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问题行为的种类:问题行为的种类:1、自我 刺激 行为2、暴 躁 性 行 为3、其他不适应行为1、自我 刺激 行为?没有明显的外部环境诱因,是因为内在刺激的反应,即是因为内在需求而寻找刺激的表现。?具体又可分为:视觉刺激行为?听觉刺激行为?味觉刺激行为?嗅觉刺激行为2、暴 躁 性 行 为?特征是制造麻烦,有明显的外部环境诱因,即使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常见的有:?发脾气?攻击性/破坏性行为?自伤行为3、其他不适应行为、其他不适应行为?抗拒/逆反行为?故作呕吐?强迫性行为?厕所不适应?吃饭不适应二、问题行为的功能二、问题行为的功能?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常常是他
2、们的一种表达方式,即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的愿望和感受。问题行为的功能(孩子想以此方式达到的目的)可以归纳为:?1、回避/逃避的功能为了回避一件他感到不愉快或困难的事情/环境,或从中逃避出去。?2、吸引注意力引起教师、家长或其他人的注意。?3、自我满足因内在生理/刺激需要而发生的一种自我强化,行为有明显的自我刺激特点。?4、感觉强迫原因与“自我满足”相类似,行为特点是固执和有顺序。?(问题行为的矫正必须要在对每种行为做观察和分析之后才能有效。)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的改变(削弱)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的改变(削弱)介绍PBS(正性行为支持法)一、影响行为改变的因素:一、影响行为改变的因素:?1、环境(
3、家庭、学校、房间)?2、人(家长、老师)?环境 孩子行为?改变 行为改变二、问题行为改变(削弱)的原则二、问题行为改变(削弱)的原则?支持正性行为,避免问题行为。三、行为改变的程序三、行为改变的程序?1、定义问题的行为(哪些行为表现属于问题行为?)?定义的原则:?该行为对患者本人或其他人有伤害性或危险性?该行为直接干扰患儿的学习活动?该行为阻碍他进入社区生活?(注意:异常行为不等于是问题行为)2、观察并记录问题行为的基本数据(状况)、观察并记录问题行为的基本数据(状况)?ABC法:?A(Antecedent)行为发生前的情况(在什么情况下发生)?B(Behavior)行为的表现形式?C(Con
4、sequence)行为发生后的结果行为ABC:A B C 可控/改变改变可控/改变?行为ABC分析举例:ABC老师带明明去上课明明捶打老师老师改带其他孩子,让明明去游戏组老师给明明示范卡片的分类明明打老师老师停止示范,把卡片收起来了老师辅助明明与另一个孩子共同玩一个玩具明明打那个孩子老师将明明领到一边让他自己去玩3、提出行为功能假说/评定:(但注意假说有可能是错误的)?回避/逃避??吸引注意力??自我满足??感觉强迫?4、做出行为改变计划、做出行为改变计划?环境变化?人为变化?课程的变化5、选用替代行为、选用替代行为?在问题行为没有消失的时候,用同样的功能,但较为安全、健康和有益的行为替代它。四、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以上程序中须:?第3、4点注意塔门的有效性(需要经常的回顾与调整)?第五不会引发其它不良行为或影响良性行为,不会比需改变的行为有更多不良的后果?问题行为的消除需要具备操作的时间和环境条件?最后要说明:如果孩子同时表现出数种问题行为,应把握“集中时间,分别处理,取重避轻”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