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p一、一、“民生为重,百姓至上民生为重,百姓至上”是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p二、社会服务定要最大限度体现二、社会服务定要最大限度体现 和落实和落实 “民生为重,百姓至上民生为重,百姓至上”p三、社会管理也要最大限度体现三、社会管理也要最大限度体现 和落实和落实“民生为重,百姓至上民生为重,百姓至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
2、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一、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社会建设新的时代内容(一)社会建设新的时代内容p 1、“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不是一个新概念不是一个新概念。p 孙本文在孙本文在1933年曾创办过名为年曾创办过名为社会建设社会建设的杂志,的杂志,并在并在1935年出版的年出版的社会学原理社会学原理对这一对这一概念做了这样的规定:概念做了这样的规定:“依社会依社会环境的需要与人民的愿望而从事环境的需要与人民的愿望而从事的各种社会事业,谓之社会建的各种社会事业,谓之社会建设。设。”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一、一、社会建
3、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社会建设新的时代内容(一)社会建设新的时代内容2 2、社会建设有了新的时代内容、社会建设有了新的时代内容p应对中国进入社会矛盾和不协调因素多发期的客观形势应对中国进入社会矛盾和不协调因素多发期的客观形势p直面国际和国内传统风险和新型风险活跃期的社会现实直面国际和国内传统风险和新型风险活跃期的社会现实p回应社会分化加剧下改善社会弱势群体民生的强烈要求回应社会分化加剧下改善社会弱势群体民生的强烈要求p适应世界上从旧式现代性向新型现代性转变的国际潮流适应世界上从旧式现代性向新型现代性转变的国际潮流p总结建国来用破坏旧世界的思路建设新世界的经验教训总结建
4、国来用破坏旧世界的思路建设新世界的经验教训p深入参考我国优秀文化中人伦和谐天人协调的精华思想深入参考我国优秀文化中人伦和谐天人协调的精华思想p汲取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有关协调发展观的积极成果汲取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有关协调发展观的积极成果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一、一、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二)民生问题的社会学含义(二)民生问题的社会学含义p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说,民生或者民生问题,就是社会的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说,民生或者民生问题,就是社会的成员,如何从政府、市场、社会获得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成员,如何从政府、市场、社会获得自己
5、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来支撑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来支撑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逐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问题。通活,并逐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品质的问题。通俗地说,就是老百姓遇到的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日俗地说,就是老百姓遇到的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老百姓过日子所遇到的常生活相关的问题,也可以说是老百姓过日子所遇到的种种问题。种种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一、一、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三)(三)民生为重,最能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民生为重,
6、最能体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百姓至上本,百姓至上 p 尚书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惟邦本,本固邦宁”p 孟子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一、一、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四)(四)改善民生成为社会建设重点的理由改善民生成为社会建设重点的理由p1、民生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最根本最基础、民生问题是和谐社会建设最根本最基础的必要条件。的必要条件。p2、民生问题在当前是社会矛盾多发凸现最、民生问题在当前是社会矛盾多发凸现最基本的根源。基本的根源。p3、民生问题是个人安全和整体社会
7、安全的、民生问题是个人安全和整体社会安全的交叉连接点。交叉连接点。p4、民生问题是对党执政能力考验和合法性、民生问题是对党执政能力考验和合法性基础的培育。基础的培育。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一、一、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五)(五)建议建议把民生问题提高到战略高度把民生问题提高到战略高度。p1、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又一次升华。、我们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又一次升华。p2、单独设节,系统论述,从未未有过。、单独设节,系统论述,从未未有过。p3、为进一步推进民政民生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推进民政民生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拓展了
8、发展空间、提供了发展机遇。拓展了发展空间、提供了发展机遇。p4、民政口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民政口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益提升,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二、二、民生为重与社会服务民生为重与社会服务p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从根本上说,都是实现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从根本上说,都是实现“民生为重、百姓至上民生为重、百姓至上”的手段和途径。因此的手段和途径。因此如何在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如何在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中最大限度地体现和落实和落实“民生为重、百姓至上民生为重
9、、百姓至上”,需要我们很,需要我们很好研究。好研究。p现在由于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在学界政界都是现在由于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在学界政界都是充满争议的领域,甚至在什么是社会服务、什充满争议的领域,甚至在什么是社会服务、什么是社会管理,都有争议。如果基本理论都不么是社会管理,都有争议。如果基本理论都不清楚,在贯彻中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清楚,在贯彻中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偏差。所以理论就像钟摆上端的点,那里有轻偏差。所以理论就像钟摆上端的点,那里有轻微的偏差,就会导致钟摆大幅度的摆动。所以,微的偏差,就会导致钟摆大幅度的摆动。所以,我想在这不多的时间里谈谈我对这些理论问题我想在这不多的时间里谈
10、谈我对这些理论问题的看法,也许能给大家一点参考,一种启发,的看法,也许能给大家一点参考,一种启发,一点思考。一点思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二、二、民生为重与社会服务民生为重与社会服务(一)社会服务的外延(一)社会服务的外延p从其主体来看社会服务的外延从其主体来看社会服务的外延p从其性质来看社会服务的外延从其性质来看社会服务的外延p从社会服务的对象来看,可以分成普遍服务和从社会服务的对象来看,可以分成普遍服务和特殊服务两类。特殊服务两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二、二、民生为重与社会服务民生为重与
11、社会服务(二)社会服务的内涵(二)社会服务的内涵p从正向说,所谓社会服务,是一种促进社会资从正向说,所谓社会服务,是一种促进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合理配置的有效的制度化手段和源和社会机会合理配置的有效的制度化手段和途径。途径。p从逆向说,所谓社会服务,是一种正确处理社从逆向说,所谓社会服务,是一种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制度化手段和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制度化手段和途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二、二、民生为重与社会服务民生为重与社会服务(二)社会服务的内涵(二)社会服务的内涵上述社会服务定义的特点:上述社会服务定义的特点:
12、p第一,它指出了社会服务的实质是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第一,它指出了社会服务的实质是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这个根本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会这个根本问题联系在一起的。p第二,它也指出,社会服务,并不是在无矛盾或忽视矛盾的情况第二,它也指出,社会服务,并不是在无矛盾或忽视矛盾的情况下进行的活动,恰恰相反,是在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下进行的活动,恰恰相反,是在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的过程中达到的。社会风险的过程中达到的。p第三,由于社会服务是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这个根本第三,由于社会服务是与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这个根本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它不能不和促进社会公
13、正、社会和谐为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它不能不和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和谐为自己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实际的切入点就是大力改善民自己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实际的切入点就是大力改善民生。生。p第四,这个定义表明,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第四,这个定义表明,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它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又寓服务与管理之中。的。它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又寓服务与管理之中。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三、民生为重与社会管理三、民生为重与社会管理(一)什么是社会管理?(一)什么是社会管理?p社会管理是指执政党和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运用法
14、律、法规、社会管理是指执政党和政府与其他社会主体,运用法律、法规、政策、道德、价值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地或间接地对社会不同政策、道德、价值等社会规范体系,直接地或间接地对社会不同领域和各个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通领域和各个环节进行服务、协调、组织、监控的过程和活动。通过这样的过程和活动,维系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过这样的过程和活动,维系社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认同、推进社会和谐;化解社会关系、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认同、推进社会和谐;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减少社会内耗、控制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应对社会风险、减少社会内耗、控制社会冲突、弥合社会分歧,从而推动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更加公平合冲突、弥合社会分歧,从而推动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更加公平合理地配置和分配,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理地配置和分配,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生存和发展创造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基础运行条件和社会环境。p这个定义指出了社会管理的的内涵和外延,它的主体、手段、目这个定义指出了社会管理的的内涵和外延,它的主体、手段、目标和作用。标和作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