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空坐标】,【认读要领】,一大主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理论成果。两个阶段: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现代中国重大理论成果。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四大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32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考点一“顺乎世界之潮流”梳理基础知识,一、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b)1.林则徐(1)主要思想:“睁眼看世界”(被誉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主要事迹: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编辑_华事夷言等了解西方。,四洲志,2.魏源(1)主要事迹:编写海国图志一书,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
2、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2)主要思想:“_”(所谓“师夷长技”,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所谓“制夷”,就是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师夷长技以制夷,(3)影响:成为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成为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基础。,二、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b)1.代表人物及主要主张(1)康有为1898年,出版_,打着孔子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_,以挽救民族危亡。(2)梁启超发表_等一系列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孔子改制考,政治和社会制
3、度,变法通议,认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_。主张育人才,开学校,废科举,变官制。(3)谭嗣同(激进派):大胆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号召人们冲破封建罗网,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4)严复(理论宣传贡献巨大)翻译_,指出人类社会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君主立宪制,天演论,2.维新主张的共同点(1)思想上:以进化论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为武器,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礼教,反思洋务运动。(2)政治上:维新变法,建立_制度,救亡图存。(3)经济上:发展工商业,_道路。,君主立宪,走西方资本主义,3
4、.影响(1)直接动员和指导了维新变法运动。(2)爱国性:提出通过维新变法,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3)进步性: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4)启蒙性:维新思想宣传_、_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击了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5)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三、(加试)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的背景(c)1.背景(1)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改良道路在中国受挫。(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_空前加剧。(3)19世纪末20世纪初,_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提高。(4)资产阶
5、级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必须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2.近代民主共和思想(1)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逐鞑虏,_,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2)章太炎: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指出中国的出路只有革命。(3)邹容:发表_,以饱满的激情宣传反满革命。(4)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建立资产阶级_,正式被确立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3.民主革命思想的实现:1912年1月1日,_成立,民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恢复中华,革命军,创立民
6、国,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突破核心要点,要点一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史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识图解史 图一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图二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结合所学,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有何特点?提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要点二(加试)近代民主共和思想及出现背景史料一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读史用史 史料一显示孙中山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结合所学,
7、指出促使他力行该主张的政治和经济因素有哪些?提示:政治上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的卖国本质暴露,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壮大。,史料二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读史用史 章太炎是20世纪初民主共和思想的倡导宣传者,结合史料二说明章太炎的主要思想主张。提示:极力宣传革命思想,认为革命是“明公理”、“去旧俗”的良药。,精练选考题组,【例1】 考查维新变法代表人物(2015浙江学考)下列各项中,属于谭嗣同名言的是()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冲决君主之网罗,冲决伦常之网罗D.学校之立
8、,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解析A项是黄宗羲的名言;B项是顾炎武的名言;谭嗣同是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号召人们冲破封建罗网,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故C项正确;D项是梁启超的主张。答案C,练1 史料考查魏源主要思想(2017温州十校高三联考)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D.实业派提出的“实业救国”主张,解析从“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可知,“世俗
9、理性的觉醒”发生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是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思想觉醒的开始,符合材料“世俗理性的觉醒”,故B项正确。答案B,练2 考查对维新思想的认识(2017台州高三期末质检)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的维新思想,在甲午战争后蓬勃发展,并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政治运动。下列相关说法表述不正确的是()A.维新思想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B.维新派开启了向西方学习之门引发社会深刻变革C.维新思想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作用D.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答案B,【例2】 (加试)史料考查民主共和思想出现的背景(201510月浙江选考)某学者在19世纪末提出:“
10、博矣哉,春秋张三世之义也。治天下者有三世:一曰多君为政之世,二曰一君为政之世,三曰民为政之世。大地之事事物物,皆由简而进于繁,由质而进于文,由恶而进于善既有民政,而旋复退而为君政,此于公理不顺。”这一言论旨在()A.寻求治国平天下的公理B.揭示世界文明史的线索C.说明“君政”与“民政”相互依存的道理D.借进化论和儒家思想表达政治改良的愿望,解析“大地之事事物物,皆由简而进于繁,由质而进于文,由恶而进于善”,体现出西方进化论思想,材料借西方进化论思想和儒家春秋论证恢复“君政”的不合理性。材料没有反映出表达寻求治国平天下公理的愿望,故A项错误;也没有揭示世界文明史的线索,故B项错误;“君政”与“民
11、政”相互冲突,故C项错误;这一言论借进化论和儒家思想反对“君政”,表达了政治改良的愿望,故D项正确。答案D,练3 (加试)考查维新思想主张及影响(加试题)(2017温州2月测试)1898年,康有为递呈上光绪帝请断发易服改元折中提出,“西服未文,然衣制严肃,领袖洁白,衣长后衽,乃孔子三统之一”。这反映了()A.西服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的流行服饰B.维新派在社会变革中的策略选择C.移风易俗成为维新变法的核心内容D.东西方文化开始打破隔离的坚冰解析材料把“西服”牵强到“孔子三统之一”,反映了康有为思想主张特点也是其减轻变法阻力的策略选择。故选B项。答案B,考点二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梳理基础知识
12、,一、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及代表人物(b)(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李大钊、蔡元培、鲁迅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青年杂志,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b),科学与民主,愚昧与专制,新道德,旧道德,新文学,旧文学,3.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1)积极影响思想解放:(前期)民主和科学得到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新思想的传播开辟了道路。(后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也开始在中国传播,成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
13、武器。民众觉醒: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特别是青年学生在启蒙思潮的影响下,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为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文化转型: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它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白话文的使用就是最显著的一个例子。推动中国自然科学发展。(2)消极影响: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偏向。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b)(1)初步认识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1906年,革命党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