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蒲江中学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共12分)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 (ling) 徘徊 (hui) 棱镜(lng)B着落(zho) 莅临(l) 发髻 (j)C贮蓄(ch) 粗犷(kung) 草垛 ( du )D一霎(sh) 菡萏(hn) 荫蔽( yn )2(2分)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B后来发生了分岐: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C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D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你做祷告的小院时
2、,你会嗅到这花香。3(2分)下面语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阳春三月,锦城公园的樱花如期开放,不少喜出望外的成都市民呼朋引伴来此踏青。进入园中,明丽的花草配上潺潺的小溪,相得益彰。女孩子们花枝招展,走着,笑着。一抬头,遥见蓝天,白云映衬着远山黛青的影子,一切都令人心旷神怡。A喜出望外B呼朋引伴C花枝招展D心旷神怡4(2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电影长津湖自上映以来,受到观众好评,是因为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爱国情感。B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贫困户能否顺利脱贫,关键在于贫困户立脱贫之志,勇于脱贫。C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D为了
3、防止流感病毒不再传播,市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二、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2分)5(12分)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
4、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传不习乎传:传授B.待君久不至,已去去:离开C.博学而笃志笃:坚定D.相委而去委:舍弃(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车引之学而时习之B.回也不改其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C.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D.太丘舍去不舍昼夜(3)对下列句子
5、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译文: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B.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友人感到很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不管他就走进了自家的大门。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D.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译文: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入门不顾”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无信无礼”的鄙弃,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B.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极力提倡“乐于学习,安贫乐道”的思想,这
6、与对颜回的赞美是一致的。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讲学习态度,强调学习关键在于思考,要知“新”。强调了时常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看来,在“富贵”与“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如果追求富贵要以损害道德仁义为代价,那就不可取了,仁者、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三、默写(6分)6(6分)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两句作答)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2)请在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和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任选一首,先
7、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7(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甲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
8、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9、”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乙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
10、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
11、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1)甲文第段和乙文第段在刻画母亲时,采用了相同的描写方法,试结合人物描写,分别概括两文中的母亲形象。相同的描写方法: 描写, 描写。请分别概括两文中母亲的形象。(2)甲乙两文均有自然环境描写,请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甲: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乙:这南方初春的田
12、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3)两则选文和链接材料都提到了“我”的母亲,试分析三者分别表达了对母亲什么情感?【链接材料】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冰心荷叶母亲)五、作文(共60分)8(60分)只因有你病入膏肓却为子隐忍的母亲,绝境中的史铁生战胜困难,涅槃重生;只因有你满怀爱与智慧的安妮沙利文老师,迷雾中的海伦凯勒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只因有你温晴的冬天,老舍走过万水千山依然心系济南那个“你”可能是你心中最重要的人(或对你产生过影响的人),也可能是
13、触动你心灵的景、物,还可能是你的某种信念或追求,当然也可能是曾经的你。请以“只因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兼有写景;要有真情实感;不少于7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人名、校名和地名。六、诗歌鉴赏(8分)9(8分)古诗欣赏。杨花【唐】吴融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百花长恨风吹落,唯有杨花独爱风。【注释】杨花:指柳絮。秾华:盛开的花朵。(1)请你结合诗歌前两句谈谈诗人为什么将杨花比作雪?(2)请结合全诗对诗歌末句进行赏析。七、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10(12分)文言文阅读。煮饭成粥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
14、而窃听。炊忘著箅,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著箅(b):放箅子。箅(b):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馏:蒸饭。糜:粥。更相易夺:相互修正失误遗漏。(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宾客诣陈太丘宿诣:到B、客与太丘论议论议:谈论C、尔颇有所识不识:知识D、仿佛志之志:记得(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3)文中
15、元方兄弟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八、阅读(22分)11(2分)下列对朝花夕拾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无常中,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鞭挞。B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杂文集。这组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年幼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富有生活情趣。C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仙台学医的生活,其中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令他感受到了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这使他产生了弃医从文的想法。D鲁迅在狗猫鼠中,借动物比喻人,借批判猫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来对资产阶级反动文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
16、恶之情。12(2分)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景山曾说:“它(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它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的侧面;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请结合本书具体内容,任选王教授观点中的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13(18分)现代文阅读。鹅毛压得父亲喘每到冬季,父亲都要去收鹅毛,此时乡下的养鹅人,都会把鹅毛拔下来卖钱。父亲便拿着麻袋和扁担,走村串屯地上门去收,早出晚归。天一黑,我就跟姐姐站在村口的冷风中,等待父亲的归来。有一年,父亲身体
17、特别弱,“鹅毛担子”一上肩,就大口大口地又喘又咳,为此每次看到父亲,姐姐便会飞快地跑过去,接过他的担子,父亲便如释重负,一下轻松很多。年幼的我很是不懂,那鹅毛担子,分明很轻盈,我曾挑过几次,看似鼓囊囊的两麻袋,其实一点都不重,轻如鸿毛呀,可为何在父亲的肩上,却是那般沉重,压得他直喘呢?晚饭后,父亲拨亮带玻璃罩的油灯,借着灯光,将收来的鹅毛,全部摊放在屋内,然后打开家里的所有门,让阵阵萧萧北风穿屋而过他要一边拨弄,一边利用那又冷又硬的北风,将鹅毛中最轻,最软,也是最值钱,最有用处的鹅绒,吹分离开来,另作他用,吹不起来的则卖给毛厂。如若吹进来的风不够大,父亲就拿扇子去扇,被他扇起的鹅绒,恰似屋外飘
18、扬的雪花,片片雪白,凌空飞舞。父亲一边扇,一边剧烈地喘着、咳着,形单影只地被一片“雪白”若隐若现地裹挟着,碰触着,吞没着他从不让我和姐姐帮忙,而让我们去学习。父亲为何气喘和咳嗽得那么严重,我从不知其因。我更不明白,为何村里别的成年男子,都去集体的队里上工,挣工分,可他却不去,而让柔弱的母亲去?母亲白天上工,晚上还要给有钱人做羽绒鞋,好赚些手工费,供我和姐姐读书,父亲分拣出的鹅绒,正是她做鞋时所需的填充保暖材料。母亲的手很巧,做出的羽绒鞋暖和得很,极受镇上的居民欢迎,尤其是临近春节的腊月,订做羽绒鞋的人很多,母亲要整宿地去做,天快亮时才能和衣躺会儿。更糟的是,我家的泥墙草屋,也在那年的一场暴雪中
19、坍塌了,一家只能住进一间四面都漏风的草棚里。晚上归来,母亲仍要在草棚里做鞋,父亲分过鹅绒后,还得去垒房子取来半干半湿的田泥,赤脚将它们一脚脚地踩熟,踩得有黏性和劲道,之后再用它们去垒墙。垒一层,晾干后,第二晚再接着垒第二层,如此反复因为太冷,母亲的双手很快被冻伤,又痛又痒。父亲也喘得、咳得更严重了,但他们继续坚持着。几个月后,泥屋终于垒起来了,春天也到来了,父亲的咳喘渐渐有了缓解;母亲的双手也好了些。他们卖鹅毛和羽绒鞋所得利润,得以凑齐我和姐姐的学杂费,一家人总算熬过来了。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当年患有较重的慢性支气管炎,因为怕花钱治疗,只能硬扛着,医生告诫他不要干重体力活,要休息,否则极易发展
20、成肺气肿。可父亲哪肯休息,他坚决要去收鹅毛,因为这活相对轻松些,还能帮母亲。多年后,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有一次,我回到老家,在老屋的角落里,惊讶地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它们轻轻地拢在一起,像落入人间经年不散的流云,泊在母亲留下的鞋样子旁。鹅绒是那么的轻盈,有风掠过,便会飘散。但奇怪的是,它们竟始终在那里,一如当年此时。我终于懂了,当年,压在父亲肩上的担子看似轻如鸿毛,但对于贫病交困的他来说,却是千钧之担,于母亲也同样如此。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反抗,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在当时那个农村普遍穷困的特殊
21、年代,我和姐姐是方圆几十里地,唯一都读过书,上了大学的俩姐弟,谁也没因贫困而辍学。父亲肩上担起的和母亲手中操持的,虽然只是一片片很轻、很轻的鹅毛,但由此诞生出来的爱,却重于泰山。(1)请根据文章到段内容,把相应的故事情节概括在横线上。父亲挑鹅毛,又喘又咳A 母亲白天上工,整宿做鞋父亲踩泥垒墙,喘咳严重B 。(2)请按下列要求赏析词句。可面对薄待他们的那个寒冬,父亲和母亲并未屈服、抱怨,而是用尽所有力气,彼此配合,携手抗争,只为他们的孩子年幼的我和姐姐,打开一个阳光明媚的未来之春!(分析加点词的含义及本句表达的感情)在老屋的角落里,惊讶地发现了一小窝的鹅绒,它们轻轻地拢在一起,像落入人间经年不散
22、的流云,泊在母亲留下的鞋样子旁。(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3)第段与第段形成了前后照应,请分析其在内容上的作用。(4)请结合全文,说说文章标题“鹅毛压得父亲喘”的妙处。14(8分)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你一定也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设计活动】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形式。活动一: 活动二: (2)选择合适的成语或名句填空。负荆请罪伯牙绝弦管鲍之交割席断交君子之交淡如水 世间的友谊有很多种
23、,可以是 ,彼此了解,相互信任,荐之以贤;可以是 ,互相不苛求,不强迫、不嫉妒、不黏人,纯粹自由。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志同道合的,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共鸣,只有表面的应和,我们要不失 的决心;如果在争执中不小心伤害到了对方,我们要有 的勇气,向朋友真诚地说“对不起”。(3)古今中外的诗文中有很多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请你展示两句你搜集到的名言警句。15(4分)请将下面的四个句子分别填入语段空缺处。 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 ?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感悟和他自己的欢悲,由此可知,经典本身是纯粹的, 。更为重要的是, 。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 ,对于事情的本质内涵,它没有耐心和能力去做深入分析。基于以上理由,经典常常使追求浅层次阅读的读者对它产生隔膜。A.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B.平庸的作品只会对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C.它不会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D.人们为什么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9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