺激。21国企改革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从1987年开始,大中型企业普遍推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到1987年底,全国预算内企业的承包面已达78%。1988年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界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使承包制有法可依。从1987年全面推行到1988年的两年间,国有企业增创利税350亿元,相当于1980-1986年的总和。1990年第一轮承包到期的预算内工业企业有3.3万多户,占承包企业总数的90%,接着开始了第二轮承包,到1991年3月底,90%以上的到期企业签定了第二轮承包合同。22国企改革 利税分流和股份制的试点利税

12、分流和股份制的试点 为了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在推行和完善承包制的同时,还进行了利税分流和股份制的试点。利税分流从1988年试点,到1991年试点企业达到2000多户,并取得了初步效果。23国企改革 利税分流和股份制的试点利税分流和股份制的试点 股份制试点从1984年就开始了,但由于对股份制性质的争论不断,股份制试点也断断续续。到1993年上半年全国有股份制企业3200多家,其中主要为职工内部持股。1992年5月,国家体改委等单位发布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促使股份制开始朝规范化方向发展。24国企改革 评价评价 以承包制为主的企业“两权分离”改革,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建立起更直接的利益激励

13、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发展。25国企改革 评价评价 但是,企业发展的好处留给了企业尤其是承包人,政府与社会从中收益不多。同时由于承包期限短,承包企业行为短期化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后劲和未来发展。从根本上看,承包企业涉及到产权关系的表层,而没有真正触动政企分开的问题,“两权分离”是不彻底的,企业改革的目标没能实现,新的问题导致了企业经营形势的恶化,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26国企改革 总体来讲,前两个阶段国企改革是力图通过调整国家与企业之间“集权”和“放权”的关系,重点调整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生产管理权限和利益分配关系,来增强企业管理层及职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业绩的关联度,达到提升企业效率的

14、目的。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并为以后的改革提供了借鉴之处,但由于改革是在原有体制框架内进行的,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个符合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第三阶段(1994至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27国企改革 第三个阶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分水岭”。这一阶段的改革是在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改革。改革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根本目的是使国有企业由计划经济的细胞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中心是国有企业普遍的股份制改革。1992年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为国企改革提供了新的体制背景。28国企改革 按照市场经济塑造微观基础的要求,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

15、会指明了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在旧体制不断被打破和新体制逐渐建立的宏观背景下,国企改革的推进大致可从两个层面来把握:1、国有经济整体的调整。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9国企改革1 1、国有经济整体的调整。、国有经济整体的调整。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抓大放小”改革试点方针,推动小企业的普遍改革。1997年的十五大至今,国有经济的“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大调整战略。30国企改革2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了落实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国家经贸委自1994年开始组织实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1995年集中抓百户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

16、试点;进行18个城市“优化资本结构”试点;抓了56家企业集团和3户国家控股公司试点工作。31国企改革2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7年十五大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到1997年底,许多省市有50%以上的国有小企业通过不同形式进行了改制、改组。从1998年开始,中央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绝大部分国企推行公司制改造。32国企改革 2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的“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结束

17、了关于股份制姓“资”、姓“社”的争论。深化了对股份制性质的认识,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国企通过兼并、重组转变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大企业集团、股份有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组织形式。33国企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的转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点的转移可分两个阶段(1)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 重点围绕“管理科学”,抓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推动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变;(2)2003年后 重点围绕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来进行。中央和地方国资委成立和运行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主辅分离、转变职工身份、强化内部激励约束机制34国企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1)产

18、权清晰。在公司制企业中,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离。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国家作为企业的出资者是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35国企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2)权责明确。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责任、权力、利益清楚。股东会或股东代表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其职责是通过企业章程,选择

19、企业经营者;股东要按时足额对企业出资,并凭借所有权从企业获得股息或红利,以自己的出资额向企业的债务负有限责任。董事会是企业的经营决策机构,董事会成员对决策结果负责。经理向董事会负责,是董事会决策的执行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监事会代表股东利益,对董事会和经理进行监督。36国企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3)政企分开。按照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分开的原则,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法人财产制度;明确资产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权力、责任和义务;建立以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机制。37国企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4)管理科学。企业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38国企改革 这一阶段的改革可以说是“定形式”、“定产权”的改革。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1、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探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所有制关系的大调整2、企业组织形式的探索,其核心是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模式的企业公司化改制。这两方面的改革,集中在一起,就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新型产权关系及形式的形成。39国企改革国企改革的不足国企改革的不足 1、亏损现象依然严重。2、改制过程欠规范、方式简单。3、国企股权结构不合理。4、公司治理结构仍不健全。5、国企改革的配套措施滞后。40国企改革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