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阅卷后的几点感受要重视阅卷前的准备工作 第20(理)题的解答方法不只是对外公布的两种,而是共九种不同的解法。原以为第20(理)题比较容易阅,但是开始阅卷后才发现,考生解答的方法多种多样,这样,每个阅卷人员开始查找不同的新解法,报质检组,最后经由质检组汇总,共归纳出了9种新解法,并制定了相应的评分标准。建议:要完善试题的评分标准,除了自己重新做来加以完善外,还要总结学生答卷中所体现出的新解法,这样更能保证公平和合理。若平时坚持这种做法,将会更有利于后续更有效的讲评试卷。通性通法的训练要始终贯穿于复习过程的始终 今年第20(理)的众多解法中,有两种解法是考生采用较多的,从阅卷的角度讲,在阅卷时
2、,对通性通法的每个步骤的得分点,阅卷老师都非常熟悉,这样考生只要书写和表达清晰、运算正确,一般都会得到应该得到的相应的分值,而对非常规解法,有些解法涉及到的数值较多,运算量又较大,况且采用这些解法的考生相对较少,阅卷时,阅卷人员虽然都比较认真,采分点相对于用通性通法的要模糊一些,有时也不免会出现一些偏差。例如1201A1052A2B1B1112,1 8 01 0 57 5B AA A 2212,18012060A BA A 1 12 2,180(120 105)165BA AB 122 03 021 026 0AA12111222B BB AA AA B 21 21 11 2221 11 22
3、2()()BBBAAAAB BAAAAB 2221 11 22 21 11 21 22 21 12 2222BAAAABBA AAAA ABBA AB 22220(10 2)(10 2)2 20 10 2 cos75 2102102cos 60220102cos165 122 0 01 02BB1052A2B1B1201AC11ACB2 21 160,75,C BAC BA 22 211 12 21 1sinsinsinsinC AABC AABC BAC BA210 2sin(60)5 2(3cot1)sinCA120sin(75)5(62)cot(62)sinCA12121 02C AC
4、AA A5(62)cot(62)5 2(3cot1)10 2 cot3302102sin120106sin 30CB120sin10510(62)sin30CB1212102B BCBCB建议:突出方法永远是高考试题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复习中要真正重视通法淡化特技,不应将时间和精力过分的放在追求特殊方法和特殊技巧、花在钻研偏题、怪题和过于繁琐、运算量太大的题目上,而应将精力放在其本方法的灵活运用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上重视规范化的要求 今年对试题第20(理)的阅卷发现我们的考生常常会出现一是对重要的结论缺少必要的推理和表达步骤,二是乱写乱画,如对为正三角形的判断时,没有严格的推导过程,并且在图
5、形中有没有在相应的线段和角处标上相应的量.有的考生没有推导过程,但是在图形上标有相应的量,从而有图形得出正三角形,这次经质检组的裁定,也可得到3分.另外对于应用题最后一步要回扣实际,也就是要有答,标准规定无答者应扣一分,有答但是不是回答“乙船每小时航行海里”,而回答成“乙船速度是多少海里”的也要扣一分,因为速度是按分钟算还是按小时计算都指代不清。建议;平时训练要让学生有强烈的规范观念。答卷的程序化,要体现在审题要求规范、答卷技术规范、解题步骤规范、卷面书写规范、答案语言规范、卷面安排规范。平时考练,要练规范、考规范、评规范。.重视运算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运算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
6、题,我们的思路和解法都必须有准确迅速的运算来作保障,没有运算能力来保驾护航,思路和解法就是再灵活和巧妙也都是一句空话,.例如解答第20题,其中一种解法是在图形内过点作矩形或者作平行四边形,需要解两个三角形求出相应的边长和角,有大量的考生都出现了运算错误。1201A1052A2B1B1201A1052A2B1B1201A1052A2B1B1201A1052A2B1B211 0(13)AB122030 210 260A A 122030 26 2100AA 1 230 2 20 600 2AA 建议:运算能力的训练和提高仍然是我们高三学生训练的重中之重,一刻也不能放松,在数学教学中,运算能力的提高
7、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要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提高练习的有效性。练习题要精选,题量要适度,要注意题目的典型性和层次性。练习不能都放在课后,要经常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对于典型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板演,这样能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也能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另外要让学生多做限时练习,这样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要经常介绍一些考试的方法和技巧 高考试卷中的图形无论是角、线段等都是相当规范的,高考第20题也不例外。在阅卷的过程中发现有不少的考生在解法连结后,有为正三角形得出,对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判断上这样表述:由量角器得到,从而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事实上就是;还有考生在采用延长、交于点C,确定大小时,也用量角器量得,事实上就是用这种方法推导大小,运算量是相当大的,一般很难推出。在无法计算得出的情况下通过量角器得出所需要的结果最后准确解答,最起码要比一片空白要好,应该也有相应的分值,有时分值也不会太低。建议 平时我们要经常向学生介绍一些考试的方法和技巧,会帮助他们从非智力因素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素养,为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打下一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