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学习心得体会关于核心素养的思考2022版课标的课程目标是紧紧围绕“核心素养”提出的。既然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学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的积累与构建,最终的目标就不仅仅是语文素养,而应该“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这一表述与2011版课标有明显不同。2011版课标对课程目标的定位如下: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相比之下,不难发现,2011版课标是“三维目标”
2、,而2022版课标是“核心素养”,二者是根本理念的分歧。首先:“三维目标”是机械论的,而“核心素养”是系统论的,二者之间是思维方式的差异。三维目标便于清晰地表述,但是课程目标一旦以三维的方式分解开来,就很难融为一体。正如混沌开窍,七天而死,当语文素养被机械地分为三个维度的时候,语文素养原来的面貌也就非常模糊了。正如崔允漷教授打的比方,我们知道狗头、狗身子、狗尾巴,但是我们就是不知道一条活生生的狗是什么样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用“核心素养”取代“三维目标”是具有合理性的。其次,“三维目标”指向语文素养,“核心素养”则指向人的发展;“三维目标”体现学科本位,“核心素养”体现学科育人。相对于“三维目
3、标”,“核心素养”是一个更为上位的概念。它们立意不同,格局不同,效果自然也不同。再次,“三维目标”重前期设计,“核心素养”重后期表现。而事实也确实如此,之前的“三维目标”多是写在教案本上的,每一节课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至于这节课是否达成这些目标,教师并不关心。而“核心素养”则特别关注达成度。但是核心素养的建构不是简单机械的完成,而是学生外在的综合表现。正如2022版课标中说的,“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能够很好地完成一套试题是核心素养的一种表现,但是除此之外,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表现出的文化自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和审美创造,是核心素养得以构建的更为重要的评价指标。毋庸置疑,2022版课标的关于课程目标的论述将深刻地影响未来教师的教学方式,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表现”这个词将成为未来课堂的主题,它既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是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此同时,“表现性评价”将会成为评价课堂的关键词。但是,如何设计情境激发学生的“表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表现”,如何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如何在学生“表现”不理想的情况下保证课堂的效度,这是摆在教师面前最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