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第1章章互联网发展历史与趋势引言 互联网(Internet)即计算机交互网络的简称,又称因特网。它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全世界不同地理位置的、功能相对独立的、数量众多的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的数据通信网。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伟大的里程碑,使“地球村”这个概念成为现实。它是未来信息高速公路的雏形,人类将由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本章概览第1节 国外互联网发展简史第2节 国内互联网发展简史第3节 互联网发展前沿国外互联网发展简史国外互联网发展简史一、20世纪6070年代ARPAnet的发展1.1 20世
2、纪60年代包交换技术的理念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埃尼阿克”(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ENIAC;电子数字积分器与计算器)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标志着人类自学会使用工具以来的漫长岁月中,终于拥有了可以部分替代人类脑力劳动的工具,这为后来风行全球的互联网提供了前提。但那时的电脑只供美国军方做些复杂的数学运算,还远远没有达到互联网这个概念的要求。埃尼阿克一、20世纪6070年代ARPAnet的发展1.1 20世纪60年代包交换技术的理念 国际互联网发展中的第一个里程碑是包交换技术思想的提出。1961年,麻省
3、理工学院(MIT)的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博士发表了论文大型传播网络中的信息流动,首次提出包交换技术理论(Packet Switching Theory,也叫分组交换技术),这是第一份关于互联网构想的文献记载。该技术最终演变为互联网的标准通信方式。克兰罗克博士敏锐地预见了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全球通信机制,即通过它,每个人无论在哪里都可以迅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和程序。这个概念和我们今天的互联网很接近,可以看作早期互联网的萌芽和思想起源。一、20世纪6070年代ARPAnet的发展1.2 20世纪60年代 ARPAnet计划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
4、由美国国防部资助,建立了一个在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领导下的ARPAnet(阿帕网),这个网络仅连接了四台计算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斯坦福大学,以及位于盐湖城的犹他州立大学的计算机主机),供科学家们进行计算机联网实验使用。ARPAnet于1969年投入使用,主要用于军事研究,采用的就是以往科学家提出的分组交换技术。一、20世纪6070年代ARPAnet的发展1.3 20世纪70年代通信传输协议的制定 国际互联网发展中的第二个里程碑是通信传输协议(TCP/IP)的
5、制定。互联网络其实有多种类型,诸如卫星传输网络、地面无线电传输网络等等。信息的传输在同类型的网络内部不存在任何问题,但要在不同类型的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却存在很大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研究人员卡恩(Kahn)在1972年提出了开放式网络架构思想,并根据这一思想设计出沿用至今的TCP/IP协议标准。一、20世纪6070年代ARPAnet的发展1.3 20世纪70年代通信传输协议的制定 1974年卡恩和文顿瑟夫提出了互联网最关键的两个通信协议TCP/IP协议,即网际互联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和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6、Control Protocol,TCP)。其中,IP是基本的通信协议,TCP是帮助IP实现可靠传输的协议,由此定义了在电脑网络之间传送信息的方法。现在我们说一个网络是否属于互联网,关键看它在通信时是否采用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一种开放性和兼容性的标准,这是互联网之所以发展到现在如此蔚为壮观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卡恩和瑟夫也被誉为“互联网之父”。二、20世纪80年代NSFnet的变革2.1 20世纪80年代 NSFnet的科研运用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ARPAnet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没有获得美国联邦机构合同的学校仍不能使用。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鼓励大学和
7、研究机构共享这四台非常昂贵的计算机主机,希望通过计算机网络把各大学、研究所的计算机和这四台巨型计算机连接起来。开始的时候,他们想利用现成的ARPAnet。不过他们最终发现,与美国军方打交道并不容易,于是决定利用ARPAnet开发出来的TCP/IP协议,自己出资建立一个提供给各大学计算机系使用的计算机科学网(CSNet)。二、20世纪80年代NSFnet的变革2.2 20世纪90年代NSFnet的社会商用阶段 NSFnet对互联网的最大贡献是使互联网向全社会开放,而不像以前那样仅供计算机研究人员和政府机构使用。1990年9月,由Merit、IBM和MCI公司联合建立了一个非营利的组织先进网络与科
8、学公司(Advanced Network&Science Inc,ANS)。ANS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全美范围的T3级主干网,它能以45Mbps的速率传送数据。到1991年年底,NSFnet的全部主干网都与ANS提供的T3级主干网相连通。NSFnet的正式运营以及与其他已有和新建网络连接的实现,开始真正成为互联网的基础。三、20世纪90年代万维网的出现 国际互联网史上第三个里程碑事件是万维网(World Wide Web,WWW)技术的出现。早期在网络上传输数据信息或者查询资料需要在电脑上进行许多复杂的指令操作,只有那些对电脑精通的技术人员才能熟练运用这些操作。加之当时软件技术并不发达,软件界面过
9、于简单,电脑对于多数人还是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之物,因而当时“上网”只是局限在高级技术研究人员这一专业群体内。三、20世纪90年代万维网的出现3.1 伯纳斯李的万维网开发 1991年,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的蒂姆伯纳斯 李(Tim Berners lee)开发出了万维网以及简单的浏览器软件。万维网是互联网上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于一身的全球信息资源网络,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浏览器(Browser)是用户通向万维网的桥梁和获取万维网信息的窗口。通过浏览器,用户可以在浩瀚的互联网海洋中漫游、搜索和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所有信息。它的主要功能是采用一种超文本格式(Hypertext
10、)把分布在网上的文件链接在一起。这样,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在大量排列无序的文件中调用自己所需的文件。什么是HTML5?2014年10月29日,万维网联盟宣布,第5代HTML(简称H5)标准规范终于制定完成。H5不再只是一种标记语言,它为下一代互联网提供了全新的框架和平台,像H5工具互动大师提供免插件的音视频、图像动画、本地存储以及更多酷炫而且重要的功能,并使这些应用标准化和开放化,从而使互联网也能够轻松实现类似桌面的应用体验。H5最显著的优势在于跨平台性。比如用互动大师搭建的站点与应用可以兼容PC端与移动端、Windows与Linux、安卓与IOS。它可以轻易地移植到各种不同的开放平台、应用平台上
11、,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三、20世纪90年代万维网的出现3.2 马克安德里森的Mosaic开发 1993年,伊利诺伊大学美国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的学生马克安德里森(Marc Andreessen)等人开发出真正的浏览器Mosaic。该软件除了具有方便人们在网上查询资料的功能,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即支持图像呈现,从而使得网页的浏览更具直观性和人性化。1994年,该软件经过修正后被命名为网景导航者(Netscape Navigator)推向市场。国内互联网发展简史国内互联网发展简史一、20世纪8090年代中期的研究探索阶段1.1 与国外联网 我国与国外联网的进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我国最早使用Inte
12、rnet是从1986年开始的。当时北京市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实施的国际联网项目中国学术网(CANET)启动。国内的一些科研单位起初通过长途电话拨号到欧洲的一些国家进行联机数据检索,不久就能通过拨号上网与这些国家进行电子邮件网络通信。1987年9月,中国学术网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于同年9月20日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一、20世纪8090年代中期的研究探索阶段1.2
13、国内自主建网 我国网络建设最初集中在学术研究领域。1989年10月,国家计委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重点学科项目(国内命名为“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世界银行命名为“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NCFC)正式立项。当时立项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三个单位的合作,搞好NCFC主干网和三个院校网的建设。1992年12月底,清华大学校园网(TUNET)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中国第一个采用TCP/IP体系结构的校园网。同年年底,NCFC工程的三个院校网全部建设完成。一、20世纪8090年代中期的研究探
14、索阶段1.2 国内自主建网 1994年5月15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了国内第一个Web服务器,推出中国第一套网页,内容除介绍中国高科技发展外,还有一个栏目叫“Tour in China”。此后,该栏目开始提供包括新闻、经济、文化、商贸等更为广泛的图文并茂的信息,并改名为“中国之窗”。1994年5月,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开通曙光BBS站,这是中国内地的第一个BBS站。1994年8月,由国家计委投资,国家教委主持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正式立项。该项目的目标是利用先进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校园间的计算机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并与国际学术计算机网络互联,建
15、立功能齐全的网络管理系统。二、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末期的实际应用阶段 在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有Internet后,以及国内局部网络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后,互联网建设事业不断从北京向外辐射,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家强大的经济与技术条件支持下,我国的互联网也走向了更加广泛的应用领域。这一阶段的应用涉及教育科研、商务、政务、证券、计算机信息产业(包括信息生产、软件生产等子产业)及其他具体应用领域。其中教育领域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 网(C E R N E T)、科 技 领 域 的 中 国 科 学 技 术 网(CSTNET)、计算机网络公用领域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 T)和经济领域的中国金桥
16、信息网(CHINAGBN)堪称这一实际应用阶段的四大网络工程。1.教育领域 重点建设的网络系统: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建设。l 1994年7月初,由国家计委投资,国家教委主持,并由清华大学等六所高校建设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试验网开通,并通过NCFC的国际出口与Internet互联,这是中国首个全国性的TCP/IP网络。l 1995年1月,由国家教委主管主办的神州学人杂志,经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进入Internet,向广大在外留学人员及时传递新闻和信息,成为中国第一份中文电子杂志。l 1995年7月,CERNET第一条接连美国的128K国际专线开通,连接
17、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沈阳、西安、武汉、成都八个城市的CERNET主干网DDN信道同时开通,并实现与NCFC互联。12月,这项由中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网络示范工程建设完成。2.科技领域 重点建设的网络系统:中国科学技术网。l 1995年3月,中国科学院完成上海、合肥、武汉、南京四个分院的远程连接,开始了将Internet向全国扩展的第一步。l 4月,中国科学院启动京外单位联网工程(简称“百所联网”工程)。其目标是在北京地区已经入网的30多个研究所的基础上把网络扩展到全国24个城市,实现国内各学术机构的计算机互联并和Internet相连。它连接了全国12个分院、100多个研究所,用户超过一万人。
18、在此基础上,网络不断扩展,逐步连接了中国科学院以外的一批科研院所和科技单位,成为一个面向科技用户、科技管理部门及与科技有关的政府部门服务的全国性网络,并改名为“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l 12月,这项工程建设完成。3.计算机网络公用领域 重点建设网络: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l 1994年9月,邮电部电信总局与美国商务部签订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的建设开始启动。l 1995年1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分别在北京、上海开通由Sprint公司接入美国的64K专线。5月,中国电信开始筹建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全国骨干网,并于1996年1月正式提供服务。
19、CHINANET作为商用网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标志着中国Internet的发展进入商用阶段。由此,各地纷纷建设它的骨干网,对中国互联网的商业化发展起到很大作用。l 1996年9月22日,全国第一个城域网上海热线正式开通试运行。此后,全国各地以“信息港”、“热线”或“视窗”为关键词命名的城域网纷纷兴起。4.经济领域 重点建设网络:中国金桥信息网。l 1993年3月,朱镕基副总理主持会议,提出和部署建设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简称“金桥工程”)。8月,李鹏总理批准使用300万美元总理预备费支持启动金桥前期工程建设。l 1994年6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向各部委、各省市明传发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三金工
20、程”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明电199418号),“三金工程”即金桥、金关、金卡工程。l 金桥工程属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信息高速公路的主体。金桥网是国家经济信息网,它以光纤、微波、程控、卫星、无线移动等多种方式形成空、地一体的网络结构,建立起国家公用信息平台。4.经济领域l 金关工程即由海关总署等12个部委牵头建立电子口岸中心(又称“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国家电信公网,将外经贸、海关、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部门分别掌握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各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上网办理
21、出口退税、报关、进出口结售汇核销、转关运输等多种进出口手续。l 金卡工程即从电子货币工程起步,计划用10多年的时间,在城市3亿人口中推广普及金融交易卡,实现支付手段的革命性变化,从而跨入电子货币时代,并逐步将信用卡发展成为个人与社会的全面信息凭证,如承载个人身份、经历、储蓄记录、刑事记录等信息。自此,金桥前期工程建设全面展开。1995年8月,金桥工程初步建成,在24省市开通联网(卫星网),并与国际网络实现互联。三、21世纪初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l2015年7月2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68
2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88.9%。三、21世纪初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l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27.9%,规模达1.86亿。2015年上半年新增网民1 894万人,其中农村网民占48.0%,比整体网民中农村人口的占比高出20个百分点。农村地区新增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达69.2%。l中国网民通过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68.4%和42.5%;平板电脑上网的比例为33.7%;网络电视使用率为16.0%。2015年上半年,手机支付、手机网购、手机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分别达到2.76亿、2.70亿和1.68亿,
23、半年度增长率分别为26.9%、14.5%和25.0%。三、21世纪初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3.1 国家信息化网络的建设l 1997年4月18日至21日,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深圳市召开。会议确定了国家信息化体系的定义、组成要素、指导方针、工作原则、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并通过了“国家信息化九五规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6月3日,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组建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行使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同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宣布成立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工作委员会。三、21世纪初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3.1 国家信息化网络的建设l 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4、第一次会议批准成立信息产业部,主管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信息化。l 1999年12月23日,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并将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改名为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l 2000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就信息化建设作出重大决策,全会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三、21世纪初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3.1 国家信息化网络的建设l 2001年7月29日
25、,信息产业部公布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作为当前国家和地区信息化水平量化分析和管理的依据和手段。9月7日,信息产业“十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这是国家确立信息化重大战略后的第一个行业规划。l 2005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2006年11月16日,全国公安信息化建设项目“金盾工程”在北京正式通过国家竣工验收。l 2008年3月1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设立工业和信息化部(简称工信部),将原信息产业部和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职责划给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成为我国互联网
26、的行业主管部门。三、21世纪初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3.1 国家信息化网络的建设l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6月30日,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审议批准,确定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包括北京、大连、哈尔滨、上海、南京在内的12个省会及重点城市。2011年12月30日,首批12个城市试点效果良好,第二批试点城市扩展到天津、重庆、宁波等共计42个重点直辖市和省会城市。2015年9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三网融合推广方案,加快在全国全面推进三网融合,推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l 三网融合还
27、在逐渐发展中,四网融合就已经开始试点了。增加的一网是国家电网,目前国家电网已经和包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在内的运营商合作,推出各项服务,包括无线电力抄表、路灯控制、设备监控、负荷管理、智能巡检、移动信息化管理等。未来四网融合的基础设施建设值得期待。三、21世纪初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3.2 政府上网工程的推进l 互联网在满足公众知情要求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l 1999年1月22日,由中国电信和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牵头,联合40多家部委(办、局)信息主管部门在京共同举办“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大会”,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政府上网工程主站点开通试运行。l 2006年
28、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该网站是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三、21世纪初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3.2 政府上网工程的推进l 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回复网友言论,表达了政府重视网络舆论和民间建言的务实姿态。网络问政的兴起使民众参与度更上了一个层次。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并亲自在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实时在线交流。紧接着,温家宝总理做客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民在线交流。中国的网络问政开始全面展开。各地党委政府和各级党政领导纷纷“触网”,政务博客
29、、政务微博等网络问政平台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政治沟通渠道。l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0年6月8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介绍,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已建立政府门户网站4.5万多个,7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32个省级政府、333个地级市政府和80以上的县级政府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站。思考:l 你关注了哪些政务微博或政务微信?觉得哪个政务微博/微信让你印象深刻?l 已有的政务微博和微信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三、21世纪初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3.3 网络商业运作的逐渐成熟l 2014年5月,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是中国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型电商平台。2014年,京东市场交易额
30、达到2 602亿元,净收入达到1 150亿元。l 美国时间2014年9月19日上午,阿里巴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BABA。截至当天收盘,阿里巴巴股价暴涨25.89美元,报收93.89美元,较发行价68美元上涨38.07%,市值达2 314.39亿美元,超越Facebook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l 2014年9月,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中,中国占了四家(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三、21世纪初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3.4 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l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
31、导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思考:l 你认为新闻写作机器人会
32、抢走记者的饭碗吗?l 新闻写作机器人对于目前的新闻传播体系有何影响?(提示:考虑补充性的作用和替代性的作用两个方面)互联网发展前沿互联网发展前沿一、下一代互联网1.1 基本含义l 对于下一代互联网,学术界还未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下一代互联网是采用IPv6技术(编码位数是128位)与通信协议,建设由“千兆级交换节点(GigaPop)”互联网构成的大容量互联网络。它是未来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一、下一代互联网1.2 主要特征l 更大:采用IPv6协议使得下一代互联网具有巨大的地址空间和网络规模,接入网络的终端种类和数量以及应用都将极其广泛。l 更快:从速度看,它要比现在的互联网快1 000倍以上
33、,特别是端到端的传输速度至少达到100Mbps,用以支持更高性能的新一代互联网应用。l 更安全:可进行网络对象识别、身份认证和访问授权,具有数据加密和完整性,使得蠕虫病毒、虚假源地址攻击等难以实施,从网络体系结构上保证网络信息的真实和可追溯,进而提供安全可信的网络服务。一、下一代互联网1.2 主要特征l 更及时:改变目前互联网“尽力而为”的网络服务质量控制策略,提供可控制和有保障的网络服务质量,支持组播、大规模视频和实时交互等新一代互联网应用。l 更方便:采用先进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一个“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移动互联网和无线通信应用。l 更易管理:克服目前互联网难以精细管理的特点,实现有
34、序的管理、有效的运营、及时的维护。l 更有效:下一代互联网必须提供合理的盈利模式,提供方便的计费手段,使网络更加有效地运行。一、下一代互联网1.3 发展历程l 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就认识到了当今使用的IPv4协议的局限性,开始讨论新的互联网络协议。IFTF(因特网任务工作组)的IPng(IP Next Generation Protocol)工作组在1994年9月提出了一个正式的草案,1995年年底确定了IPng的协议规范,并称为“IPv6”。l 目前亚洲国家中,对IPv6抱有极大热情的是日本,日本政府制定了“eJapan”的战略:19992000年开始分配IPv6的地址,20012005
35、年开始全日本的IPv6商用化服务。目前全世界只有日本的设备厂商提供IPv6的硬件支持,如NEC、日立、富士通。日本已经有10多家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提供IPv6业务。一、下一代互联网1.4 主要应用l IPv6的主流应用包括以下几点:大规模点到点的视频传播 无线/移动通信应用 远程教育 家庭网络二、物联网2.1 基本含义l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Web of Things)的概念于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首先提出。2005 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又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
36、,正式确认了“物联网”这一概念。l 目前,业界并没有对物联网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一般认为,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巨型智能网络。二、物联网2.2 主要特征l 全面感知l 可靠传递l 智能处理二、物联网2.3 发展状况l 从物联网被提出到现在的10多年发展中,各个国家都在致力于研究这个新兴的事物。而提到国内物联网的发展情况,一般都会联想到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考察时提出的“感知中国”战略。“感知中国”与美国的“智慧地球”相似,强调物
37、联网和互联网的结合。从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的工作报告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两会”中提出的关于发展物联网的报告中可以看出,物联网的发展已经被看作我国信息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支点。l 目前我国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被采纳,传感网标准化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二、物联网2.4 主要应用l 物流业l 通信应用l 全新传播系统l 智能家居l 环境监控和对象跟踪海尔物联网冰箱三、语义网3.1 基本含义l 蒂姆伯纳斯李提出了“语义网”(Semantic Web),发明了一种可扩展的标记语言(XML)以帮助电脑识别网络
38、中的多种数据。XML是构成语义网的基石,不仅可以理解人类的语言,还可以使人与电脑之间的交流变成像人与人交流那样顺利轻松。三、语义网3.2 主要特征l 它是现有万维网的扩展和延伸l 它能面向文档所表示的数据l 它具有一定的判断、推理能力三、语义网3.3 发展状况l 在我国,语义网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国内的许多研究机构和大学,如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都相继对语义网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在语义网发展中取得的成果相对比较少。但从总体上看,世界各国对语义网的研究基本上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因而,我们应该抓紧时间,创造网络辉煌。l 思考:万维网和语义网的差异在哪里?三、语义网3.4
39、 主要应用l 检索多媒体资源l 语义网页搜索引擎l 网络信息传播管理四、移动互联网4.1 基本含义l 所谓移动互联网,从技术层面定义是指以宽带 IP 为技术核心,可同时提供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服务的开放式基础电信网络。从终端层面定义:在广义上是指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本、iPod、iPad、笔记本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获取移动通信网络服务和互联网服务;在狭义上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终端通过移动网络浏览互联网站和手机网站,获取多媒体、定制信息等其他数据服务和信息服务。四、移动互联网4.2 主要特征l 移动性l 个性化l 融合性l 时间碎片性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描述了国外和国内互联网发展的简史,介绍了互联网发展的一些前沿知识。国外互联网发展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关键阶段:20世纪6070年代ARPAnet 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NSFnet的变革、20 世纪90年代万维网的出现、21世纪Web 2.0及Web 3.0的兴起。国内互联网发展主要经历了如下几个关键阶段:20世纪8090年代中期的研究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末期的实际应用阶段、21世纪初以来的快速发展阶段。互联网发展前沿部分主要介绍了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语义网、移动互联网。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