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静夜思教学设计 一、介绍作者 1、教师出示中秋赏月图 问: 图中表示的是什么时候?人们在做什么?你在做什么?当时的心情是怎 样的? 2、屏幕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了很多 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 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就称他为“诗仙”。 二、从图画意境进入古诗,导入课题 、在这时候,李白又在干什么?(学生们大胆猜测) 2、故事导入:在远古的唐朝,同样是这样一个中秋的夜晚,一轮明月冉冉升起, 月光明亮地照着苍茫大地。人们从四面八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月儿圆 了,人团聚了,多美好啊!
2、可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却无法回家与亲人分享这人间最 温暖的时刻。 他只身一人离家在外, 看到这样圆圆的月亮, 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想起了亲人。深深的思念中的他只能以写诗来排走心中的寂寞。今天我们将一起 学习这首留传千古的诗静夜思 。 、课件课件演示揭题: 静夜思教师板书课题。 三、初读古诗,解决生字词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和难认的字,就找拼音朋友帮帮 忙。 2 再次读诗,把诗句读通顺,读连贯。 1) 出示全诗, 生字在诗句中出现。 指名读。(相机点拨: “静”、 “疑”、 “霜、 “故”“乡” 组词语,做动作理解“举”、“望”。 ) 2)生字从诗句中跳了出来,去掉音节读。 3)
3、齐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畅。 (出示诗句与词语) 引导学生理解“故乡”:同学们,能大声地告诉老师你的家乡在哪里?能用一 句话介绍你的家乡吗?(引导学生用“家乡”说话,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 4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故乡”两个字的 四、朗读全诗,理解感悟 1 师:同学们都爱自己的家乡,那大诗人李白孤身一人,在外漂泊已久,他想 自己的家乡吗?自由地多读读古诗,思考老师的问题。 生答: 诗人想念自己的家乡。 师: 你是从哪句诗感受到的?怎么知道的? (引 导学生抓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的动 画。 李白在诗中写了两个动作是什么?他举头做什么, 低头
4、做什么?谁来做一做这两 个动作。 看课件课件,认真观察诗人是怎么举头、低头的。给你什么感觉?(沉重,伤心,难 过) 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 举得好费力。 孩子们, 你们说这句诗到底该怎么读? 师用沉重的语气范读并画出节奏。哪些字该读重些呢?(举,思) 生试着用沉重的语气读,注意节奏。 结合插图,说说如果你是作者,站在窗前,望着皎洁的月光,会想到什么, 心情又会怎样。生答:当诗人望着圆圆的月亮时,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感 到十分的孤独。 带着这样的心情,在音乐声中再次朗读古诗,渲染气氛。 那么,作者究竟看到了什么,他会如此悲伤?读读第一句,说说你读懂了什 么。生自由发言。 (重点理解“霜”
5、,可出示秋天霜降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再结 合插图,让学生知道月光照到地上就好像地上铺了一层霜。 )你能读好这一句诗 吗? 6、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 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注意节奏。 五、创设情景,吟诵古诗 1、简介背景:当时李白 25 岁离开家乡,东游淮扬,不到一年,用去银两三十 余万,钱也用光了,又得了一场大病。中秋的夜晚,别人都回到故乡,与父母、 妻儿、朋友团聚。只有他独自一人躺在客店里,迟迟不能入睡,霜一样冷
6、的月光 铺满了房间,没有一个人给他添一件衣服,没有一个人给他生个火盆,没有一个 人来照顾他,更没有一个人陪他说说话。他多孤独啊!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 家乡的亲人了,他举起和低下的不仅仅是头,而是游子心中那重重的浓浓的乡愁 啊! 2、同学们互相说说:看着明亮的月光,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想起故乡的什么? 3、思念亲人孤独地读诗 想到了亲人: 会想到哪些亲人呢? (父母、 孩子、 妻子等) 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孤独地读诗,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读诗中表达出 过渡:李白的这首诗写得多好啊!直到现在,每当月圆之时,想家之际,许多远 在异国他乡的人们都会含着眼泪吟颂它。 让我们把这重重的浓浓的乡愁带到诗中 来吧! 学生们读诗 六、指导书写“故乡” 1、 观察占格 2、 小组交流 3、 描红书写 4、展示 七、作业 1、把静夜思这首诗读给家长听。 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唐朝 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