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版)公共组织行为学1 第1章 绪论 引例与思考 中国红十字会章程(节选)1.1 公共组织概述 知识窗 文化 1.2 公共组织理论 知识窗 撒切尔革命 1.3 公共组织行为学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办公室的“丛林法则”2 与动物相比,人类生存发展的本质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是有意识的,人在行为之初就预知了行为结果,即人类行为的目的性,没有意识或意识不清(意识水平不高),意味着个体心智的不健全。二是人类活动是高度组织化的,组织是人活动的“领地”,是人类为达到某些共同的目标而建构的社会单元,游离于组织之外或被组织“遗弃”,意味着个体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公共组织是承担公共责
2、任、维护公共利益的组织。个体或从属于公共组织,承担公共义务;或受益于公共组织,享受他人奉献。本章将介绍公共组织的基本含义与属性、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目的等内容。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了解组织与公共组织的含义掌握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掌握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了解公共组织的特点与类型了解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掌握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了解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掌握公共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3 引例与思考2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例,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特点。1公共组织的行为规则是怎样体现其公共性的?4 公共组织概述1.15
3、1.1.1 组织对组织的内涵,我们可作如下理解:第一,组织是由人构成的,但组织中的人不是单个意志的表达者,而是整体意志的表达者,即组织中的人是从属于一定群体的。第二,组织是有特定目标的。组织目标是组织使命在未来某一时期所要达到的活动结果的具体化。第三,组织是有边界的。任何组织都处于一定环境之中但又区别于环境。组织边界使一个组织有别于其他组织,使一个组织有别于其所处的环境。第四,组织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关系体系。这是组织的本质。6 1.公共组织的含义在现代社会,组织所追求的目标有公共目标与非公共目标之分。据此,人们可以把组织划分为公共组织和非公共组织。这两类组织在基本目标、结构模式、运行方式等方面都
4、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对公共组织的界定在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争议,概括起来有广义、中义和狭义之分。2.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1)物质要素:人员、经费、物资设备 (2)精神要素: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组织文化、运行程序、制度规范3.公共组织的特点(基本属性)4.公共组织的类型根据我国公共组织在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的过程中所处的层次和所发挥的作用,可将其划分为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政协组织、国家机关组织、事业单位组织和非政府公共组织。1.1.2 公共组织7 公共组织理论1.28 1.2.1 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我们可将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概括为四个阶段:古典组织理论阶段、新古典组织理论
5、阶段、系统权变的组织理论阶段和公共组织理论的现代发展阶段。1.古典组织理论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古典组织理论主要包括: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古利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2.新古典组织理论阶段(20世纪3060年代):新古典组织理论又称行为科学组织理论,主要包括: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理论。3.系统权变的组织理论阶段(20世纪6080年代):20世纪60年代以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研究成果被引介到西方组织研究中,使西方组织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系统权变的组织理论
6、阶段。该阶段的理论主要包括: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理论。4.公共组织理论的现代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公共组织理论有了更新的发展,其典型代表是公共选择理论和企业家政府理论(撒切尔革命)。9 1.2.2 组织行为研究的兴起组织行为研究的兴起是组织管理观念转变的结果,是伴随着20世纪30年代新古典组织理论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是行为科学发展的产物。由于科学管理的组织理论过分强调“机械”的效率观念,主张用完备的法令、规章、制度来实施强制性管理,抹杀了人性,因而引起了工人的强烈不满,加剧了
7、资本主义的劳资矛盾,也使人们对传统的组织理论关于“经济人”的假设产生了怀疑。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组织理论的关注热点发生了转移,由重视组织内的制度建设、对事的管理转向了重视组织人际关系建设、对人的管理,由此开创了组织行为研究的新风气。组织行为研究以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切入点,研究组织内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并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这些研究促成了一门新的学科的诞生。1953年,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召集下,美国各大学的科学家们将这门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文化人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新学科正式命名为“行为科学”。由此,从企业界开始,行为科学的理论广泛渗透到各种管理理论、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中。组织行为学
8、正是将行为科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运用于各种组织管理中的必然产物。10 公共组织行为学1.311 1.3.1 组织行为学虽然我国引介、研究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并不长,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虽然有关组织行为学的界定在具体描述中有所差别,但在本质问题上已达成共识。从组织理论的历史演进、组织行为研究的产生和组织行为学的实际应用角度看,以往的组织行为学主要侧重于对工商企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为适应我国改革的需要,推动我国公共组织的成熟与发展,提高我国的公共管理水平,本书尝试以公共组织中人的行为为研究对象,分析公共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以指导公共组织的管理实践。12 1.3.2 公共组织
9、行为学1.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把握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应注意两点:其一,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不是人的一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而是公共组织中人的工作心理和工作行为规律。人的工作心理和工作行为主要包括涉及影响组织成员积极性和组织绩效的行为管理、差异管理、激励管理、团队管理和权力管理等。正如罗伯特维卡和富莱克林斯克伯兹所说:“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影响人的行为、态度、绩效的因素。”转引自孙彤主编:组织行为学教程,2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其二,任何人的行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因素刺激下受人的心理所支配的。心理支配行为,行为反映心理,二者密不可分。因此,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是
10、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交互作用,应该将二者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从个体行为看,每个个体的行为的产生既受其自身的心理支配,也受其他个体心理的影响,同时还影响着其他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从群体行为看,群体行为不仅受该群体心理的制约,也受其他群体和组织心理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着其他的群体和组织。13 2.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公共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可分为三个层次:个体层次、群体层次和组织层次。个体是公共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是公共组织的基石。个体心理和行为研究主要分析个体与公共组织之间的互动和影响,着重探讨公共组织如何根据人的社会知觉心理与行为、人的个性心理与行为来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群体是介于个
11、体与组织之间的组织单元。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影响是通过群体来实现的,一定的群体心理与行为既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也制约着组织的心理和行为,但群体的心理和行为又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或组织的简单拆分的结果。因此,掌握群体的一般理论、了解群体人际关系、完善群体沟通渠道、化解群体冲突等是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组织心理和行为是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和最高层次。公共组织的心理和行为是由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群体的心理和行为有机构成的,公共组织的整体心理和行为,是随着公共环境的变化而调整的,是围绕着公共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展开的,是按照公共权力的基本运行规则要求而组织落实的。它主要包括公共组织权力运行、
12、公共组织领导行为分析、公共组织文化建设和公共组织变革等内容。14 3.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公共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来研究公共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系统分析是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应遵循的基本方法。它要求将系统分析的思想运用到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即研究对象的整体把握,研究过程的有机衔接,研究手段的综合运用等。系统分析方法要求将公共组织纳入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将组织看成一个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在组织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动态地解决组织问题。同时在分析组织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强调从总体和相互联系上,研究目标、技术、管理等各种因
13、素对组织成员心理和行为的综合影响。系统分析方法要求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应有机衔接,以保证资料收集的客观性,观察、实验条件的可控性,推论的准确性,所得结论的可再现性,以及对未来的预见性。系统分析方法要求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研究人员及研究对象的不同,综合采用案例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实验法等多种研究手段,整合其研究优势,实现其特定的使用价值。15 4.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掌握公共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一般规律,为完善组织管理提供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作用,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1)解释。公共组织行为学可以为公共组织管理者解释管理“秘密”
14、并提供有益的指导。(2)预测。掌握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可提高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能力,并有助于实施正确的战略与决策。(3)引导。能否因势利导地引导组织成员顺应组织发展要求,是组织管理者管理能力强弱的基本体现。(4)控制。有效的管理必须能排除枝节的干扰以利大局,必须能调整组织方向以利情势,这势必要求对组织中的人加以有效“控制”。所不同的是,建立在公共组织行为学研究基础上的控制,是更体现以人为本的柔性控制,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性的强制控制。16 5.公共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边缘性。公共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2)综合性。公共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层次相交切的综合性学科
15、。它是综合研究组织中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规律,以及它们与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知识系统。(3)两重性。公共组织行为学是一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结合的两重性学科。它的两重性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来自于它的多学科性。其二,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组织中的“人”,“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既有一般的心理及行为规律,又有阶级与文化的差异;既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又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其三,来自于管理的两重性。17 本章小结 公共组织是行使公共权力、代表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维护公共秩序、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一切不以公共利益为目标,追求和
16、维护组织成员私人利益的组织则是非公共组织。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在基本目的、运行方式、管理方法等方面存在原则性的区别。公共组织行为学是以公共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公共组织的层次性、法制权威性、公益性等特点,决定了公共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不同于非公共组织。公共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可分为三个层次:个体层次、群体层次和组织层次。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掌握公共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一般规律,为完善组织管理提供解释、预测、引导和控制作用,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18 关键术语 组织 公共组织 非公共组织 非政府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理论 公共组织行为学19 复习思
17、考题 1.怎样理解组织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关系体系?2.公共组织与非公共组织的区别是什么?3.如何把握公共组织的含义?4.联系实际分析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5.依据不同标准,公共组织可分为哪些类型?请举例说明。6.什么叫非政府公共组织?7.简述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内容。8.试分析比较不同组织理论的区别。9.怎样把握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10.什么是系统分析方法?如何运用该方法?11.简述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及其相互关系。12.为什么说公共组织行为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13.为什么说公共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14.为什么说公共组织行为学具有两重性?20 案例分析案例:办公室的“丛林法则”思考题1.“丛林法则”对构建和谐的公共组织有何启示?2.“丛林法则”对公共组织的文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21 谢谢观看THANK YOU22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