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科教与文化,考情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新时期的理论探索1.邓小平理论(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两个凡是”的思想实质是继续坚持“左”倾错误。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以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过程(3)地位: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变化。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2)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
2、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作用与地位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二、科教与文化1.科技(1)背景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863计划”等的实施。(2)表现载人航天技术: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着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信息技术: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巨型计算机“银河I号”;2002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
3、亿次的超级计算机。生物技术:2001年至2002年,中国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并建立起了相关的科研队伍。,2.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措施全面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提出“科教兴国”和“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2)成就加快教育改革步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义务教育法。 高等教育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启动“希望工程”;到20世纪末,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西部教育:加大发展力度,支持高校建设,建立职业教育中心,增加教育经费。,3.文艺的春天(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极“左”路线。党总结社
4、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并提出“二为”方向。(2)成就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出现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学术讨论空前热烈,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重理解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和成就,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题目要求分析邓小平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限定条件是“据材料及所学知识”。(2)定时空,找关联:邓小平理论解决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向何处发展的关键问题,是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探索前进的指导思想。(3)提信息,找关键: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讲述的
5、是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邓小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讲述的是计划和市场的问题,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答案】 邓小平认为,要大胆吸收西方文明成果,不要纠缠姓“资”姓“社”问题,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些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发展。,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析考题】 角度一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典例1】 (2017全国卷,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6、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试题分析】 材料反映了1977年后,除了恢复高考制度,各大专院校恢复录取新生外,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也出现和发展,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所需的人才,故C项正确;A项本身叙述绝对化,是错误的;材料没有反映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故B项错误;D项高等教育的普及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答案:C,本文档仅为【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之一】欢迎点击下方按钮链接,下载全套资料!,请点此到下载本文全套
7、资料,角度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术研究的发展【典例2】 (2015广东卷,39,节选)现代化理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
8、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3)为什么现代化理论能够在20世纪80年代被引进中国?,【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不是现代化理论本身,而是这一理论在中国传播的背景,这是高考试题考查文学、艺术、科技、学术等文化类试题的基本形式,因此,考生无需对文化现象深究,而是重点分析文化现象出现的背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时间“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西方“现代化研究”为中国经济建设提供借鉴;思想解放、“双百方针”为史学研究提供宽松的社会环境;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中国对西方现代化历程研究的深入等。
9、答案:(3)原因:中美正式建交;中国开始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练考题】 (2013四川卷,14,节选)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
10、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解析:第一小问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等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可以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政治、经济形势等史实回答。答案: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任答其一即可)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