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编版高考语文通用答题技巧1.环境描写的方法修辞手法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多角度描写(听觉、视觉、嗅觉、远近、高低等) 从心里感觉出发来描写2.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景物特征等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深化作品主题3.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答题顺序: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4.一篇传记在表现人物上的特点根据时间顺序 侧面烘托人物的形象特点 选取典型事例5.小说解题的诀窍人物、情节、环境、主旨(当问题涉及到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都应尽力与其他两个要素尤其与主旨相联系思考)6.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的好处设置悬念,增
2、强文章的可行性、吸引力层层铺垫、步步设疑、推动故事情节发展7.标题作用线索作用 紧扣情节 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紧扣(揭示)主题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构思) 具有象征意味、寓意(内容)8.小说中的作用题常用答题方法制造悬念,埋下伏笔 巧妙地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 增添情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9.分析小说的结尾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尾A.从结构安排上看,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B.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C.从内容安排上看,总结、深化、提升主题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尾A.从主题上看,能更好
3、地深化主题B.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C.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分析令人喜悦的结尾A.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耐人寻味B.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C.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好处: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10.细节描写作用具体、生动、鲜明的反映人物和事物的外貌特征及其内在本质(凸显人物个性)凸现作品的主题 展示故事情节增强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触动读者心弦)11.人称(人物形象
4、)作用题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12.情节作用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刻画人物性格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13.某句(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文末: 点明中心(散文) 升华感情,深化主题(记叙文) 照应开头,结构严谨(议论文、记叙类文、小说)照应上文
5、,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14.某联描写的景象有何作用描述美景(用自己的话) 营造的氛围 表达诗人的情感15.古代战争的特点肃穆、悲壮、激烈16.抒情方式注:景情关系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景抒情17.诗词分类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边塞征战诗: 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6、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18.描写景物的技巧动静结合(衬托、化动为静、以动衬静)虚实结合(虚的3 类: 神仙思性世界和梦境、已逝去之景、设想未来
7、之景之境)19.诗词鉴赏基本知识点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比拟、对偶、排比、反复、借代、反问、设问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联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田园生活的向往、内心豪情、苦无知音的烦闷、乐观、不怕病不服老、渴望为国效力、一生漂泊的沧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对友情珍惜、对朝廷不会用人浪费人才之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20.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
8、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21.小说中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人称本身的作用 线索作用 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形成对比(对照) 揭示主题作用22.情节安排基本技巧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23.结构作用答题样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环境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
9、时间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或风土人情),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展开情节、转换情节、暗示情节的结束等)揭示或深化主旨24.结构作用题过渡(承上启下、衔接自然) 照应(照应前文、后文)设置悬念、铺垫(埋下伏笔) 统领全文、总结上文深化主题、点题,揭示主题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开头:统领全文,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文中: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上文,领起下文结尾: 照应前文,卒章显志,概括并深华主题,耐人寻味,令人深思伏笔、悬念: 引人入胜,为下文埋作铺垫25.词语作用形象
10、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叙事、写人、绘景中鲜明、具体、生动传神、含色彩性、音乐性等,叠词具有音节美的作用 表达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等精确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表达概念方面的准确恰当,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在表意的精确、严密方面的作用结构性作用,主要指词语在全篇(或段)中的地位和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的结构作用26.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首先一定要答“不能”,接下来再说原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27.12种修辞说明说明主要作用用“像、如、仿佛”等比喻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特征
11、,使人容易理解,并引起想象。/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用“是、成为、等于”等比喻词。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把一个本体比作几个喻体。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感情、动作、状态和语言等的修辞方法。拟人使事物人格化、具体化了。/加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拟物则常常表现出作者对被描写对象的憎恨和蔑视。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等的修辞方法。根据表达需要,对客观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突出特征或作者的想象,加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的感情。直接引用原文要加引号,概述大意的不能加引号。加强真实性,丰富文章内容,帮助说明论理,
12、增强表现力,说服力。排比必须是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 语、句子连起来用。加强语势,使思想内容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设问一般是采取自问自答形式来引起读者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了加强语气,用问而不答的疑问句的形式来表示确定的意思。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利,更富启发,语气更确定,感情更强烈。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内容相近、相反或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在一起。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形成鲜明的对照,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使用语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多数是表示讽刺嘲弄
13、的。可以取得幽默、讽刺的效果,增强战斗性。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让某个词语或句子或段落一再出现,就是反复。强调突出思想,加强与气,渲染感情。富有音乐性,加强节奏感。/间隔重复起到前后、首尾的呼应作用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对照比较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出出来,表现作者鲜明的态度情感。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名称或它本身的某种属性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借代。使语言多变,丰富多彩,具体形象,揭示出人货物的特征,并引发读者联想。28.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
14、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29.病句辨析题辑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
15、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答题技巧】注意题干的要求,看清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特别要注意若题干有“表意不明”要求,还应从句子有无歧义、矛盾上去考察做题思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有否重复关联词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有否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善用排除法30、常见13 类语病句子模型博会机构还对项目方案进行了评审、包装、征集。
16、(并列成分要注意内部排序)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并列结构作句子成分要分别和各项都能搭配)该厂两次获省级大奖,三次被授优质产品称号。(多个句子共一个主语,该主语和各句要都能搭配)能否做好救灾工作,关键是干部作风要好。(考虑正反两面是否照应)该地区推广用棉籽饼菜籽饼喂猪。(误把宾语的长定语当宾语)通过大家批评教育,使我明白了这个道览理。(有介词或连词要考虑使用是否得当或是否缺少主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消费者所欢迎。(有两种表述方式的要注意两种结构是否杂糅)县里通知我们15日前去参加培训。(如有数量短语或介词结构就看是否产生歧义)我们要采取措施防止交通事故不再发生。(禁止,防止,忌
17、等有否定味,不需再用否定词)难道我们不应该不向雷锋同志学习吗?(多重否定或否定加反问要看句意是否造成表意相反)雷锋精神当然应赋予它新的内涵。(有代词的句子要注意指代是否明确或代词是否多余)句子有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考虑是否语序不当。 有关联词就要注意位置和搭配是否得当。 31、如何读懂文言文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
18、题目中去找答案。32、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表任命的: 授、拜、除、封;表提升的: 擢、拔、陟、升、迁。表调动的: 调、徙、转、改、放、出、出官;表降职的: 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表罢免的: 夺、黜、罢、免、去、废、蠲;表恢复的: 复、还表兼代的: 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跟俸禄有关的: 俸、禄、秩、饷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33、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
19、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 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 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 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 诸焉盍旃叵34、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先 (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 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 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
20、(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 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见(表被动)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 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35、常见固定结构(熟记黑体字部分)一、表示疑问何以?(凭什么?)何所?(所是什么?)奈何?(怎么办?为什 么?)如何;奈何?(把怎样呢?)孰与?(与比,哪个更?) 独耶?(难道吗?)二、表示反问何哉(也)?(怎么能呢?)何为?(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如之何?(怎么能呢)岂(其)哉(乎,
21、耶)(哪里呢?哪里呢?)安哉(乎)?(哪里呢?)不亦乎?(不是吗?)非欤?(不是吗?)宁耶?(哪里呢?)顾哉?(难道吗?)(ID独哉?(难道吗?)三、表示感叹何其也!(怎么那么啊!)直耳!(只不过罢了!)惟耳!(只罢了!)一何(多么啊!)亦哉!(也真是啊!)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四、表揣度无乃乎(欤)(恐怕吧?); 得无(微)乎?(该不吧?)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庶几欤?(或许吧?)五、表示选择与其孰若?(与其,哪如?)欤(耶),抑欤(耶)?(是,还是呢?)其?其?(是呢?还是呢?)六,其它否则:如果不就。 何乃: 岂只是;为什么竟。、既而: 随后,不久。 既且: 又又乃尔: 竟然
22、如此,这样。然而: 这样却;但是。,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但所谓: 所说的,所认为。谓之: 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无(有)以:没有(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相率:竟相,一起。向使:假使,如果 之谓:说的就是- 。之于: 对的态度,同相比36、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 “者,也”、“者也”、“也”、“者”;(2)“为”、“乃”、“即”、“则”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二)被动句:(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
23、“见于”, “受于”表判断。(2)“为”、“为所”、 “为所”表判断;(3)“被”(后起用法,如: 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 省略主语: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 省略宾语: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3) 省略介词: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1) 疑问句中, 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 如:谁、何、奚、 曷、胡、恶、安)(2) 否定句中, 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 “时人莫之许也。”(3)用“之”或“是”把宾
24、语提前取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五)定语后置:(1)者: 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之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37、考纲所列18个虚词(1而连词: 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代词: 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 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 俄而)(2)何疑问代词: “什么”、“哪里”; “为什么”、
25、“怎么”副词: “多么”。(3)乎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 作词尾。介词: “于”、“在”、 “从”。(4)乃副词;表承接, “就”、 “才”、 “于是”; 表转折, “却”、“竟”; 表判断,“就是”。代词:“你”、 “你的”。表期盼, “可要”、“要”连词, 表选择,“是还是”; 表假设, “如果”代词: 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 “那”“其中(6)且副词, “将要”、“将”、“暂且”;表程度, “已经”、“很”连词, 表并列, “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 表选择,“还是”表假设, “如果”; 表让步, “即使”、“尚
26、且”; 表转折, “可是”、“却”。助词,用于句首。(7)若代词,第二人称: 指示代词,这连词, 表假设:表选择, “或”、“或者”构成复音虚词(8)所助词: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和“为”呼应,表被动;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和“以”连用,表手段,凭 借,的方法(凭借)。(9)为介词:表对象,“向、对”; 表替代, “替”; 表目的, “为着、为了”; 表原 因, “由于、因为”; 表被动, “被”疑问语气助词,呢。(10)焉代词: 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语气助词: 陈述感叹疑问语气兼词“于之”作形容词词尾(11)也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表疑问语气用在句中,
27、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12)以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 “因”、“ 由于”;表对象, “跟”、“和”;表时间、处所, “于”。连词: 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 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 修饰。)(13)因介词“凭借”; “按照”;“趁着”、 “就着”;因为; “从”、“由”连词, “因此”、“于是,就”。(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3)“被”(后起用法,如: 周公之被逮)。(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 兵挫地削(三)省略句:(1) 省略主语: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 省略宾语: “权起更衣,
28、肃追()于宇下”。(3) 省略介词: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 “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1) 疑问句中, 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沛公安在?”疑问代词( 如:谁、何、奚、 曷、胡、恶、安)(2) 否定句中, 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如: “时人莫之许也。”(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 以突出强调宾语。(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五)定语后置:(1)者: 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2)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之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六)介词结构做状语后置:(1)用介
29、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37、考纲所列18个虚词(1)而连词: 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 (“用来”)。代词: 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 俄而)(2)何疑问代词: “什么”、“哪里”; “为什么”、“怎么”副词: “多么”。(3)乎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 作词尾。介词: “于”、“在”、“从”。(4)乃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 表转折, “却”、“竟”; 表判断,“就是”。代词:
30、 “你”、“你的”。(5)其副词, 表测度,“大概”; 表疑问,不译; 表反诘, “难道”; 表婉商, “还是”;(14)于介词(1)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 “对于”、“由于”(2)表比较, “比”(3)被动, “被”。(15)与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 “和相比” 连词, “和”、“及”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动词(给予,结交,参加)。(16)则副词:表判断, “就是”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 表假设, “如果”、“假设” 表并列, “就”; 表转折, “却”、“但是”、“倒是”。(17)者助词
31、: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 “的人(事、东西)用在句中,表提顿”。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18)之助词: 衬助音节; 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 定语后置的标志, 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 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38、关于作者的注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 ) 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39、古诗鉴赏常见意象及典故附录:古诗鉴赏常见意象及典故意象典 故表达含义意象典故表达含义冰雪心智忠贞、品格高尚捣衣砧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月亮对月思亲、离愁别绪、思想之愁鹧鸪离愁别绪柳惜别、思
32、念、思乡鸿雁书信、音讯,又名鱼雁蝉品行高洁鸿鹄志向高远草木昔盛今衰、兴亡红豆相思南浦古送别之所,另有灞桥、长亭投笔弃文从武芳草喻离恨浮云游子漂泊、飘零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楼兰边境之敌,用斩楼兰表示建功立业梧桐凄苦化碧为正义事业蒙受冤屈梅花高洁、不屈不挠尺素书信菊花高洁、隐逸、高雅青鸾又名青鸟,借指送信之人松柏坚贞、孤傲五柳隐者杜鹃悲苦、哀怨、思归,又名子规东篱辞官归隐猿啼悲伤、凄厉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羌笛多含征人思乡劳歌送别之歌水绵绵愁思、时间流逝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杨花离散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丁香愁思或爱恋情结桑榆比喻垂老之年桑梓家乡商女喻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黄粱喻虚幻的事杜康
33、酒的别称桃花喻美人关山月古乐府曲调,多写征戍离别之情夕阳失落、消沉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绮靡之音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思归行路难多言世路艰难或离别伤悲之情万里长 城喻守边将领霓裳羽衣喻歌舞升平40、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 双鲤、尺素 (远方来信), 月亮 (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 (离愁别恨), 鹧鸪鸟 (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 南浦 (送别之地), 芭蕉 (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 长亭短亭 (送别), 阳关曲 (送别的歌声)
34、。情爱类: 莲 (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人格类: 菊花 (清高), 梅花 (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 松 (傲霜斗雪坚守节操),悲情类: 梧桐 (象征悲凉), 乌鸦 (衰败荒凉),猿(悲伤)。杜鹃鸟或子规 (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 碧血 (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其它类: 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 柳营 (军营)。 东篱 (高雅,洁身自好)41、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 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 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
35、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题模式: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 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 思考。 A.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 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B.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 忧国忧民等。42、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常式问: 这首诗
36、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答题模式: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或旨意。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第一种: 描写景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 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 衬
37、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 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写: 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写: 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第二种: 描写人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 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 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4.运用表现手法来写: 衬托对比
38、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 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第四种: 结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 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43、语言炼字类常式问: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变式问: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模式: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 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炼
39、实词: 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 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 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 调换词序注意: 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44、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常式问: 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变式问: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答题模式:(1)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字面意义和实质意义)或肯定哪一个字(词) 更好或该字(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这个你认为
40、“好”的字 还原句中描摹景象。(3)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以从 该字(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45、分析句意型常式问: 这句诗好在哪里?变式问: 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答题模式: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 方面的表达作用。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46、分析语言特色型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模式: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 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结合诗中有关语
41、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语言特点术语: 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47、表达方式,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修辞手法,写作技巧之间的区别(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 它各种表达方式。 综合起来,“表达方式”应当为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 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二)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 包括四个方面: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三)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42、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 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 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 从作品的整体 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 抒情散文 的表现手法 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 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 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 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 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表
43、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 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 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 到, 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表现手法主要有: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象征、对照、由 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叙事抒情顺叙倒叙插叙卒章显 志想象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四)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即: 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有: 夸张,对比,比喻,拟人, 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 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 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 手法)。(五)修辞手法: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