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2 讲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命题趋势 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选官制度。 (2017 江苏单科 , T3)三省六部制 高考对本考点内容的考查仍将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为主;但考查角度新颖多变 ,重点关注两个方面内容: 一、从君权和相权矛盾的角度理解古代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过程。 二、从地方行政制度改革 的角度综合归纳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理解其对中国古代文明的重大意义。 在复习中 , 要善于联系现实中的民主、法制、改革等时代 热点 ,重视从文明史观视角 , 多角度理解古代中国
2、政治制度的特色及成就。 (2016 江苏单科 , T4)唐宋科举制的比较 (2015 江苏单科 , T21)唐代科举制的特点和作用 (2014 江苏单科 , T21)汉武帝削弱相权的举措和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转 2.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4 江苏单科 , T21)明朝内阁的职责及与丞相的比较 (2013 江苏单科 , T5)清代军机处的职责及特点 考点一 汉到 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知识点一 郡国并行制 1.背景:郡县、封国并存 , 封国有时与朝廷对抗。 2.措施: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 “ 七国之乱 ”
3、的基础上 , 颁布 “ 推恩令 ” 。 3.结果: 中央集权 得到加强。 知识点二 唐朝三省六部制 1.职能: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 决策 、 审议 和 执行 , 尚书省下设六部。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2.评价:三省的长官都是 宰相 , 相权 分散。三省相互 牵制和监督 , 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图解历史】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 知识点三 元朝的行省制度 1.措施 (1)中央直接管理河北、山西、 山东等地 , 宣政院 管辖西藏等藏族地区 , 其余地方设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或省 )。 (2)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使权力时受 中央 节制。 (3
4、)实行省、路、府、州、县的行政区划 , 边远民族地区设 宣慰司 进行管理。 2.作用 (1)便利了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 加强了 中央集权 , 巩固了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 (2)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易错易误】 行省制度并非否定郡 县制 行省制并不是对郡县制的否定 , 而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 , 反映了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进一步发展完善。 知识点四 选官制度 1.汉朝:主要实行 察举制 , 孝廉 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时期:采取 九品中正制 ,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 门第 即可步入仕途。 3.隋唐到清 末: 科举制 (1)历程:隋文帝开始采用
5、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 , 开始设立进士科 , 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 1905 年废除。 (2)意义: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 特权垄断 , 扩大 官吏人才来源 ,提高 官员文化素质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 大大加强了 中央集权 , 为历【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朝沿用 , 影响深远。 【深化理解】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考法 1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 制度的演变 典例 (2017 扬州调研 )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 “ 内立中书省一 , 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 , 以领天下诸路 ” 。当时人们认为都省与行省 “ 官名品秩略
6、同 ” , 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 “ 咨文 ” 。据此能够看出 ( ) A.行省是中书省派出机构 B.行省制强化了地方权力 C.行省机构设置和运行的方法 D.行省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解析 材料文字 “ 外立行中书省十 , 以领天下诸路 ” 是说行省机构的设置 ,“ 都省与行省 官名品秩略同 往来文书也用对等的 咨文 ” 是说行省运行的方法。 A、 B 两项表述都不符合题文主旨 , 不符合题意 , 均排除; C 项表述符合题文主旨 , 符合题意 , 正确; D 项表述不符合题文主旨 , 不符合题意 , 排除。 答案 C 【方法突破】 明考点 行省制度 抓关键 根据 “ 内立中书省一 , 以领腹里诸路
7、;外立行中书省十 , 以领天下诸路 ” 可知设置机构。 定方法 文字信息提取类试题:首先 , 理解试题提供的文字史料和考试要求;其次 , 在理解史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 并且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提取文字类信息时 , 注意由表及里 , 探究 实质、规律。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并结合所学行省的职责进行突破。 【史论链接】 中国古代地方 行政制度的演变和特征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主要地方行政制度 地方分权体制 中央集权体制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 实行时代 西周、汉初部分实 行 秦朝确立 , 县制沿用至今 元朝确立 , 沿用至今 地方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相对独
8、立于中央政府 ,并且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 郡、县受中央控制 ,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行省长官受中央节制 作用影响 在早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 但容易造成分裂割据 加强了中央集权 ,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演变趋势和特征 (1)趋势:中央权力加强 , 地方势力削弱。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 , 分散或收回地方权力 ,加强中 央对地方特别是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 (2)特点: 随着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严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 , 加强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考法 2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转 典例 (2017 江苏单科
9、 , 3)唐初 ,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 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 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 ) A.三省六部制基本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 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解析 中级官员地位上升 , 尚书省权力下降 , 说明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 C 项正确;三省六部一直存在 , 并没有废除 , A 项错误; “ 政府的行政效率 ” 在材料中未体现 , B 项错误;门下省负责审核 , D 项错误。 答案 C 【方法突破】 明考点 三省六部制的运行特点 【
10、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抓关键 根据 “ 尚书省地位下降 , 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 可知加强君权和削弱相权。 定方法 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是为了分散相权。尚书省地位下降 , 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表明三省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有所变化 , 这两种变化加强 了君权 , 削弱了相权 ,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史论链接】 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意义 1.特点 (1)相权三分 , 相互牵制。 (2)职责明确 , 提高效率。 (3)协商政务 , 集思广益。 (4)制度约束 , 节制君权。 2.意义 (1)是一套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 ,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 减少决策失误 , 防止个人权力过分
11、膨胀 , 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2)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 , 这就削弱了相权 , 加强了 皇权。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备,使封建中央集权制度更加完善,为此后历代王朝沿用。 考法 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典例 (2016 江苏单科 , 4)“ 宋沿唐制 , 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 , 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 , 一决文字而已。 ” 由此可见 , 与唐代科举相比 , 宋代 (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解析 材料 “ 糊名考校 , 一决文字而已 ” 说明采用密封考试形式 , 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 ,故 A 项正确;材料主
12、要提及科举考试的形式更加公平 , 没有提及取士科目数量减少 , 故 B项错误;材料 “ 宋沿唐制 , 亦贵进士科 ” 是对进士科的重视 , 不是尊贵 , 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提及科举考试的形式更加公平 , 没有涉 及录取人数的变化 , 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方法突破】 明考点 科举制度 抓关键 “ 糊名考校 , 一决文字而已 ” 说明采用密封考试形式 , 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 定方法 比较型试题: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或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反映放【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在一起 , 通过分析、比较 , 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本题属于类比题型 , 即将同一类性质的事件
13、 、人物和观点进行比较,主要是程度性比较。 【史论链接】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和科举制影响 1.趋势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 (2)选拔方式:由地方推举逐渐发展为 由中央组织公开考试选拔官员。 (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 (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 , 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2.科举制影响 (1)对中国 政治上 , 拓宽了政府选拔 人才的范围,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 思想上,科举考试大都以儒学经典作为考查内容,巩固了儒学的独尊地位,统一了士人的思想。 文化上,科举考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文学巨匠,这是唐诗、
14、宋词繁荣的重要原因。 价值观,形成了读书群体勇于追求上进、实现人生价值、入世有为的人生价值观取向。 (2)对世界:古代东亚的日本、朝鲜均曾效法中国举行科举制。近代的欧美文官制度也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的科举制度在欧洲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考点二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知识点一 废宰相设内阁 1.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明太祖认为 丞相 权势过重 , 妨碍 皇权 的高度集中 , 会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 1380年 , 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 胡惟庸 。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 六部 分理全国政务 , 直接对 皇帝 负责。 下令以后不许再立 丞相 。(3)影响? 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皇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