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见急性症状的救护 常见急症一、高热二、昏迷三、抽搐 高 热一、概念:1、发热:是指在某种情况下,体温中枢兴奋或功能紊乱或产热过多、散热过少,致使体温高出正常范围,即为发热。2、人体正常体温一般为3637左右,体温升高不超过38 为低热;3839 为中等热;3940 为高热;超过41 为高热。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发热的致热因素很多,最常见的是致热原性发热,传统上把能引起人体发热的物质,通称为致热原。致热原大致可分为三种:内源性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类固醇致热原。2、发热常见病因临床上大致分为两类: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三、病情评估与鉴别 (一)病史 有何诱因,起病缓急,发热度,高热还是低热。
2、每日温差波动在1 还是2 以上,发热持续及间歇的时间,退热骤退或渐退,自动退热或用药后退热。是否到过流行病区,有无接触过传染病。(二)临床表现 热型1、稽留热:体温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甚至数周,每天体温波动不超过1。见于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粟粒型肺结核、钩端螺旋体病。2、驰张热:体温39 以上,波动幅度大,每天波动范围超过2。见于败血症、脓毒血症、风湿热、心内膜炎等。3、间歇热:高热与无热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回归热、肾盂肾炎和淋巴瘤等。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至39 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与布鲁菌病。5、回归热:体温急骤
3、上升至39 或以上,持续数天后有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的交替。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6、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常见于癌性发热、流行性感冒、支气管肺炎等。伴随症状1、头痛、呕吐或昏迷:可见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型疟疾、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中毒性痢疾。2、寒战: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急性溶血性疾病、急性胆囊炎等。3、关节痛:常见于风湿热、结核病、结缔组织病。4、淋巴结肝脾肿大:可见于血液病、癌肿、传染病。5、尿频、尿急、尿痛:常见于尿路感染。6、咳嗽、咯痰、胸痛:常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如上感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肺结核等。7、恶心、
4、呕吐、腹痛、腹泻:常见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疾病等。8、出血现象:可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急性白血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败血症、重症麻疹及病毒性肝炎等。9、结合膜充血:常见于咽结膜热、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10、口唇疱疹:常见于风疹、水痘、斑疹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叶性肺炎等。11、咽痛:可见于白喉、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峡炎、急性喉炎等。(三)辅助检查 应在详细采集病史,观察临床表现并细致的体格检查的基础上,选做必要的辅助检查。四、救护措施1、卧床,安静休息,注意水盐代谢,补足水分,预防脱水和水电解质紊乱。2、补充能量,保证充足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应给予高
5、热能、高蛋白质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或经静脉补充水份、营养物质及电解质。3、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9时应物理降温,用冰敷,1015分钟更换一次。体温超过39.5 时,用3039 温水擦浴或50乙醇擦胸、背和颈部或1冷盐水灌肠。婴儿每次100300ml,儿童500ml。4、注意对高热患者体温的监测,测体温Q4h,待体温恢复正常3日后,可减为每天1次。5、口服阿司匹林0.5mg/次,或服银翘散、柴胡汤。6、预防并发症,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防止在机体抵抗力时降低时并发其他感染。7、防止小儿发生高热惊厥。8、对因治疗,查明发热的不同原因后,进行对因治疗。急救关键是根据病因进行抢救。病因
6、不明前不要轻率用退烧药和抗生素,以免掩盖病情,贻误急救时机。昏 迷一、概念:昏迷即意识完全丧失,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是高级神经活动的高度抑制状态。按昏迷程度分三种:1、浅昏迷:意识不清晰,对外界刺激无任何主动反应,仅在疼痛刺激时才有防御反应,有时会发出含混不清的、无目的的喊叫,无任何思维内容,整天闭目似睡眠状,放射无任何变化,咳嗽、吞咽、喷嚏、角膜等脑干反射均存在。2、中等昏迷:意识严重不清晰,对外界刺激无反应,疼痛刺激也不能引起防御反应,无思维内容,不喊叫,吞咽和咳嗽反射迟钝,腱反射减弱,往往出现病理反射。3、深昏迷:最严重的意识障碍,一切反射包括腱反射和脑干反射均消失,肌张力低下,有时病理
7、反射也消失,个别患者出现去大脑或去皮层强直。二、病因 引起昏迷的病因多种多样,常由全身各种疾病所致,要想完全描述清楚也是十分困难的,但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几种:1、全身各种躯体疾病:如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肺部疾病、心脏疾病、内分泌疾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水电解质紊乱等。2、感染中毒性疾病:如败血症、伤寒、中毒性痢疾及各种药物中毒及一氧化碳中毒等。3、脑器质性疾病:如颅脑外伤、颅脑肿瘤、脑寄生虫病、脑变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癫痫发作等。4、急性发作的各种功能性疾病:如急性心因性反应、癔症、急性精神分裂症及情感性障碍等。三、病情评估与鉴别(一)病史1、重点了解昏迷起病的缓急及发病过程。急性起病者常见于外伤
8、、感染、中毒、脑血管病及休克等。2、了解昏迷是否为首发症状、若是病程中出现,则应了解昏迷前有何病症。如糖尿病患者可出现高渗昏迷和低血糖昏迷,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肝昏迷,甲亢患者可出现甲亢危象等。3、有无外伤史。4、有无农药、煤气、安眠镇静药、有毒植物等中毒。5、有无可引起昏迷的内科病,如糖尿病、肾病、肝病、严重心肺疾病等。6、对短暂昏迷患者,应注意癫痫或晕厥等疾病。(二)、临床表现1、对昏迷患者应仔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皮肤及头颈情况。高热者应注意严重感染、中暑、脑桥出血、阿托品中毒等,低体温者需注意休克、粘液水肿、低血糖、镇静剂中毒、冻伤等。脉搏过缓要注意颅内高压、房室传导阻滞或心肌梗死
9、,心率过快者常见于心脏异位节律、发热及心衰等。呼吸节律改变类型有助于判定脑部病损部位,要注意呼吸气味(糖尿病酸中毒有水果气味、尿毒症有尿臭味、肝昏迷有腐臭味、乙醇中毒有酒味、有机磷中毒有蒜臭味)。高血压可见于脑出血、高血压脑病及颅内高压等,低血压常见于休克、心肌梗死、安眠药中毒等。皮肤呈樱桃红色为CO中毒,皮肤瘀点见于败血症、流行性脑膜炎、抗胆碱能药物中毒或中暑时皮肤干燥,休克时皮肤湿冷多汗。注意耳、鼻、眼结膜有无流血或溢液等外伤证据。神经系统检查应注意有无局灶性神经系统体征、瞳孔及眼底情况,重压眶上缘有无防御反应及表情反应,重刮足底有无肢体逃避反应,注意眼球位置,腱反射是否对称及病理反射;颅
10、内高压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有视乳头(视盘)水肿出血;双侧瞳孔散大见于脑缺氧、阿托品类药物中毒、中脑严重病变。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见于脑桥(桥脑)被盖部出血、有机磷和吗啡类药物中毒。一侧瞳孔散大见于同侧大脑钩回疝;一侧缩小见于霍纳氏征或同侧大脑钩回疝早期。注意有无脑膜刺激征,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和颅内出血性疾病。2、昏迷程度判定 依据Glasgow昏迷评分表睁眼、语言及运动反应,总分15分,最低3分,1314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12分为中度意识障碍,38分为重度意识障碍。(三)辅助检查 腰穿检查(脑脊液细胞学、生化、病毒细胞系列)、头颅CT及磁共振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血碳
11、氧血红蛋白检测有助于CO中毒的诊断。尿常规异常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急性尿卟啉症。疑似肝昏迷患者检查血氨及肝功能。血糖及肾功能检测有助于糖尿病酸中毒、低血糖昏迷及尿毒症昏迷诊断。心电图检查可诊断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导致的昏迷。三、救护措施 昏迷患者的急救原则是:尽力维持生命体征,避免各脏器的进一步损害,进行周密的检查来确定意识障碍的原因。1、保持气道通畅以保证充足的氧气 应立即检查口腔、喉部和气管有无梗阻,并用吸引器吸除分泌物,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2、维持循环血量 应立即输液以保证入量和给药途径。3、保持电解质、酸碱和渗透压平衡 4、脱水疗法 意识障碍和昏迷患者多半有或继发脑水肿,脱水疗法很重要
12、。5、控制抽搐6、预防感染和控制高热7、注意营养支持8、促进脑细胞代谢抽 搐 抽搐症是指一种突发的,快速而短暂的不自主运动。它可以表现为眼睛、头面部、躯干及四肢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以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特点是忽然发生,短暂出现后又消失,患者可以自行压抑这种动作一段时间使之不发作。一、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脑部疾病1、先天性疾病 结节性硬化、脑穿通畸形、小头畸形等。2、颅脑肿瘤 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3、颅脑外伤 产伤、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及各种颅脑复合伤等。4、颅内感染 各种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及寄生虫性感染所引起的颅内炎症。5、脑血管病 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动脉瘤、脑动静脉
13、畸形及脑动脉粥样硬化等。6、变性疾病 多发性硬化、早老性痴呆(Alzheimer病)等。(二)全身或系统性疾病1、缺氧 窒息、缺氧及一氧化碳中毒等。2、代谢性疾病 低血糖、低血钙、苯丙酮酸尿症、尿毒症、碱中毒、水潴留等。3、内分泌疾病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胰岛素瘤等。4、心血管疾病 阿-斯综合征、二尖瓣脱垂、高血压脑病等。5、中毒性疾病 有机磷、酰肼类药物、中枢兴奋剂及某些重金属中毒等。6、其他 如血液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儿童佝偻病、子痫。(三)神经官能症癔症性抽搐二、病情评估与鉴别病史:既往发作史,因发作时多有意识障碍,故除向患者了解病史外,还应向家人或目睹患者发作者作补充了解。注意
14、询问初次发作年龄、发作情况及以后的发作频度、发作时间、场合,有无先兆,何部位首先出现症状、发作时有无意识障碍、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病理反射、自伤、失禁,发作后有无肢体瘫痪、无力、神经系统体征等。有无脑部疾患、全身疾患、癔病、毒物接触、外伤等病史。患儿要注意分娩及发育史。临床表现:1、全身性抽搐 以全身性骨骼肌痉挛为主要表现,典型者为癫痫大发作,按其发展过程可为三期:先兆期、痉挛期、昏睡期。2、局限性抽搐3、面肌抽搐4、手足抽搐症5、新生儿抽搐(三)辅助检查血糖、血钙、血脂、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波、脑血管造影、核素脑扫描、CT、MRI等检查,以进一步查明病因。三、救护措施 抽搐患者尤其是全身强直性-阵痉挛发作患者如不及时处理,容易累及重要脏器功能,危及生命,需及时处置。(一)一般处理(二)控制抽搐(三)对症处理(四)病因治疗(五)护理及时给予吸氧和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窒息;专人守护,防止意外损伤;注意监护,详细记录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精神、神志以及瞳孔变化和抽搐发作情况;高热者应及时松解衣裤以利散热并采用物理降温;供给充足的热量和水分,观察排泄物性状,注意留取标本,并及时送检。谢 谢!docin/sanshengshiyuandoc88/sanshenglu 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更多精品资源请访问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